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 一--一--- ◆晚晴新政延续了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诸多措施,在 许多政策上更为激进,然而这些政策由于政治的重重 权力纠葛与矛盾,使得改革不但无法推行,而且陷入 种愈改愈乱的局面,并在中央与地方、满与汉、政 府与士绅之间形成巨大的政治离心力。 ◆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改革与革 命的变奏之间,革命的曲调日益成为主旋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简言之 u晚晴新政延续了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诸多措施,在 许多政策上更为激进,然而这些政策由于政治的重重 权力纠葛与矛盾,使得改革不但无法推行,而且陷入 一种愈改愈乱的局面,并在中央与地方、满与汉、政 府与士绅之间形成巨大的政治离心力。 u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改革与革 命的变奏之间,革命的曲调日益成为主旋律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1.孙中山(1866-1925)的前四十五年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 ⊙1879年,赴檀香山读书; ⊙1883-1892年,香港学医 ⊙1892秋-1894.1澳门行医 1894年,从改良转向革命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1895-1911年,革命动员期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1.孙中山(1866-1925)的前四十五年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 ☉1879年,赴檀香山读书; ☉1883-1892年,香港学医 ☉1892秋-1894.1 澳门行医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改良梦 >1890年,《致郑藻如书》,倡导变革农桑、戒烟和兴学 等政策。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891年,写给同乡郑观应《农工》一文,期望兴农以安 社会,后被郑观应《盛世危言》收入。 (《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894年春夏,写《上李傅相书》,赴天津上书李鸿章。 由于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未见孙中山。 (《上李傅相书一广东香山来稿》,《 10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改良梦 Ø 1890年,《致郑藻如书》,倡导变革农桑、戒烟和兴学 等政策。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Ø 1891年,写给同乡郑观应《农工》一文,期望兴农以安 社会,后被郑观应《盛世危言》收入。 (《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Ø 1894年春夏,写《上李傅相书》,赴天津上书李鸿章。 由于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未见孙中山。 (《上李傅相书—广东香山来稿》,《万国公报》1894年9月 10日。)
3.革命转向 ·在澳门和广州行医期间,从病人那里知道清政府诸多 酷刑 ·上书李鸿章的失败,让他觉得“得君行道”的改良之 路行不通 。甲午战争,清军节节败退,对清政府不再抱有期望 1894年秋,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明确以革命作为目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l 在澳门和广州行医期间,从病人那里知道清政府诸多 酷刑 l 上书李鸿章的失败,让他觉得“得君行道”的改良之 路行不通 l 甲午战争,清军节节败退,对清政府不再抱有期望 3.革命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