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卷二梁书二太祖本纪第二 数人皆追赴汴州,知其无过,竟释不问。考《欧阳史》及《通鉴》并作友伦,而《九国志》以为友 亮盖传闻之讹 十一月丁酉,青将刘举兖州来降,郣、王师范之将也。师范令窃据兖州久之,及闻师范降, 鄒乃归命。帝以郣善事其主,待之甚优,寻署为元帅府都押牙,权知酈州留后。 天祐元年正月己酉,帝发自大梁,西赴河中,京师闻之,为之震惧。是时,将议迎驾东幸洛阳 虑唐室大臣异议,帝乃密令护驾都指挥使朱友谅矫昭宗命,收宰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杀之。案 《欧阳史》云:遣朱友谦杀胤于京师,其与友伦系鞠者皆杀之。据《薛史》则杀崔胤者乃友谅,非 友谦也。《欧阳史》《家人传》亦作友谅,与《梁本纪》不同,曾三异尝校正其误。又,邠、岐兵士 侵逼京畿,帝因是上表坚请昭宗幸洛。昭宗不已而从之,帝乃率诸道丁匠财力,同搆洛阳宫,不数 月而成。 月乙亥,昭宗驻跸于陕,帝自河中来觐,谒见行营,因洒涕而言曰:“李茂贞等窃谋祸乱,将 迫乘舆,老臣无状,请陛下东迁,为社稷大计也。”昭宗命延于寝室见何皇后,面赐酒器及衣物。何 后谓帝曰:“此后大家夫妇委身于全忠矣。”因欷歊泣下。后数日,帝开宴于陕之私第,请驾临幸 翼日,帝辞归洛阳,昭宗开内宴,时有宫人与昭宗附耳而语,韩建蹑帝之足,帝遽出以为图己,因 连上章请车驾幸洛。 月丁未,昭宗制以帝兼判左右神策及六军诸卫事。是时,昭宗累遣中使及内夫人传宣,谓帝 曰:“皇后方在草蓐,未任就路,欲以十月幸洛。”帝以陕州小藩,非万乘久留之地,期以四月内东 幸 闰月丁酉,昭宗发自陕郡。壬寅,次于谷水。是时,昭宗左右唯小黄门及打球供奉、内园小儿 二百余人,帝犹忌之。是日,密令医官许昭远告变,乃设馔于别幄,召而尽杀之,皆坑于幕下。先 是,选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园人物之状,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 饰。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甲辰,车驾至洛都,《十国春秋》《吴 世家》二月丁己,唐帝遣间使以绢诏告难于我及西川河东等,令纠率藩镇以图匡复,诏有云:“朕至 洛阳则为全忠所幽闭,诏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得复通矣。”帝与宰相百官导驾入宫。乙卯,昭宗以帝 为宣武、宣义、护国、忠武四镇节度使。时帝请以郓州授张全义,故有此命。 五月丙寅,昭宗宴群臣,曰:“昨来御楼前一夜亡失赦书,赖梁王收得副本,不然误事,宰执不 得无过矣。”是日宴次,昭宗入内,召帝于内殿曲宴,帝不测其事,不敢奉诏。又曰:“卿不欲来 即令敬翔入来。”帝密遣翔出,乃止。己巳,奉辞东归。乙亥,至大梁 六月,帝遣都将朱友裕率师讨邠州,节度使杨崇本叛故也。癸丑,帝西征,遂朝于洛阳。七月 甲子,昭宗宴帝于文思鞠场。乙丑,帝发东都。壬申,至河中。 八月壬寅,昭宗遇弑于大内,遗制以辉王祝为嗣。乙巳,帝自河中引军而西。癸丑,次于永寿 邠军不出。九月辛未,班师。十月癸巳,至洛阳,诣西内,临于梓宫前,祗见于嗣君。辛丑,制以 案:原本有阙文。帝至自西征。 十一月辛酉,光州遣使来求援,时光州归款于帝,寻为淮人所攻,故来乞师。戊寅,帝南征渡 淮,次于霍丘,大掠庐、寿之境,淮人乃弃光州而去 年正月庚申,进攻寿州,寿人坚壁不出。丁亥,帝自霍丘班师。 二月辛卯,帝至自南征。甲午,青州节度使王师范至大梁,帝待以宾礼,寻表授河阳节度使 七月辛酉,天子赐帝迎銮纪功碑,树于洛阳。庚午,遣大将军杨师厚率前军讨赵匡凝于襄州。 辛未,帝南征。表赵匡凝罪状,削夺官爵。案《旧唐书》:八月丁未,制削夺荆襄节度使赵匡凝在身 官爵,十一月,削夺荆南留后赵匡明官爵。盖匡凝官爵因全忠表奏而削夺,匡明官爵至奔蜀后始追 夺也 八月,杨师厚进收唐、邓、复、郢、随、均、房等七州。帝驻军汉江北,自循江干,经度济师 之所。 九月甲子,师厚于阴谷江口造梁以济师,赵匡凝率兵二万振于江滨。师厚麾兵进击,襄人大败, 第11页
旧五代史卷二 梁书二 太祖本纪第二 第 11 页 数人皆追赴汴州,知其无过,竟释不问。考《欧阳史》及《通鉴》并作友伦,而《九国志》以为友 亮盖传闻之讹。 十一月丁酉,青将刘鄩举兖州来降,鄩、王师范之将也。师范令窃据兖州久之,及闻师范降, 鄩乃归命。帝以鄩善事其主,待之甚优,寻署为元帅府都押牙,权知鄜州留后。 天祐元年正月己酉,帝发自大梁,西赴河中,京师闻之,为之震惧。是时,将议迎驾东幸洛阳, 虑唐室大臣异议,帝乃密令护驾都指挥使朱友谅矫昭宗命,收宰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杀之。案 《欧阳史》云:遣朱友谦杀胤于京师,其与友伦系鞠者皆杀之。据《薛史》则杀崔胤者乃友谅,非 友谦也。《欧阳史》《家人传》亦作友谅,与《梁本纪》不同,曾三异尝校正其误。又,邠、岐兵士 侵逼京畿,帝因是上表坚请昭宗幸洛。昭宗不已而从之,帝乃率诸道丁匠财力,同搆洛阳宫,不数 月而成。 二月乙亥,昭宗驻跸于陕,帝自河中来觐,谒见行营,因洒涕而言曰:“李茂贞等窃谋祸乱,将 迫乘舆,老臣无状,请陛下东迁,为社稷大计也。”昭宗命延于寝室见何皇后,面赐酒器及衣物。何 后谓帝曰:“此后大家夫妇委身于全忠矣。”因欷歔泣下。后数日,帝开宴于陕之私第,请驾临幸。 翼日,帝辞归洛阳,昭宗开内宴,时有宫人与昭宗附耳而语,韩建蹑帝之足,帝遽出以为图己,因 连上章请车驾幸洛。 三月丁未,昭宗制以帝兼判左右神策及六军诸卫事。是时,昭宗累遣中使及内夫人传宣,谓帝 曰:“皇后方在草蓐,未任就路,欲以十月幸洛。”帝以陕州小藩,非万乘久留之地,期以四月内东 幸。 闰月丁酉,昭宗发自陕郡。壬寅,次于谷水。是时,昭宗左右唯小黄门及打球供奉、内园小儿 二百余人,帝犹忌之。是日,密令医官许昭远告变,乃设馔于别幄,召而尽杀之,皆坑于幕下。