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素养 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调节 L.通过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的认识,掌握合理选择利 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方法,增强综合思维 供给 自然环境 服务功能 同时 2.认识自然环境服务的重要性,学会选择可持续利用自然环 文化 存在 境的方法,培养人地协调观 支撑 3.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 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影响 人类活动 作用 课前·基础认知 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自然环境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如果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 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境的供给能力,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 (1)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 (2)如果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有 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能量需求。包括食物、矿产资源、 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生物资源、淡水等。 (3)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 (2)调节服务一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 包括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缓土壤侵蚀、净化水、抑制病 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 虫害等。 影响。 (3)文化服务一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 2.要求和原则 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包括身心健康、娱乐和生态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 旅游、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等。 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 (4)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 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态,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 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包括养分循环、光合 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 作用、水循环、土壤的形成等。 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 微恩考②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会对自然环境服务功 微思考D自然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提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提示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导致旱涝失调;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通过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的认识,掌握合理选择利 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方法,增强综合思维 2.认识自然环境服务的重要性,学会选择可持续利用自然环 境的方法,培养人地协调观 3.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 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前·基础认知 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1.自然环境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 。 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供给 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能量需求。包括食物、矿产资源 、 生物资源、淡水等。 (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 生存环境 。 包括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减缓土壤侵蚀、净化水、抑制病 虫害等。 (3)文化服务———人类从 自然环境 中获得的精神享 受、审美体验等 非物质 收益。包括身心健康、娱乐和 生态 旅游 、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等。 (4)支撑 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 态,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 这些服务 间接 为人类提供服务。包括 养分循环 、光合 作用、水循环、土壤的形成等。 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 同时存在 的。 微思考 1 自然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提示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如果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 速度 超过自然环 境的 供给 能力,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 (2)如果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 调节 能力,有 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 净化 。 (3)如果自然环境的 支撑服务 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 打破自然环境的 稳定 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 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 供给 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 影响。 2.要求和原则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 自然环境 允许的 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 出自然环境的 支撑服务 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 综合权 衡 ,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可持续利 用 的前提下,选择 最优 的利用方案。 微思考 2 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会对自然环境服务功 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提示 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导致旱涝失调;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1
地理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配人教版 课堂·重难突破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破坏,引发全球关注。简述此次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 重难归纳 提示烧毁大面积林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 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依附森林存活的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 环境,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种类、数量(生物多样性)》 类型 作用 示例 减少:森林大火产生大量烟尘,影响当地及全球大气质量。 供给 食物、矿产资源、生物资 服务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典例剖析 源、淡水等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 调节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诚 住乡愁”的重要思想,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向 服务存环境 缓土壤侵蚀、净化水、抑 前指明了方向。据此完成下题。 制病虫害等 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不包括() 使人类获得精神享受、审美 A.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B.降低风速、吸附烟尘 身心健康、娱乐和生态旅 文化体验等非物质收益,陶治人 C.增加用材林 D.为物种提供栖息地 游、美学价值、精神价 服务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 值等 答案C 世界 解析城市森林不是以获得木材为主要目的。 