湖北省地霞工程研究中心6.2隔震原理与方法6.2.2隔震分析模型单质点模型隔震建筑系统多质点模型动力分析模型空间分析模型
6.2隔震原理与方法 6.2.2 隔震分析模型 隔震建筑系统 动力分析模型 单质点模型 多质点模型 空间分析模型
湖北省地霞工程研究中心6.2隔震原理与方法6.2.2隔震分析模型-单质点模型动力平衡方程mx+cx+kx=-mx2m一结构的总质量:c.k一隔震层的阻尼系数和水平刚度:xx.x一上部简化刚体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速度与位移:x。一地面加速度过程上部结构近似为上部结构侧移刚度远大于单质点模型个刚体隔震层的水平刚度
6.2隔震原理与方法 6.2.2 隔震分析模型-单质点模型 g m x + cx + k x = −m x 动力平衡方程: —结构的总质量; —隔震层的阻尼系数和水平刚度; —上部简化刚体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速度与位移; —地面加速度过程。 m c, k x , x , x g x 上部结构侧移刚度远大于 隔震层的水平刚度 上部结构近似为 一个刚体 单质点模型
湖北省地霞工程研究中心6.2隔震原理与方法6.2.2隔震分析模型一多质点模型水平动刚度计算式为:mn隔震层>隔震支座数量Mn-1K,-LK简化i=l第i个隔震支座m2的水平动刚度水平刚度为km阻尼系数为c等效粘滞阻尼比计算式y为:结构层第1个隔震支座的ZK.等效粘滞阻尼比。Seq图8-2隔震结构计算简图i=lSeqKh
6.2隔震原理与方法 6.2.2 隔震分析模型—多质点模型 隔震层 简 化 = = N i Kh Ki 1 等效粘滞阻尼比计算式 为: h N i i i eq K K = = 1 水平刚度为k 阻尼系数为c 结构层 隔震支座数量 第i 个隔震支座 的水平动刚度 第 i个隔震支座的 等效粘滞阻尼比。 水平动刚度计算式为:
洞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6.2隔震原理与方法6.2.2隔震分析模型隔震层以上结构隔震装置的水平地震作用有效降级采用水平向减震系数的概念反映这一特点层间剪力最大比值与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对应关系层间剪力最大比0.530.350.260.18值0.250.750.500.38水平向减震系数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宜低于0.25,且隔震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非隔震结构在6度设防时的总水平地震作用
6.2隔震原理与方法 6.2.2 隔震分析模型 隔震装置 隔震层以上结构 有效降级 的水平地震作用 采用水平向减 震系数的概念 反映这一特点 层间剪力最大比 值 0.53 0.35 0.26 0.18 水平向减震系数 0.75 0.50 0.38 0.25 层间剪力最大比值与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对应关系 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宜低于0.25,且隔震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 用不得低于非隔震结构在6度设防时的总水平地震作用
河北省地霞工程研究中心6.2隔震原理与方法6.2.3常用隔震装置-橡胶支座隔震
6.2隔震原理与方法 6.2.3 常用隔震装置-橡胶支座隔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