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卷一考证太祖本纪第 将史完府,夺马数百匹。朱瑄脱身遁去,复入于郓。案《通鉴》:九月辛未,朱全忠自将击朱瑄,战 于梁山,瑄败走还郓。与《薛史》异。《欧阳史》仍从《薛史》作八月。十月,帝驻军于郓,齐州刺 史朱琼遣使请降,琼即瑾之从父兄也。案《新唐书》《昭宗纪》:十一月壬申,齐州刺史朱琼叛降于 朱全忠。据《薛史》则朱琼自请降至见杀皆在十月,与《新唐书》异。《通鉴》从《新唐书》。帝因 移军至兖,琼果来降。未几,琼为朱瑾所绐,掠而杀之,帝即以其弟玭为齐州防御使。十一月,朱 瑄复遣将贺瑰、柳存及蕃将何怀宝等万余人以袭曹州,庶解兖州之围也。帝知之,自兖领军策马先 路至巨野南,追而败之,杀戮将尽,生擒贺瑰、柳存、何怀宝及贼党三千余人。是日申时,狂风暴 起,沙尘沸涌,帝曰:“此乃杀人未足耳。”遂下令尽杀所获囚俘,风亦止焉。翌日,絷贺瑰等以示 于兖,帝素知瑰名,乃释之,惟斩何怀宝于兖城之下,乃班师。十二月,葛从周领兵复伐兖。案《通 鉴》云:朱全忠之去兖州也,留葛从周将兵守之,与《薛史》《梁纪》异。又《薛史》《葛从周传》 作十月事。既至,与朱瑾战于垒下,杀千余众,擒其将孙汉筠已下二十人,遂旋师。 三年正月,河东李克用既破邠州,欲谋争霸,乃遣蕃将张污落以万骑寨于河北之莘县,声言欲 救兖、郓。魏博节度使罗弘信患之,使来求援。《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二月,帝领亲军屯于单 父,会寒食,帝乃亲拜文穆皇帝陵于砀山县午沟里。《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九。 四月辛酉,河东水泛涨,将坏滑城,帝令决堤岸以分其势为二河,夹滑城而东,为害滋甚。是 月,帝遣许州刺史朱友恭领兵万人渡淮以便宜从事。时黄、鄂二州累遣使求援,故有是行 五月,命葛从周统军屯于洹水,以备蕃军。六月,李克用帅蕃汉诸军营于斥丘,遣其男落落将 铁林小儿三千骑薄于洹水。从周与战,大败之,生擒落落以献。克用悲骇,请修旧好以赎其子,帝 不许,遂执落落送于罗弘信,斩之。越七日,我军还屯阳留以伐郓。八月,复壁于洹水。是时,昭 宗幸华州,遣使就加帝检校太师,守中。思 四年正月,帝以洹水之师大举伐。辛卯,营于济水之次,庞师古令诸将撤木为桥。乙末夜, 师古以中军先济,声振于郓,朱瑄闻之,弃壁夜走。葛从周逐之至中都北,擒瑄并其妻男以献,案: 自“辛卯营于济水之次”至此,又见《通鉴考异》,惟中少数字,盖引书间有删节也。寻斩汴桥下。 郓州平。乙亥,帝入于郓,以朱友裕为郓州兵马留后。案/通鉴》:正月,以师古为天平军留后。三 月,表朱友裕为天平军留后。据《薛史》《嘟王友裕传)四年帝下东平,即为天平军留后。与《通 鉴》异。时帝闻朱瑾与史俨儿在丰沛间搜索粮馈,惟留康怀英守充州,帝因乘胜遣葛从周以大军袭 兖。怀英闻郓失守,俄又我军大至,乃出降。朱瑾、吏俨儿遂奔淮南,兖、海、沂、密等州平。案 《新唐书》《昭宗纪》:四年正月丙申,朱全忠陷郓州,天平军节度朱瑄死之。二月,朱全忠寇兖州, 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奔于淮南。《旧唐书》:正月癸未,汴将庞师古陷郓州。二月戊申,汴将葛从周陷 兖州,与《薛史》月日前后不同,详见《通鉴考异》。乃以葛从周为兖州留后。《册府元龟》卷一百 八十七。 五月丁丑,朱友恭遣使上言,大破淮寇于武昌,收复黄、鄂二州。《通鉴考异》引《薛史》《梁 纪》。八月,陕州节度使王珙遣使来乞师。是时,珙弟珂实为蒲帅,迭相愤怒,日寻干戈,而珙兵寡 故来求援。帝遣张存敬、杨师厚等领兵赴陕,既而与蒲人战于猗氏,大败之。 九月,帝以兖郓既平,将士雄勇,遂大举南征。案《旧唐书》《昭宗纪》:师古渡淮在十月,而 清口之败在十一月,《薛史》系于九月,盖举南征之议实始于九月,其后遂终言之耳。《欧阳史》改 作九月,攻淮南,则清口之役乃因雨雪而败,有《九国志》可据,断非九月事也。命庞师古以徐 宿、宋、滑之师直趋清口,葛从周以兖、郓、曹、濮之众径赴安丰。淮人遣朱瑾领兵以拒师古,因 决水以浸军,遂为淮人所败,师古殁焉。葛从周行及濠梁,闻师古之败,亦命班师。《册府元龟》卷 百八十七 旧五代史卷一考证 又,“严实”原书讹作“严贵”,今据《欧阳史》及《通鉴》改正。 仍赐名全忠案:是书及《旧唐书》《通鉴》皆作僖宗赐名,惟《鉴戒录》云:朱太祖统四镇 第6页
旧五代史卷一考证 太祖本纪第一 第 6 页 将史完府,夺马数百匹。朱瑄脱身遁去,复入于郓。案《通鉴》:九月辛未,朱全忠自将击朱瑄,战 于梁山,瑄败走还郓。与《薛史》异。《欧阳史》仍从《薛史》作八月。十月,帝驻军于郓,齐州刺 史朱琼遣使请降,琼即瑾之从父兄也。案《新唐书》《昭宗纪》:十一月壬申,齐州刺史朱琼叛降于 朱全忠。据《薛史》则朱琼自请降至见杀皆在十月,与《新唐书》异。《通鉴》从《新唐书》。帝因 移军至兖,琼果来降。未几,琼为朱瑾所绐,掠而杀之,帝即以其弟玭为齐州防御使。十一月,朱 瑄复遣将贺瑰、柳存及蕃将何怀宝等万余人以袭曹州,庶解兖州之围也。帝知之,自兖领军策马先 路至巨野南,追而败之,杀戮将尽,生擒贺瑰、柳存、何怀宝及贼党三千余人。是日申时,狂风暴 起,沙尘沸涌,帝曰:“此乃杀人未足耳。”遂下令尽杀所获囚俘,风亦止焉。翌日,絷贺瑰等以示 于兖,帝素知瑰名,乃释之,惟斩何怀宝于兖城之下,乃班师。