先 是,选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园人物之状,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 饰。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甲辰,车驾至洛都,《十国春秋》《吴 世家》二月丁己,唐帝遣间使以绢诏告难于我及西川河东等,令纠率藩镇以图匡复,诏有云:“朕至 洛阳则为全忠所幽闭,诏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得复通矣。”帝与宰相百官导驾入宫。乙卯,昭宗以帝 为宣武、宣义、护国、忠武四镇节度使。时帝请以郓州授张全义,故有此命。 五月丙寅,昭宗宴群臣,曰:“昨来御楼前一夜亡失赦书,赖梁王收得副本,不然误事,宰执不 得无过矣。”是日宴次,昭宗入内,召帝于内殿曲宴,帝不测其事,不敢奉诏。又曰:“卿不欲来, 即令敬翔入来。”帝密遣翔出,乃止。己巳,奉辞东归。乙亥,至大梁。 六月,帝遣都将朱友裕率师讨邠州,节度使杨崇本叛故也。癸丑,帝西征,遂朝于洛阳。七月 甲子,昭宗宴帝于文思鞠场。乙丑,帝发东都。壬申,至河中。 八月壬寅,昭宗遇弑于大内,遗制以辉王祝为嗣。乙巳,帝自河中引军而西。癸丑,次于永寿, 邠军不出。九月辛未,班师。十月癸巳,至洛阳,诣西内,临于梓宫前,祗见于嗣君。辛丑,制以 案:原本有阙文。帝至自西征。 十一月辛酉,光州遣使来求援,时光州归款于帝,寻为淮人所攻,故来乞师。戊寅,帝南征渡 淮,次于霍丘,大掠庐、寿之境,淮人乃弃光州而去。 二年正月庚申,进攻寿州,寿人坚壁不出。丁亥,帝自霍丘班师。 二月辛卯,帝至自南征。甲午,青州节度使王师范至大梁,帝待以宾礼,寻表授河阳节度使。 七月辛酉,天子赐帝迎銮纪功碑,树于洛阳。庚午,遣大将军杨师厚率前军讨赵匡凝于襄州。 辛未,帝南征。表赵匡凝罪状,削夺官爵。案《旧唐书》:八月丁未,制削夺荆襄节度使赵匡凝在身 官爵,十一月,削夺荆南留后赵匡明官爵。盖匡凝官爵因全忠表奏而削夺,匡明官爵至奔蜀后始追 夺也。 八月,杨师厚进收唐、邓、复、郢、随、均、房等七州。帝驻军汉江北,自循江干,经度济师 之所。 九月甲子,师厚于阴谷江口造梁以济师,赵匡凝率兵二万振于江滨。师厚麾兵进击,襄人大败
旧五代史卷二梁书二太祖本纪第二 杀万余众。乙丑,赵匡凝焚其舟,率亲军载轻舸沿汉而遁。丙寅,帝济江至中流,舟坏,将没数四, 比及岸,舟沉。是日,入襄城,帝因周视府署,其帑藏悉空,惟于西庑下有一亭,窗户俨然,扃锁 甚密,遂令破锁,启扉中有一大匮,缄鐍甚至,又令破其匮,内有金银数百绽。帝因叹曰:“乱兵既 入,公私财货固无孑遗矣。此帑当有阴物主之,不令常人所得,俟我以有之邪?”遂以百余锭赐杨 师厚。袭荆州,留后赵匡明弃城上峡奔蜀。荆、襄二州平。帝以都将贺瑰权领荆州,杨师厚权领襄 州,即表其事 十月丙戌朔,天子以帝为诸道兵马元帅。辛卯,帝自襄州引军由光州路趋淮南,将发,敬翔切 谏,请班师以全军势,帝不听。壬辰,次于枣阳,遇大雨,颇阻师行之势。军至寿春,寿春人坚壁 清野以待帝,帝乃还舍于正阳 十一月丙辰,大军北济。《十国春秋》:柴再用抄其后军,斩首三千级,获辎重万计。帝至汝阴, 深悔淮南之行,躁烦尤甚。《师友杂志》:朱全忠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树 宜为车毂。”众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口玩人,皆 此类也。车须用夹毂,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数十人摔言为车毂者,悉扑杀之。 丁卯,帝至自南征。辛巳,天子命帝为相国,总百揆。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 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武昭、武定、泰宁、平卢、匡国、武宁、忠义、荆南等二十一道 为魏国,案:以二十一道为魏国,《薛史》止载十九道,据《旧唐书》尚有忠武、镇国二道,《薛史》 阙载。进封帝为魏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癸未,唐中书门下奏:“中 书印已送相国,中书公事权用中书省印。”甲申,中书门下奏:“天下州县名与相国魏王家讳同者, 请易之。” 十二月乙酉朔,帝让相国、魏王、九锡之命。丙戌,京百司各差官赍本司须知孔目并印赴魏国 送纳。甲午,天子以帝坚让九锡之命,乃命宰相柳灿来使,且述揖让之意焉。丁酉,帝又让九锡之 命,诏略曰:“但以鸿名难掩,懿实须彰,宜且徇于奏陈,未便行于典册。”又改诸道兵马元帅为天 下兵马元帅。是时,帝以唐朝百官服饰多阙,乃制造逐色衣服,请朝廷等第赐之。其所给俸钱,仍 请自来年正月全支 三年正月,幽、沧称兵,将寇于魏。魏人来乞师,且以牙军骄悍,谋欲诛之,遣亲吏臧延范密 告于帝,帝阴许之。乙丑,北征。先是,帝之爱女适罗氏,是月卒于邺城,因以兵仗数千事实于橐 中,遣客将马嗣勋领长直军千人,杂以工匠、丁夫,肩其橐而入于魏,声言为帝女设祭,魏人信而 不疑。庚午夜,嗣勋率其众与罗绍威亲军数百人同攻牙军,迟明尽杀之,死者七千余人,洎于婴孺 亦无留者。是日,帝次于内黄,闻之,驰骑至魏。时魏之大军方与帝军同伐沧州,闻牙军之死,即 时奔还。帝之军追及历亭,杀贼几千,余众乃拥大将史仁遇保于高唐,帝遣兵围之。是月,天子诏 河南尹张全义部署修制相国魏王法物。 月甲寅,天子命帝总判监铁、度支、户部等三司事,帝再上章切让之,乃止 四月癸未,攻下高唐,军民无少长皆杀之,生擒逆首史仁遇以献,帝支解之。未几,又攻下澶 博、贝、卫等州,皆为魏军残党所据故也。是时晋人围邢州,刺史牛存节坚壁固守,帝遣符道昭帅 师救之,晋人乃遁去。五月,帝略地于洺州,既而复入于魏。 七月己未,自魏班师。案:《通鉴考异》引《编遗录》作七月癸未,上起兵离魏都。七月壬子朔 无癸未,《编遗录》误也。今考癸未乃己未传写之误。是日,收复相州,自是魏境悉平。壬申,帝归 自魏。八月甲辰,以沧州未平,复命北征。《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九月丁未,营于长芦。一夕, 帝梦白龙附于两肩,左右瞻顾可畏,恍然惊寤。《永乐大典》卷一万五千二百七十 十月辛巳,邠州杨崇本以凤翔、邠、宁、泾、酈、秦、陇之众合五六万来寇,屯于美原,列十 五寨,其势甚盛。帝命冋州节度使刘知俊、都将康怀英帅师御之。知俊等大破邠寇,杀二万余众, 夺马三千余匹,擒其列校百余人,杨崇本、胡章仅以身免。案《新唐书》:九月乙亥,匡国军节度使 刘知俊陷坊州。十月辛巳,杨崇本战于美原,败绩,与《薛史》互有详略。十一月庚戌,怀英乘胜 进军,遂收鄘州 第12页
