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卷一梁书一太祖本纪第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纂 旧五代史卷一梁书 太祖本纪第一 案:《薛史本纪》《永乐大典》所载俱全,独《梁太祖纪》原帙已佚,其散见于各韵者,仅得六 十八条,参以《通鉴考异》、《通鉴注》所征引者,又得二十一条,本末不具,未能缀辑成篇。考《册 府元龟》《闰位部》所录朱梁事迹,皆本之《薛史》原文,首尾颇详,按条采掇,尚可汇萃。谨依前 人取《魏澹书》、《高氏小史》补《北魏书》阙篇之例,采《册府元龟》梁太祖事,编年系日,次第 编排以补其阙,庶几略还《薛史》之旧。仍于各条下注明原书卷第以备参核焉。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讳晃,本名温,《永乐大典》卷八千六百八十七。宋州砀山人。 其先舜司徒虎之后,高祖黯,曾祖茂琳,祖信,父诚,帝即诚之第三子。母曰文惠王皇后。《册府元 龟》卷一百八十二。案《五代会要》:梁肃祖宣元皇帝违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孙,开平元年七月, 追尊宣元皇帝,庙号肃祖,葬兴极陵。组光献皇帝讳茂琳,宣元皇帝长子,母曰宣傳皇后范氏, 开平元年七月,追尊光献皇帝,庙号敬祖,葬永安陵。宪祖昭武皇帝讳信,光献皇帝长子,母曰光 孝皇后杨氏,开平元年七月,追尊昭武皇帝,庙号宪祖,龚光天陵。烈祖文穆皇帝讳诚,昭武皇帝 长子,母曰昭懿皇后刘氏,开平元年七月,追尊文穆皇帝,庙烈祖,葬咸宁陵。以唐大中六年岁 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生于砀山县沟里。是夕,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里人望之皆惊奔 而来,曰:“朱家火发矣。”及至,则庐舍然。既入,邻以诞孩告,众成异之。《永乐大典》卷 万六千一十九。案:以上亦见《册府元龟》卷百八主以此推之知,《册府元龟》引五代事迹多 本《薛史》。昆仲三人俱未冠而孤,母案:《册府元龟》引此条“母”字下有“王氏”二字。携养寄 于萧县人刘崇之家。帝既壮,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崇以其慵惰,每加谴杖。唯崇 母自幼怜之,亲为栉发,尝诫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家人问其故,答曰:“我尝 见其熟寐之次,化为一赤蛇。”然众亦未之信也。《永乐大典》卷五千九百四十九 唐僖宗乾符中,关东荐饥,群贼啸聚。黄巢因之起于曹、濮,饥民愿附者凡数万。帝乃辞崇家 与仲兄存俱入巢军,以力战屡捷,得补为队长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甲申,黄巢陷长安,遣帝领兵屯于东渭桥。是时,夏州节度使诸葛爽率所部 屯于栎阳,巢命帝招谕爽,爽遂降于巢。中和元年二月,巢以帝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令攻南阳, 下之。六月,帝归长安,巢亲劳于灞上。七月,巢遣帝西拒邠、岐、鄘、夏之师于兴平,所至皆立 年二月,巢以帝为同州防御使,使自攻取。帝乃自丹州南行,以击左冯翊,拔之,遂据其郡, 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屯兵数万,纠兵诸侯,以图兴复。帝时与之邻封,屡为重荣所败,遂请济师于 巢。表章十上,为伪左军使孟楷所蔽,不达。又闻巢军势蹙,诸校离心,帝知其必败。九月,帝遂 与左右定计,斩伪监军使严实,举郡降于重荣。案《旧唐书》《僖宗纪》:八月庚子,贼同州防御使 朱温杀其监军严实,与大将胡真、谢瞳等来降。《薛史》作九月,与《旧唐书》异。考《新唐书》: 九月丙戌,黄巢将朱温以同州降。《通鉴》亦作九月丙戌,朱温杀其监军严实,举州降。皆与《薛史》 同。是朱温之降,实在九月,《旧唐书》误。重荣即日飞章上奏,时僖宗在蜀,览表而喜曰:“是天 赐予也。”乃诏授帝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仍赐名全忠。案《欧阳史》云:王铎承 第1页
旧五代史卷一 梁书一 太祖本纪第一 第 1 页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纂 旧五代史卷一 梁书一 太祖本纪第一 案:《薛史本纪》《永乐大典》所载俱全,独《梁太祖纪》原帙已佚,其散见于各韵者,仅得六 十八条,参以《通鉴考异》、《通鉴注》所征引者,又得二十一条,本末不具,未能缀辑成篇。考《册 府元龟》《闰位部》所录朱梁事迹,皆本之《薛史》原文,首尾颇详,按条采掇,尚可汇萃。谨依前 人取《魏澹书》、《高氏小史》补《北魏书》阙篇之例,采《册府元龟》梁太祖事,编年系日,次第 编排以补其阙,庶几略还《薛史》之旧。仍于各条下注明原书卷第以备参核焉。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讳晃,本名温,《永乐大典》卷八千六百八十七。宋州砀山人。 其先舜司徒虎之后,高祖黯,曾祖茂琳,祖信,父诚,帝即诚之第三子。母曰文惠王皇后。《册府元 龟》卷一百八十二。案《五代会要》:梁肃祖宣元皇帝讳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孙,开平元年七月, 追尊宣元皇帝,庙号肃祖,葬兴极陵。敬祖光献皇帝讳茂琳,宣元皇帝长子,母曰宣僖皇后范氏, 开平元年七月,追尊光献皇帝,庙号敬祖,葬永安陵。宪祖昭武皇帝讳信,光献皇帝长子,母曰光 孝皇后杨氏,开平元年七月,追尊昭武皇帝,庙号宪祖,葬光天陵。烈祖文穆皇帝讳诚,昭武皇帝 长子,母曰昭懿皇后刘氏,开平元年七月,追尊文穆皇帝,庙号烈祖,葬咸宁陵。