十二月,葛从周领兵复伐兖。案《通 鉴》云:朱全忠之去兖州也,留葛从周将兵守之,与《薛史》《梁纪》异。又《薛史》《葛从周传》 作十月事。既至,与朱瑾战于垒下,杀千余众,擒其将孙汉筠已下二十人,遂旋师。 三年正月,河东李克用既破邠州,欲谋争霸,乃遣蕃将张污落以万骑寨于河北之莘县,声言欲 救兖、郓。魏博节度使罗弘信患之,使来求援。《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二月,帝领亲军屯于单 父,会寒食,帝乃亲拜文穆皇帝陵于砀山县午沟里。《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九。 四月辛酉,河东水泛涨,将坏滑城,帝令决堤岸以分其势为二河,夹滑城而东,为害滋甚。是 月,帝遣许州刺史朱友恭领兵万人渡淮以便宜从事。时黄、鄂二州累遣使求援,故有是行。 五月,命葛从周统军屯于洹水,以备蕃军。六月,李克用帅蕃汉诸军营于斥丘,遣其男落落将 铁林小儿三千骑薄于洹水。从周与战,大败之,生擒落落以献。克用悲骇,请修旧好以赎其子,帝 不许,遂执落落送于罗弘信,斩之。越七日,我军还屯阳留以伐郓。八月,复壁于洹水。是时,昭 宗幸华州,遣使就加帝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四年正月,帝以洹水之师大举伐郓。辛卯,营于济水之次,庞师古令诸将撤木为桥。乙未夜, 师古以中军先济,声振于郓,朱瑄闻之,弃壁夜走。葛从周逐之至中都北,擒瑄并其妻男以献,案: 自“辛卯营于济水之次”至此,又见《通鉴考异》,惟中少数字,盖引书间有删节也。寻斩汴桥下。 郓州平。乙亥,帝入于郓,以朱友裕为郓州兵马留后。案《通鉴》:正月,以师古为天平军留后。三 月,表朱友裕为天平军留后。据《薛史》《郴王友裕传》,四年,帝下东平,即为天平军留后。与《通 鉴》异。时帝闻朱瑾与史俨儿在丰沛间搜索粮馈,惟留康怀英守兖州,帝因乘胜遣葛从周以大军袭 兖。怀英闻郓失守,俄又我军大至,乃出降。朱瑾、史俨儿遂奔淮南,兖、海、沂、密等州平。案 《新唐书》《昭宗纪》:四年正月丙申,朱全忠陷郓州,天平军节度朱瑄死之。二月,朱全忠寇兖州, 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奔于淮南。《旧唐书》:正月癸未,汴将庞师古陷郓州。二月戊申,汴将葛从周陷 兖州,与《薛史》月日前后不同,详见《通鉴考异》。乃以葛从周为兖州留后。《册府元龟》卷一百 八十七。 五月丁丑,朱友恭遣使上言,大破淮寇于武昌,收复黄、鄂二州。《通鉴考异》引《薛史》《梁 纪》。八月,陕州节度使王珙遣使来乞师。是时,珙弟珂实为蒲帅,迭相愤怒,日寻干戈,而珙兵寡, 故来求援。帝遣张存敬、杨师厚等领兵赴陕,既而与蒲人战于猗氏,大败之。 九月,帝以兖郓既平,将士雄勇,遂大举南征。案《旧唐书》《昭宗纪》:师古渡淮在十月,而 清口之败在十一月,《薛史》系于九月,盖举南征之议实始于九月,其后遂终言之耳。《欧阳史》改 作九月,攻淮南,则清口之役乃因雨雪而败,有《九国志》可据,断非九月事也。命庞师古以徐、 宿、宋、滑之师直趋清口,葛从周以兖、郓、曹、濮之众径赴安丰。淮人遣朱瑾领兵以拒师古,因 决水以浸军,遂为淮人所败,师古殁焉。葛从周行及濠梁,闻师古之败,亦命班师。《册府元龟》卷 一百八十七。 旧五代史卷一考证 又,“严实”原书讹作“严贵”,今据《欧阳史》及《通鉴》改正。 仍赐名全忠 案:是书及《旧唐书》《通鉴》皆作僖宗赐名,惟《鉴戒录》云:朱太祖统四镇
旧五代史卷二梁书二太祖本纪第二 除中令日名温,与崔相国连搆大事。崔每奏太祖忠赤,迁之关东国无患矣,昭宗遽敕太祖改名全忠, 议者谓“全”字,“人”“王”也,又在中心,甚不可也,上方悔焉。其说与诸史异,盖传闻之不同 尔。帝与许州田从异诸军同收瓦子寨案:“瓦子寨”原本作“瓦于寨”,考《通鉴注》:黄巢撤民居 以为寨屋,谓之“瓦子寨”,则“于”字形近,刊讹耳,今改正。庚午贼将卢瑭领万余人于圃田北万 胜戍案《通鉴考异》云:长历四月甲辰朔,无庚午,《薛史》误。今改《旧唐书》光启三年四月正 作甲辰朔,以日数计之,庚午乃四月二十七日也,据此乃《通鉴考异》之误耳。乃就加帝检校太尉 兼领淮南节度使案:全忠兼领淮南,《旧唐书》作光启三年十一月,《欧阳史》作十二月,《通鉴》 作闰十一月,据是书则在九月以前,与诸书异。又,是书下文作闰十二月,《通鉴》作闰十一月,未 详孰是。郓州朱瑄“瑄”,《欧阳史》作“宣”。二月丙戌,僖宗制以帝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案:全 忠为四面行营都统,《新唐书》及《通鉴》作正月癸亥,《旧唐书》作五月,与是书异。遂领兵于村 落间案:“领”字考文义应是“顿”字之讹,今改。次于鱼山“鱼山”《欧阳史》作“渔山”考 《通鉴》亦作“鱼山”,今仍其旧。尽夺其饷于高吴《通鉴》作高梧,考是书前后,俱作高吴,今仍 其旧。十月,帝驻军于郓,齐州刺史朱琼遣使请降。十月,《新唐书》《昭宗纪》作十一月。及蕃将 何怀宝等万余人以袭曹州何怀宝,《通鉴》作薛怀宝,考《旧唐书》亦作何怀宝,今仍之。辛卯营 于济水之次案胡三省云:汉以后无济水,此济水盖即郓城清河水也。是时珙弟珂实为蒲帅“珂”, 原本讹作“琦”,今据《新唐书》《王重荣传》改正, 旧五代史卷二梁书二 太祖本纪第二 光化元年正月,帝造葛从周统诸将略地于山东,遂次于邢洺。 