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A.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发生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C.太阳风和磁暴的出现 D.光球层和色球层的大小 (2)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是( 太阳内部 A.全球各地地震频繁 B.我国东北地区出现极光 C.长波通信衰减或中断 (1)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D.引发磁暴现象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答案(1)B(2)D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解析第(I)题,极昼和极夜现象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根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 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弱的标志:磁暴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 (2)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太阳风变得强劲,可能引起 响:光球层和色球层是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不是太阳活动现 ( 象。第(2)题,地球上的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无关:极光出 A.人口迁移加快 现在两极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不可能出现极光:太阳活动 B.风力发电增产 通过千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不是长波通信:太 C.生活能耗降低 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千扰地球磁场,引发磁 D.卫星导航失效 暴现象。 答案(1)B(2)D 解析第(1)题,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 学以致用 球层、日冕层。第(2)题,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依靠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 的是电磁波,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干扰地球 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 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且发射的高能带电 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粒子会千扰地球磁场,使得电磁信号紊乱,导致卫星运行错 误或通信故障,使卫星导航失效。 随堂训练 “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结合谚语,完成 Is, 1一2题。 日· 2 1.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A.光热资源 B.生活能源 6 C.生产能源 D.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0°10°20°30°4050°60°70°80°90N A.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 3.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突出分布特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气的燃烧 点是( C.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可以到达地球 A.由南向北递减 D.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清洁且能量密集的能源 B.由北向南递减 答案1.A2.A C.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递减 解析第1题,“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地球上的生物生 D.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长都离不开太阳,因为太阳直接为其提供了光热资源。 4.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第2题,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到达地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是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 球的太阳辐射仅有太阳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太 主要能源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 ④是地球生物 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能量分散。 生存所需能源的最主要来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图,完 C.①③④ D.①②③ 成34题。 答案3.D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 1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A.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发生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C.太阳风和磁暴的出现 D.光球层和色球层的大小 (2)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是( ) A.全球各地地震频繁 B.我国东北地区出现极光 C.长波通信衰减或中断 D.引发磁暴现象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极昼和极夜现象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 弱的标志;磁暴不是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 响;光球层和色球层是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不是太阳活动现 象。第(2)题,地球上的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无关;极光出 现在两极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不可能出现极光;太阳活动 通过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不是长波通信;太 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 暴现象。 学以致用 《汉书· 五 行 志》记 载:“西 汉 河 平 元 年 (公 元 前 28 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 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2)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太阳风变得强劲,可能引起 (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发电增产 C.生活能耗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 球层、日冕层。第(2)题,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依靠 的是电磁波,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干扰地球 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且发射的高能带电 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使得电磁信号紊乱,导致卫星运行错 误或通信故障,使卫星导航失效。 随堂训练 “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结合谚语,完成 1~2题。 1.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 A.光热资源 B.生活能源 C.生产能源 D.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气的燃烧 C.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可以到达地球 D.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清洁且能量密集的能源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地球上的生物生 长都离不开太阳,因为太阳直接为其提供了光热资源。 第2题,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到达地 球的太阳辐射仅有太阳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太 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能量分散。 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图,完 成3~4题。 3.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突出分布特 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递减 D.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4.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是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 主要能源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 ④是地球生物 生存所需能源的最主要来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 11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射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第4題,地球火山 200 爆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不属于太阳能。 2019年1月3日,“嫦城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 120 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据此完成 80 5~6题。 5.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A.磁暴 B.太阳黑子 C.太阳耀斑 D.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黑子的周期 6.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层名称。 A.离观测目标近 A .B ,C 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 (2)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C,气象条件适宜 它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层。太阳活动强弱 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 的标志是 0 答案5.D6.B (3)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当太阳 解析第5题,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太阳耀 活动增强时, 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上 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太阳大气:日冕物质抛射 的 ,产生 表现为太阳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会影响探测器的运 等现象。 