支撑 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 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 服务稳定状态 循环、土壤的形成等 学以致用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 2.森林的服务功能及毁林的危害 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 供给服务:提供 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 森林资源、动物 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 资源等 洪水频发 10934'E),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 调节服务:调节 水土流失 区总面积约0.92万公顷,有 气候、净化空气 和水质、涵养水 林的 态 加剧 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 服务 万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源等 毁林 功能 森危害 调 土地沙化 文化服务:提供 (1)那大镇创建“中国 服 环 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美丽的风景,也 河道淤塞 ( 】 供人类旅游休憩 功 恶 获得精神享受等 温室效应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③浓郁 能 支撑服务:作为 的农耕文化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物种灭绝 生物的栖息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维持生物多样性 (2)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有( 增加土壤肥力等 A.小麦种植园 B.苹果采摘园 3.不同区域森林的主要服务功能 C.傣族风情园 D.古村文化园 (3)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地区 主要作用 A.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沿海地区 阻挡海风,保护海岸 D.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城市 美化环境,诚弱噪声,调节气候 答案(1)A(2)D(3)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交通线两侧 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 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因此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 ”情境体验 条件是美丽的乡村风景和浓郁的农耕文化,①③正确。第 2019年9月,澳大利亚发生森林大火。此次火灾持续 (2)题,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 数月,对当地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数量造成极大 (1931'N,10934E),小麦属于北方的作物,苹果属于温带
地 理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配人教版 课堂·重难突破 一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重难归纳 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类型 作用 示例 供给 服务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食物、矿产资源、生物资 源、淡水等 调节 服务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 存环境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 缓土壤侵蚀、净化水、抑 制病虫害等 文化 服务 使人类获得精神享受、审美 体验等非物质收益,陶冶人 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 世界 身心健康、娱乐和生态旅 游、美 学 价 值、精 神 价 值等 支撑 服务 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 稳定状态 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 循环、土壤的形成等 2.森林的服务功能及毁林的危害 3.不同区域森林的主要服务功能 地区 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阻挡海风,保护海岸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2019年9月,澳大利亚发生森林大火。此次火灾持续 数月,对当地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数量造成极大 破坏,引发全球关注。简述此次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 提示 烧毁大面积林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 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依附森林存活的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 环境,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种类、数量(生物多样性) 减少;森林大火产生大量烟尘,影响当地及全球大气质量。 典例剖析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 住乡愁”的重要思想,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向 前指明了方向。据此完成下题。 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不包括( ) A.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 B.降低风速、吸附烟尘 C.增加用材林 D.为物种提供栖息地 答案 C 解析 城市森林不是以获得木材为主要目的。 学以致用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 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 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 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 109°34'E),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 区总面积约0.92万公顷,有 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 万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那大镇创建 “中国 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③浓郁 的农耕文化 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有( ) A.小麦种植园 B.苹果采摘园 C.傣族风情园 D.古村文化园 (3)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 A.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 C.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答案 (1)A (2)D (3)A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 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 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 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因此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 条件是美丽的乡村风景和浓郁的农耕文化,①③正确。第 (2)题,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 (19°31'N,109°34'E),小麦属于北方的作物,苹果属于温带 2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的水果,A、B两项错误: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C项错误;海 雨林的毁坏,直接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减少。 南的古村文化园适宜布局在那大“中国农业公园”。第(3)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题,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农业和当地的农耕文 提示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化发展旅游业,就地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种植规模, 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干预加大等。 增加粮食产量影响不大;主要是就地就业,不会导致人口外 迁: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但对该地城镇化水平影响不大。 典例剖析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读世界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清理河道 开凿运河 高耗能产业 重难归纳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航运 提供能源 一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 旅游 梯级开发 发电 类活 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小麦种植 灌溉、供水 工业、生活用水 响 (1)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破坏 A.发展高耗能产业 B.扩大小麦种植 2.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 C.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D.