三月,昭宗以帝遣领天平军节度使余如版案《旧唐书光化元年正月,朱全忠遣判官韦震 奏事,求遣领郓州。《薛史》作三月事,盖奏事在正月,利下在三月也。《欧阳史》及(《通鉴》俱从 《薛史》。 四月,沧州节度使卢廷彦为燕军所攻,弃城奔于魏,魏人送于汴。是月,帝以大军至巨鹿,屯 于城下,败晋军万余众于青山口,俘马千余匹。丁卯,遣从周分兵攻洺州,斩剌史邢善益,擒将五 十余人 五月己巳,邢州刺史马师素弃城遁去。辛未,磁州刺史袁奉滔自刭而死。五日之内,连下三州 案《通鉴》,朱全忠陷洺州在四月,陷邢州、磁州在五月,俱以《薛史》为据。新、旧《唐书》总系 于五月,《欧阳史》总系于四月,皆非实录。因以葛从周兼邢州昭义军节度使留后,帝遂班师。是时 襄州节度使赵匡凝案:赵匡凝,原本避宋讳,作赵凝,今从新、旧《唐书》及《欧阳史》增“匡 字,后仿此。闻帝军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 七月,帝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琳临阵就擒。案 《新唐书》:七月丙申,朱全忠陷唐州,又陷随州,执刺史赵匡琳。八月戊午,陷邓州,执刺史国湘 《通鉴》从《新唐书》,与《薛史》详略不同。《旧唐书》俱作七月。《欧阳史》以唐州为泌州,尚仍 《薛史》之旧 二年正月,淮南杨行密举全吴之众,精甲五万,以伐徐州,帝领大军御之。行密闻帝亲征,乃 收军而退。时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大举蕃汉兵号十万以伐魏,遂攻陷贝州,州民万余户无少长悉屠之 进攻魏,魏州人来乞师,帝遣朱友伦、张存敬、李思安等先屯于内黄,案:《旧唐书》及《通鉴》俱 以屯内黄为三月事,与《薛史》异。帝遂亲征。 月,与燕军战于内黄北,燕军大败,杀二万余众,夺马二千余匹,擒都将单无敌已下七十余 人。案《通鉴》:单可及,幽州骁将,号单无敌。《旧唐书》作生擒单可及,《薛史梁纪》作单无敌 盖仍当时军檄之文也。是月,葛从周自山东领其部众驰以救魏。翌日,乘胜,诸将张存敬以下连破 第7页
旧五代史卷二 梁书二 太祖本纪第二 第 7 页 除中令日名温,与崔相国连搆大事。崔每奏太祖忠赤,迁之关东国无患矣,昭宗遽敕太祖改名全忠, 议者谓“全”字,“人”、“王”也,又在中心,甚不可也,上方悔焉。其说与诸史异,盖传闻之不同 尔。帝与许州田从异诸军同收瓦子寨 案:“瓦子寨”原本作“瓦于寨”,考《通鉴注》:黄巢撤民居 以为寨屋,谓之“瓦子寨”,则“于”字形近,刊讹耳,今改正。庚午贼将卢瑭领万余人于圃田北万 胜戍 案《通鉴考异》云:长历四月甲辰朔,无庚午,《薛史》误。今改《旧唐书》光启三年四月正 作甲辰朔,以日数计之,庚午乃四月二十七日也,据此乃《通鉴考异》之误耳。乃就加帝检校太尉 兼领淮南节度使 案:全忠兼领淮南,《旧唐书》作光启三年十一月,《欧阳史》作十二月,《通鉴》 作闰十一月,据是书则在九月以前,与诸书异。又,是书下文作闰十二月,《通鉴》作闰十一月,未 详孰是。郓州朱瑄“瑄”,《欧阳史》作“宣”。二月丙戌,僖宗制以帝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 案:全 忠为四面行营都统,《新唐书》及《通鉴》作正月癸亥,《旧唐书》作五月,与是书异。遂领兵于村 落间 案:“领”字考文义应是“顿”字之讹,今改。次于鱼山 “鱼山”《欧阳史》作“渔山”考 《通鉴》亦作“鱼山”,今仍其旧。尽夺其饷于高吴《通鉴》作高梧,考是书前后,俱作高吴,今仍 其旧。十月,帝驻军于郓,齐州刺史朱琼遣使请降。十月,《新唐书》《昭宗纪》作十一月。及蕃将 何怀宝等万余人以袭曹州 何怀宝,《通鉴》作薛怀宝,考《旧唐书》亦作何怀宝,今仍之。辛卯营 于济水之次 案胡三省云:汉以后无济水,此济水盖即郓城清河水也。是时珙弟珂实为蒲帅 “珂”, 原本讹作“琦”,今据《新唐书》《王重荣传》改正。 旧五代史卷二 梁书二 太祖本纪第二 光化元年正月,帝遣葛从周统诸将略地于山东,遂次于邢、洺。 三月,昭宗以帝遣领天平军节度使,余如故。案《旧唐书》:光化元年正月,朱全忠遣判官韦震 奏事,求遣领郓州。《薛史》作三月事,盖奏事在正月,制下在三月也。《欧阳史》及《通鉴》俱从 《薛史》。 四月,沧州节度使卢廷彦为燕军所攻,弃城奔于魏,魏人送于汴。是月,帝以大军至巨鹿,屯 于城下,败晋军万余众于青山口,俘马千余匹。丁卯,遣从周分兵攻洺州,斩刺史邢善益,擒将五 十余人。 五月己巳,邢州刺史马师素弃城遁去。辛未,磁州刺史袁奉滔自刭而死。五日之内,连下三州。 案《通鉴》,朱全忠陷洺州在四月,陷邢州、磁州在五月,俱以《薛史》为据。新、旧《唐书》总系 于五月,《欧阳史》总系于四月,皆非实录。因以葛从周兼邢州昭义军节度使留后,帝遂班师。是时, 襄州节度使赵匡凝案:赵匡凝,原本避宋讳,作赵凝,今从新、旧《唐书》及《欧阳史》增“匡” 字,后仿此。闻帝军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 七月,帝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琳临阵就擒。案 《新唐书》:七月丙申,朱全忠陷唐州,又陷随州,执刺史赵匡琳。八月戊午,陷邓州,执刺史国湘。 《通鉴》从《新唐书》,与《薛史》详略不同。《旧唐书》俱作七月。