旧五代史卷二 梁书二 太祖本纪第二 第 12 页 杀万余众。乙丑,赵匡凝焚其舟,率亲军载轻舸沿汉而遁。丙寅,帝济江至中流,舟坏,将没数四, 比及岸,舟沉。是日,入襄城,帝因周视府署,其帑藏悉空,惟于西庑下有一亭,窗户俨然,扃锁 甚密,遂令破锁,启扉中有一大匮,缄鐍甚至,又令破其匮,内有金银数百绽。帝因叹曰:“乱兵既 入,公私财货固无孑遗矣。此帑当有阴物主之,不令常人所得,俟我以有之邪?”遂以百余锭赐杨 师厚。袭荆州,留后赵匡明弃城上峡奔蜀。荆、襄二州平。帝以都将贺瑰权领荆州,杨师厚权领襄 州,即表其事。 十月丙戌朔,天子以帝为诸道兵马元帅。辛卯,帝自襄州引军由光州路趋淮南,将发,敬翔切 谏,请班师以全军势,帝不听。壬辰,次于枣阳,遇大雨,颇阻师行之势。军至寿春,寿春人坚壁 清野以待帝,帝乃还舍于正阳。 十一月丙辰,大军北济。《十国春秋》:柴再用抄其后军,斩首三千级,获辎重万计。帝至汝阴, 深悔淮南之行,躁烦尤甚。《师友杂志》:朱全忠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树 宜为车毂。”众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口玩人,皆 此类也。车须用夹毂,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数十人捽言为车毂者,悉扑杀之。 丁卯,帝至自南征。辛巳,天子命帝为相国,总百揆。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 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武昭、武定、泰宁、平卢、匡国、武宁、忠义、荆南等二十一道 为魏国,案:以二十一道为魏国,《薛史》止载十九道,据《旧唐书》尚有忠武、镇国二道,《薛史》 阙载。进封帝为魏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癸未,唐中书门下奏:“中 书印已送相国,中书公事权用中书省印。”甲申,中书门下奏:“天下州县名与相国魏王家讳同者, 请易之。” 十二月乙酉朔,帝让相国、魏王、九锡之命。丙戌,京百司各差官赍本司须知孔目并印赴魏国 送纳。甲午,天子以帝坚让九锡之命,乃命宰相柳灿来使,且述揖让之意焉。丁酉,帝又让九锡之 命,诏略曰:“但以鸿名难掩,懿实须彰,宜且徇于奏陈,未便行于典册。”又改诸道兵马元帅为天 下兵马元帅。是时,帝以唐朝百官服饰多阙,乃制造逐色衣服,请朝廷等第赐之。其所给俸钱,仍 请自来年正月全支。 三年正月,幽、沧称兵,将寇于魏。魏人来乞师,且以牙军骄悍,谋欲诛之,遣亲吏臧延范密 告于帝,帝阴许之。乙丑,北征。先是,帝之爱女适罗氏,是月卒于邺城,因以兵仗数千事实于橐 中,遣客将马嗣勋领长直军千人,杂以工匠、丁夫,肩其橐而入于魏,声言为帝女设祭,魏人信而 不疑。庚午夜,嗣勋率其众与罗绍威亲军数百人同攻牙军,迟明尽杀之,死者七千余人,洎于婴孺, 亦无留者。是日,帝次于内黄,闻之,驰骑至魏。时魏之大军方与帝军同伐沧州,闻牙军之死,即 时奔还。帝之军追及历亭,杀贼几千,余众乃拥大将史仁遇保于高唐,帝遣兵围之。是月,天子诏 河南尹张全义部署修制相国魏王法物。 三月甲寅,天子命帝总判监铁、度支、户部等三司事,帝再上章切让之,乃止。 四月癸未,攻下高唐,军民无少长皆杀之,生擒逆首史仁遇以献,帝支解之。未几,又攻下澶、 博、贝、卫等州,皆为魏军残党所据故也。是时晋人围邢州,刺史牛存节坚壁固守,帝遣符道昭帅 师救之,晋人乃遁去。五月,帝略地于洺州,既而复入于魏。 七月己未,自魏班师。案:《通鉴考异》引《编遗录》作七月癸未,上起兵离魏都。七月壬子朔, 无癸未,《编遗录》误也。今考癸未乃己未传写之误。是日,收复相州,自是魏境悉平。壬申,帝归 自魏。八月甲辰,以沧州未平,复命北征。《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九月丁未,营于长芦。一夕, 帝梦白龙附于两肩,左右瞻顾可畏,恍然惊寤。《永乐大典》卷一万五千二百七十。 十月辛巳,邠州杨崇本以凤翔、邠、宁、泾、鄜、秦、陇之众合五六万来寇,屯于美原,列十 五寨,其势甚盛。帝命同州节度使刘知俊、都将康怀英帅师御之。知俊等大破邠寇,杀二万余众, 夺马三千余匹,擒其列校百余人,杨崇本、胡章仅以身免。案《新唐书》:九月乙亥,匡国军节度使 刘知俊陷坊州。十月辛巳,杨崇本战于美原,败绩,与《薛史》互有详略。十一月庚戌,怀英乘胜 进军,遂收鄜州