以唐大中六年岁 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生于砀山县午沟里。是夕,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里人望之皆惊奔 而来,曰:“朱家火发矣。”及至,则庐舍俨然。既入,邻人以诞孩告,众咸异之。《永乐大典》卷一 万六千一十九。案:以上亦见《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二。以此推之知,《册府元龟》引五代事迹多 本《薛史》。昆仲三人俱未冠而孤,母案:《册府元龟》引此条“母”字下有“王氏”二字。携养寄 于萧县人刘崇之家。帝既壮,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崇以其慵惰,每加谴杖。唯崇 母自幼怜之,亲为栉发,尝诫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家人问其故,答曰:“我尝 见其熟寐之次,化为一赤蛇。”然众亦未之信也。《永乐大典》卷五千九百四十九。 唐僖宗乾符中,关东荐饥,群贼啸聚。黄巢因之起于曹、濮,饥民愿附者凡数万。帝乃辞崇家, 与仲兄存俱入巢军,以力战屡捷,得补为队长。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甲申,黄巢陷长安,遣帝领兵屯于东渭桥。是时,夏州节度使诸葛爽率所部 屯于栎阳,巢命帝招谕爽,爽遂降于巢。中和元年二月,巢以帝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令攻南阳, 下之。六月,帝归长安,巢亲劳于灞上。七月,巢遣帝西拒邠、岐、鄜、夏之师于兴平,所至皆立 功”。 二年二月,巢以帝为同州防御使,使自攻取。帝乃自丹州南行,以击左冯翊,拔之,遂据其郡, 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屯兵数万,纠兵诸侯,以图兴复。帝时与之邻封,屡为重荣所败,遂请济师于 巢。表章十上,为伪左军使孟楷所蔽,不达。又闻巢军势蹙,诸校离心,帝知其必败。九月,帝遂 与左右定计,斩伪监军使严实,举郡降于重荣。案《旧唐书》《僖宗纪》:八月庚子,贼同州防御使 朱温杀其监军严实,与大将胡真、谢瞳等来降。《薛史》作九月,与《旧唐书》异。考《新唐书》: 九月丙戌,黄巢将朱温以同州降。《通鉴》亦作九月丙戌,朱温杀其监军严实,举州降。皆与《薛史》 同。是朱温之降,实在九月,《旧唐书》误。重荣即日飞章上奏,时僖宗在蜀,览表而喜曰:“是天 赐予也。”乃诏授帝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仍赐名全忠。案《欧阳史》云:王铎承
旧五代史卷一梁书一太祖本纪第 制拜温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薛史》以为僖宗诏授,与《欧阳史》异。考《旧唐书》 王铎承制拜温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通鉴》作王铎承制以温为同华节度使。是王铎承 制所拜之官,非如《欧阳史》所载也。至谢瞳奉表行在,乃诏授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 耳。当以《薛史》为得其实。自是率所部与河中兵士偕行,所向无不克捷 年三月,僖宗制授帝宣武军节度使,依前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仍令候收复京阙,即得赴镇。 案《旧唐书》:中和三年五月,以检校尚书右仆射、华州刺史、潼关防御等使,朱温检校司空,兼汴 州刺史,充宣武节度、观察等使,仍赐名全忠。据《薛史》则全忠授宣武节度在三月,非五月也 由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迁授,非由潼关防御等使也。赐名全忠在二年九月,亦非三年五月也。《通鉴》 所叙年月、官爵、名号,皆以《薛史》为据。四月,巢军自蓝关南走,帝与诸侯之师俱收长安,乃 率部下一旅之众,仗节东下。七月丁卯,入于梁苑。是时,帝年三十有二。时蔡州刺史秦宗权与黄 巢余孽合从肆虐,共围陈州,久之,僖宗乃命帝为东北面都招讨使。时汴、宋连年阻饥,公私俱困 帑廪皆虚,外为大敌所攻,内则骄军难制,交锋接战,日甚一日。人皆危之,惟帝锐气益振。是岁 十二月,帝领兵于鹿邑,与巢众相遇,纵兵击之,斩首二千余级,乃引兵入亳州,因是兼有谯郡之 四年春,帝与许州田从异诸军同收瓦子寨,杀贼数万众。是时,陈州四面,贼寨相望,驱掳编 氓,杀以充食,号为“舂磨寨”。帝分兵剪扑,大小凡四十战。四月丁巳,收西华寨,贼将黄邺单骑 奔陈。帝乘胜追之,鼓噪而进。会黄巢遁去,遂入陈州,刺史赵犟迎于马前。俄闻巢党尚在陈北故 阳垒,帝遂迳归大梁。是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奉僖宗诏,统骑军数千,同谋破贼,与帝合势于中 牟北邀击之,贼众大败于王满渡,多東手来降。时将霍存、葛从周、张归厚、张归霸皆匍匐于马 前,悉宥而纳之,遂逐残寇,东至于冤。五月甲成,帝与晋军振旅归汴,馆克用于上源驿。既而 备搞宴之礼,克用乘醉任气,帝不平是夜,使甲士围面改之。案:自五月甲戌至此,又见《通 鉴考异》所引《薛史梁纪》,与《册府元龟》所引符合。会大爾雷电,克用因得于电光中逾墙遁去, 惟杀其部下数百人而已。六月,陈人感解围之惠,为帝建生祠于其郡。是岁,黄巢虽殁,而蔡州 秦宗权继为巨孽,有众数万,攻陷邻群杀掠吏民屠害之酯,更甚巢贼,帝患之。七月,遂与陈 人共攻蔡贼于激水,杀数千人。九月已末《宗就加帝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封沛郡侯,食邑千户 光启元年春,蔡贼掠亳、颍二郡,帝帅师以救之,遂汞至于焦夷,败贼众数千,生擒贼将铁林 枭首以徇军而还。