《欧阳史》以唐州为泌州,尚仍 《薛史》之旧。 二年正月,淮南杨行密举全吴之众,精甲五万,以伐徐州,帝领大军御之。行密闻帝亲征,乃 收军而退。时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大举蕃汉兵号十万以伐魏,遂攻陷贝州,州民万余户无少长悉屠之。 进攻魏,魏州人来乞师,帝遣朱友伦、张存敬、李思安等先屯于内黄,案:《旧唐书》及《通鉴》俱 以屯内黄为三月事,与《薛史》异。帝遂亲征。 三月,与燕军战于内黄北,燕军大败,杀二万余众,夺马二千余匹,擒都将单无敌已下七十余 人。案《通鉴》:单可及,幽州骁将,号单无敌。《旧唐书》作生擒单可及,《薛史·梁纪》作单无敌, 盖仍当时军檄之文也。是月,葛从周自山东领其部众驰以救魏。翌日,乘胜,诸将张存敬以下连破
旧五代史卷二梁书二太祖本纪第二 八寨,遂逐燕军北至于临清,壅其残寇于御河,溺死者甚众。仁恭奔沧州。 六月,帝表丁会为潞州节度使,以李罕之疾亟故也。又遣葛从周由固镇路入于潞州,以援丁会。 案:自“六月帝表丁会”至此,又见《通鉴考异》。 七月壬辰朔,海州陈汉宾拥所部三千奔于淮南。戊戌,晋人陷泽州。帝遣召葛从周于潞,留贺 德伦以守之。未几,德伦为晋人所逼,遂弃潞而归,由是潞州复为晋人所有。案《新唐书》:八月, 李克用陷泽、潞、怀三州。与《薛史》异。《通鉴》从《新唐书》作八月,《欧阳史》从《薛史》作 七月。十一月,陕州都将朱简杀留后李璠,自称留后,送款于帝 年四月,遣葛从周以兖、郓、滑、魏之师伐沧州。 五月庚寅,攻德州,拔之,枭刺史傅公和于城上。己亥,进攻浮阳。 六月,燕帅刘仁恭大举来援,从周与诸将逆战于乾宁军老鸦堤,大破之,杀万余众,俘其将佐 马慎交以下百余人。既而以连雨,遂班师。 八月,河东遣李进通袭陷洺州,执刺史朱绍宗。帝遣葛从周自邺县渡漳水屯于黄龙镇,亲领中 军涉洺而寨。晋人惧而宵遁,洺州复平。案:收复洺州,《通鉴》作九月,《旧唐书》及《欧阳史》 俱作八月。 九月,帝以仁恭、进通之入寇也,皆由镇、定为其囊橐,即以葛从周为上将,以伐镇州。遂攻 下临城,渡滹沱以环其城。帝领亲军继至,镇帅王熔惧,纳质请盟,仍献文缯二十万以犒戎士,帝 许之 十月,晋人以帝宿兵于赵,遂南下大行,急攻河阳,留后侯言与都将阎宝力战固守,仅而获全 十一月,以张存敬为上将,自甘陵发军,北侵幽、劐,连拔赢、莫二郡,案《新唐书》《昭宗纪》: 九月甲寅,朱全忠陷瀛州。十月丙寅,陷景率西,陷莫州。辛巳,陷祁州。《通鉴》与《新唐书》 同,《旧唐书》俱作九月事,《薛史》又俱作十一月事、前后互异。遂移军以攻中山。定帅王郜以精 甲二万战于怀德亭,尽殖之。部惧,奔于太原。迅明,大军集于城下,部季父处直持印钥乞降,亦 以缯帛三十万为献,帝即以处直代郜,领其镇焉。是月,燕人刘守光赴援中山,察于易水之上,继 为康怀英、张存敬等所败,斩获甚众,是河朔知担,皆伏焉。是岁,唐左军中尉刘季述幽昭宗 于东宫内,立皇子德王裕为帝,仍遣其养子希度来言,恩以唐之神器输于帝。帝时方在河朔,闻之, 遽还于汴,大计未决。案:《通鉴考异》引《唐补纪》谓全忠初与季述通谋,后乃改计。今考新 旧《唐书》皆不载此事,《薛史》亦不取。会李振自长安使回,因言于帝曰:“夫竖刁、伊戾之乱, 所以资霸者之事也。今阉竖幽辱天子,王不能讨,无以令诸侯。”帝惧,因请振复使于长安,与时宰 潜谋反正。案:自“委述幽昭宗”至此,亦见《通鉴考异》,惟字句稍有删节 天复元年正月乙酉朔,案:天复元年正月,当从《旧唐书》作甲申朔,考光化三年十二月为乙 卯朔,天复元年二月为甲寅朔,《旧唐书》作癸未夜,孙德昭等以兵攻刘季述、王仲先。《通鉴》作 德昭等谋以除夜伏兵俟之。以癸未为除夜,则正朔断为甲申也。《通鉴》从《薛史》作乙酉朔,疑误 唐宰相崔胤潜使人以帝密旨告于侍卫将军孙德昭已下,令诛左右中尉刘委述、王仲先等,即时迎昭 宗于东内,御楼反正。癸巳,降制进封帝为梁王,酬反正之功也。案《旧唐书》:二月,制以全忠检 校太师、守中书令,进封梁王,《新唐书》二月辛未,封全忠为梁王,与《薛史》月日先后不同,详 见《通鉴考异》。昭宗之废也,汴之邸吏程岩牵昭宗衣下殿。帝闻之,召岩至汴,折其足,送于长安, 杖杀之。是时,河中节度使王珂结援于太原,帝怒遣大将张存敬率将涉河,由含山路鼓行而进。戊 申,攻下绛州。壬子,晋州刺史张汉瑜举郡来降,帝即以大将侯言权领晋州,何綑权领绛州,晋绛 平。己未,大军至河中,存敬命缭其垣而攻之。壬戌,蒲人飏素幡以请降。庚午,帝至河中,以张 存敬权领河中军府事,河中平。帝乃东还。是月,李克用遣牙将张特来聘,请寻旧好,帝亦遣使报 三月癸未朔,帝归自河中。是月,遣大将贺德伦氏叔琮领大军以伐太原,叔琮等自太行路入 魏博都将张文恭自磁州新口入,葛从周以兖郓之众,自土门路入,洺州刺史张归厚以本军自马岭入 定州刺史王处直以本军自飞狐入,案:原本阙“王处直”三字,今据《通鉴》增入。晋州侯言自阴 第8页