旧五代史卷二考证太祖本纪第 十二月乙丑,帝以文武常参官每月一、五、九日赴朝,奏请备廊餐,诏从之。遂自长芦班师。 案:以上疑有阙文。据《旧唐书》《哀帝纪》:戊辰,李克用与幽州之众同攻潞州,全忠守将丁会以 泽、潞降太原,克用以其子嗣昭为留后。甲戌,全忠烧长芦营旋军,闻潞州陷故也。以寨内糗粮山 积,帝命焚之。沧帅刘守文以城中绝食,因致书于帝,乞留余粮以救饥民,帝为留十余困以与之 《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案《容斋续笔》:沧州还师,悉焚诸营资粮,在舟中者凿而沉之。刘守 文遗全忠书曰:“城中数万口,不食数月矣,与其焚之为烟,沉之为泥,愿乞其所余以救之。”全忠 为之留数困,沧人赖以济。洪氏所述与《册府元龟》略同,惟留十余困与留困微异 旧五代史卷二考证 磁州刺史袁奉滔磁州原本讹作惠州,今据《新唐书》及《通鉴》改正。随州刺史赵匡琳赵 匡琳原本沿宋讳作赵琳,今据《新唐书》增“匡”字。原录其孥案:“录”,原本讹“戮”,今参考 《通鉴》及《北梦琐言》据文改正。华州留后李存审案:李存审三字疑有舛误,考《王师范传》 作崔允在华州。昭宗御廷喜楼送之案:“喜”原本讹“熹”,今据《通鉴》改正。武昭武定泰宁平 卢匡国案:武昭原本脱“武”字,匡国沿宋讳作章国,今据《欧阳史》增改 旧五代史卷三梁书三 太祖本纪第三 开平元年正月丁亥,帝回自长芦,次于魏州。节度使罗绍威以帝回军,虑有不测之患,由是供 亿甚至,因密以天人之望切陈之。帝虽拒而不纳,然心德之。《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壬寅,帝 至自长芦。是日有庆云覆于府署之上。《册府元龟》卷二百三。甲辰,天子遣御史大夫薛贻矩来传禅 代之意。《永乐大典》卷五千一百四十九。贻矩谒帝,陈北面之礼,帝揖之升阶,贻矩曰:“殿下功 德及人,三灵所卜已定。皇帝方议裁诏,行舜、禹之事,臣安敢违。”既而拜伏于砌下,帝侧躬以避 之。《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 月戊申,帝之家庙栋间有五色芝生焉,状若芙蓉,紫烟蒙护,数日不散。又,是月,家庙第 一室神主上有五色衣自然而生,识者知梁运之兴矣。《永乐大典》卷一万七千一百六十七。唐乾符中 木星入南斗,数夕不退,诸道都统晋国公王铎观之,问诸知星者吉凶安在,咸曰:“金火土犯斗即为 灾,唯木当为福耳。”或亦然之。时有术士边冈者,洞晓天文,博通阴阳历数之妙,穷天下之奇秘, 有先见之明,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铎召而质之,冈曰:“惟木为福神,当以帝王占之。然则非福 于今,必当有验于后,未敢言之,请他日证其所验”一日,又密召冈,因坚请语其详,至于三四, 冈辞不获。铎乃屏去左右,冈曰:“木星入斗,帝王之兆也。木在斗中,‘朱’字也。以此观之,将 来当有朱氏为君者也,天戒之矣。且木之数三,其祯也,应在三纪之内乎。”铎闻之,不复有言。《册 府元龟》卷二百三。天后朝有谶辞云:“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当 时好事者解云:“两角牍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故周子谅弹牛仙客,李德裕谤牛僧孺,皆以 应图谶为辞。然“朱”字“牛”下安“八”,八即角之象也,故朱滔、朱泚构丧乱之祸,冀无妄之福 岂知应之帝也。《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三百九十六。 四月,唐帝御札宰相臣张文蔚等备法驾奉迎梁朝。《通鉴考异》引《薛史》。宋州刺史王皋进赤 乌一双。又宰臣张文蔚正押传国宝、玉册、金宝及文武群官、诸司仪仗法物及金吾左右二军离郑州。 丙辰,达上源驿。是日,庆云见。《册府元龟》卷二百三。令曰:“王者创业兴邦,立名传世,必难 知而示训,从易避以便人。案:原本有阙文。或稽其符命,应彼开基之义,垂诸象德之言。爰考简 书,求于往代,周王昌、发之号,汉帝询、衍之文,或从一德以徽称,或为二名而更易。先王令典, 布在缣缃。寡人本名,兼于二字,且异帝王之号,仍兼避易之难,郡职县官,多须改换。况宗庙不 第13页
旧五代史卷二考证 太祖本纪第三 第 13 页 十二月乙丑,帝以文武常参官每月一、五、九日赴朝,奏请备廊餐,诏从之。遂自长芦班师。 案:以上疑有阙文。据《旧唐书》《哀帝纪》:戊辰,李克用与幽州之众同攻潞州,全忠守将丁会以 泽、潞降太原,克用以其子嗣昭为留后。甲戌,全忠烧长芦营旋军,闻潞州陷故也。以寨内糗粮山 积,帝命焚之。沧帅刘守文以城中绝食,因致书于帝,乞留余粮以救饥民,帝为留十余囷以与之。 《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案《容斋续笔》:沧州还师,悉焚诸营资粮,在舟中者凿而沉之。刘守 文遗全忠书曰:“城中数万口,不食数月矣,与其焚之为烟,沉之为泥,愿乞其所余以救之。”全忠 为之留数囷,沧人赖以济。洪氏所述与《册府元龟》略同,惟留十余囷与留囷微异。 旧五代史卷二考证 磁州刺史袁奉滔 磁州原本讹作惠州,今据《新唐书》及《通鉴》改正。随州刺史赵匡琳 赵 匡琳原本沿宋讳作赵琳,今据《新唐书》增“匡”字。原录其孥 案:“录”,原本讹“戮”,今参考 《通鉴》及《北梦琐言》据文改正。华州留后李存审 案:李存审三字疑有舛误,考《王师范传》 作崔允在华州。昭宗御廷喜楼送之 案:“喜”原本讹“熹”,今据《通鉴》改正。武昭武定泰宁平 卢匡国 案:武昭原本脱“武”字,匡国沿宋讳作章国,今据《欧阳史》增改。 旧五代史卷三 梁书三 太祖本纪第三 开平元年正月丁亥,帝回自长芦,次于魏州。节度使罗绍威以帝回军,虑有不测之患,由是供 亿甚至,因密以天人之望切陈之。帝虽拒而不纳,然心德之。《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壬寅,帝 至自长芦。是日有庆云覆于府署之上。《册府元龟》卷二百三。甲辰,天子遣御史大夫薛贻矩来传禅 代之意。《永乐大典》卷五千一百四十九。贻矩谒帝,陈北面之礼,帝揖之升阶,贻矩曰:“殿下功 德及人,三灵所卜已定。皇帝方议裁诏,行舜、禹之事,臣安敢违。”既而拜伏于砌下,帝侧躬以避 之。《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 二月戊申,帝之家庙栋间有五色芝生焉,状若芙蓉,紫烟蒙护,数日不散。又,是月,家庙第 一室神主上有五色衣自然而生,识者知梁运之兴矣。《永乐大典》卷一万七千一百六十七。唐乾符中, 木星入南斗,数夕不退,诸道都统晋国公王铎观之,问诸知星者吉凶安在,咸曰:“金火土犯斗即为 灾,唯木当为福耳。”或亦然之。