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上 国语 国语卷第 周语上 1】穆王将征犬戎(1),祭公谋父谏曰:“不可(2)。先王耀德不观兵(3)。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4),观则玩,玩则无震(5)。是故周文公之颂曰(6):‘载戢干戈,载囊弓矢(7)。我求懿德,肆于时夏(8), 允王保之(9)。’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0,阜其财求①D而利其器用02,明利害之乡03,以 文修之04,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①5。 (1)穆王,周康王之孙、昭王之子穆王满也。征,正也,上讨下之称。犬戎,西戎之别名也,在 荒服之中。 (2)祭,畿内之国,周公之后也,为王卿士。谋父,字也。传曰:“凡、蒋、邢、茅、胙、祭,周 公之胤矣。” (3)耀,明也。观,示也。明德,尚道化也。不示兵者,有大罪恶然后致诛,不以小小示威武也。 (4)戢,聚也。威,畏也。时动,谓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守则有财,征则有威 (5)玩,黩也。震,惧也 文公,周公旦之谥也。颂,时迈待也武舰伐约、周公为作此诗,巡守、告祭之乐歌也 载,则也。干,椭也。戈,戟、集,也。言知下定,聚敛其干戈,韬藏其弓矢,示不 复用也。 (8),美也。肆,陈也。于,子也。时,是出夏,大也言武王常求美德,故陈其功德,于 是夏而歌之。乐章大者曰夏 ()允,信也。信武王能保此时夏美 ⑩0懋,勉也。性,情性也。 D阜,大也。大其财求,不障壅也。 12器,兵甲也。用,耒耜之属也。 3示之以好恶也。乡,方也 040文,礼法也。 5保,守也。滋,益也。 “昔我先王世后稷(1),以服事虞、夏(2)。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3),我先王不宦用失其官(4), 而自窜于戎、狄之闲(5),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6),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 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8)。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9)。 商王帝辛,大恶于民00。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①D。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 其害也①。 (1)后,君也。稷,官也。父子相继曰世,谓弃与不窜也。 (2)谓弃为舜后稷,不宦继之于夏启也 (3)弃,废也。衰,谓启子太康废稷之官,不复务农也。书序曰:“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 (4)失稷官也。不窜,弃之子也。周之谛袷文、武,不先不窜,故通谓之王,商颂亦以契为玄王 也 (5)窜,匿也。尧封弃于邰,至不窜失官,去夏而迁于邠,邠西接戎、北近狄也 (6)纂,继也。绪,事也。 (7)训,教也。典,法也。 第1页
国语·周语上 第 1 页 国语 国语卷第一 周语上 【1】穆王将征犬戎⑴,祭公谋父谏曰:“不可⑵。先王耀德不观兵⑶。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⑷,观则玩,玩则无震⑸。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⑹:‘载戢干戈,载櫜弓矢⑺。我求懿德,肆于时夏⑻, 允王保之⑼。’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⑽,阜其财求⑾而利其器用⑿,明利害之乡⒀,以 文修之⒁,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⒂。 ⑴穆王,周康王之孙、昭王之子穆王满也。征,正也,上讨下之称。犬戎,西戎之别名也,在 荒服之中。 ⑵祭,畿内之国,周公之后也,为王卿士。谋父,字也。传曰:“凡、蒋、邢、茅、胙、祭,周 公之胤矣。” ⑶耀,明也。观,示也。明德,尚道化也。不示兵者,有大罪恶然后致诛,不以小小示威武也。 ⑷戢,聚也。威,畏也。时动,谓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守则有财,征则有威。 ⑸玩,黩也。震,惧也。 ⑹文公,周公旦之谥也。颂,时迈之诗也。武王既伐纣,周公为作此诗,巡守、告祭之乐歌也。 ⑺载,则也。干,楯也。戈,戟也。櫜,韬也。言天下已定,聚敛其干戈,韬藏其弓矢,示不 复用也。 ⑻懿,美也。肆,陈也。于,于也。时,是也。夏,大也。言武王常求美德,故陈其功德,于 是夏而歌之。乐章大者曰夏。 ⑼允,信也。信武王能保此时夏之美。 ⑽懋,勉也。性,情性也。 ⑾阜,大也。大其财求,不障壅也。 ⑿器,兵甲也。用,耒耜之属也。 ⒀示之以好恶也。乡,方也。 ⒁文,礼法也。 ⒂保,守也。滋,益也。 “昔我先王世后稷⑴,以服事虞、夏⑵。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⑶,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⑷, 而自窜于戎、狄之闲⑸,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⑹,修其训典⑺,朝夕恪勤,守以敦笃, 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⑻。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⑼。 商王帝辛,大恶于民⑽。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⑾。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 其害也⑿。 ⑴后,君也。稷,官也。父子相继曰世,谓弃与不窋也。 ⑵谓弃为舜后稷,不窋继之于夏启也。 ⑶弃,废也。衰,谓启子太康废稷之官,不复务农也。书序曰:“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 ⑷失稷官也。不窋,弃之子也。周之禘祫文、武,不先不窋,故通谓之王,商颂亦以契为玄王 也。 ⑸窜,匿也。尧封弃于邰,至不窋失官,去夏而迁于邠,邠西接戎、北近狄也。 ⑹纂,继也。绪,事也。 ⑺训,教也。典,法也
国语周语上 (8)奕,奕前人也。载,成也。忝,辱也。 (9)保,养也。 0商,殷之本号也。帝辛,纣名。大恶,大为民所恶也。 ①D戴,奉也。戎,兵也。牧,商郊牧野 ①恤,忧也。隐,痛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1),邦外侯服(2),侯、卫宾服(3),蛮、夷要服(4,戎、狄荒服(5)。甸 服者祭(6),侯服者祀(7),宾服者享(8),要服者贡(9),荒服者王⑩0。日祭①D、月祀⑩、时享03、岁贡 040、终王5,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00,有不祀则修言0,有不享则修文08),有不贡则修名Q⑨, 有不王则修德D,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21)。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22),告不 王(23)。于是乎有刑罚之辟(24),有攻伐之兵(25),有征讨之备(26),有威让之令(27,有文告之辞(28)。 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29),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1)邦内,谓天子畿内千里之地。商颂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王制曰:“千里之内曰甸。” 京邑在其中央,故夏书曰“五百里甸服”,则古今同矣。甸,王田也。服,服其职业也。自 商以前,并畿内为五服。武王克殷,周公致太平,因禹所弼除畿内,更制天下为九服。千 里之内谓之王畿,王畿之外曰侯服,侯服之外曰甸服。今谋父谏穆王,称先王之制犹以王 畿为甸服者,甸,古名,世俗所习也。故周襄王谓晋文公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 千里,以为甸服”,是也。周礼亦以蛮服为要服,足以相况也 (2)邦外,邦畿之外也。方五百里之地谓之侯服。侯服,侯圻也。言诸侯之近者,岁一来见也。 (3)此总言之也。侯,侯圻也。卫,卫圻也。言侯圻至卫圻,其闲凡五圻,圻五百里,五五二 千五百里,中国之界也。谓之服常以服宾见于王也。五圻者,侯折之外曰甸圻,甸 圻之外曰男圻,男圻之外日彩后采圻之外曰、周书康诰曰“侯、甸、男、采、卫 是也。凡此服数,诸家之说皆纷错不同,唯贾君近之多 (0,蛮圻。夷,夷圻也。周礼卫折之外曰蛮折,去王城三千五百里,九州岛之界也。夷圻 去王城四千里。周礼行人职望折之外谓之要服些言蛮、夷要服,则夷圻朝贡或与蛮圻 同也。要者,要结好信而服从也 戎、狄,去王城四千五百里至五下里世四平五里为镇圻,五千里为蕃圻,在九州岛之外 荒裔之地,与戎、狄同俗,故谓之 忽无常之言也 (6)供日祭也。此采地之君,其见无数 (7)供月祀也。尧、舜及周,侯服皆岁见也。 (8)供时享也。享,献也。周礼,甸圻二岁而见,男圻三岁而见,采圻四岁而见,卫圻五岁而见。 其见也,必以所贡助祭于庙,孝经所谓「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者也 (9)供岁贡也。要服六岁一见也。 00王,王事天子也。周礼,九州岛之外谓之蕃国,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贽,故诗云:“自彼 氐、羌,莫敢不来王。” ①D日祭,祭于祖、考,谓上食也。近汉亦然 2月祀于曾、高也 3时享于二祧也 040岁贡于坛、墠也 终,谓终世也。朝嗣王及即位而来见 0意,志意也。谓邦国之内有违阙不供日祭者,先修志意以自责也。畿内近,知王意。案 “邦国”,公序本作“邦甸”。 07言,号令也 08文,典法也。 0⑨名,谓尊卑职贡之名号也。晋语曰:“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也。” 第2页