行。第6题,相对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的地球电磁环境 (4)太阳活动的频繁出现可能使哪些消费产品的销售数 量增加? 千扰较弱,有利于开展低颜射电天文观测,相对于地球来 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在月球背面进行登陆并 答案(1)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观测,距离近不是主要原因:月球无大气,无论是正面还 (2)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是背面,受气象千扰都较小:月球也有公转与自转,无论 (3)11年太阳风磁场和大气层磁暴、极光 正面还是背面,都会有昼夜交替现象,都会受到太阳辐射 (4)防紫外线护肤产品、防紫外线眼镜、遮阳伞等。 的影响。 解析太阳大气层分为三层,由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 7.根据所给两幅图,完成下列要求。 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 的太阳活动现象,它出现在日冕层。太阳黑子有的年份 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周期大约是11年,太阳黑子是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当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耀斑」 日珥都变得活跃,并释放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Y射 线等,从而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和极光 等现象。 太阳大气层结构图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 现变化,影响其亮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在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 A.海拔 B.电网供电 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C.天气状况 D.交通流量 2.下列城市中,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 的是()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答案1.C2.A 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一天中亮度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 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 区是青藏高原
地 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射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第4题,地球火山 爆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不属于太阳能。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 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据此完成 5~6题。 5.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 A.磁暴 B.太阳黑子 C.太阳耀斑 D.日冕物质抛射 6.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 ) A.离观测目标近 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 C.气象条件适宜 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太阳耀 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太阳大气;日冕物质抛射 表现为太阳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会影响探测器的运 行。第6题,相对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的地球电磁环境 干扰较弱,有利于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相对于地球来 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在月球背面进行登陆并 观测,距离近不是主要原因;月球无大气,无论是正面还 是背面,受气象干扰都较小;月球也有公转与自转,无论 正面还是背面,都会有昼夜交替现象,都会受到太阳辐射 的影响。 7.根据所给两幅图,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大气层结构图 太阳黑子的周期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层名称。 A ,B ,C 。 (2)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 它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层。太阳活动强弱 的标志是 。 (3)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当太阳 活动 增 强 时, 变 得 强 劲,会 扰 动 地 球 上 的 ,产生 等现象。 (4)太阳活动的频繁出现可能使哪些消费产品的销售数 量增加? 答案 (1)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2)日冕物质抛射 日冕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3)11年 太阳风 磁场和大气层 磁暴、极光 (4)防紫外线护肤产品、防紫外线眼镜、遮阳伞等。 解析 太阳大气层分为三层,由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 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 的太阳活动现象,它出现在日冕层。太阳黑子有的年份 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周期大约是11年,太阳黑子是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当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耀斑、 日珥都变得活跃,并释放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 线等,从而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和极光 等现象。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 基础巩固 在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 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 现变化,影响其亮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 C.天气状况 D.交通流量 2.下列城市中,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 的是( )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影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一天中亮度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 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 区是青藏高原。 12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太阳辐射变送器是基于光电原理的太阳辐射观测装置 7.图中甲、乙、丙三层对应正确的是( 及实现方法,它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气象及大气污染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等部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 B.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据此完成3~ 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4题。 D.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3.下列能源属于利用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8.色球层中主要的太阳活动是( A.风能 B.核能 A.太阳黑子、太阳耀斑 C.石油 D.潮汐能 B.太阳耀斑、日珥 4.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C.日珥、日冕物质抛射 ①大气洁净②晴天多③日照时间长④地势高,离 D.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黑子 太阳近 答案7.A8.B A.①③④ B.②③④ 解析第7题,太阳外部图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 C.①②④ D.①②③ 球层、日冕层,故甲、乙、丙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答案3.C4.D 层。第8题,光球层中的太阳活动主要是太阳黑子,色球 解析第3题,石油是由地质历史时期动植物的遗体在地 层中的太阳活动主要包括太阳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中的 下经过复杂的转化形成的,其能量来自地质时期存储在 太阳活动主要是日冕物质抛射。 动植物中的太阳能,C项正确。第4题,青藏高原是我国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 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主要是青藏高原海拔 读图,完成9~10题。 高,空气稀薄:降水少,睛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洁净,透 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银河 2016年7月31日晚上,“玉兔号”月球车超额完成任 极光 务,停止工作,它已在宇宙中工作了972天。读图,完成5~ 6题。 9.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A.北京郊区 B.青藏高原 C.赤道附近 D.极圈附近 5.“玉兔号”月球车工作时的能量来自( 10.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A.太阳辐射能 B.核能 C.太阳风 D.风能 A.太阳辐射强度 6.易对“玉兔号”月球车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B.太阳活动周期 ( C.大气层的厚度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D.八颗行星位置 C.月球引力 D.地球运动 答案9.D10.B 答案5.A6.B 解析第9题,极光出现在两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该照 解析第5题,“玉兔号”月球车上太阳能帆板的作用是为 片中有极光现象,拍摄地点应在极圈附近,北京郊区、青 月球车提供能量,故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能,故A项正确。 藏高原、赤道附近看不到极光现象。第10题,极光现象 第6题,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扰动大气的电离层,影 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 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短暂的 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太阳活动周期。