时有术士边冈者,洞晓天文,博通阴阳历数之妙,穷天下之奇秘, 有先见之明,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铎召而质之,冈曰:“惟木为福神,当以帝王占之。然则非福 于今,必当有验于后,未敢言之,请他日证其所验”一日,又密召冈,因坚请语其详,至于三四, 冈辞不获。铎乃屏去左右,冈曰:“木星入斗,帝王之兆也。木在斗中,‘朱’字也。以此观之,将 来当有朱氏为君者也,天戒之矣。且木之数三,其祯也,应在三纪之内乎。”铎闻之,不复有言。《册 府元龟》卷二百三。天后朝有谶辞云:“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当 时好事者解云:“两角牍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故周子谅弹牛仙客,李德裕谤牛僧孺,皆以 应图谶为辞。然“朱”字“牛”下安“八”,八即角之象也,故朱滔、朱泚构丧乱之祸,冀无妄之福, 岂知应之帝也。《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三百九十六。 四月,唐帝御札宰相臣张文蔚等备法驾奉迎梁朝。《通鉴考异》引《薛史》。宋州刺史王皋进赤 乌一双。又宰臣张文蔚正押传国宝、玉册、金宝及文武群官、诸司仪仗法物及金吾左右二军离郑州。 丙辰,达上源驿。是日,庆云见。《册府元龟》卷二百三。令曰:“王者创业兴邦,立名传世,必难 知而示训,从易避以便人。案:原本有阙文。或稽其符命,应彼开基之义,垂诸象德之言。爰考简 书,求于往代,周王昌、发之号,汉帝询、衍之文,或从一德以徽称,或为二名而更易。先王令典, 布在缣缃。寡人本名,兼于二字,且异帝王之号,仍兼避易之难,郡职县官,多须改换。况宗庙不
旧五代史卷三梁书三太祖本纪第三 迁之业,宪章百世之规,事叶典仪,岂惮革易。寡人今改名晃,是以天意雅符于明德,日光显契于 瑞文,昭融万邦,理斯在是。庶顺昊穹之意,永臻康济之期。宜令有司分告天地宗庙,其旧名,中 外章疏不得更有回避。”《册府元龟》卷二百八十二。时将受禅,下教以本名二字异帝王之称,故改 名。《通鉴注》引《薛史》。己未,赐文武百官一百六十人本色衣一副。《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七 戊辰,即位。制曰: 王者受命于天,光宅四海,只事上帝,宠绥下民。革故鼎新,谅历数而先定:创业垂统,知图 箓以无差。神器所归,祥符合应。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前朝廷道消,中原政散,瞻乌莫定, 失鹿难追。朕经纬风雷,沐浴霜露,四征七伐,垂三十年,纠合齐盟,翼载唐室。随山刊木,罔惮 胼胝;投袂挥戈,不遑寝处。洎玄穹之所赞,知唐运之不兴,莫谐辅汉之谋,徒罄事殷之礼。唐主 知英华已竭,算祀有终,释龟鼎以如遗,推剑绂而相授。朕惧德弗嗣,执谦允恭,避骏命于南河, 眷清风于颍水。而乃列岳群后,盈廷庶官,东西南北之人,斑白缁黄之众,谓朕功盖上下,泽被幽 深,宜应天以顺时,俾化家而为国。拒彼亿兆,至于再三。且曰七政已齐,万几难旷。勉遵令典, 爰正鸿名,告天地神祗,建宗庙社稷。 顾惟凉德,曷副乐推,栗若履冰,怀如驭朽。金行启祚,玉历建元,方弘经始之规,宜布维新 之令。可改唐天祐四年为开平元年,国号大梁。书载虞宾,斯为令范:《诗》称周客,盖有明文。是 用先封,以礼后嗣,宜以曹州济阴之邑奉唐主,封为济阴王。凡曰轨仪,并遵故实。姬庭多士,此 是殷臣;楚国群材,终为晋用。历观前载,自有通规,但遵故事之文,勿替在公之效。应是唐朝中 外文武旧臣,见任前资官爵,一切仍旧。凡百有位,无易厥章,陈力济时,尽瘁事我。古者兴王之 地,受命之邦,集大勋有异庶方,沾庆泽所宜加等。故丰沛著启祚之美,穰邓有建都之荣,用壮鸿 基,且旌故里,爰遵令典,先示殊恩。宜升汴州为开封府,建名东都。其东都改为西都,仍废京兆 府为雍州佑国军节度使。《五代会要》:四月改京兆府为大安府,长安县为大安县,万年县为大年县 仍置佑国军节度使额。始命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 是日大,赏赐有差。《永乐大典》卷五千一百四十九。案《通鉴》:甲辰,唐昭宣帝降御札禅 位于梁。以摄中书令张文蔚为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副之:摄侍中杨涉为押传国宝使,翰林院学士 张策副之;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赵光逢副之。帅百官备法驾诣大梁。甲子,张文 蔚、杨涉乘辂自上源驿至,从册宝诸司各备仪卫卤簿前导,百官从其后,至金祥殿前陈之。王被衮 冕,即皇帝位。张文蔚、苏循奉册升殿进读,杨涉、张策、薛贻矩、赵光逢以次奉宝升殿,读已 降,帅百官舞蹈称贺。帝遂与文蔚等宴于元德殿。帝举酒曰:“朕辅政未久,此皆诸公推戴之力。” 文蔚等惭惧,俯伏不能对,独苏循、薛贻矩及刑部尚书张褘盛称帝功德,宜应天顺人。案:朱梁篡 位之事,《薛史》应为详载,今全篇不可得见,谨附录《通鉴》于此。宋州刺史王皋进两歧麦,陈州 袁象先进白兔一,付史馆编录,兼示百官。《册府元龟》卷二百二。诏在京司及诸军州县印一例铸换, 其篆文则各如旧。《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一。辛未,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进封楚王。《册府元龟》卷 百九十六。以太府卿敬翔知崇政院,翔与帷幄之谋,故首擢焉。《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一百十三。 追尊四代庙号:高祖妫州府君上谥曰宣元皇帝,庙号肃祖,太庙第一室,陵号兴极陵:祖妣高平县 君范氏追谥宣僖皇后。皇曾祖宣惠王上谥曰光献皇帝,庙号敬祖,第二室,陵号永安:祖妣秦国夫 人杨氏追谥光孝皇后。皇祖武元王上谥曰昭武皇帝,庙号宪祖,第三室,陵号光天;祖妣吴国夫人 刘氏追谥昭懿皇后。