国语·周语上 第 2 页 ⑻奕,奕前人也。载,成也。忝,辱也。 ⑼保,养也。 ⑽商,殷之本号也。帝辛,纣名。大恶,大为民所恶也。 ⑾戴,奉也。戎,兵也。牧,商郊牧野。 ⑿恤,忧也。隐,痛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⑴,邦外侯服⑵,侯、卫宾服⑶,蛮、夷要服⑷,戎、狄荒服⑸。甸 服者祭⑹,侯服者祀⑺,宾服者享⑻,要服者贡⑼,荒服者王⑽。日祭⑾、月祀⑿、时享⒀、岁贡 ⒁、终王⒂,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⒃,有不祀则修言⒄,有不享则修文⒅,有不贡则修名⒆, 有不王则修德⒇,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21)。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22),告不 王(23)。于是乎有刑罚之辟(24),有攻伐之兵(25),有征讨之备(26),有威让之令(27),有文告之辞(28)。 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29),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⑴邦内,谓天子畿内千里之地。商颂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王制曰:“千里之内曰甸。” 京邑在其中央,故夏书曰“五百里甸服”,则古今同矣。甸,王田也。服,服其职业也。自 商以前,并畿内为五服。武王克殷,周公致太平,因禹所弼除畿内,更制天下为九服。千 里之内谓之王畿,王畿之外曰侯服,侯服之外曰甸服。今谋父谏穆王,称先王之制犹以王 畿为甸服者,甸,古名,世俗所习也。故周襄王谓晋文公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 千里,以为甸服”,是也。周礼亦以蛮服为要服,足以相况也。 ⑵邦外,邦畿之外也。方五百里之地谓之侯服。侯服,侯圻也。言诸侯之近者,岁一来见也。 ⑶此总言之也。侯,侯圻也。卫,卫圻也。言自侯圻至卫圻,其闲凡五圻,圻五百里,五五二 千五百里,中国之界也。谓之宾服,常以服贡宾见于王也。五圻者,侯圻之外曰甸圻,甸 圻之外曰男圻,男圻之外曰采圻,采圻之外曰卫圻。周书康诰曰“侯、甸、男、采、卫”, 是也。凡此服数,诸家之说皆纷错不同,唯贾君近之。 ⑷蛮,蛮圻。夷,夷圻也。周礼,卫圻之外曰蛮圻,去王城三千五百里,九州岛之界也。夷圻 去王城四千里。周礼行人职,卫圻之外谓之要服,此言蛮、夷要服,则夷圻朝贡或与蛮圻 同也。要者,要结好信而服从也。 ⑸戎、狄,去王城四千五百里至五千里也。四千五百里为镇圻,五千里为蕃圻,在九州岛之外 荒裔之地,与戎、狄同俗,故谓之荒,荒忽无常之言也。 ⑹供日祭也。此采地之君,其见无数。 ⑺供月祀也。尧、舜及周,侯服皆岁见也。 ⑻供时享也。享,献也。周礼,甸圻二岁而见,男圻三岁而见,采圻四岁而见,卫圻五岁而见。 其见也,必以所贡助祭于庙,孝经所谓「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者也。 ⑼供岁贡也。要服六岁一见也。 ⑽王,王事天子也。周礼,九州岛之外谓之蕃国,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贽,故诗云:“自彼 氐、羌,莫敢不来王。” ⑾日祭,祭于祖、考,谓上食也。近汉亦然。 ⑿月祀于曾、高也。 ⒀时享于二祧也。 ⒁岁贡于坛、墠也。 ⒂终,谓终世也。朝嗣王及即位而来见。 ⒃意,志意也。谓邦国之内有违阙不供日祭者,先修志意以自责也。畿内近,知王意。 案: “邦国”,公序本作“邦甸”。 ⒄言,号令也。 ⒅文,典法也。 ⒆名,谓尊卑职贡之名号也。晋语曰:“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也