旧五代史卷二 梁书二 太祖本纪第二 第 8 页 八寨,遂逐燕军北至于临清,壅其残寇于御河,溺死者甚众。仁恭奔沧州。 六月,帝表丁会为潞州节度使,以李罕之疾亟故也。又遣葛从周由固镇路入于潞州,以援丁会。 案:自“六月帝表丁会”至此,又见《通鉴考异》。 七月壬辰朔,海州陈汉宾拥所部三千奔于淮南。戊戌,晋人陷泽州。帝遣召葛从周于潞,留贺 德伦以守之。未几,德伦为晋人所逼,遂弃潞而归,由是潞州复为晋人所有。案《新唐书》:八月, 李克用陷泽、潞、怀三州。与《薛史》异。《通鉴》从《新唐书》作八月,《欧阳史》从《薛史》作 七月。十一月,陕州都将朱简杀留后李璠,自称留后,送款于帝。 三年四月,遣葛从周以兖、郓、滑、魏之师伐沧州。 五月庚寅,攻德州,拔之,枭刺史傅公和于城上。己亥,进攻浮阳。 六月,燕帅刘仁恭大举来援,从周与诸将逆战于乾宁军老鸦堤,大破之,杀万余众,俘其将佐 马慎交以下百余人。既而以连雨,遂班师。 八月,河东遣李进通袭陷洺州,执刺史朱绍宗。帝遣葛从周自邺县渡漳水屯于黄龙镇,亲领中 军涉洺而寨。晋人惧而宵遁,洺州复平。案:收复洺州,《通鉴》作九月,《旧唐书》及《欧阳史》 俱作八月。 九月,帝以仁恭、进通之入寇也,皆由镇、定为其囊橐,即以葛从周为上将,以伐镇州。遂攻 下临城,渡滹沱以环其城。帝领亲军继至,镇帅王熔惧,纳质请盟,仍献文缯二十万以犒戎士,帝 许之。 十月,晋人以帝宿兵于赵,遂南下大行,急攻河阳,留后侯言与都将阎宝力战固守,仅而获全。 十一月,以张存敬为上将,自甘陵发军,北侵幽、蓟,连拔瀛、莫二郡,案《新唐书》《昭宗纪》: 九月甲寅,朱全忠陷瀛州。十月丙寅,陷景州。辛酉,陷莫州。辛巳,陷祁州。《通鉴》与《新唐书》 同,《旧唐书》俱作九月事,《薛史》又俱作十一月事,前后互异。遂移军以攻中山。定帅王郜以精 甲二万战于怀德亭,尽殪之。郜惧,奔于太原。迟明,大军集于城下,郜季父处直持印钥乞降,亦 以缯帛三十万为献,帝即以处直代郜,领其镇焉。是月,燕人刘守光赴援中山,寨于易水之上,继 为康怀英、张存敬等所败,斩获甚众,由是河朔知惧,皆弭伏焉。是岁,唐左军中尉刘季述幽昭宗 于东宫内,立皇子德王裕为帝,仍遣其养子希度来言,愿以唐之神器输于帝。帝时方在河朔,闻之, 遽还于汴,大计未决。案:《通鉴考异》引《唐补纪》,谓全忠初与季述通谋,后乃改计。今考新、 旧《唐书》皆不载此事,《薛史》亦不取。会李振自长安使回,因言于帝曰:“夫竖刁、伊戾之乱, 所以资霸者之事也。今阉竖幽辱天子,王不能讨,无以令诸侯。”帝惧,因请振复使于长安,与时宰 潜谋反正。案:自“委述幽昭宗”至此,亦见《通鉴考异》,惟字句稍有删节。 天复元年正月乙酉朔,案:天复元年正月,当从《旧唐书》作甲申朔,考光化三年十二月为乙 卯朔,天复元年二月为甲寅朔,《旧唐书》作癸未夜,孙德昭等以兵攻刘季述、王仲先。《通鉴》作 德昭等谋以除夜伏兵俟之。以癸未为除夜,则正朔断为甲申也。《通鉴》从《薛史》作乙酉朔,疑误。 唐宰相崔胤潜使人以帝密旨告于侍卫将军孙德昭已下,令诛左右中尉刘委述、王仲先等,即时迎昭 宗于东内,御楼反正。癸巳,降制进封帝为梁王,酬反正之功也。案《旧唐书》:二月,制以全忠检 校太师、守中书令,进封梁王,《新唐书》二月辛未,封全忠为梁王,与《薛史》月日先后不同,详 见《通鉴考异》。昭宗之废也,汴之邸吏程岩牵昭宗衣下殿。帝闻之,召岩至汴,折其足,送于长安, 杖杀之。是时,河中节度使王珂结援于太原,帝怒遣大将张存敬率将涉河,由含山路鼓行而进。戊 申,攻下绛州。壬子,晋州刺史张汉瑜举郡来降,帝即以大将侯言权领晋州,何絪权领绛州,晋绛 平。己未,大军至河中,存敬命缭其垣而攻之。壬戌,蒲人飏素幡以请降。庚午,帝至河中,以张 存敬权领河中军府事,河中平。帝乃东还。是月,李克用遣牙将张特来聘,请寻旧好,帝亦遣使报 命。 三月癸未朔,帝归自河中。是月,遣大将贺德伦氏叔琮领大军以伐太原,叔琮等自太行路入, 魏博都将张文恭自磁州新口入,葛从周以兖郓之众,自土门路入,洺州刺史张归厚以本军自马岭入, 定州刺史王处直以本军自飞狐入,案:原本阙“王处直”三字,今据《通鉴》增入。晋州侯言自阴
旧五代史卷二梁书二太祖本纪第二 地人。泽州刺史李存璋弃郡奔归太原。叔琮引军逼潞州,节度使孟迁乞降。河东屯将李审建、王周 领步军一万二千诣叔琮归命,乃进军趋太原 四月乙卯,大军出石会关,营于洞涡驿。都将白奉国自井陉入,收承天军。张归厚引兵至辽州, 刺史张鄂迎降。氏叔琮即日与诸军至晋阳城下,城中虽时出精骑来战,然危蹙已甚,将谋遁矣。会 叔琮以刍粮不给,遂班师。案《旧唐书》:四月癸丑朔,汴军大举攻太原。据《薛史》,则汴人伐太 原自在三月也。《新唐书》云:三月辛亥,昭义军节度使孟迁叛附于朱全忠。四月壬子,全忠陷沁 泽二州。丁巳,仪州刺史张鄂叛附于全忠。大略与《薛史》同,惟旋师之期,《薛史》《梁纪》作四 月,《唐纪》作五月,微有互异。《欧阳史》作三月旋师,误 五月癸卯,昭宗以帝兼领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六月庚申,帝发自大梁。《册府元龟》卷一百 八十七。丁卯,视事于河东,以素服出郊,拜故节度使王重荣墓。寻辟其子瓒为节度判官,请故相 张浚为重荣撰碑。帝自中和初归唐,首依重荣,至是思其旧德,故恩礼若是。《永乐大典》卷二千七 百九十五。七月甲寅,帝东还梁邸 十月戊戌,奉密诏赴长安。是时,朝廷既诛刘季述,以韩全诲、张弘彦为两军中尉,袁易简、 周敬容为枢密使。是时军国大政专委宰相崔胤,每事裁抑宦官,宦官侧目。胤一日于便殿奏,欲尽 去之,全诲等属垣闻之,尝于昭宗前祈哀自诉。自是,昭宗敕胤每有密奏,令进囊封。全诲等乃访 京城美妇人十数以进,使求宫中阴事,昭宗不悟,胤谋渐泄。中官视胤眦裂,以重赂甘言诱藩臣以 为城社,时因宴聚,则相向流涕。时胤掌三司货泉,全诲等教禁兵伺胤岀,聚而呼噪,诉以冬衣减 损,又于昭宗前诉之,昭宗不得已罢胤知政事。案《旧唐书》:十一月壬子,出幸凤翔。甲戌,崔胤 责授朝散大夫、守工部尚书。《新唐书》亦作圭一月甲戌,崔胤罢。