三月,僖宗自蜀还长安,改元光启。四月戊辰,就加帝检校太保,增食邑千五百 户。十二月,河中、太原之师逼长安,观军容使田令孜奉僖宗出幸凤翔。 二年春,蔡贼益炽。时唐室微弱,诸道州兵不为王室所用,故宗权得以纵毒,连陷汝、洛、怀 孟、唐、邓、许、郑,圜幅数千里,殆绝人烟,惟宋、亳、滑、颖仅能闭垒而已。帝累出兵与之交 战,然或胜或负,人甚危之。三月庚辰,僖宗降制就封帝为沛郡王。案《旧唐书》:光启元年三月, 以汴州刺史朱全忠为沛郡王,充蔡州西北面行营都统。据《薛史》则元年惟增食邑,至二年三月乃 进封为王也,与《旧唐书》异。《欧阳史》从《薛史》。是月,僖宗移幸兴元。五月,嗣襄王煴僭即 帝位,于长安改元为建贞。遣使赍伪诏至汴,帝命焚之于庭。未几,襄王果败。七月,蔡人逼司州, 节度使鹿宴弘使来求救,帝遣葛从周等率师赴援。师未至而城陷,宴弘为蔡贼所害。十一月,滑州 节度使安师儒以怠于军政,为部下所杀。案《旧唐书》云:十月壬子朔,滑州军乱,逐其帅安师儒, 推衙将张骁主留后军务,师儒奔汴,朱全忠杀之。《新唐书》云:十月,朱全忠陷滑州,执义成军节 度使安师儒。《欧阳史》从《旧唐书》作奔汴,《通鉴》从《新唐书》作被掳,据《薛史》则师儒自 为部下所杀,与新旧《唐书》异。又新旧《唐书》俱作十月,而《薛史》作十一月,《通鉴》仍从《薛 史》。帝闻之,乃遣朱珍、李唐宾袭而取之,由是,遂有滑台之地。案《旧唐书》云:朝廷以汴帅朱 全忠兼领义成军节度使。据《薛史》《胡真传》云:真以其兵袭取滑州,乃署为滑州节度留后。盖全 忠虽尝兼领义成,而不之镇,故署其将胡真为留后。十二月,僖宗降制就加帝检校太傅,改封吴兴 郡王,食邑三千户。是岁,郑州为蔡贼所陷,刺史李璠单骑来奔,帝宥而纳之,以为行军司马。宗 权既得郑,益骄,帝遣裨将逻于金堤驿,与贼相遇,因击之,贼众大败,追至武阳桥,斩首千余级。 第2页
旧五代史卷一 梁书一 太祖本纪第一 第 2 页 制拜温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薛史》以为僖宗诏授,与《欧阳史》异。考《旧唐书》: 王铎承制拜温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通鉴》作王铎承制以温为同华节度使。是王铎承 制所拜之官,非如《欧阳史》所载也。至谢瞳奉表行在,乃诏授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 耳。当以《薛史》为得其实。自是率所部与河中兵士偕行,所向无不克捷。 三年三月,僖宗制授帝宣武军节度使,依前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仍令候收复京阙,即得赴镇。 案《旧唐书》:中和三年五月,以检校尚书右仆射、华州刺史、潼关防御等使,朱温检校司空,兼汴 州刺史,充宣武节度、观察等使,仍赐名全忠。据《薛史》则全忠授宣武节度在三月,非五月也, 由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迁授,非由潼关防御等使也。赐名全忠在二年九月,亦非三年五月也。《通鉴》 所叙年月、官爵、名号,皆以《薛史》为据。四月,巢军自蓝关南走,帝与诸侯之师俱收长安,乃 率部下一旅之众,仗节东下。七月丁卯,入于梁苑。是时,帝年三十有二。时蔡州刺史秦宗权与黄 巢余孽合从肆虐,共围陈州,久之,僖宗乃命帝为东北面都招讨使。时汴、宋连年阻饥,公私俱困, 帑廪皆虚,外为大敌所攻,内则骄军难制,交锋接战,日甚一日。人皆危之,惟帝锐气益振。是岁 十二月,帝领兵于鹿邑,与巢众相遇,纵兵击之,斩首二千余级,乃引兵入亳州,因是兼有谯郡之 地。 四年春,帝与许州田从异诸军同收瓦子寨,杀贼数万众。是时,陈州四面,贼寨相望,驱掳编 氓,杀以充食,号为“舂磨寨”。帝分兵剪扑,大小凡四十战。四月丁巳,收西华寨,贼将黄邺单骑 奔陈。帝乘胜追之,鼓噪而进。会黄巢遁去,遂入陈州,刺史赵犨迎于马前。俄闻巢党尚在陈北故 阳垒,帝遂迳归大梁。是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奉僖宗诏,统骑军数千,同谋破贼,与帝合势于中 牟北邀击之,贼众大败于王满渡,多束手来降。时贼将霍存、葛从周、张归厚、张归霸皆匍匐于马 前,悉宥而纳之,遂逐残寇,东至于冤句。五月甲戌,帝与晋军振旅归汴,馆克用于上源驿。既而 备犒宴之礼,克用乘醉任气,帝不平之。是夜,使甲士围而攻之。案:自五月甲戌至此,又见《通 鉴考异》所引《薛史梁纪》,与《册府元龟》所引符合。会大雨雷电,克用因得于电光中逾墙遁去, 惟杀其部下数百人而已。六月,陈人感解围之惠,为帝建生祠堂于其郡。是岁,黄巢虽殁,而蔡州 秦宗权继为巨孽,有众数万,攻陷邻郡,杀掠吏民,屠害之酷,更甚巢贼,帝患之。七月,遂与陈 人共攻蔡贼于溵水,杀数千人。九月己未,僖宗就加帝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封沛郡侯,食邑千户。 光启元年春,蔡贼掠亳、颍二郡,帝帅师以救之,遂东至于焦夷,败贼众数千,生擒贼将铁林, 枭首以徇军而还。三月,僖宗自蜀还长安,改元光启。四月戊辰,就加帝检校太保,增食邑千五百 户。十二月,河中、太原之师逼长安,观军容使田令孜奉僖宗出幸凤翔。 二年春,蔡贼益炽。时唐室微弱,诸道州兵不为王室所用,故宗权得以纵毒,连陷汝、洛、怀、 孟、唐、邓、许、郑,圜幅数千里,殆绝人烟,惟宋、亳、滑、颖仅能闭垒而已。帝累出兵与之交 战,然或胜或负,人甚危之。三月庚辰,僖宗降制就封帝为沛郡王。案《旧唐书》:光启元年三月, 以汴州刺史朱全忠为沛郡王,充蔡州西北面行营都统。据《薛史》则元年惟增食邑,至二年三月乃 进封为王也,与《旧唐书》异。《欧阳史》从《薛史》。是月,僖宗移幸兴元。五月,嗣襄王煴僭即 帝位,于长安改元为建贞。遣使赍伪诏至汴,帝命焚之于庭。未几,襄王果败。七月,蔡人逼司州, 节度使鹿宴弘使来求救,帝遣葛从周等率师赴援。