国语周语上 CD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21)序成,谓上五者次序已成,而有不至,则有刑诛 22)让,谴责也 (23)谓以文辞告晓之也。地远者罪轻 (24)刑不祭也 (25)伐不祀也 (26)征不享也 (27)让不贡也。 (28)告不王也 (29)勤,劳也。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1),犬戎氏以其职来王(2),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3)。 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4)!吾闻夫犬戎树惇(⑤5),帅旧德而守终纯固(6),其有以御我矣(7)!” (1)大毕、伯士,犬戎氏之二君也。终,卒也 (2)以其职,谓其嗣子以其贵宝来见王 (3)享,宾服之礼。以责犬戎,而示之兵法也。案:“法”,公序本作“非”。 (4)几,危也。顿,败也。 5)树,立也。言犬戎立性惇朴。 (6)帅,循也。纯,专也。固,一也。言犬戎循先王之旧德,奉其常职,天性专一,终身不移, 不听穆王责其不享也 (7)御,犹距也。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2 (1)白狼、白鹿,犬戎所贡。 (2穆王责犬戎以非礼,暴兵露师伤威毁信,故荒服者不 【2】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2)。其母曰:“必致之于王(3夫兽三为群4 人三为众,女三为粲。(⑤)王田不取群6,公行下众(7),全御不参一族(8)。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 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9)?王犹不堪,况尔小王乎0?小丑备物,终必亡0”康公不献。一年,王 灭密QD。 (1)恭王,穆王之子恭王伊扈也。泾,水名。康公,密国之君,姬姓也 (2)奔,不由媒氏也。三女同姓也。 (3)康公之母欲使进于王。 (4)自三以上为群。 (5)粲,美貌也 (6)不尽群也。易曰:“王用三驱,失前禽也。” (7)公,诸侯也。下众,不敢诬众也。礼,国君下卿位,遇众则式礼也 (8)御,妇官也。参,三也。一族,父子也。故取异姓以备三,不参一族也。案:“异姓”,公 序本作“侄娣”。 (9)堪,任也 0丑,类也。王者至尊,犹且不堪,况尔小人之类乎? D言德小而物备,终取之必以亡 密,今安定阴密县是也,近泾 【3】厉王虐,国人谤王(1)。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2)!”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3),以告 则杀之(4)。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5)。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6)”邵公曰:“是 障之也(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8)。川壅而溃,伤人必多(9),民亦如之(0。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0D 为民者宣之使言⑩。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3,瞽献曲⑩0,史献书(5,师箴,瞍赋⑩), 第3页
国语·周语上 第 3 页 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21)序成,谓上五者次序已成,而有不至,则有刑诛。 (22)让,谴责也。 (23)谓以文辞告晓之也。地远者罪轻。 (24)刑不祭也。 (25)伐不祀也。 (26)征不享也。 (27)让不贡也。 (28)告不王也。 (29)勤,劳也。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⑴,犬戎氏以其职来王⑵,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⑶。’ 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⑷!吾闻夫犬戎树惇⑸,帅旧德而守终纯固⑹,其有以御我矣⑺!” ⑴大毕、伯士,犬戎氏之二君也。终,卒也。 ⑵以其职,谓其嗣子以其贵宝来见王。 ⑶享,宾服之礼。以责犬戎,而示之兵法也。 案:“法”,公序本作“非”。 ⑷几,危也。顿,败也。 ⑸树,立也。言犬戎立性惇朴。 ⑹帅,循也。纯,专也。固,一也。言犬戎循先王之旧德,奉其常职,天性专一,终身不移, 不听穆王责其不享也。 ⑺御,犹距也。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⑴。自是荒服者不至⑵。 ⑴白狼、白鹿,犬戎所贡。 ⑵穆王责犬戎以非礼,暴兵露师,伤威毁信,故荒服者不至。 【2】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⑴,有三女奔之⑵。其母曰:“必致之于王⑶。夫兽三为群⑷, 人三为众,女三为粲。⑸王田不取群⑹,公行下众⑺,王御不参一族⑻。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 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⑼?