皇考文明皇上谥曰文穆皇帝,庙号烈祖,第四室,陵号咸宁:皇妣晋国太夫人 王氏追谥文惠皇后。《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九。以宣武节度副使皇子友文为开封尹,判建昌院事 友文,本康氏子也,帝养以为子。《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一百十三 是月,制宫殿门及都门名额:正殿为崇元殿,东殿为元德殿,内殿为金祥殿,万岁堂为万岁殿, 门如殿名。《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六。帝自谓以金德王,又以福建上献鹦鹉,诸州相继上白乌、白 免洎白莲之合蒂者,以为金行应运之兆,故名殿曰金祥。《通鉴注》引《薛史》。以大内正门为元化 门,皇墙南门为建国门,滴漏门为启运门,下马门为升龙门,元德殿前门为崇明门,正殿东门为金 乌门,西门为玉免门,正衙东门为崇礼门,东偏门为银台门,宴堂门为德阳门,天王门为宾天门 第14页
旧五代史卷三 梁书三 太祖本纪第三 第 14 页 迁之业,宪章百世之规,事叶典仪,岂惮革易。寡人今改名晃,是以天意雅符于明德,日光显契于 瑞文,昭融万邦,理斯在是。庶顺昊穹之意,永臻康济之期。宜令有司分告天地宗庙,其旧名,中 外章疏不得更有回避。”《册府元龟》卷二百八十二。时将受禅,下教以本名二字异帝王之称,故改 名。《通鉴注》引《薛史》。己未,赐文武百官一百六十人本色衣一副。《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七。 戊辰,即位。制曰: 王者受命于天,光宅四海,只事上帝,宠绥下民。革故鼎新,谅历数而先定;创业垂统,知图 箓以无差。神器所归,祥符合应。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前朝廷道消,中原政散,瞻乌莫定, 失鹿难追。朕经纬风雷,沐浴霜露,四征七伐,垂三十年,纠合齐盟,翼载唐室。随山刊木,罔惮 胼胝;投袂挥戈,不遑寝处。洎玄穹之所赞,知唐运之不兴,莫谐辅汉之谋,徒罄事殷之礼。唐主 知英华已竭,算祀有终,释龟鼎以如遗,推剑绂而相授。朕惧德弗嗣,执谦允恭,避骏命于南河, 眷清风于颍水。而乃列岳群后,盈廷庶官,东西南北之人,斑白缁黄之众,谓朕功盖上下,泽被幽 深,宜应天以顺时,俾化家而为国。拒彼亿兆,至于再三。且曰七政已齐,万几难旷。勉遵令典, 爰正鸿名,告天地神祗,建宗庙社稷。 顾惟凉德,曷副乐推,栗若履冰,怀如驭朽。金行启祚,玉历建元,方弘经始之规,宜布维新 之令。可改唐天祐四年为开平元年,国号大梁。书载虞宾,斯为令范;《诗》称周客,盖有明文。是 用先封,以礼后嗣,宜以曹州济阴之邑奉唐主,封为济阴王。凡曰轨仪,并遵故实。姬庭多士,此 是殷臣;楚国群材,终为晋用。历观前载,自有通规,但遵故事之文,勿替在公之效。应是唐朝中 外文武旧臣,见任前资官爵,一切仍旧。凡百有位,无易厥章,陈力济时,尽瘁事我。古者兴王之 地,受命之邦,集大勋有异庶方,沾庆泽所宜加等。故丰沛著启祚之美,穰邓有建都之荣,用壮鸿 基,且旌故里,爰遵令典,先示殊恩。宜升汴州为开封府,建名东都。其东都改为西都,仍废京兆 府为雍州佑国军节度使。《五代会要》:四月改京兆府为大安府,长安县为大安县,万年县为大年县, 仍置佑国军节度使额。始命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 是日大酺,赏赐有差。《永乐大典》卷五千一百四十九。案《通鉴》:甲辰,唐昭宣帝降御札禅 位于梁。以摄中书令张文蔚为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副之;摄侍中杨涉为押传国宝使,翰林院学士 张策副之;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赵光逢副之。帅百官备法驾诣大梁。甲子,张文 蔚、杨涉乘辂自上源驿至,从册宝诸司各备仪卫卤簿前导,百官从其后,至金祥殿前陈之。王被衮 冕,即皇帝位。张文蔚、苏循奉册升殿进读,杨涉、张策、薛贻矩、赵光逢以次奉宝升殿,读已, 降,帅百官舞蹈称贺。帝遂与文蔚等宴于元德殿。帝举酒曰:“朕辅政未久,此皆诸公推戴之力。” 文蔚等惭惧,俯伏不能对,独苏循、薛贻矩及刑部尚书张褘盛称帝功德,宜应天顺人。案:朱梁篡 位之事,《薛史》应为详载,今全篇不可得见,谨附录《通鉴》于此。宋州刺史王皋进两歧麦,陈州 袁象先进白兔一,付史馆编录,兼示百官。《册府元龟》卷二百二。诏在京司及诸军州县印一例铸换, 其篆文则各如旧。《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一。辛未,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进封楚王。《册府元龟》卷 一百九十六。以太府卿敬翔知崇政院,翔与帷幄之谋,故首擢焉。《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一百十三。 追尊四代庙号:高祖妫州府君上谥曰宣元皇帝,庙号肃祖,太庙第一室,陵号兴极陵;祖妣高平县 君范氏追谥宣僖皇后。皇曾祖宣惠王上谥曰光献皇帝,庙号敬祖,第二室,陵号永安;祖妣秦国夫 人杨氏追谥光孝皇后。皇祖武元王上谥曰昭武皇帝,庙号宪祖,第三室,陵号光天;祖妣吴国夫人 刘氏追谥昭懿皇后。皇考文明皇上谥曰文穆皇帝,庙号烈祖,第四室,陵号咸宁;皇妣晋国太夫人 王氏追谥文惠皇后。《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九。以宣武节度副使皇子友文为开封尹,判建昌院事。 友文,本康氏子也,帝养以为子。《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一百十三。 是月,制宫殿门及都门名额:正殿为崇元殿,东殿为元德殿,内殿为金祥殿,万岁堂为万岁殿, 门如殿名。《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六。帝自谓以金德王,又以福建上献鹦鹉,诸州相继上白乌、白 免洎白莲之合蒂者,以为金行应运之兆,故名殿曰金祥。《通鉴注》引《薛史》。以大内正门为元化 门,皇墙南门为建国门,滴漏门为启运门,下马门为升龙门,元德殿前门为崇明门,正殿东门为金 乌门,西门为玉免门,正衙东门为崇礼门,东偏门为银台门,宴堂门为德阳门,天王门为宾天门