大力发展航运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2)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废弃物增加 经济效益:产生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 B.阻碍鱼类洄游 防洪、发电、航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 C.下游泥沙增多 运、灌溉和旅游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 D.加剧生物入侵 等综合经济效益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答案(1)C(2)B 生态效益:调节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以梯级开发为核心, 库区气候,缓解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 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因此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生态环境压力: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发展高耗能产业、扩大小麦种植、大力发 拦截泥沙,降低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 展航运属于流域开发中的具体措施,都是在以水资源的综合 河流含沙量:改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 开发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的。第(2)题,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善水质 资源锐减 和开发,会对废弃物进行统一的处理,故废弃物会减少:该流 3.三峡工程的影响 域以梯级开发为核心修建水电站,会阻碍鱼类的涧游:上游 (1)有利影响 水电站的修建,会阻挡部分泥沙,下游泥沙会减少:流域综合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 开发与生物入侵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中下游平原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 方法技巧 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 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 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环境污 治理措施 目的 染及酸雨危害等不利影响。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便于 建设水利工程 (2)不利影响 灌溉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开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③水库可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能诱发地震,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④库区和库尾 (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观受到一定影响: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 淤积 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给人体健康带来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 影响等。 选择开发重点 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情境体验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排放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尽 管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但所拥有的物种却占 到地球物种总量的一半以上。热带雨林正在被大规模地毁 学以致用 坏。据保守估计,全球热带雨林年均损失约0.6%,倘若照 此速度,两个世纪内,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将损失殆尽。热带 梯级开发是一种常见的河流水力资源开发方式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的水果,A、B两项错误;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C项错误;海 南的古村文化园适宜布局在那大“中国农业公园”。第(3) 题,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农业和当地的农耕文 化发展旅游业,就地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种植规模, 增加粮食产量影响不大;主要是就地就业,不会导致人口外 迁;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但对该地城镇化水平影响不大。 二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重难归纳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 防 洪、发 电、航 运、灌溉和旅游 等综合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调节 库区气候,缓解 生态环境压力; 拦截泥沙,降低 河流含沙量;改 善水质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 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 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 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 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 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 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 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 资源锐减 3.三峡工程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 中下游平原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 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 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环境污 染及酸雨危害等不利影响。 (2)不利影响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开 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③水库可 能诱发地震,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④库区和库尾 (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 观受到一定影响;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 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给人体健康带来 影响等。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尽 管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但所拥有的物种却占 到地球物种总量的一半以上。热带雨林正在被大规模地毁 坏。据保守估计,全球热带雨林年均损失约0.6%,倘若照 此速度,两个世纪内,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将损失殆尽。热带 雨林的毁坏,直接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干预加大等。 典例剖析 读世界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 A.发展高耗能产业 B.扩大小麦种植 C.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D.大力发展航运 (2)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废弃物增加 B.阻碍鱼类洄游 C.下游泥沙增多 D.加剧生物入侵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以梯级开发为核心, 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因此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发展高耗能产业、扩大小麦种植、大力发 展航运属于流域开发中的具体措施,都是在以水资源的综合 开发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的。第(2)题,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和开发,会对废弃物进行统一的处理,故废弃物会减少;该流 域以梯级开发为核心修建水电站,会阻碍鱼类的洄游;上游 水电站的修建,会阻挡部分泥沙,下游泥沙会减少;流域综合 开发与生物入侵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 发 水 能,调 蓄 径 流,便 于 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 水 土 流 失 及 河 道 泥 沙 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 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 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 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学以致用 梯级开发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河 流 水 力 资 源 开 发 方 式。 3