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⑽?小丑备物,终必亡⑾。”康公不献。一年,王 灭密⑿。 ⑴恭王,穆王之子恭王伊扈也。泾,水名。康公,密国之君,姬姓也。 ⑵奔,不由媒氏也。三女同姓也。 ⑶康公之母欲使进于王。 ⑷自三以上为群。 ⑸粲,美貌也。 ⑹不尽群也。易曰:“王用三驱,失前禽也。” ⑺公,诸侯也。下众,不敢诬众也。礼,国君下卿位,遇众则式礼也。 ⑻御,妇官也。参,三也。一族,父子也。故取异姓以备三,不参一族也。 案:“异姓”,公 序本作“侄娣”。 ⑼堪,任也。 ⑽丑,类也。王者至尊,犹且不堪,况尔小人之类乎? ⑾言德小而物备,终取之必以亡。 ⑿密,今安定阴密县是也,近泾。 【3】厉王虐,国人谤王⑴。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⑵!”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⑶,以告, 则杀之⑷。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⑸。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⑹”邵公曰:“是 障之也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⑻。川壅而溃,伤人必多⑼,民亦如之⑽。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⑾, 为民者宣之使言⑿。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⒀,瞽献曲⒁,史献书⒂,师箴⒃,瞍赋⒄
国语周语上 蒙诵⑩,百工谏⑩⑨,庶人传语∞,近臣尽规(21),亲戚补察(22),瞽、史教诲(23),耆、艾修之(24), 而后王斟酌焉(25),是以事行而不悖(26)。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27):犹其原 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28)。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29),其所以阜财用 衣食者也(30)。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31y王 不听,于是国(32)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3) (1)厉王,恭王之曾孙、夷王之子厉王胡也。谤,诽也。 (2)邵公,邵康公之孙穆公虎也,为王卿士。言民不堪暴虐之政 (3)卫巫,卫国之巫也。监,察也。巫人有神灵,有谤必知之。案:“巫人”,公序本作“以巫”。 (4)巫言谤王,王则杀之 (5)不敢发言,以目相眄而己 (6)弭,止也。 (7)障,防也 (8)流者曰川。言川不可防,而口又甚也。 (9)川之溃决,害于人也。 00民之败乱,害于上也 D为,治也。导,通也 ①2宣,犹放也。观民所言,以知得失 ①3献诗以风也。列士,上士也 40无目曰瞽。瞽,乐师。曲,乐曲也 05史,外史也。周礼,外史掌三皇不音乏书 00,少师也。箴,箴刺王阙,得失也。 ω无眸子曰瞍。赋,公卿列士所献诗也 08有眸子而无见日蒙。周礼,蒙主弦歌、诞通二诵,谓箴煉之语也。 百工,执技以事上者也。谏者艺事以速,谓若匠师谏鲁庄公丹楹刻桷也 C底人卑贱,见时得失不得达,传区王也 (21近臣,谓骖仆之属也。尽规,尽其规许以告主也 (2)补,补过:察,察政也。传曰:“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过也。” (23)瞽,乐太师:史,太史也。掌阴阳、天时、礼法之书,以相教诲者。单襄公曰:“吾非瞽、 史,焉知天道? (24)耆、艾,师、傅也。师、傅修理瞽、史之教,以闻于王也。 (25)斟,取也。酌,行也 (26)悖,逆也 (27)犹,若也。山川所以宣地气而出财用,口亦宣人心而言善败也 (28)广平曰原,下湿曰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 (29)民所善者行之,民所败者备之 (30)阜,厚也 (31)与,辞也。能几何,言不久也 (32)案:“国”下,公序本有“人”字 (33)流,放也。彘,晋地,汉为县,属河东,今曰永安 【4】厉王说荣夷公(1),芮良夫曰(2):“王室其将卑乎(3)!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4)。夫利, 百物之所生也(5),天地之所载也⑥),而或专之,其害多矣(7)。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8)? 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⑨),使神人百物 无不得其极⑩,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αD。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① 大雅曰:‘陈锡载周3。’是不布利而惧难乎⑩?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5?匹 第4页