是未幸凤翔以前,崔胤未罢知政 事也,与《薛史》异。胤怒,急召帝请以兵入辅产故有是行。戊申,行次河中。同州留后马邺、华 之幕吏也,举郡来降 辛亥,驻军于渭滨,华帅韩建遣使奉笺纳款,又以银三万两助军。是日,行次零口。癸丑,闻 长安乱,昭宗为阉官韩全诲等劫迁,西幸风翔,盖避帝之兵锋地。翌日,遂命旋师,夕次于赤水 乙卯,大军集于华州城下,韩建惶骇朱措、即以城降。丙卮,帝表建权知忠武军事,促令赴任。案 自丙辰至“促令赴任”,又见《通鉴考异》与《册府元愈》。同、华二州平。是时,唐太子太师 卢知猷等二百六十三人列状请帝速请迎奉。已未,遂帅诸军发自赤水。壬戌,次于咸阳。侦者云: “天子昨暮至岐山,旦日宋文通扈跸入其閩矣。是时,岐人遣大将符道昭领兵万人屯于武功以拒帝, 帝遣康怀英败之,掳甲士六千余众。乙丑,次于岐山,文通遣使奉书自陈其失,请帝入觐。丙辰, 及岐,文通渝约闭壁不获通,复次于岐山。是时,昭宗累遣使赍朱书御札赐帝,遣帝收军还本道 帝诊之曰:“此必文通、全诲之谋也。”皆不奉诏。癸酉,飞章奉辞,且移军北伐。乙亥,至邠州 节度使李继徽举城降。继徽因请去文通所赐李姓,复本宗杨氏,又请纳其孥以为质,帝皆从之,仍 易其名曰崇本。邠州平。己丑,唐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至华州,以速奉迎为请,许之。案《旧 唐书》:十二月己卯,崔胤至三原寨,与全忠谋攻凤翔。《通鉴》作癸未至三原。《薛史》又作己丑, 与《旧唐书》异。 二年正月,帝复次于武功,岐人坚壁不下,乃回军于河中。 二月,闻晋军大举南下,声言来援凤翔,帝遣朱友宁帅师会晋州刺史氏叔琮以御之,帝以大军 继其后。三月,友宁、叔琮与晋军战于晋州之北,大败之,生擒克用男廷鸾,帝喜,谓左右曰:“此 岐人之所恃也,今既如此,岐之变不久矣。” 四月,岐人遣符道昭领大军屯于虢县,康怀英帅骁骑败之。丁酉,唐丞相崔胤自华来谒帝,屡 述艰运危急,事不可缓,又虑群阉拥昭宗幸蜀,且告帝,帝为动容。胤将辞,启宴于府署,帝举酒, 胤情激于哀,因自持乐板,声曲以侑酒。帝甚悦,座中以良马珍玩之物赉,既行,命诸将缮戎具。 五月丁巳,帝复西征。六月丁丑,次于虢县。癸未,与岐军大战,自辰至午,杀万余众,擒其 将校数百人,乘胜遂逼其垒。案《旧唐书》:五月,岐军出战,大败于武功南之汉谷。《新唐书》:五 月丙申,李茂贞及朱全忠战于武功,败绩。与《薛史》异。 第9页
旧五代史卷二 梁书二 太祖本纪第二 第 9 页 地人。泽州刺史李存璋弃郡奔归太原。叔琮引军逼潞州,节度使孟迁乞降。河东屯将李审建、王周 领步军一万二千诣叔琮归命,乃进军趋太原。 四月乙卯,大军出石会关,营于洞涡驿。都将白奉国自井陉入,收承天军。张归厚引兵至辽州, 刺史张鄂迎降。氏叔琮即日与诸军至晋阳城下,城中虽时出精骑来战,然危蹙已甚,将谋遁矣。会 叔琮以刍粮不给,遂班师。案《旧唐书》:四月癸丑朔,汴军大举攻太原。据《薛史》,则汴人伐太 原自在三月也。《新唐书》云:三月辛亥,昭义军节度使孟迁叛附于朱全忠。四月壬子,全忠陷沁、 泽二州。丁巳,仪州刺史张鄂叛附于全忠。大略与《薛史》同,惟旋师之期,《薛史》《梁纪》作四 月,《唐纪》作五月,微有互异。《欧阳史》作三月旋师,误。 五月癸卯,昭宗以帝兼领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六月庚申,帝发自大梁。《册府元龟》卷一百 八十七。丁卯,视事于河东,以素服出郊,拜故节度使王重荣墓。寻辟其子瓒为节度判官,请故相 张浚为重荣撰碑。帝自中和初归唐,首依重荣,至是思其旧德,故恩礼若是。《永乐大典》卷二千七 百九十五。七月甲寅,帝东还梁邸。 十月戊戌,奉密诏赴长安。是时,朝廷既诛刘季述,以韩全诲、张弘彦为两军中尉,袁易简、 周敬容为枢密使。是时军国大政专委宰相崔胤,每事裁抑宦官,宦官侧目。胤一日于便殿奏,欲尽 去之,全诲等属垣闻之,尝于昭宗前祈哀自诉。自是,昭宗敕胤每有密奏,令进囊封。全诲等乃访 京城美妇人十数以进,使求宫中阴事,昭宗不悟,胤谋渐泄。中官视胤眦裂,以重赂甘言诱藩臣以 为城社,时因宴聚,则相向流涕。时胤掌三司货泉,全诲等教禁兵伺胤出,聚而呼噪,诉以冬衣减 损,又于昭宗前诉之,昭宗不得已罢胤知政事。案《旧唐书》:十一月壬子,出幸凤翔。甲戌,崔胤 责授朝散大夫、守工部尚书。《新唐书》亦作十一月甲戌,崔胤罢。是未幸凤翔以前,崔胤未罢知政 事也,与《薛史》异。胤怒,急召帝请以兵入辅,故有是行。戊申,行次河中。同州留后马邺、华 之幕吏也,举郡来降。 辛亥,驻军于渭滨,华帅韩建遣使奉笺纳款,又以银三万两助军。是日,行次零口。癸丑,闻 长安乱,昭宗为阉官韩全诲等劫迁,西幸凤翔,盖避帝之兵锋也。翌日,遂命旋师,夕次于赤水。 乙卯,大军集于华州城下,韩建惶骇失措,即以城降。丙辰,帝表建权知忠武军事,促令赴任。案: 自丙辰至“促令赴任”,又见《通鉴考异》,与《册府元龟》同。同、华二州平。是时,唐太子太师 卢知猷等二百六十三人列状请帝速请迎奉。己未,遂帅诸军发自赤水。壬戌,次于咸阳。侦者云: “天子昨暮至岐山,旦日宋文通扈跸入其闉矣。”是时,岐人遣大将符道昭领兵万人屯于武功以拒帝, 帝遣康怀英败之,掳甲士六千余众。乙丑,次于岐山,文通遣使奉书自陈其失,请帝入觐。丙辰, 及岐闉,文通渝约闭壁不获通,复次于岐山。是时,昭宗累遣使赍朱书御札赐帝,遣帝收军还本道, 帝诊之曰:“此必文通、全诲之谋也。”皆不奉诏。癸酉,飞章奉辞,且移军北伐。