师未至而城陷,宴弘为蔡贼所害。十一月,滑州 节度使安师儒以怠于军政,为部下所杀。案《旧唐书》云:十月壬子朔,滑州军乱,逐其帅安师儒, 推衙将张骁主留后军务,师儒奔汴,朱全忠杀之。《新唐书》云:十月,朱全忠陷滑州,执义成军节 度使安师儒。《欧阳史》从《旧唐书》作奔汴,《通鉴》从《新唐书》作被掳,据《薛史》则师儒自 为部下所杀,与新旧《唐书》异。又新旧《唐书》俱作十月,而《薛史》作十一月,《通鉴》仍从《薛 史》。帝闻之,乃遣朱珍、李唐宾袭而取之,由是,遂有滑台之地。案《旧唐书》云:朝廷以汴帅朱 全忠兼领义成军节度使。据《薛史》《胡真传》云:真以其兵袭取滑州,乃署为滑州节度留后。盖全 忠虽尝兼领义成,而不之镇,故署其将胡真为留后。十二月,僖宗降制就加帝检校太傅,改封吴兴 郡王,食邑三千户。是岁,郑州为蔡贼所陷,刺史李璠单骑来奔,帝宥而纳之,以为行军司马。宗 权既得郑,益骄,帝遣裨将逻于金堤驿,与贼相遇,因击之,贼众大败,追至武阳桥,斩首千余级
旧五代史卷一梁书一太祖本纪第 帝每与蔡人战于四郊,既以少击众,常出奇以制之,但患师少,未快其旨。宗权又以己众十倍于帝, 耻于频败,乃誓众坚决以攻夷门。既而获蔡之谍者,备知其事,遂谋济师焉 三年春二月乙巳,承制以朱珍为淄州刺史,俾募兵于东道,且虑蔡人暴其麦苗,期以夏首回归 案:自“募兵于东道”至此,亦见《通鉴注》,与《册府元龟》同。珍既至淄、棣,旬日之内,应募 者万余人。又潜袭青州,获马千匹,铠甲称是,乃鼓行而归。四月辛亥,达于夷门,帝喜曰:“吾事 济矣。”是时,贼将张晊屯于北郊,秦贤屯于版桥,各有众数万,树栅相连,二十余里,其势甚盛。 帝谓诸将曰:“此贼方今息师蓄锐以俟时,必来攻我,况宗权度我兵少,又未知珍来,谓吾畏惧,止 于坚守而已。今出不意,不如先击之。”乃亲引兵攻秦贤寨,将士踊跃争先,贼果不备,连拔四寨 斩首万余级,时贼众以为神助。庚午,案《通鉴考异》云:长历,四月甲辰朔,无庚午,《薛史》误。 今考《旧唐书》,光启三年四月正作甲辰朔,以日数计之,庚午乃四月二十七日也。此非《薛史》之 误,乃《通鉴考异》之误耳。贼将卢瑭领万余人于圃田北万胜戍夹汴水为营,跨河为梁,以扼运路。 案《通鉴注》引《薛史》《梁纪》曰:卢瑭于圃田北夹汴为梁,以扼运路。视《册府元龟》所引稍有 删节。帝择精锐以袭之。是日昏雾四合,兵及贼垒方觉,遂突入掩杀,赴水死者甚众,卢瑭自投于 河。河南诸贼连败,不敢复驻,皆并在张晊寨。自是察寇皆怀震詟,往往军中自相惊乱。帝旋师休 息,大行犒赏,由是军士各怀愤激,每遇敌无不奋勇。 五月丙子,出酸枣门,自卯至未,短兵相接,贼众大败,追斩二十余里,僵仆相枕。宗权耻败, 益纵其虐,乃自郑州亲领突将数人,迳入张晊寨。《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其日晚,大星陨于贼 垒,有声如雷。《永乐大典》卷三千二百七十一。辛巳,兖、郓、滑军士皆来赴援,乃陈兵于汴水之 上,旌旗器甲甚盛。蔡人望之,不敢出寨。翌且分布诸军,齐攻贼寨,自寅至申,斩首二万余级 会夜收军,牛马、辎重、生口、器甲不胜ε是夜,宗权、晊遁去,迟明追之,至阳武桥而还 宗权至郑州,乃尽焚其庐舍,屠其郡人而去。始蔡人分兵蔻映、洛、孟、怀、许、汝,皆先据之, 因是败也。贱众恐惧,咸弃之而通。帝乃慎选将佐,俾完葺壁垒,为战守之备,于是远近流亡复归 者众矣。是时,扬州节度使高骈为禅将毕师锋所害7复有孙儒杨行密互相攻伐,朝廷不能制,乃 就加帝检校太尉,兼领淮南节度使。案《旧唐书》光化年一月,杨行密遣使求援于朱全忠,制 授全忠检校太尉、侍中,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淮南度观察使、行营兵马都统。《欧阳史》作十 二月,《通鉴》作闰十一月,据《薛史》则全忠兼领淮南自在九月以前,与诸书异。又《薛史》下文 作闰十二月,而《通鉴》作闰十一月,亦有互异 九月,亳州裨将谢殷逐刺史宋衮,自据其郡,帝亲领军屯于太清宫,遣霍存讨平之。案《新唐 书》云:光启三年六月壬戌,亳州将谢殷逐其刺史宋衮。八月壬寅,谢殷伏诛。《通鉴》从《新唐书》, 《薛史》作九月,与《新唐书》异。帝之御蔡寇也,郓州朱瑄、案:《欧阳史》作朱宣,《薛史》前 后皆作“瑄”,《旧唐书》、《通鉴》并同《薛史》。兖州朱瑾皆领兵来援。及宗权既败,帝以瑄、瑾宗 人也,又有力于己,皆厚礼以归之。瑄、瑾以帝军士勇悍,私心爱之,乃密于曹、濮界上,悬金帛 以诱之,帝军利其货而赴者甚众,帝乃移檄以让之。朱瑄来词不逊,案《通鉴考异》引高若拙《后 史补》曰:梁太祖皇帝到梁园,深有大志,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难,每有郁然之状 时有荐敬秀才于门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图大事,辎重必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将士诈为叛者 而逃,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梁祖曰: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从其议, 出而致众十倍。今案高若拙所纪,深得敬翔与梁祖阴谋情状。《薛史》止据《梁实录》原辞,未及改 正。《欧史》作移檄兖、郓,诬其诱汴亡卒以东,亦未详考。乃命朱珍侵曹伐濮,以惩其奷。未几, 珍伐曹州,执刺史丘礼以献,遂移兵围濮州。兖、郓之衅,自兹而始矣。十月,僖宗命水部郎中王 赞撰纪功碑以赐帝。是月,帝亲帅骑数千巡师于濮上,因破朱瑄援师于范县。丁未,攻陷濮州,刺 史朱裕单骑奔郓。寻为郓人所败,逾月乃还。十二月,僖宗遣使赐帝铁券,又命翰林承旨刘崇望撰 德政碑以赐帝。闰月甲寅,帝请行营司马李璠权知淮南留后,乃遣大将郭言领兵援送以赴扬州。 文德元年正月,帝率师东赴淮海,行次宋州,闻杨行密已拔扬州,遂还。是时,李璠、郭言行 至淮上,为徐戎所扼,不克进而还。案《欧阳史》云:璠之扬州,行密不纳。据《通鉴》云:李璠 第3页