国语·周语上 第 4 页 蒙诵⒅,百工谏⒆,庶人传语⒇,近臣尽规(21),亲戚补察(22),瞽、史教诲(23),耆、艾修之(24), 而后王斟酌焉(25),是以事行而不悖(26)。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27);犹其原 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28)。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29),其所以阜财用、 衣食者也(30)。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31)”王 不听,于是国(32)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3) ⑴厉王,恭王之曾孙、夷王之子厉王胡也。谤,诽也。 ⑵邵公,邵康公之孙穆公虎也,为王卿士。言民不堪暴虐之政令。 ⑶卫巫,卫国之巫也。监,察也。巫人有神灵,有谤必知之。 案:“巫人”,公序本作“以巫”。 ⑷巫言谤王,王则杀之。 ⑸不敢发言,以目相眄而已。 ⑹弭,止也。 ⑺障,防也。 ⑻流者曰川。言川不可防,而口又甚也。 ⑼川之溃决,害于人也。 ⑽民之败乱,害于上也。 ⑾为,治也。导,通也。 ⑿宣,犹放也。观民所言,以知得失。 ⒀献诗以风也。列士,上士也。 ⒁无目曰瞽。瞽,乐师。曲,乐曲也。 ⒂史,外史也。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⒃师,少师也。箴,箴刺王阙,以正得失也。 ⒄无眸子曰瞍。赋,公卿列士所献诗也。 ⒅有眸子而无见曰蒙。周礼,蒙主弦歌、讽诵。诵,谓箴谏之语也。 ⒆百工,执技以事上者也。谏者执艺事以谏,谓若匠师庆谏鲁庄公丹楹刻桷也。 ⒇庶人卑贱,见时得失不得达,传以语王也。 (21)近臣,谓骖仆之属也。尽规,尽其规计以告王也。 (22)补,补过;察,察政也。传曰:“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过也。” (23)瞽,乐太师;史,太史也。掌阴阳、天时、礼法之书,以相教诲者。单襄公曰:“吾非瞽、 史,焉知天道?” (24)耆、艾,师、傅也。师、傅修理瞽、史之教,以闻于王也。 (25)斟,取也。酌,行也。 (26)悖,逆也。 (27)犹,若也。山川所以宣地气而出财用,口亦宣人心而言善败也。 (28)广平曰原,下湿曰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 (29)民所善者行之,民所败者备之。 (30)阜,厚也。 (31)与,辞也。能几何,言不久也。 (32)案:“国”下,公序本有“人”字。 (33)流,放也。彘,晋地,汉为县,属河东,今曰永安。 【4】厉王说荣夷公⑴,芮良夫曰⑵:“王室其将卑乎⑶!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⑷。夫利, 百物之所生也⑸,天地之所载也⑹,而或专之,其害多矣⑺。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⑻? 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⑼,使神人百物 无不得其极⑽,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⑾。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⑿。’ 大雅曰:‘陈锡载周⒀。’是不布利而惧难乎⒁?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⒂?匹
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⑩。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ωη,诸侯不享 王流于彘Q8 (1)说,好也。荣,国名。夷,谥也 (2)芮良夫,周大夫芮伯也 (3)卑,微也 (4)专,擅也 (5)利,生于物也。专利,是专百物也 (6)载,成也。地受天气以成百物也 (7)害,谓恶害荣公者多也。孔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8)天地成百物,民皆将取用之,何可专其利也 (9)导,开也。布,赋也。上谓天神,下谓人物也 0极,中也 ①D怵惕,恐惧也 ⑩颂,周颂思文也,谓郊祀后稷以配天之乐歌也。经纬天地曰文。克,能也。蒸,众也。莫 无也。匪,不也。尔,女也。极,中也。言周公思有文德者后稷,其功乃能配于天。谓尧时洪水, 稷播百谷,立我众民之道,无不于女时得其中者,功至大也 3大雅文王之二章也。陈,布也。锡,赐也。