乙亥,至邠州, 节度使李继徽举城降。继徽因请去文通所赐李姓,复本宗杨氏,又请纳其孥以为质,帝皆从之,仍 易其名曰崇本。邠州平。己丑,唐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至华州,以速奉迎为请,许之。案《旧 唐书》:十二月己卯,崔胤至三原寨,与全忠谋攻凤翔。《通鉴》作癸未至三原。《薛史》又作己丑, 与《旧唐书》异。 二年正月,帝复次于武功,岐人坚壁不下,乃回军于河中。 二月,闻晋军大举南下,声言来援凤翔,帝遣朱友宁帅师会晋州刺史氏叔琮以御之,帝以大军 继其后。三月,友宁、叔琮与晋军战于晋州之北,大败之,生擒克用男廷鸾,帝喜,谓左右曰:“此 岐人之所恃也,今既如此,岐之变不久矣。” 四月,岐人遣符道昭领大军屯于虢县,康怀英帅骁骑败之。丁酉,唐丞相崔胤自华来谒帝,屡 述艰运危急,事不可缓,又虑群阉拥昭宗幸蜀,且告帝,帝为动容。胤将辞,启宴于府署,帝举酒, 胤情激于哀,因自持乐板,声曲以侑酒。帝甚悦,座中以良马珍玩之物赉,既行,命诸将缮戎具。 五月丁巳,帝复西征。六月丁丑,次于虢县。癸未,与岐军大战,自辰至午,杀万余众,擒其 将校数百人,乘胜遂逼其垒。案《旧唐书》:五月,岐军出战,大败于武功南之汉谷。《新唐书》:五 月丙申,李茂贞及朱全忠战于武功,败绩。与《薛史》异
旧五代史卷二梁书二太祖本纪第二 七月丙午,岐军复出求战,帝军不利。是月,遣孔勍帅师取凤、陇、成三州,皆下之。是时 岐人相率结寨于诸山,以避帝军,帝分兵以讨,浃旬之内,并平之。《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 九月甲戌,帝以岐军诸寨连结稍盛,因亲统千骑登高诊之。时秋空澄霁,烟霭四绝,忽有紫云 如伞盖,凝于龙旌之上,久之方散,观者咸讶之。《永乐大典》卷三千二百八。是时,帝以岐人坚壁 不战,且虑师老,思欲旋旆以归河中,因密召上将数人语其事。时亲从指挥使高季昌独前出抗言曰 “天下雄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困,愿少俟之。”帝喜其言,因曰:“兵法贵以正理,以奇 胜者诈也,乘机集事,必由是乎。”乃命季昌密募人入岐以绐之。寻有骑士马景坚愿应命,且曰:“是 行也,必无生理,愿录其孥。”帝凄然止其行,景固请,乃许之。明日军出,案《北梦琐言》:时因 朱龙伦总骑军且至,将大出兵迓之。诸寨屏匿如无人,景因跃马西走,直叩岐闡,诈以军怨东遁为 告,且言列寨尚留万余人,俟夕将遁矣,宜速掩之。李茂贞信其言,案:李茂贞即宋文通,所纪前 后互异,盖仍当时军檄之文,未及改从画一。遽启二扉,悉众来寇。时诸将以介马待之,中军一鼓 百营俱进,又分遣数骑以据其閏。岐人进不能驻其趾,退不能入其垒,杀戮蹂践,不知其数。茂贞 由是丧胆,但闭壁而己 十一月癸卯,酈帅李周彝统兵万余人屯于岐之北原,与城中举烽以相应。翌日,帝以周彝既离 本部,鄘畤必无守备,因命孔勍乘虚袭下之。甲寅,鄘州平。周彝闻之,收军而遁。案《旧唐书》: 十二月癸酉,汴将孔勍乘虚袭下鄘州,获周彝妻子,周彝即以兵士来降。《新唐书》:十二月己亥, 朱全忠陷鄘州,保大军节度李茂勋叛附于全忠。考茂勋即周彝也。《薛史》统作十一月事,与《新 旧唐书》异。茂贞既失酈州之援,愕然有瓦解之惧,由是议还警跸,诛阉寺以自赎焉。《册府元龟》 卷一百八十七。 年正月甲寅,岐人启壁,唐昭宗降便宣侮慰劳、兼传密旨。寻又命翰林学士韩渥、赵国夫人 宠颜赍诏押赐帝紫金酒器、御衣玉带。《永乐大典》卷一方四千四百七。丙辰,华州留后李存审遣飞 骑来告,青州节度使王师范遣牙将张厚辇甲胄弓槊,诈言来献,欲盜据州城,事觉,已擒之矣。是 日,师范又遣其将刘部盗据兖州。案:刘哪陷充州《新、旧唐书》俱作丙午,《薛史》作丙辰,与 《唐书》异。丁已,昭宗遣中使押送军容使韩全诲已下三余人首级以示帝。甲子,昭宗发离凤翔 幸左剑赛,权驻跸帝营。帝素服待罪,昭家命学士传宣兔之帝即入见称罪,拜伏者数四。《册府元 龟》卷一百八十七。既而促召升殿,密途御座,且:“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 因解所御玉带面以赐帝,帝亦以玉鞍勒马、金银器、纹锦、御馔酒果等躬自拜进焉。《永乐大典》卷 万五千一十六。及翠华东行,帝匹马前导十余里。宣令止之。己巳,昭宗至长安,谒太庙,御长 乐楼。礼毕,谓帝曰:“朕生入旧京是卿之力也。自古救君之危,曾无有如是者。况今日再及清庙 得亲奉觞酒,奠于先皇帝室前,卿之德,朕知不能报矣。”即召帝执手,声泪俱发者久之。翌日,诛 宦官第五可范等五百余人于内侍省。 二月庚辰,制以帝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加 食邑三千户。实封四百户,仍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戊戌,帝建旆东还,昭宗御延喜楼送之, 既醉,遣内臣赐帝御制杨柳词五首。 月戊午,至大梁。时以青州未平,命军士休浣以俟东征。四月丙子,巡师于临朐,亟命逼其 城,与青州兵战于城下,大败之。是夕,淮将王景仁以所部援军宵遁,帝遣杨师厚追及辅唐,杀千 人,乘胜攻下密州。 八月戊辰,以伐叛之柄委于杨师厚,帝乃东还。九月癸卯,师厚率大军与王师范战于临朐,青 军大败,杀万余人,并擒师范弟师克,即时徙寨以逼其城。辛亥,偏将刘重霸擒棣州刺史邵播来献。 播,师范之谋主也,帝命毙之。戊午,师范举城请降。案:王师范之降,《旧唐书》作十一月丁酉朔 《新唐书》从《薛史》作十月戊午。青州平。翼日,分命将校略地于登、莱、淄、棣等州,皆下之, 由是东渐至海,皆为梁土也。帝复命师范权知青州军州事,师范乃请以钱二十万贯犒军,帝许之 十月辛巳,护驾都指挥使朱友伦因系鞠堕马,卒于长安。讣至,帝怒以为唐室大臣欲谋叛,以 致友伦暴死。案《九国志赵庭隐传》云:庭隐始事梁祖子友亮,因系鞠堕马死,庭隐、董璋等十 第10页