旧五代史卷一 梁书一 太祖本纪第一 第 3 页 帝每与蔡人战于四郊,既以少击众,常出奇以制之,但患师少,未快其旨。宗权又以己众十倍于帝, 耻于频败,乃誓众坚决以攻夷门。既而获蔡之谍者,备知其事,遂谋济师焉。 三年春二月乙巳,承制以朱珍为淄州刺史,俾募兵于东道,且虑蔡人暴其麦苗,期以夏首回归。 案:自“募兵于东道”至此,亦见《通鉴注》,与《册府元龟》同。珍既至淄、棣,旬日之内,应募 者万余人。又潜袭青州,获马千匹,铠甲称是,乃鼓行而归。四月辛亥,达于夷门,帝喜曰:“吾事 济矣。”是时,贼将张晊屯于北郊,秦贤屯于版桥,各有众数万,树栅相连,二十余里,其势甚盛。 帝谓诸将曰:“此贼方今息师蓄锐以俟时,必来攻我,况宗权度我兵少,又未知珍来,谓吾畏惧,止 于坚守而已。今出不意,不如先击之。”乃亲引兵攻秦贤寨,将士踊跃争先,贼果不备,连拔四寨, 斩首万余级,时贼众以为神助。庚午,案《通鉴考异》云:长历,四月甲辰朔,无庚午,《薛史》误。 今考《旧唐书》,光启三年四月正作甲辰朔,以日数计之,庚午乃四月二十七日也。此非《薛史》之 误,乃《通鉴考异》之误耳。贼将卢瑭领万余人于圃田北万胜戍夹汴水为营,跨河为梁,以扼运路。 案《通鉴注》引《薛史》《梁纪》曰:卢瑭于圃田北夹汴为梁,以扼运路。视《册府元龟》所引稍有 删节。帝择精锐以袭之。是日昏雾四合,兵及贼垒方觉,遂突入掩杀,赴水死者甚众,卢瑭自投于 河。河南诸贼连败,不敢复驻,皆并在张晊寨。自是察寇皆怀震詟,往往军中自相惊乱。帝旋师休 息,大行犒赏,由是军士各怀愤激,每遇敌无不奋勇。 五月丙子,出酸枣门,自卯至未,短兵相接,贼众大败,追斩二十余里,僵仆相枕。宗权耻败, 益纵其虐,乃自郑州亲领突将数人,迳入张晊寨。《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其日晚,大星陨于贼 垒,有声如雷。《永乐大典》卷三千二百七十一。辛巳,兖、郓、滑军士皆来赴援,乃陈兵于汴水之 上,旌旗器甲甚盛。蔡人望之,不敢出寨。翌日,分布诸军,齐攻贼寨,自寅至申,斩首二万余级。 会夜收军,牛马、辎重、生口、器甲不可胜计。是夜,宗权、晊遁去,迟明追之,至阳武桥而还。 宗权至郑州,乃尽焚其庐舍,屠其郡人而去。始蔡人分兵寇陕、洛、孟、怀、许、汝,皆先据之, 因是败也。贼众恐惧,咸弃之而遁。帝乃慎选将佐,俾完葺壁垒,为战守之备,于是远近流亡复归 者众矣。是时,扬州节度使高骈为裨将毕师铎所害,复有孙儒、杨行密互相攻伐,朝廷不能制,乃 就加帝检校太尉,兼领淮南节度使。案《旧唐书》:光化三年十一月,杨行密遣使求援于朱全忠,制 授全忠检校太尉、侍中,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观察使、行营兵马都统。《欧阳史》作十 二月,《通鉴》作闰十一月,据《薛史》则全忠兼领淮南自在九月以前,与诸书异。又《薛史》下文 作闰十二月,而《通鉴》作闰十一月,亦有互异。 九月,亳州裨将谢殷逐刺史宋衮,自据其郡,帝亲领军屯于太清宫,遣霍存讨平之。案《新唐 书》云:光启三年六月壬戌,亳州将谢殷逐其刺史宋衮。八月壬寅,谢殷伏诛。《通鉴》从《新唐书》, 《薛史》作九月,与《新唐书》异。帝之御蔡寇也,郓州朱瑄、案:《欧阳史》作朱宣,《薛史》前 后皆作“瑄”,《旧唐书》、《通鉴》并同《薛史》。兖州朱瑾皆领兵来援。及宗权既败,帝以瑄、瑾宗 人也,又有力于己,皆厚礼以归之。瑄、瑾以帝军士勇悍,私心爱之,乃密于曹、濮界上,悬金帛 以诱之,帝军利其货而赴者甚众,帝乃移檄以让之。朱瑄来词不逊,案《通鉴考异》引高若拙《后 史补》曰:梁太祖皇帝到梁园,深有大志,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难,每有郁然之状。 时有荐敬秀才于门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图大事,辎重必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将士诈为叛者 而逃,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梁祖曰: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从其议,一 出而致众十倍。今案高若拙所纪,深得敬翔与梁祖阴谋情状。《薛史》止据《梁实录》原辞,未及改 正。《欧史》作移檄兖、郓,诬其诱汴亡卒以东,亦未详考。乃命朱珍侵曹伐濮,以惩其奸。未几, 珍伐曹州,执刺史丘礼以献,遂移兵围濮州。兖、郓之衅,自兹而始矣。十月,僖宗命水部郎中王 赞撰纪功碑以赐帝。是月,帝亲帅骑数千巡师于濮上,因破朱瑄援师于范县。丁未,攻陷濮州,刺 史朱裕单骑奔郓。寻为郓人所败,逾月乃还。十二月,僖宗遣使赐帝铁券,又命翰林承旨刘崇望撰 德政碑以赐帝。闰月甲寅,帝请行营司马李璠权知淮南留后,乃遣大将郭言领兵援送以赴扬州。 文德元年正月,帝率师东赴淮海,行次宋州,闻杨行密已拔扬州,遂还。是时,李璠、郭言行 至淮上,为徐戎所扼,不克进而还。案《欧阳史》云:璠之扬州,行密不纳。据《通鉴》云:李璠
