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81.3 340.60.0139 (数据来源于网络) 状况: 原因: 10.有这样一种观点:150万人在等死,中国器官捐献率低是因为没爱心。请从下面材料中概 括出2条反对这一观点的理由。(4分) 【材料二】 你是否愿意捐献自己去世后的器官 如果你不属意捐献器官,主要原因是(% 不确定是否含献5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等传筑亮影响 不捐无所谓3 073 不晶意捐2 法律缺位,捐献体 不排斥器官捐30 系不健全2454 目前器官使用不遥 意捐37 明6473 (调查数据来自网络) 理由 理由二 11.根据以上调査,同学们准备在“国际红十字日”当天走上街头进行一次“器官捐赠”的宣 传活动,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你为本次宣传活动的主题补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义相关、 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材料三】 2013年3月19日,茂名信宜市洪冠镇翻南村,村医梁金英作出了一个感人的决定· 无偿捐献因意外离世的丈夫陈欲军的器官。一对眼角膜、两个肾脏、一个肝脏,5个器官顺利 移植成功。尽管亲人走了,但却留下一份珍贵的礼物,捐献出的器官让生命以特殊的方式延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何玥,这位年仅12岁的小女孩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 三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 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当我们怀着悲伤提起这个名字时,却又怀着欣喜,因为她 的生命与另外的生命合二为一,仍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 死亡即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吗?不,他们的器官还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延续着生命!这就是 器官捐赠的价值。 主题:感谢无私的捐赠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愿意捐献37.38 不排斥器官捐献30.79 不愿意捐献22.33 捐不捐无所谓3.74 不确定是否会捐献5.76 你是否愿意捐献自己去世后的器官 如果你不愿意捐献器官,主要原因是(%) 目前器官使用不透 明64.73 法律缺位,捐献体 系不健全24.54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等传统观影响 10.73 数量 81.3 69 62 49.3 40.6 0.0139 (数据来源于网络) 状况: 原因: 10.有这样一种观点:150 万人在等死,中国器官捐献率低是因为没爱心。请从下面材料中概 括出 2 条反对这一观点的理由。(4 分) 【材料二】 (调查数据来自网络) 理由一: 理由二: 11.根据以上调查,同学们准备在“国际红十字日”当天走上街头进行一次“器官捐赠”的宣 传活动,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你为本次宣传活动的主题补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义相关、 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 分) 【材料三】 2013 年 3 月 19 日,茂名信宜市洪冠镇翻南村,村医梁金英作出了一个感人的决定-—— 无偿捐献因意外离世的丈夫陈欲军的器官。一对眼角膜、两个肾脏、一个肝脏,5 个器官顺利 移植成功。尽管亲人走了,但却留下一份珍贵的礼物,捐献出的器官让生命以特殊的方式延 续。 2012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何玥,这位年仅 12 岁的小女孩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 三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 月 17 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 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当我们怀着悲伤提起这个名字时,却又怀着欣喜,因为她 的生命与另外的生命合二为一,仍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 死亡即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吗?不,他们的器官还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延续着生命!这就是 器官捐赠的价值。 主题:感谢无私的捐赠,
参考答案: 9.示例:【状况】我国器官移植需求量大,而可供移植器官数量很少;供需比远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原因】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数量低于其他各国,器官供体严重不足。评分标准:共2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0示例:【理由一】大多数人对于捐献自己去世后身体器官井不排斥,可见有爱心的人并不 少。(2分)【理由二】人们不愿捐献器官原因复杂,但与有无爱心无关。(2分) 评分标准:共4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1示例赞美生命的礼物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013石景山一模】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了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 的生活必需品。手机强大的使用功能在给生活带来便利并增添趣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 端。为此,我区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 动的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9.下面是调査组同学提供的表格,请你提取信息概括表格内容,并由此写出结论。(4分) 中学生使用手机频率调查表 使用年级 使用时间 初一 初二 初三 每天使用两小时以上 27% 9% 11% 每天使用一小时左右 35% 38% 30% 每天使用半小时以内 38% 33% 6% 除周末平时从不使用 0 0 13% 内容: 结论: 10.以下是调查组同学从网上搜集到的三则材料,请你针对每则材料提出相应建议,以减少中 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3分) 【材料一】有研究显示每天使用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超过1小时,就会阻碍人体生成褪 黑素,生理周期受到影响,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
参考答案: 9.示例:【状况】我国器官移植需求量大,而可供移植器官数量很少;供需比远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原因】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数量低于其他各国,器官供体严重不足。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0.示例:【理由一】大多数人对于捐献自己去世后身体器官并不排斥,可见有爱心的人并不 少。(2 分)【理由二】人们不愿捐献器官原因复杂,但与有无爱心无关。(2 分) 评分标准:共 4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1.示例:赞美生命的礼物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013 石景山一模】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了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 的生活必需品。手机强大的使用功能在给生活带来便利并增添趣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 端。为此,我区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 动的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9.下面是调查组同学提供的表格,请你提取信息概括表格内容,并由此写出结论。(4 分) 中学生使用手机频率调查表 使用年级 使用时间 初一 初二 初三 每天使用两小时以上 27% 29% 11% 每天使用一小时左右 35% 38% 30% 每天使用半小时以内 38% 33% 46% 除周末平时从不使用 0 0 13% 内容: 结论: 10.以下是调查组同学从网上搜集到的三则材料,请你针对每则材料提出相应建议,以减少中 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3 分) 【材料一】有研究显示每天使用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超过 1 小时,就会阻碍人体生成褪 黑素,生理周期受到影响,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
情绪、兔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材料二】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 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对此,有网 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材料三】有些家长为了接送孩子方便或在孩子上下学的路上及时与孩子保持联系,于是让 孩子带手机到学校。结果,有些孩子自控力差,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影响了听讲,以致学 习成绩下降 建议 建议二: 建议三: 11.这次调查活动结束后,调查组同学要上交调査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调查报告拟 个题目。(4分) 题目:关于 的调查报告 参考答案 9.内容:中学生使用手机频率很高,初三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略低于初一、初二(学生)。 结论:手机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评分:共4分。 10.①严格控制手机使用时间。②与亲朋相聚时尽量不玩手机。③在校期间关闭手机。评分 共3分。 11示例: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危害及应对措施的调查报告评分:共4分。 【2013昌平一模】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媒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某学 校举办了“健康上网”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概括上网对学生的影响。(4分) 学生上网相关数据对比图
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材料二】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 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对此,有网 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材料三】有些家长为了接送孩子方便或在孩子上下学的路上及时与孩子保持联系,于是让 孩子带手机到学校。结果,有些孩子自控力差,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影响了听讲,以致学 习成绩下降。 建议一: 建议二: 建议三: 11.这次调查活动结束后,调查组同学要上交调查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调查报告拟一 个题目。(4 分) 题目:关于 的调查报告 参考答案: 9.内容:中学生使用手机频率很高,初三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略低于初一、初二(学生)。 结论:手机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评分:共 4 分。 10.①严格控制手机使用时间。②与亲朋相聚时尽量不玩手机。③在校期间关闭手机。评分: 共 3 分。 11.示例: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危害及应对措施 的调查报告 评分:共 4 分。 【2013 昌平一模】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媒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某学 校举办了“健康上网”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概括上网对学生的影响。(4 分) 学生上网相关数据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