地理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配人教版 下图是河流梯级开发的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 (2)水库建成后,会() 各题。 A.减少库区泥沙的淤积 海拔/m B.削减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 C.增加入海的年径流量 1000 D.增大附近地区的昼夜温差 800 600 答案(1)B(2)B 400 解析第(1)题,影响水能资源的主要因素是流量、落 200 差。河流梯级开发需要的主要条件有河流的流量较大,①正 确:流速较快,水能丰高,②错误:落差较大,流速快,水能丰 (1)河流梯级开发需要的主要条件有( 富,③正确:多峡谷,利于筑坝,④正确。第(2)题,水库建成 ①流量较大②流速较慢 ③落差较大④多峡谷 后,会增加库区泥沙的淤积;水库调节径流,会削减下游河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的洪峰流量;不能改变入海的年径流量;水域面积增大,会减 C.①②④ D.②③④ 小附近地区的昼夜温差。 随堂训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木材需求大大增加,由于我国实 施的天然林保护政策,国内原木生产量减小,较大的需求缺 口使得原木进口量激增。之前,中国主要从马来西亚等东南 泥 泥 水体 亚国家进口原木,但近年来从俄罗斯进口原木的数量增长较 体 体 快,目前,俄罗斯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木材进口国。下表为我 国从主要原木进口国进口的原木比重(单位:%)。据此完成 毛石基础 12题。 黏土 不透水毡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3.根据材料,判断该县属于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区( 俄罗斯 24.36 37.64 46.21 60.18 A.广东 B.台湾 C.山西 D.云南 4.在水下泥土中种荷花、水草,水中放养鱼类,主要作用是 印度尼西亚 30.04 27.2 21.31 10.03 () 马来西亚 10.84 9.61 7.07 5.93 A.美化环境 B.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C.生产莲藕 D.增加蒸腾作用 1.俄罗斯森林树种较东南亚( 5.橡胶坝水体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生长速度快,木质好 A.改善局地气候 B.降低热岛效应 B.种群多样,生长速度慢 C.扩大湿地面积 D.增加县城降水量 C.种群单一,生长速度慢 答案3.C4.B5.D D.类型多样,资源丰富 2.木材贸易对全球环境的不利影响为( 解析第3题,因为橡胶坝便于蓄、排水,主要建于降水季 A.破坏臭氧层 B.加剧全球变暖 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相对千旱缺水的地区。 C.加剧土壤污染 D.增加酸雨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区,较为缺水,橡胶坝利 答案1.C2.B 用价值高:广东、台湾、云南年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橡 解析第1题,俄罗斯较东南亚纬度更高,热量条件较差, 胶坝利用价值不大。第4题,在水下泥土中种荷花、水 草,水中放养鱼类,形成一个动植物结合的生态系统,有 森林生长速度授,种群少,树种单一。第2题,从总体来 利于净化分解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保护水环境,避免水 看,木材贸易会使全球森林资源减少,因此会加剧全球 质因蓄水后水体流动性减弱而变差,所以主要作用是形 变暖。 成良性生态系统。第5题,橡胶坝积蓄了一定的水量,可 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 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局地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但 力骨架,内外涂数橡胶作保护层,通过充水(气)将其充胀形 其高度和牢固程度有限,蓄水量有限,增加的空气湿度有 成的袋式挡水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霄要调节坝高, 限,对增加县城降水量作用微弱。 在上游蓄水并控制上游水位,某县城建成的橡胶坝剖面图如 6.(研究性学习)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含水层、储水构造、溶 下图所示,其中7一9月橡胶坝水体自然外溢。据此完成 洞或建筑地下裁水坝截蓄地下水而形成的贮水空间,并可 3一5题。 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新途径。调 查发现,华北地区是我国地下水库建设和研究方面比较成
地 理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配人教版 下图是河 流 梯 级 开 发 的 模 式 示 意 图。读 图,完 成 下 列 各题。 (1)河流梯级开发需要的主要条件有( ) ①流量较大 ②流速较慢 ③落差较大 ④多峡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水库建成后,会( ) A.减少库区泥沙的淤积 B.削减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 C.增加入海的年径流量 D.增大附近地区的昼夜温差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影响水能资源的主要因素是流量、落 差。河流梯级开发需要的主要条件有河流的流量较大,①正 确;流速较快,水能丰富,②错误;落差较大,流速快,水能丰 富,③正确;多峡谷,利于筑坝,④正确。第(2)题,水库建成 后,会增加库区泥沙的淤积;水库调节径流,会削减下游河道 的洪峰流量;不能改变入海的年径流量;水域面积增大,会减 小附近地区的昼夜温差。 随堂训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木材需求大大增加,由于我国实 施的天然林保护政策,国内原木生产量减小,较大的需求缺 口使得原木进口量激增。之前,中国主要从马来西亚等东南 亚国家进口原木,但近年来从俄罗斯进口原木的数量增长较 快,目前,俄罗斯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木材进口国。下表为我 国从主要原木进口国进口的原木比重(单位:%)。据此完成 1~2题。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俄罗斯 24.36 37.64 46.21 60.18 印度尼西亚 30.04 27.2 21.31 10.03 马来西亚 10.84 9.61 7.07 5.93 1.俄罗斯森林树种较东南亚( ) A.生长速度快,木质好 B.种群多样,生长速度慢 C.种群单一,生长速度慢 D.类型多样,资源丰富 2.木材贸易对全球环境的不利影响为( ) A.破坏臭氧层 B.加剧全球变暖 C.加剧土壤污染 D.增加酸雨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俄罗斯较东南亚纬度更高,热量条件较差, 森林生长速度慢,种群少,树种单一。第2题,从总体来 看,木材贸易会使全球森林资源减少,因此会加剧全球 变暖。 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 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通过充水(气)将其充胀形 成的袋式挡水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 在上游蓄水并控制上游水位,某县城建成的橡胶坝剖面图如 下图所示,其中7—9月橡胶坝水体自然外溢。据此完成 3~5题。 3.根据材料,判断该县属于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区( ) A.广东 B.台湾 C.山西 D.云南 4.在水下泥土中种荷花、水草,水中放养鱼类,主要作用是 ( ) A.美化环境 B.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C.生产莲藕 D.增加蒸腾作用 5.橡胶坝水体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善局地气候 B.降低热岛效应 C.扩大湿地面积 D.增加县城降水量 答案 3.C 4.B 5.D 解析 第3题,因为橡胶坝便于蓄、排水,主要建于降水季 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相对干旱缺水的地区。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区,较为缺水,橡胶坝利 用价值高;广东、台湾、云南年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橡 胶坝利用价值不大。第4题,在水下泥土中种荷花、水 草,水中放养鱼类,形成一个动植物结合的生态系统,有 利于净化分解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保护水环境,避免水 质因蓄水后水体流动性减弱而变差,所以主要作用是形 成良性生态系统。第5题,橡胶坝积蓄了一定的水量,可 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局地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但 其高度和牢固程度有限,蓄水量有限,增加的空气湿度有 限,对增加县城降水量作用微弱。 6.(研究性学习)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含水层、储水构造、溶 洞或建筑地下截水坝截蓄地下水而形成的贮水空间,并可 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新途径。调 查发现,华北地区是我国地下水库建设和研究方面比较成 4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熟的地区,建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库。如建成于 探究说明黄水河地下水库的功能,为防止其功能衰退你认 1995年的山东龙口黄水河地下水库(示意图如下),是国 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内第一个设计功能较为完整的地下水库。但近年来,华北 答案功能:蓄积地下径流,保障水资源供给:提高地下水 地区有些地下水库功能衰退,如不及时防治,将难以维持 位,缓解地面沉降:地下水坝能防止海水入侵。 下去。 措施:合理开采地下水,节约用水:及时利用地表水回 灌:加强监测监管,防治水体污染。 2 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地下水库属于贮水工程,并可与 ① 地表水联合调度,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新途径:黄水 河地下水库的建设,提高了地下水位,缓解过度开采地下 水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另一方面,可阻挡海水的渗入,保 证了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库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社 。 