旧五代史卷一梁书一太祖本纪第 至泗州,时溥以兵袭之,郭言力战得免而还。是李璠未尝得至扬州也,当以《薛史》为实录。帝怒, 遂谋伐徐。二月丙戌,僖宗制以帝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由是诸镇之师,皆受帝之节制。案《新唐 书》正月癸亥,朱全忠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旧唐书》作五月,与《薛史》异。《通鉴》从《新唐 书》。三月庚子,昭宗即位。是月,蔡人石璠领万众以剽陈、亳,帝遺朱珍率精骑数千擒璠以献 四月戊辰,魏博乐彦祯失律,其子从训出奔相州,使来乞师。帝遣朱珍领大军济河,连收黎阳、 临河二邑。既而魏军推小校罗弘信为帅。弘信既立,遣使送款于汴,帝优而纳之,遂命班师。是月 河南尹张全义袭李罕之于河阳,克之。罕之单骑出奔,因乞师于太原,李克用为发万骑以援之。罕 之遂收其众,偕晋军合势急攻河阳,全义危急,遣使求救于汴,帝遣丁会、牛存节、葛从周领兵赴 之,大战于温县,晋人与罕之俱败。于是河桥解围,全义归于河阳,因以丁会为河阳留后 五月己亥,昭宗制以帝检校侍中,增食邑三千户。戊辰,诏改帝乡锦衣,里曰沛王里。是月, 帝以兼有洛、孟之地,无西顾之患,将大整师徒,毕力诛蔡。会蔡人赵德誣举汉南之地以归于朝廷, 案《新唐书》《昭宗纪》:五月壬寅,赵德誣以襄州降。《旧唐书》及《通鉴》皆作五月,与《薛史》 同。《欧阳史》叙其事于三月以前,疑有舛误。且遣使送款于帝,仍誓戮力同讨宗权。帝表其事,朝 廷因以德誣为蔡州四面副都统。又以河阳、保义、义昌三节度为帝行军司马,兼粮料应接。《册府元 龟》卷一百八十七。至是,帝领诸侯之师会德誣以伐蔡贼于汝水之上,遂薄其城。五日之内,树二 十八寨以环之,盖象列宿之数也。《永乐大典》卷一万五千一百二十。时帝亲临矢石,一日飞矢中其 左腋,血渍单衣,顾谓左右曰:“勿泄。”《永乐大典》卷二万七百十二。九月,以粮运不继,遂班师。 是时,帝知宗权残孽不足为患,遂移兵以伐徐。十月,先遣朱珍领兵与时溥战于吴康镇,徐人大败, 连收丰、萧二邑,溥携散骑驰入彭门。帝命分兵以玫宿州,刺史张友携符印以降。既而徐人闭壁坚 守,遂命庞师古屯兵守之而还。是月,蔡贼孙儒攻陷扬州、自称淮南节度使。 龙纪元年正月,庞师古攻陷宿迁影进军于吕梁。时溥领军二万,晨压师古之军而阵,师古促 战,败之,斩首二千余级,溥复入彭自。二月,蔡将申丛遣使来告,缚秦宗权于帐下,折其足而囚 之矣。案《旧唐书》:文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朔,蔡州牙将申丛执秦宗权。《新唐书》作十二月辛酉 与《旧唐书》月日互异《薛史》作纪元年二月,盖即其进使来告之月而书之也。《欧阳史》作正 月,误。帝即日承制以丛为淮西留后未少,丛复为都郭骚所杀。是月,璠执宗权来献,帝遣行 军司马李璠、牙校朱克让槛送于长安。既至,昭宗御延喜楼受俘,即斩宗权于独柳树下。蔡州平 昭宗诏加帝食实封一百户,赐庄宅各一区。三丹,又加帝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进封东平王,赏平 蔡之功也。案《旧唐书》:四月壬戌朔,以宣武淮南等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等 使、开封府伩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侍中、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汴州刺史、充蔡州四面行营都统、 上柱国、沛郡王、食邑四千户朱全忠为检校太尉、中书令,进封东平王,仍赐赏军钱十万贯。《薛史》 及《欧阳史》俱作三月,与《旧唐书》异 大顺元年四月丙辰,宿州小将张筠逐剌史张绍光,拥众以附时溥。帝率亲军讨之,杀千余人, 筠遂坚守。乙卯,时溥出兵,暴砀山县,帝遣朱友裕以兵袭之,败徐军三千余众,获沙陀援军石君 和等三十人,斩于宿州城下 六月辛酉,淮南孙儒遣使修好于帝,帝表其事,请以淮南节度授于儒焉。辛未,昭宗命帝为宣 义军节度使,充河东东面行营招讨使,案《旧唐书》:五月,以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为太原东南面招 讨使。《欧阳史》从《旧唐书》作东南面,《通鉴》作南面,与《旧唐书》异。考《新唐书》云:五 月,以朱全忠为南面招讨使。六月辛未,朱全忠为河东东面行营招讨使。盖先为南面招讨使,后改 东面也。又,六月,全忠兼领宣义军,《新、旧唐书》皆不载,《通鉴》用《薛史》。时朝廷宰臣张浚 将兵讨太原故也。 八月甲寅,昭义都将冯霸杀沙陀所署节度使李克恭来降,帝请河阳节度使朱崇节为潞州留后。 戊辰,李克用自率蕃汉步骑数万以围潞州,帝遣葛从周率骁勇之士,夜中衔枚犯围而入于潞。案《旧 唐书》:五月,潞州军乱,杀其帅李克恭。七月,朱全忠遣大将葛从周率千骑入潞州。《薛史》统作 八月,盖据入潞之月而追言之也。九月壬寅,帝至河阳,遣都将李谠引军趋泽、潞,行至马牢川 第4页
旧五代史卷一 梁书一 太祖本纪第一 第 4 页 至泗州,时溥以兵袭之,郭言力战得免而还。是李璠未尝得至扬州也,当以《薛史》为实录。帝怒, 遂谋伐徐。二月丙戌,僖宗制以帝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由是诸镇之师,皆受帝之节制。案《新唐 书》正月癸亥,朱全忠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旧唐书》作五月,与《薛史》异。《通鉴》从《新唐 书》。三月庚子,昭宗即位。是月,蔡人石璠领万众以剽陈、亳,帝遣朱珍率精骑数千擒璠以献。 四月戊辰,魏博乐彦祯失律,其子从训出奔相州,使来乞师。帝遣朱珍领大军济河,连收黎阳、 临河二邑。既而魏军推小校罗弘信为帅。弘信既立,遣使送款于汴,帝优而纳之,遂命班师。是月, 河南尹张全义袭李罕之于河阳,克之。罕之单骑出奔,因乞师于太原,李克用为发万骑以援之。罕 之遂收其众,偕晋军合势急攻河阳,全义危急,遣使求救于汴,帝遣丁会、牛存节、葛从周领兵赴 之,大战于温县,晋人与罕之俱败。于是河桥解围,全义归于河阳,因以丁会为河阳留后。 五月己亥,昭宗制以帝检校侍中,增食邑三千户。戊辰,诏改帝乡锦衣,里曰沛王里。是月, 帝以兼有洛、孟之地,无西顾之患,将大整师徒,毕力诛蔡。会蔡人赵德諲举汉南之地以归于朝廷, 案《新唐书》《昭宗纪》:五月壬寅,赵德諲以襄州降。《旧唐书》及《通鉴》皆作五月,与《薛史》 同。《欧阳史》叙其事于三月以前,疑有舛误。且遣使送款于帝,仍誓戮力同讨宗权。帝表其事,朝 廷因以德諲为蔡州四面副都统。又以河阳、保义、义昌三节度为帝行军司马,兼粮料应接。《册府元 龟》卷一百八十七。至是,帝领诸侯之师会德諲以伐蔡贼于汝水之上,遂薄其城。