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专题一形象\表达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之形象讲义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一`教学重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三、教程: 形象分类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 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自然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 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 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 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咏物诗的“物”。 (一)、“人物形象”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步骤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什么形象)诗 人通过记述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 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的遭遇。(步骤二:形象的特征)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形象的意义) 【答题思路】 1、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明确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明确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题步骤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 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形象\表达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之形象讲义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二、教学重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三、教程: 形象分类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 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自然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 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 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 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咏物诗的“物”。 (一)、“人物形象”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步骤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什么形象)诗 人通过记述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 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的遭遇。(步骤二:形象的特征)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形象的意义) 【答题思路】 1、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明确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明确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题步骤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 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什么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 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 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 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答题思路】1、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明确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明确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 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援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 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按,读ruo,“揉搓”之意。 问题: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 子)形象。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 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 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 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 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 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 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结(一)、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什么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 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 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 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答题思路】1、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明确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明确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 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 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 ruó,“揉搓”之意。 问题: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 子)形象。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 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 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 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 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 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 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结(一)、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 苏东坡的豪放旷达陆游的悲壮爱国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 词语(情语)。 把握人物形象 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就写出了作者就等友人不至的烦躁的心情。(通 过动作)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 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关键语句意象色彩以及注释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附: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等 (二)、景物形象(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 考点分析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 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 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 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 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 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二.【典型例题】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1)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柏树,碧草,黄鹂,描 绘一幅祠堂中幽静,寂寞的图景。(步骤2)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意境。(步骤3)抒发 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壮志难酬的悲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苏东坡的豪放旷达 陆游的悲壮爱国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 词语(情语)。 把握人物形象 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就写出了作者就等友人不至的烦躁的心情。(通 过动作)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 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关键语句意象色彩以及注释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附: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等 (二)、景物形象(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 一.考点分析: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 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 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 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 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 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 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 法。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二. 【典型例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 1)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柏树,碧草,黄鹂,描 绘一幅祠堂中幽静,寂寞的图景。(步骤 2)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意境。(步骤 3)抒发 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壮志难酬的悲 愤
【答题思路】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 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 A.寥廓、雄奇、壮阔、辽阔、雄浑、深远、旷远、高远、悲壮、壮丽、悲凉 B.幽清、静谧、静穆、明浄、明丽、恬静、朦胧、幽静、幽美、优美、静美 C.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D.热烈、和谐、华丽、绚丽、秾丽、繁华、喧闹、髙亢、激昂、淳朴、清丽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 什么而“感伤” 常见思想情感 离愁别绪羁旅愁思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 吊古伤今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叹惋谏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答题范式】 1.本诗描写了 景象(景物) 2.营造(渲染)了 意境(氛围),(描绘出一幅--的画面) 3.表达了 的感情 课堂练 例1绝句二首(其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 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 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2: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 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表达 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内心世界、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 情 (三)、“物象”诗词鉴赏 考点分析
【答题思路】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 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 A.寥廓、雄奇、壮阔、辽阔、雄浑、深远、旷远、高远、悲壮、壮丽、悲凉 B.幽清、静谧、静穆、明净、明丽、恬静、朦胧、幽静、幽美、优美、静美 C.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D.热烈、和谐、华丽、绚丽、秾丽、繁华、喧闹、高亢、激昂、淳朴、清丽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 什么而“感伤”。 常见思想情感: 离愁别绪 羁旅愁思 思乡怀远 闲适恬淡 乐山好水 感时伤世 吊古伤今 忧国忧民 愤世嫉俗 叹惋谏讽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答题范式】 1. 本诗描写了----------景象(景物) 2. 营造(渲染)了-------------意境(氛围),(描绘出一幅--------的画面) 3. 表达了------------的感情。 课堂练习 例 1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 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 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 2: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 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表达 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内心世界、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 情。 (三)、“物象”诗词鉴赏 一、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 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 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 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3、某物象象征什么?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高考真题 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 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 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步骤 二),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步骤三)。 【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方法总结 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 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 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 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3、某物象象征什么?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二.高考真题 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 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 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步骤 二)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步骤三) 。 【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方法总结 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