旧五代史卷二 梁书二 太祖本纪第二 第 10 页 七月丙午,岐军复出求战,帝军不利。是月,遣孔勍帅师取凤、陇、成三州,皆下之。是时, 岐人相率结寨于诸山,以避帝军,帝分兵以讨,浃旬之内,并平之。《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七。 九月甲戌,帝以岐军诸寨连结稍盛,因亲统千骑登高诊之。时秋空澄霁,烟霭四绝,忽有紫云 如伞盖,凝于龙旌之上,久之方散,观者咸讶之。《永乐大典》卷三千二百八。是时,帝以岐人坚壁 不战,且虑师老,思欲旋旆以归河中,因密召上将数人语其事。时亲从指挥使高季昌独前出抗言曰: “天下雄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困,愿少俟之。”帝喜其言,因曰:“兵法贵以正理,以奇 胜者诈也,乘机集事,必由是乎。”乃命季昌密募人入岐以绐之。寻有骑士马景坚愿应命,且曰:“是 行也,必无生理,愿录其孥。”帝凄然止其行,景固请,乃许之。明日军出,案《北梦琐言》:时因 朱龙伦总骑军且至,将大出兵迓之。诸寨屏匿如无人,景因跃马西走,直叩岐闉,诈以军怨东遁为 告,且言列寨尚留万余人,俟夕将遁矣,宜速掩之。李茂贞信其言,案:李茂贞即宋文通,所纪前 后互异,盖仍当时军檄之文,未及改从画一。遽启二扉,悉众来寇。时诸将以介马待之,中军一鼓, 百营俱进,又分遣数骑以据其闉。岐人进不能驻其趾,退不能入其垒,杀戮蹂践,不知其数。茂贞 由是丧胆,但闭壁而已。 十一月癸卯,鄜帅李周彝统兵万余人屯于岐之北原,与城中举烽以相应。翌日,帝以周彝既离 本部,鄜畤必无守备,因命孔勍乘虚袭下之。甲寅,鄜州平。周彝闻之,收军而遁。案《旧唐书》: 十二月癸酉,汴将孔勍乘虚袭下鄜州,获周彝妻子,周彝即以兵士来降。《新唐书》:十二月己亥, 朱全忠陷鄜州,保大军节度李茂勋叛附于全忠。考茂勋即周彝也。《薛史》统作十一月事,与《新、 旧唐书》异。茂贞既失鄜州之援,愕然有瓦解之惧,由是议还警跸,诛阉寺以自赎焉。《册府元龟》 卷一百八十七。 三年正月甲寅,岐人启壁,唐昭宗降使宣问慰劳,兼传密旨。寻又命翰林学士韩渥、赵国夫人 宠颜赍诏押赐帝紫金酒器、御衣玉带。《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四百七。丙辰,华州留后李存审遣飞 骑来告,青州节度使王师范遣牙将张厚辇甲胄弓槊,诈言来献,欲盗据州城,事觉,已擒之矣。是 日,师范又遣其将刘鄩盗据兖州。案:刘鄩陷兖州,《新、旧唐书》俱作丙午,《薛史》作丙辰,与 《唐书》异。丁巳,昭宗遣中使押送军容使韩全诲已下三十余人首级以示帝。甲子,昭宗发离凤翔, 幸左剑寨,权驻跸帝营。帝素服待罪,昭宗命学士传宣免之,帝即入见称罪,拜伏者数四。《册府元 龟》卷一百八十七。既而促召升殿,密迩御座,且曰:“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 因解所御玉带面以赐帝,帝亦以玉鞍勒马、金银器、纹锦、御馔酒果等躬自拜进焉。《永乐大典》卷 一万五千一十六。及翠华东行,帝匹马前导十余里。宣令止之。己巳,昭宗至长安,谒太庙,御长 乐楼。礼毕,谓帝曰:“朕生入旧京是卿之力也。自古救君之危,曾无有如是者。况今日再及清庙, 得亲奉觞酒,奠于先皇帝室前,卿之德,朕知不能报矣。”即召帝执手,声泪俱发者久之。翌日,诛 宦官第五可范等五百余人于内侍省。 二月庚辰,制以帝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加 食邑三千户。实封四百户,仍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戊戌,帝建旆东还,昭宗御延喜楼送之, 既醉,遣内臣赐帝御制杨柳词五首。 三月戊午,至大梁。时以青州未平,命军士休浣以俟东征。四月丙子,巡师于临朐,亟命逼其 城,与青州兵战于城下,大败之。是夕,淮将王景仁以所部援军宵遁,帝遣杨师厚追及辅唐,杀千 人,乘胜攻下密州。 八月戊辰,以伐叛之柄委于杨师厚,帝乃东还。九月癸卯,师厚率大军与王师范战于临朐,青 军大败,杀万余人,并擒师范弟师克,即时徙寨以逼其城。辛亥,偏将刘重霸擒棣州刺史邵播来献。 播,师范之谋主也,帝命毙之。戊午,师范举城请降。案:王师范之降,《旧唐书》作十一月丁酉朔, 《新唐书》从《薛史》作十月戊午。青州平。翼日,分命将校略地于登、莱、淄、棣等州,皆下之, 由是东渐至海,皆为梁土也。帝复命师范权知青州军州事,师范乃请以钱二十万贯犒军,帝许之。 十月辛巳,护驾都指挥使朱友伦因系鞠堕马,卒于长安。讣至,帝怒以为唐室大臣欲谋叛,以 致友伦暴死。案《九国志·赵庭隐传》云:庭隐始事梁祖子友亮,因系鞠堕马死,庭隐、董璋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