五日之内,树二 十八寨以环之,盖象列宿之数也。《永乐大典》卷一万五千一百二十。时帝亲临矢石,一日飞矢中其 左腋,血渍单衣,顾谓左右曰:“勿泄。”《永乐大典》卷二万七百十二。九月,以粮运不继,遂班师。 是时,帝知宗权残孽不足为患,遂移兵以伐徐。十月,先遣朱珍领兵与时溥战于吴康镇,徐人大败, 连收丰、萧二邑,溥携散骑驰入彭门。帝命分兵以攻宿州,刺史张友携符印以降。既而徐人闭壁坚 守,遂命庞师古屯兵守之而还。是月,蔡贼孙儒攻陷扬州,自称淮南节度使。 龙纪元年正月,庞师古攻陷宿迁县,进军于吕梁。时溥领军二万,晨压师古之军而阵,师古促 战,败之,斩首二千余级,溥复入彭门。二月,蔡将申丛遣使来告,缚秦宗权于帐下,折其足而囚 之矣。案《旧唐书》:文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朔,蔡州牙将申丛执秦宗权。《新唐书》作十二月辛酉, 与《旧唐书》月日互异。《薛史》作龙纪元年二月,盖即其遣使来告之月而书之也。《欧阳史》作正 月,误。帝即日承制以丛为淮西留后。未几,丛复为都将郭璠所杀。是月,璠执宗权来献,帝遣行 军司马李璠、牙校朱克让槛送于长安。既至,昭宗御延喜楼受俘,即斩宗权于独柳树下。蔡州平。 昭宗诏加帝食实封一百户,赐庄宅各一区。三月,又加帝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进封东平王,赏平 蔡之功也。案《旧唐书》:四月壬戌朔,以宣武淮南等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等 使、开封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侍中、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汴州刺史、充蔡州四面行营都统、 上柱国、沛郡王、食邑四千户朱全忠为检校太尉、中书令,进封东平王,仍赐赏军钱十万贯。《薛史》 及《欧阳史》俱作三月,与《旧唐书》异。 大顺元年四月丙辰,宿州小将张筠逐刺史张绍光,拥众以附时溥。帝率亲军讨之,杀千余人, 筠遂坚守。乙卯,时溥出兵,暴砀山县,帝遣朱友裕以兵袭之,败徐军三千余众,获沙陀援军石君 和等三十人,斩于宿州城下。 六月辛酉,淮南孙儒遣使修好于帝,帝表其事,请以淮南节度授于儒焉。辛未,昭宗命帝为宣 义军节度使,充河东东面行营招讨使,案《旧唐书》:五月,以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为太原东南面招 讨使。《欧阳史》从《旧唐书》作东南面,《通鉴》作南面,与《旧唐书》异。考《新唐书》云:五 月,以朱全忠为南面招讨使。六月辛未,朱全忠为河东东面行营招讨使。盖先为南面招讨使,后改 东面也。又,六月,全忠兼领宣义军,《新、旧唐书》皆不载,《通鉴》用《薛史》。时朝廷宰臣张浚 将兵讨太原故也。 八月甲寅,昭义都将冯霸杀沙陀所署节度使李克恭来降,帝请河阳节度使朱崇节为潞州留后。 戊辰,李克用自率蕃汉步骑数万以围潞州,帝遣葛从周率骁勇之士,夜中衔枚犯围而入于潞。案《旧 唐书》:五月,潞州军乱,杀其帅李克恭。七月,朱全忠遣大将葛从周率千骑入潞州。《薛史》统作 八月,盖据入潞之月而追言之也。九月壬寅,帝至河阳,遣都将李谠引军趋泽、潞,行至马牢川
旧五代史卷一梁书一太祖本纪第 为晋人所败。帝又遣朱友裕、张全义率精兵至郓州北以为应援。既而崇节、从周弃潞来归。戊申 帝廷责诸将败军之罪,斩李谠、李重胤以徇,遂班师焉。案:自“九月壬寅”至此,又见《通鉴考 异》,与《册府元龟》同。十月乙酉,帝自河阳赴滑台。时奉诏将讨太原,先遣使假道于魏,魏人不 从。先是,帝遣行人雷邺告籴于魏,既而为牙军所杀。罗弘信惧,故不敢从命,遂通好于太原。十 二月辛丑,帝遣丁会、葛从周率众渡河取黎阳、临河,又令庞师古、霍存下淇门、卫县,帝徐以大 军继其后。 年春正月,魏军屯于内黄。丙辰,帝与之接战,自内黄至永定桥,魏军五败,斩首万余级。 罗弘信惧,遣使持厚币请和。帝命止其焚掠而归其俘,弘信由是感悦而听命焉。乃收军屯于河上。 八月己丑,帝遣丁会急攻宿州,刺史张筠坚守其壁,会乃率众于州东筑堰,壅汴水以浸其城。 十月壬午,筠遂降,宿州平。案《旧唐书》作十一月,汴军陷宿州,与《薛史》异。《欧阳史》及《新 唐书》、《通鉴》俱从《薛史》作十月。十一月丁未,曹州裨将郭绍宾杀刺史郭饶,举郡来降。案《新 唐书》:十一月己未,曹州将郭铢杀其刺史郭词,叛附于全忠。《通鉴》从《新唐书》,与《薛史》异 《欧阳史》仍从《薛史》。是月,徐将刘知俊率众二千来降,自是徐军不振。十二月,兖州朱谨领军 万寇单父,帝遣丁会领大军袭之,败于金乡界,杀二万余众,瑾单马遁去 景福元年正月,遣丁会于兖州界徙其民数千户于许州。二月戊寅,帝亲征郓,先遣朱友裕屯军 于斗门。甲申,次卫南,有飞乌止于峻堞之上,呜噪甚厉,副使李璠曰:“将有不如意之事。”是夜 郓州朱瑾率步骑万人袭朱友裕于斗门,友裕拔军南去。乙酉,帝晨救斗门,不知友裕之退,前至斗 门者皆为郓人所杀。帝追袭郓人至瓠河,不及,遂领兵于村落间。时朱瑄尚在濮州。丁亥,遇朱瑄 率兵将归于郓,遂来冲击。帝策马南驰,为贼所追,甚急,前有浚沟,跃马而过,张归厚援稍力战 于其后,乃免。时李璠与都将数人皆为军所杀。五月内,遣朱克让率众暴充郓之麦。十一月, 遣朱友裕率兵攻濮州,下之,擒刺史邵献,濮州平。遂命移军伐徐州。《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 七。 年四月丁丑,师古下彭门,枭溥首以献。《通鍳考异》引《薛史》《梁纪》。案:《册府元龟》 引《薛史》,于景福二年事多所删节、考异是年春有石佛山之战,今不载。《通鉴注》引《薛史》云 “石佛山在鼓门南。疑即此处阙文也、帝遣庞师移兵攻兖,驻于曲阜,与朱瑾屡战皆败之。 十二月,师古遣先锋葛从周引军以攻齐州、刺史朱威告急于兖、郓。既而朱瑄以援兵至,遂固其垒 《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 乾宁元年二月,帝亲领大军由郓州东路北次于鱼山。