旧五代史卷三梁书三太祖本纪第三 皇墙东门为宽仁门,浚仪门为厚载门,皇墙西门为神兽门,望京门为金凤门,宋门为观化门,尉氏 门为高明门,郑门为开明门,梁门为乾象门,酸枣门为兴和门,封丘门为含耀门,曹门为建阳门。 升开封、浚仪为赤县,尉氏、封丘、雍丘、陈留为畿县。《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五代会要》: 四月,改左右长直为左右龙虎军,左右内衙为左右羽林军,左右坚锐夹马突将为左右神武军,左右 亲随军将马军为左右龙骧军 五月,以唐朝宰相张文蔚、杨涉并为门下侍郎、平章事,以御史大夫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平章 事。《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九。帝初受禅,求理尤切,委宰臣搜访贤良。或有在下位抱负器业久不 得伸者,特加擢用。有明政理得失之道规救时病者,可陈章疏,当亲鉴择利害施行,然后赏以爵秩。 有晦迹丘园不求闻达者,令彼长吏备礼邀致,冀无遗逸之恨。《册府元龟》卷二百一十。进封河南尹 兼河阳节度使张全义为魏王,两浙节度使钱镠进封吴越王。《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六。辛巳,有司 奏,以降诞之日为大明节,休假前后各一日。《永乐大典》卷一万六千一百八十七。壬午,保义军节 度使朱友谦进百官衣二百副。《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七。乙酉,立皇兄全昱为广王,皇子友文为博 王,友珪为郢王,友璋为福王,友雍为贺王,友徽为建王。《永乐大典》卷一万六千六百二十八。《欧 阳史》:封侄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辛卯,以东都旧第为建昌宫,改判建昌宫事为建昌院 使。《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一百十三。初,帝创业之时,以四镇兵马仓库籍繁,因总置建昌院以领 之,至是改为宫,盖重其事也。《通鉴注》引《薛史》。甲午,诏天下管属及州县官名犯庙讳者,各 宜改换:城门郎改为门局郎,茂州改为汶州,桂州慕化县改为归化县,潘州茂名县改为越裳县。《册 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九。案:魏泰《东轩笔录》:京师呼城外为州东、州西、州南、州北,而韦城 相城、胙城等县,但呼韦县、相县、胙县,盖沿梁时避讳之旧也。诏枢密院宜加为崇政院,以知院 事敬翔为院使。《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一百十三。改文思院为乾文院,同和院改为仪鸾院。《五代 会要》:五月,改御食使为司膳使,小马坊使为天骥使。以西都水北宅为大昌宫,《册府元龟》卷 百九十六。废雍州太清宫,改西都太微宫、亳州太清宫皆为观,诸州紫极宫皆为老君庙。《册府元龟》 卷一百九十四。泉州僧智宣自西域回,进辟支佛骨及梵夹经律。《永乐大典》卷二万一千一百七十五。 丙申,御元德殿,宴犒诸军使刘捍、符道昭以下,赐物有差 是月,青州、许州、定州三镇节度使请开内宴,各赐方物。《永乐大典》卷一万六千七百四十六 以青州节度使韩建守司徒、平章事,帝以建有文武材,且详于稼穑利害、军旅之事、筹度经费,欲 尽询焉,恩泽特异于时,罕有比者,随拜为上相,赐赍甚厚。《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九。宿州刺史 王儒进白兔一。濮州刺史图嘉禾瑞麦以进。《册府元龟》卷二百二。广州进奇宝名乐,品类甚多。河 南尹张全义进开平元年以前羡余钱十万贯、绸六千匹,绵三十万两,仍请每年上供定额,每岁贡绢 三万匹,以为常式。荆南高季昌进瑞橘数十颗,质状百味,倍胜常贡,且橘当冬熟,今方仲夏,时 人咸异其事,因称为瑞。《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九。《五代春秋》:五月,李思安及晋人战于潞城 思安师败绩 六月,幸朝元院,宴召宰臣、学士及诸道入贡陪臣。《永乐大典》卷一万六千七百四十六。己亥 帝御崇元殿,内出追尊四庙上谥号玉册宝共八副,宰臣文武百官仪仗鼓吹导引至太庙行事。癸卯, 司天监奏:“日辰内有‘戊’字,请改为‘武’。”从之。《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九。案:《容斋三笔》 以为“戊”类“成”字,故司天谄之。殊不知“戊”字乃避梁祖曾祖茂琳讳,非以其类成字也。《云 谷杂记》尝辨正之。今《宗福侯庙碑》立于开平二年,正作武寅,可见当时避讳之体。癸亥,诏以 前朝官僚,谴逐南荒,积年未经昭雪,其间有怀抱材器为时所嫉者,深负冤抑,仍令录其名姓,尽 复官资,兼告谕诸道令津致赴阙。如已亡没,并许归葬,以明恩荡。《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一。以 西都徽安门北路逼近大内宫垣,兼非民便,令移自榆林,直趋端门之南。《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六 改耀州报恩禅院为兴国寺。《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四。马殷奏破淮寇。静海军节度使曲裕卒。 七月丙申,以静海军行营司马权知留后,曲颢起复为安南都护,充节度使。《五代会要》:七月 敕云:“建国迁都,俾新其制,况山河之险,表里为防。今二京俱在关东以内,仍以潼关隶陕州,复 置河潼军使,命虢州刺史兼领之。”其月,敕改虎牢关为军,仍置虎牢关军使。《通鉴考异》引《薛 第15页