会生产、生活用水量剧增和水污染等,导致陆地地下水位 ①原始地下水位②建库后坝内地下水位③海水位 下降,地下水库的储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因此,应从节约 ④建库后坝外地下水位⑤地下水库咸水残留体 用水、补充地下水、防治水污染等角度采取措施。 课后 ·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4.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 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 A.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 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1一2题。 C.防风固沙 D.保持水土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答案3.B4.C A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由于其具有多种生态服务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 功能,且服务价值较高 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该公益行动 B.湿地被称为“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 的目的是减少碳排放,扩大森林面积,针对的主要环境问 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 题是全球变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 D.湿地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 碳排放的多少无关。第4题,目前该公盖行动已在我国西 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 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西北地区气候千旱,多风 2.湿地的主要调节服务功能有( ) 沙天气,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西北地区空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 气污染较轻,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少,净化空气、涵养水 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源、保持水土等不是西北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玫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 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答案1.A2.A 解析第1题,湿地对环境具有保护功能,但对污染物的 降解是有一定限度的: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 降 (1534mm 沼泽、泥炭地、湿草句、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 (969mm 降 (1454mm) 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 蒸腾 量 (1037mm 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有些湿地,如河 流可以通航。第2题,位于河流源头的湿地具有涵养水 蒸腾 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另外,湿地可降解水体中的某些污 染物,如重金属等。 也表径 地表径 流量 流量 某公司推出一项公益行动: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 原始生态林 (205mm) 橡胶林 (267mm 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大电 子设备中的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就在实际地点种下实体 5.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树。据此完成3~4题。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3.该公益行动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A.水土流失 B.全球变暖 6.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壤肥力下降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熟的地区,建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库。如建成于 1995年的山东龙口黄水河地下水库(示意图如下),是国 内第一个设计功能较为完整的地下水库。但近年来,华北 地区有些地下水库功能衰退,如不及时防治,将难以维持 下去。 探究说明黄水河地下水库的功能,为防止其功能衰退你认 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功能:蓄积地下径流,保障水资源供给;提高地下水 位,缓解地面沉降;地下水坝能防止海水入侵。 措施:合理开采地下水,节约用水;及时利用地表水回 灌;加强监测监管,防治水体污染。 解析 由图文材料可知,地下水库属于贮水工程,并可与 地表水联合调度,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新途径;黄水 河地下水库的建设,提高了地下水位,缓解过度开采地下 水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另一方面,可阻挡海水的渗入,保 证了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库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社 会生产、生活用水量剧增和水污染等,导致陆地地下水位 下降,地下水库的储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因此,应从节约 用水、补充地下水、防治水污染等角度采取措施。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 巩固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 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由于其具有多种生态服务 功能,且服务价值较高 B.湿地被称为“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 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 D.湿地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 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 2.湿地的主要调节服务功能有(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 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湿地对环境具有保护功能,但对污染物的 降解是有一定限度的;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 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 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 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有些湿地,如河 流可以通航。第2题,位于河流源头的湿地具有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另外,湿地可降解水体中的某些污 染物,如重金属等。 某公司推出一项公益行动: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 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大电 子设备中的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就在实际地点种下实体 树。据此完成3~4题。 3.该公益行动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全球变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 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 ) A.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保持水土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 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该公益行动 的目的是减少碳排放,扩大森林面积,针对的主要环境问 题是全球变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 碳排放的多少无关。第4题,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 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 沙天气,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西北地区空 气污染较轻,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少,净化空气、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等不是西北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 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6.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壤肥力下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