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知识点的整合 2004年《考试大纲》去掉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星号,重新将其作为考查内容, 其能力层级为D,属于应用范围,重点考查标点的综合运用。试题的特点是把标点的使用规 则和正确表达文意结合起来,试题的难点在于标点易混处和标号、点号连用的正确处理, 一般带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从2004年恢复标点符号考查以来,本考点的考查有逐年 减少的趋势,2004年有12套试题涉及标点符号,2005年有5套2006年由于4套,2007 年只有湖北省直接考查了本考点。当然,这不能作为可以放弃复习标点这一知识点的依据。 下面以2004年到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为例进行说明。 (1)试题的内容特点 根据考纲要求,考查的标点符号共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包括句末点 号(句号、问号、叹号)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共7种,点号的作用是 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 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共9种,标号的作用主要在于标明语句的顺序和 作用。 ①重视检测用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显示文章层次的能力。(2006年江西卷)4.下 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 的专业课程
标点知识点的整合 2004 年《考试大纲》去掉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星号,重新将其作为考查内容, 其能力层级为 D,属于应用范围,重点考查标点的综合运用。试题的特点是把标点的使用规 则和正确表达文意结合起来,试题的难点在于标点易混处和标号、点号连用的正确处理, 一般带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从 2004 年恢复标点符号考查以来,本考点的考查有逐年 减少的趋势,2004 年有 12 套试题涉及标点符号,2005 年有 5 套 2006 年由于 4 套,2007 年只有湖北省直接考查了本考点。当然,这不能作为可以放弃复习标点这一知识点的依据。 下面以 2004 年到 2007 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为例进行说明。 ⑴试题的内容特点 根据考纲要求,考查的标点符号共有 16 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包括句末点 号(句号、问号、叹号)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共 7 种,点号的作用是 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 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共 9 种,标号的作用主要在于标明语句的顺序和 作用。 ①重视检测用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显示文章层次的能力。(2006 年江西卷)4.下 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 :“《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 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 他就以权利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解析】B.《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1990年 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 符号用法》。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但我 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 名、课程名、会议名等。可见题中的《教师口语》作为新增的课程使用书名号不当。另《序 言》使用书名号也值得商榷。 他就以鬼神为饵”后应用分号。D.“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第二 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以区别层次。 (2004年吉林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 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解析】“确立了”后引用的内容只是作“原则”的定语,不需要用冒号来作停顿、提示, 冒号应去掉。 ②重视考查引号、括号和点号一起使用时的位置关 (2006年湖北卷).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 他就以权利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解析】B.《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1990 年 3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 符号用法》。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 但我 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 名、课程名、会议名等。可见题中的《教师口语》作为新增的课程使用书名号不当。另《序 言》使用书名号也值得商榷。 C.“他就以鬼神为饵”后应用分号。D. “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第二 三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以区别层次。 (2004 年吉林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 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解析】“确立了”后引用的内容只是作“原则”的定语,不需要用冒号来作停顿、提示, 冒号应去掉。 ②重视考查引号、括号和点号一起使用时的位置关系 (2006 年湖北卷).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
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2004年天津卷)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 天然大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引号和点号的配合使用。引用的内容只是作句子的成分,因此引 号中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外面。 ③重视检测问号和逗号、句号,引号和书名号等的辨析 (2006年湖北卷)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 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解析】这是从句子的语气角度来考查,这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不应用问号 应为句号 (2004年浙江卷)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 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解析】这是从句子的语气角度考查。应将两个逗号都改为问号,因为它们是三个问,不 是选择问。 ⑩重视检测冒号与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的混合使用 (2006年山东卷)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 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2004 年天津卷)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 天然大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引号和点号的配合使用。引用的内容只是作句子的成分,因此引 号中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外面。 ③重视检测问号和逗号、句号,引号和书名号等的辨析。 (2006 年湖北卷)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 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解析】这是从句子的语气角度来考查,这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不应用问号, 应为句号 (2004 年浙江卷)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 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解析】这是从句子的语气角度考查。应将两个逗号都改为问号,因为它们是三个问,不 是选择问。 ④重视检测冒号与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的混合使用。 (2006 年山东卷)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 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冒号与逗号、句号混合使用时的误用。应把“工作人员”后面的逗 号改为句号,因为冒号提示的只是两个方面的“现象”。 (2)试题的形式特点: 高考考查这个知识点从2007年的试题中发现更多的在“文言文断句”中来考查,越 来越体现考生的能力。2007年有6份试卷考查了标点,其中4份卷子在文言文断句中来考 查,1份卷子是给文段点上标点,只有湖北省直接来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①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还是有可能的;(2005年的重庆卷)4.下列选项中标点 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激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 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一一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 B.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 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一一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 切而粗犷的和谐 D.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性教育”栏目一—《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②【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答案为 D。本题考查的标点符号,涉及引号、逗号、冒号、问号、句号、括号、书名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冒号与逗号、句号混合使用时的误用。应把“工作人员”后面的逗 号改为句号,因为冒号提示的只是两个方面的“现象”。 ⑵试题的形式特点: 高考考查这个知识点从 2007 年的试题中发现更多的在“文言文断句”中来考查,越 来越体现考生的能力。2007 年有 6 份试卷考查了标点,其中 4 份卷子在文言文断句中来考 查,1 份卷子是给文段点上标点,只有湖北省直接来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① 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还是有可能的;(2005 年的重庆卷)4.下列选项中标点 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激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 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 B.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 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 切而粗犷的和谐。 D.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②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答案为 D 。本题考查的标点符号,涉及引号、逗号、冒号、问号、句号、括号、书名号
破折号等标点的运用。D项中“《不朽的红岩》”的书名号误用,应改为引号。根 据《标点符号用法》,用书名号标示书号、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引号主要用 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但D句中的“不朽的红岩”是电视栏目的主题,属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因此用引号,不能用书名号。这题与2004年高考广西卷第五题“C.19岁的女大学 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错误相 ③③语言运用中的改错题。 (2005年浙江卷)25.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我翻阅《茶经》,①寻思着是什么样的感动让陆羽写下了这本书?②是喜欢喝茶? ③还是在品酌之中体会茶汁沿喉缓缓而下,④与血肉之躯融合之后的那股甘醇?⑤ 茶是本无名姓的人替它取了名,是拟人化了。不管名字代表它的出身、焙制过程 抑或冲泡时的香味,总是人的【甲】深情厚意(自作多情)。人就是霸道,喜欢用自 己的一套逻辑强加到茶身上,连累得茶也有尊卑高低了 喝茶时顺便看看林中茶,是件有意思的事。蜷缩是婴儿,舒放自如为【乙】豆蔻 年华(韵味最佳),肥硕即是阳寿将尽。一撮叶,看一生 (1)将标点不恰当的两项填入下面的中。(只填序号)(2分) ②③ (2)从表达效果出发,就甲、乙两处是否要替换成括号内的词语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4分)
破折号等标点的运用。D 项中“《不朽的红岩》”的书名号误用,应改为引号。 根 据《标点符号用法》,用书名号标示书号、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引号主要用 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语”。但 D 句中的“不朽的红岩”是电视栏目的主题,属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因此用引号,不能用书名号。这题与 2004 年高考广西卷第五题“C.19 岁的女大学 生在《幸运 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错误相 ③ ③语言运用中的改错题。 (2005 年浙江卷)25.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我翻阅《茶经》,①寻思着是什么样的感动让陆羽写下了这本书?②是喜欢喝茶? ③还是在品酌之中体会茶汁沿喉缓缓而下,④与血肉之躯融合之后的那股甘醇?⑤ 茶是本无名姓的人替它取了名,是拟人化了。不管名字代表它的出身、焙制过程, 抑或冲泡时的香味,总是人的【甲】深情厚意(自作多情)。人就是霸道,喜欢用自 己的一套逻辑强加到茶身上,连累得茶也有尊卑高低了。 喝茶时顺便看看林中茶,是件有意思的事。蜷缩是婴儿,舒放自如为【乙】豆蔻 年华(韵味最佳),肥硕即是阳寿将尽。一撮叶,看一生。 (1)将标点不恰当的两项填入下面的 中。(只填序号)(2 分) ②③ (2)从表达效果出发,就甲、乙两处是否要替换成括号内的词语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