旧五代史卷三 梁书三 太祖本纪第三 第 15 页 皇墙东门为宽仁门,浚仪门为厚载门,皇墙西门为神兽门,望京门为金凤门,宋门为观化门,尉氏 门为高明门,郑门为开明门,梁门为乾象门,酸枣门为兴和门,封丘门为含耀门,曹门为建阳门。 升开封、浚仪为赤县,尉氏、封丘、雍丘、陈留为畿县。《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五代会要》: 四月,改左右长直为左右龙虎军,左右内衙为左右羽林军,左右坚锐夹马突将为左右神武军,左右 亲随军将马军为左右龙骧军。 五月,以唐朝宰相张文蔚、杨涉并为门下侍郎、平章事,以御史大夫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平章 事。《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九。帝初受禅,求理尤切,委宰臣搜访贤良。或有在下位抱负器业久不 得伸者,特加擢用。有明政理得失之道规救时病者,可陈章疏,当亲鉴择利害施行,然后赏以爵秩。 有晦迹丘园不求闻达者,令彼长吏备礼邀致,冀无遗逸之恨。《册府元龟》卷二百一十。进封河南尹 兼河阳节度使张全义为魏王,两浙节度使钱镠进封吴越王。《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六。辛巳,有司 奏,以降诞之日为大明节,休假前后各一日。《永乐大典》卷一万六千一百八十七。壬午,保义军节 度使朱友谦进百官衣二百副。《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七。乙酉,立皇兄全昱为广王,皇子友文为博 王,友珪为郢王,友璋为福王,友雍为贺王,友徽为建王。《永乐大典》卷一万六千六百二十八。《欧 阳史》:封侄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辛卯,以东都旧第为建昌宫,改判建昌宫事为建昌院 使。《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一百十三。初,帝创业之时,以四镇兵马仓库籍繁,因总置建昌院以领 之,至是改为宫,盖重其事也。《通鉴注》引《薛史》。甲午,诏天下管属及州县官名犯庙讳者,各 宜改换:城门郎改为门局郎,茂州改为汶州,桂州慕化县改为归化县,潘州茂名县改为越裳县。《册 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九。案:魏泰《东轩笔录》:京师呼城外为州东、州西、州南、州北,而韦城、 相城、胙城等县,但呼韦县、相县、胙县,盖沿梁时避讳之旧也。诏枢密院宜加为崇政院,以知院 事敬翔为院使。《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一百十三。改文思院为乾文院,同和院改为仪鸾院。《五代 会要》:五月,改御食使为司膳使,小马坊使为天骥使。以西都水北宅为大昌宫,《册府元龟》卷一 百九十六。废雍州太清宫,改西都太微宫、亳州太清宫皆为观,诸州紫极宫皆为老君庙。《册府元龟》 卷一百九十四。泉州僧智宣自西域回,进辟支佛骨及梵夹经律。《永乐大典》卷二万一千一百七十五。 丙申,御元德殿,宴犒诸军使刘捍、符道昭以下,赐物有差。 是月,青州、许州、定州三镇节度使请开内宴,各赐方物。《永乐大典》卷一万六千七百四十六。 以青州节度使韩建守司徒、平章事,帝以建有文武材,且详于稼穑利害、军旅之事、筹度经费,欲 尽询焉,恩泽特异于时,罕有比者,随拜为上相,赐赍甚厚。《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九。宿州刺史 王儒进白兔一。濮州刺史图嘉禾瑞麦以进。《册府元龟》卷二百二。广州进奇宝名乐,品类甚多。河 南尹张全义进开平元年以前羡余钱十万贯、绸六千匹,绵三十万两,仍请每年上供定额,每岁贡绢 三万匹,以为常式。荆南高季昌进瑞橘数十颗,质状百味,倍胜常贡,且橘当冬熟,今方仲夏,时 人咸异其事,因称为瑞。《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九。《五代春秋》:五月,李思安及晋人战于潞城, 思安师败绩。 六月,幸朝元院,宴召宰臣、学士及诸道入贡陪臣。《永乐大典》卷一万六千七百四十六。己亥, 帝御崇元殿,内出追尊四庙上谥号玉册宝共八副,宰臣文武百官仪仗鼓吹导引至太庙行事。癸卯, 司天监奏:“日辰内有‘戊’字,请改为‘武’。”从之。《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九。案:《容斋三笔》 以为“戊”类“成”字,故司天谄之。殊不知“戊”字乃避梁祖曾祖茂琳讳,非以其类成字也。《云 谷杂记》尝辨正之。今《宗福侯庙碑》立于开平二年,正作武寅,可见当时避讳之体。癸亥,诏以 前朝官僚,谴逐南荒,积年未经昭雪,其间有怀抱材器为时所嫉者,深负冤抑,仍令录其名姓,尽 复官资,兼告谕诸道令津致赴阙。如已亡没,并许归葬,以明恩荡。《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一。以 西都徽安门北路逼近大内宫垣,兼非民便,令移自榆林,直趋端门之南。《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六。 改耀州报恩禅院为兴国寺。《册府元龟》卷一百九十四。马殷奏破淮寇。静海军节度使曲裕卒。 七月丙申,以静海军行营司马权知留后,曲颢起复为安南都护,充节度使。《五代会要》:七月, 敕云:“建国迁都,俾新其制,况山河之险,表里为防。今二京俱在关东以内,仍以潼关隶陕州,复 置河潼军使,命虢州刺史兼领之。”其月,敕改虎牢关为军,仍置虎牢关军使。《通鉴考异》引《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