太阳辐射强度、大 中断。 气层的厚度、八颗行星位置与极光现象无关。 读太阳外部图层示意图,完成7~8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但人类 系统观测太阳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太阳黑子数量 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个太 阳活动周期于1996年开始。 材料二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图。 甲 13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太阳辐射变送器是基于光电原理的太阳辐射观测装置 及实现方法,它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气象及大气污染 等部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 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据此完成3~ 4题。 3.下列能源属于利用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 A.风能 B.核能 C.石油 D.潮汐能 4.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①大气洁净 ②晴天多 ③日照时间长 ④地势高,离 太阳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石油是由地质历史时期动植物的遗体在地 下经过复杂的转化形成的,其能量来自地质时期存储在 动植物中的太阳能,C项正确。第4题,青藏高原是我国 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主要是青藏高原海拔 高,空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洁净,透 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2016年7月31日晚上,“玉兔号”月球车超额完成任 务,停止工作,它已在宇宙中工作了972天。读图,完成5~ 6题。 5.“玉兔号”月球车工作时的能量来自( ) A.太阳辐射能 B.核能 C.太阳风 D.风能 6.易对“玉兔号”月球车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引力 D.地球运动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玉兔号”月球车上太阳能帆板的作用是为 月球车提供能量,故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能,故 A项正确。 第6题,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扰动大气的电离层,影 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短暂的 中断。 读太阳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三层对应正确的是(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D.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8.色球层中主要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黑子、太阳耀斑 B.太阳耀斑、日珥 C.日珥、日冕物质抛射 D.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黑子 答案 7.A 8.B 解析 第7题,太阳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 球层、日冕层,故甲、乙、丙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层。第8题,光球层中的太阳活动主要是太阳黑子,色球 层中的太阳活动主要包括太阳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中的 太阳活动主要是日冕物质抛射。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 读图,完成9~10题。 9.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 A.北京郊区 B.青藏高原 C.赤道附近 D.极圈附近 10.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 ) A.太阳辐射强度 B.太阳活动周期 C.大气层的厚度 D.八颗行星位置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极光出现在两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该照 片中有极光现象,拍摄地点应在极圈附近,北京郊区、青 藏高原、赤道附近看不到极光现象。第10题,极光现象 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 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太阳活动周期。太阳辐射强度、大 气层的厚度、八颗行星位置与极光现象无关。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但人类 系统观测太阳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太阳黑子数量 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个太 阳活动周期于1996年开始。 材料二 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图。 13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200 2.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75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 150 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 3 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 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75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1.A2.D 1996 年份 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知,可能总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 预估值。实际值 纬度递减,则主导因素为纬度。第2题,表中最大有效总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的形成 辐射量出现在20°N,此处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 原因是 射强:同时该纬度气候干旱,多睛天,太阳辐射受云层的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年是第23个太阳活 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动周期高峰年。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3 (3)与太阳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4题。 可以作为太阳活 2.45 年轮宽度 动强弱的标志。 2.30 215 (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请举例说明太阳 2.00 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85 0 答案(1)光球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 比较黑,其实仅是暗一些 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年份 (2)2000 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数之间的关系是( (3)太阳耀斑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A.正相关 B.负相关 (4)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波 .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产生误差; 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现象。(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 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周期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 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太阳 “磁暴”现象 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太阳黑子的温度比 D.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 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 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3)题,太阳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 答案3.A4.A 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 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树木 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气候都有影响,同时还可 年轮宽度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第4题,此图说明了太 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阳黑子数的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地球气侯是影响 等级考·拓展提高 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 挑战·创新 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 读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10J·m2)分布 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 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完成1~2题。 纬度 64N 50N 40N 30°N 20N 0° 可能总辐射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W.m-2) 有效总辐射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W·m-2)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大气运动 D.洋流