朱瑄觇知,即以兵迳至,且图速战。帝整 军出寨,时瑄、瑾已阵于前。须臾,东南风大起,我军旌旗失次,甚有惧色,即令骑士扬鞭呼啸ε 俄而西北风骤发,时两军皆在草莽中,帝因令纵火。既而烟焰亘天,乘势以攻贼阵,璠、瑾大败。 《永乐大典》卷一万五千一百二十。杀万余人,余众拥入清河,因筑京观于鱼山之下,驻军数日而 年正月癸亥,遣朱友恭帅师复伐兖,遂堑而围之。未几,朱瑄自郓率步骑援粮欲入于兖,友 恭设伏以败之,尽夺其饷于高吴,因擒蕃将安福顺、安福庆。二月己酉,帝领亲军屯于单父,以为 友恭之援。 四月,濠、寿二州复为杨行密所陷。是时,太原遣将史俨儿、李承嗣以万骑驰入于郓。F〗案《通 鉴》:乾宁二年四月,河东遣其将史俨儿、李承嗣以万人驰入于郓,此据《薛史》《梁纪》原文,惟 史俨儿作史俨,为微异耳。下又云:七月,克用遣史俨将三千骑诣石门侍卫。十二月,李克用遣大 将史俨、李承嗣假道于魏以救之。前后复互,且其时汴郓日有战争,道路且隔,史俨既于四月入郓, 不应七月已在石门,十二月又过魏也。考《旧唐书》云:初,兖郓求援于太原,克用令蕃将史完府、 何怀实等千骑赴之。不言其赴郓为何时。据此篇下云:八月,获蕃将史完府。十月,擒何怀实。然 则四月驰入于郓者,当是史完府、何怀实,非史俨、李承嗣也。参考《薛史》《唐武皇纪》及《李承 嗣传》,承嗣等入郓定在二年之冬,《梁纪》似有舛误。《通鉴》并采《梁、唐帝纪》,亦未能考定画 。朱友恭遂归于汴。八月,帝领亲军伐郓,至大仇,遣前军挑战,设伏于梁山以待之。既而获蕃 第5页
旧五代史卷一 梁书一 太祖本纪第一 第 5 页 为晋人所败。帝又遣朱友裕、张全义率精兵至郓州北以为应援。既而崇节、从周弃潞来归。戊申, 帝廷责诸将败军之罪,斩李谠、李重胤以徇,遂班师焉。案:自“九月壬寅”至此,又见《通鉴考 异》,与《册府元龟》同。十月乙酉,帝自河阳赴滑台。时奉诏将讨太原,先遣使假道于魏,魏人不 从。先是,帝遣行人雷邺告籴于魏,既而为牙军所杀。罗弘信惧,故不敢从命,遂通好于太原。十 二月辛丑,帝遣丁会、葛从周率众渡河取黎阳、临河,又令庞师古、霍存下淇门、卫县,帝徐以大 军继其后。 二年春正月,魏军屯于内黄。丙辰,帝与之接战,自内黄至永定桥,魏军五败,斩首万余级。 罗弘信惧,遣使持厚币请和。帝命止其焚掠而归其俘,弘信由是感悦而听命焉。乃收军屯于河上。 八月己丑,帝遣丁会急攻宿州,刺史张筠坚守其壁,会乃率众于州东筑堰,壅汴水以浸其城。 十月壬午,筠遂降,宿州平。案《旧唐书》作十一月,汴军陷宿州,与《薛史》异。《欧阳史》及《新 唐书》、《通鉴》俱从《薛史》作十月。十一月丁未,曹州裨将郭绍宾杀刺史郭饶,举郡来降。案《新 唐书》:十一月己未,曹州将郭铢杀其刺史郭词,叛附于全忠。《通鉴》从《新唐书》,与《薛史》异。 《欧阳史》仍从《薛史》。是月,徐将刘知俊率众二千来降,自是徐军不振。十二月,兖州朱谨领军 三万寇单父,帝遣丁会领大军袭之,败于金乡界,杀二万余众,瑾单马遁去。 景福元年正月,遣丁会于兖州界徙其民数千户于许州。二月戊寅,帝亲征郓,先遣朱友裕屯军 于斗门。甲申,次卫南,有飞乌止于峻堞之上,呜噪甚厉,副使李璠曰:“将有不如意之事。”是夜, 郓州朱瑾率步骑万人袭朱友裕于斗门,友裕拔军南去。乙酉,帝晨救斗门,不知友裕之退,前至斗 门者皆为郓人所杀。帝追袭郓人至瓠河,不及,遂领兵于村落间。时朱瑄尚在濮州。丁亥,遇朱瑄 率兵将归于郓,遂来冲击。帝策马南驰,为贼所追,甚急,前有浚沟,跃马而过,张归厚援矟力战 于其后,乃免。时李璠与都将数人皆为郓军所杀。五月丙午,遣朱克让率众暴兖郓之麦。十一月, 遣朱友裕率兵攻濮州,下之,擒刺史邵儒以献,濮州平。遂命移军伐徐州。《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 七。 二年四月丁丑,师古下彭门,枭溥首以献。《通鉴考异》引《薛史》《梁纪》。案:《册府元龟》 引《薛史》,于景福二年事多所删节。考异是年春有石佛山之战,今不载。《通鉴注》引《薛史》云: “石佛山在鼓门南。”疑即此处阙文也。八月,帝遣庞师古移兵攻兖,驻于曲阜,与朱瑾屡战皆败之。 十二月,师古遣先锋葛从周引军以攻齐州,刺史朱威告急于兖、郓。既而朱瑄以援兵至,遂固其垒。 《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 乾宁元年二月,帝亲领大军由郓州东路北次于鱼山。朱瑄觇知,即以兵迳至,且图速战。帝整 军出寨,时瑄、瑾已阵于前。须臾,东南风大起,我军旌旗失次,甚有惧色,即令骑士扬鞭呼啸。 俄而西北风骤发,时两军皆在草莽中,帝因令纵火。既而烟焰亘天,乘势以攻贼阵,璠、瑾大败。 《永乐大典》卷一万五千一百二十。杀万余人,余众拥入清河,因筑京观于鱼山之下,驻军数日而 还。 二年正月癸亥,遣朱友恭帅师复伐兖,遂堑而围之。未几,朱瑄自郓率步骑援粮欲入于兖,友 恭设伏以败之,尽夺其饷于高吴,因擒蕃将安福顺、安福庆。二月己酉,帝领亲军屯于单父,以为 友恭之援。 四月,濠、寿二州复为杨行密所陷。是时,太原遣将史俨儿、李承嗣以万骑驰入于郓。F〗案《通 鉴》:乾宁二年四月,河东遣其将史俨儿、李承嗣以万人驰入于郓,此据《薛史》《梁纪》原文,惟 史俨儿作史俨,为微异耳。下又云:七月,克用遣史俨将三千骑诣石门侍卫。十二月,李克用遣大 将史俨、李承嗣假道于魏以救之。前后复互,且其时汴郓日有战争,道路且隔,史俨既于四月入郓, 不应七月已在石门,十二月又过魏也。考《旧唐书》云:初,兖郓求援于太原,克用令蕃将史完府、 何怀实等千骑赴之。不言其赴郓为何时。据此篇下云:八月,获蕃将史完府。十月,擒何怀实。然 则四月驰入于郓者,当是史完府、何怀实,非史俨、李承嗣也。参考《薛史》《唐武皇纪》及《李承 嗣传》,承嗣等入郓定在二年之冬,《梁纪》似有舛误。《通鉴》并采《梁、唐帝纪》,亦未能考定画 一。朱友恭遂归于汴。八月,帝领亲军伐郓,至大仇,遣前军挑战,设伏于梁山以待之。既而获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