言文王布赐施利,以载成周道也。 14言后稷、文王既布利,又惧难也。 5言不可也 ①鲜,寡也。归附周者寡也。 既,已也。卿士,卿之有事者 享,献也 【5】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1,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2)。 今杀王子,王其以我为甜(3而怒乎《事君者险面不6,怨而不怒,况事王乎?(6”乃以其子 代宣王,宣王长而立之(7) )王,厉王之子宣王靖也。在邵公之者、避难奔那公也 (2)及,至也。 (3)音坠 (4)杀王子,命国人得杀之也 (5)君,诸侯也。在危险之中不当怼。怼,谓若晋庆郑怨惠公愎谏违卜,弃而不载 (6)怨,心望也。怒,作气也 (7)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凡十四年而宣王立 【6】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2):“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3),上帝之粢盛于是乎 出(4),民之蕃庶于是乎生(5),事之供给于是乎在⑥6),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8), 敦庞纯固于是乎成(⑨),是故稷为大官。⑩0古者,太史顺时D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03,农祥 晨正00,日月底于天庙5,土乃脉发0。 (1)籍,借也,借民力以为之。天子田籍千亩,诸侯百亩。自厉王之流,籍田礼废,宣王即位, 不复遵古也。 (2)贾侍中云:“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后,为王卿士。”昭谓:虢叔之后,西虢也。及宣王都镐 在畿内也 (3)谷,民之命,故农为大事也。 (4)出于农也。器实曰粢,在器曰盛 (5)番,息也。庶,众也。 (6)供,具也。给,足也 第5页
国语·周语上 第 5 页 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⒃。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⒄,诸侯不享, 王流于彘⒅。 ⑴说,好也。荣,国名。夷,谥也。 ⑵芮良夫,周大夫芮伯也。 ⑶卑,微也。 ⑷专,擅也。 ⑸利,生于物也。专利,是专百物也。 ⑹载,成也。地受天气以成百物也。 ⑺害,谓恶害荣公者多也。孔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⑻天地成百物,民皆将取用之,何可专其利也。 ⑼导,开也。布,赋也。上谓天神,下谓人物也。 ⑽极,中也。 ⑾怵惕,恐惧也。 ⑿颂,周颂思文也,谓郊祀后稷以配天之乐歌也。经纬天地曰文。克,能也。蒸,众也。莫, 无也。匪,不也。尔,女也。极,中也。言周公思有文德者后稷,其功乃能配于天。谓尧时洪水, 稷播百谷,立我众民之道,无不于女时得其中者,功至大也。 ⒀大雅文王之二章也。陈,布也。锡,赐也。言文王布赐施利,以载成周道也。 ⒁言后稷、文王既布利,又惧难也。 ⒂言不可也。 ⒃鲜,寡也。归附周者寡也。 ⒄既,已也。卿士,卿之有事者。 ⒅享,献也。 【5】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⑴,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⑵。 今杀王子,王其以我为怼⑶而怒乎⑷!夫事君者险而不怼⑸,怨而不怒,况事王乎?⑹”乃以其子 代宣王,宣王长而立之⑺。 ⑴宣王,厉王之子宣王靖也。在邵公之宫者,避难奔邵公也。 ⑵及,至也。 ⑶音坠。 ⑷杀王子,命国人得杀之也。 ⑸君,诸侯也。在危险之中不当怼。怼,谓若晋庆郑怨惠公愎谏违卜,弃而不载。 ⑹怨,心望也。怒,作气也。 ⑺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凡十四年而宣王立。 【6】宣王即位,不籍千亩⑴。虢文公谏曰⑵:“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⑶,上帝之粢盛于是乎 出⑷,民之蕃庶于是乎生⑸,事之供给于是乎在⑹,和协辑睦于是乎兴⑺,财用蕃殖于是乎始⑻, 敦庬纯固于是乎成⑼,是故稷为大官。⑽古者,太史顺时覛⑾土,阳瘅⑿愤盈,土气震发⒀,农祥 晨正⒁,日月底于天庙⒂,土乃脉发⒃。 ⑴籍,借也,借民力以为之。天子田籍千亩,诸侯百亩。自厉王之流,籍田礼废,宣王即位, 不复遵古也。 ⑵贾侍中云:“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后,为王卿士。”昭谓:虢叔之后,西虢也。及宣王都镐, 在畿内也。 ⑶谷,民之命,故农为大事也。 ⑷出于农也。器实曰粢,在器曰盛。 ⑸番,息也。庶,众也。 ⑹供,具也。给,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