地 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的形成 原因是 。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年是第23个太阳活 动周期高峰年。 (3)与太阳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 可以作为太阳活 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请举例说明太阳 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 (1)光球 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 比较黑,其实仅是暗一些 (2)2000 (3)太阳耀斑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4)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波 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产生误差; 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现象。(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本题以太阳活动周期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 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太阳 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太阳黑子的温度比 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 (3)题,太阳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 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气候都有影响,同时还可 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等级考 拓展提高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 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 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 完成1~2题。 纬度 64°N 50°N 40°N 30°N 20°N 0° 可能总辐射/ (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248.1 有效总辐射/ (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108.8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运动 D.洋流 2.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 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 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 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从表中可知,可能总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 纬度递减,则主导因素为纬度。第2题,表中最大有效总 辐射量出现在20°N,此处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 射强;同时该纬度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受云层的 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3~ 4题。 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 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树木 年轮宽度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第4题,此图说明了太 阳黑子数的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地球气候是影响 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挑战 创新 读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108J·m-2)分布 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4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说出图中等值线a所代表的数值大小。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2)简述图中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点数值为40。第(2)题,从 答案(1)40。 图中可以看出P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势较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 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较Q地多。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前寒武纪:藻类植物 1.通过对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学习,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 地质年代表 途径及地球的历史,培养地理实践力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一 地球的 脊椎动物:蕨类植物 2.通过对地球演化历程的学习,了解地球发展的历史,培养 历史 地层及其 综合思维 中的化石 途径 中生代:爬行动物:裸子植物 新生代:哺乳动物:被子植物 课前·基础认知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地层 1.前寒武纪 (1)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地层。 (1)地表的演化: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地层的特点。 地球也从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①结构特点: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2)冥古宙时期:只有一些有机质。 ②时间特点: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3)太古宙时期: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出现。 2.化石 (4)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 生物的遗体或遗运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 细胞生物。 化石。 (5)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矿的成矿时期。 3.生物进化的顺序 2.古生代 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 (1)地表的演化: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最 4.地质年代表 后形成联合古陆。 科学家把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 (2)早古生代:海洋无春椎动物发展的时代:陆地上出 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现低等植物。 微拓辰化石的形成过程 (3)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出现两栖动物并 化石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 逐渐演化为爬行动物: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开始 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 出现。 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 (4)重要的成煤期。 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 3.中生代 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等与包围 (1)地表的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 各大陆发生漂移。 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 (2)动物:爬行动物盛行,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向鸟 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 类发展。 了的生物遗体、道迹称为化石。 (3)植物:裸子植物兴盛。 (4)主要的成煤期。 15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说出图中等值线a所代表的数值大小。 (2)简述图中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Q地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 (1)40。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a点数值为40。第(2)题,从 图中可以看出P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势较 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较 Q地多。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通过对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学习,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 途径及地球的历史,培养地理实践力 2.通过对地球演化历程的学习,了解地球发展的历史,培养 综合思维 课前·基础认知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 (1)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地层 。 (2)地层的特点。 ①结构特点:具有明显的 层理 构造。 ②时间特点:先沉积的层 在下 ,后沉积的层 在上 。 2.化石 生物的 遗体 或 遗迹 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 化石。 3.生物进化的顺序 从低级向 高级 ,从简单向 复杂 。 4.地质年代表 科学家把地球历史按照 宙 、代、纪 等时间单位进行 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微拓展 1 化石的形成过程 化石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 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 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 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 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等与包围 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 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 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 了的生物遗体、遗迹称为化石。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地表的演化: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地球也从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 原始生命 的家园。 (2)冥古宙时期:只有一些 有机质 。 (3)太古宙时期:蓝细菌等 原核 生物出现。 (4)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 真核生物 和多 细胞生物。 (5)重要的成矿时期:铁 、金、镍、铬等矿的成矿时期。 2.古生代 (1)地表的演化: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最 后形成 联合古陆 。 (2)早古生代:海洋 无脊椎 动物发展的时代;陆地上出 现低等植物。 (3)晚古生代:脊椎 动物发展的时代,出现两栖动物并 逐渐演化为 爬行 动物;蕨类 植物繁盛,裸子 植物开始 出现。 (4)重要的 成煤 期。 3.中生代 (1)地表的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 开始解体, 各大陆发生漂移。 (2)动物:爬行 动物盛行,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向 鸟 类 发展。 (3)植物:裸子 植物兴盛。 (4)主要的 成煤 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