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5个大题,26个小题。满分为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将县(市)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规定位置上 、书写(4分) 亲爱的同学,字如名片,请你在答题时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美观。本 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一天,我请朋友为我 (ti)写“快乐”二字。他先后用篆书、隶书、楷书、草 书写了—遍,均不满意。后来,他重新换了一张宣纸,用大笔饱蘸浓墨,写了行书“快乐” 二字,说:“就是它了。”我问其故。他说:“篆书的快乐太纤巧,隶书的快乐太张扬,楷书 的快乐太▲(ju)泥,草书的快乐太 (piao)忽,都配不上“快乐’二字。这行书,流 ( chang)自然,似行云流水, 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2、下面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恪尽职守 骇人听闻 别出心裁 不可思义 B、叹为观止 兴高采烈 相提并论 因地制宜 C、锋芒必露不言而喻水泄不通 正经危坐 D、相形见拙忍劳忍怨刻不容缓郑重其事 3、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在悄然演变。比如,现在有人叫“粉丝”,说的就是 “追星族”;现在有人叫“海选”,说的就是“初赛”。请写出下面时兴词语的通常说法(任 选两个)。(2分) ①物流(▲) ②甩卖( )③瘦身(▲)④的士(▲) 4、古诗文填空。(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分)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宁波市 2007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 6 页,有 5 个大题,26 个小题。满分为 120 分。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将县(市)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4 分) 亲爱的同学,字如名片,请你在答题时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美观。本 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与运用(2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一天,我请朋友为我 ▲ (tí)写“快乐”二字。他先后用篆书、隶书、楷书、草 书写了一遍,均不满意。后来,他重新换了一张宣纸,用大笔饱蘸浓墨,写了行书“快乐” 二字,说:“就是它了。”我问其故。他说:“篆书的快乐太纤巧,隶书的快乐太张扬,楷书 的快乐太 ▲ (jū)泥,草书的快乐太 ▲ (piāo)忽,都配不上‘快乐’二字。这行书,流 ▲ (chàng)自然,似行云流水, 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2、下面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 A、恪尽职守 骇人听闻 别出心裁 不可思义 B、叹为观止 兴高采烈 相提并论 因地制宜 C、锋芒必露 不言而喻 水泄不通 正经危坐 D、相形见拙 忍劳忍怨 刻不容缓 郑重其事 3、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在悄然演变。比如,现在有人叫“粉丝”,说的就是 “追星族”;现在有人叫“海选”,说的就是“初赛”。请写出下面时兴词语的通常说法(任 选两个)。(2 分) ①物流( ▲ ) ②甩卖( ▲ ) ③瘦身( ▲ ) ④的士( ▲ ) 4、古诗文填空。(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 分) ①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东晋才女谢道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 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诗言志。我国古代有不少寄寓伟大理想抱负,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诗句,请写出连续 的两句 ⑤临近毕业,同学之间往往会互相赠言。请你从中国古代赠别诗中选出合适的诗句送给 你的同窗好友,写出连续的两句 5、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请修改病句、变换句式。(2分) ①在晨曦与晚霞的交替中,青春女孩明白了时光的匆匆;在痛苦与欢笑的轮换中,青春 女孩明白了学习的艰辛。②成绩优异时,对于青春女孩会一脸笑意;成绩下降时,对于青春 女孩会自我安慰。③面对中考,认真思考过努力过拼搏过的青春女孩坚信成功总有一天会向 她招手。 (1)第②句有语病,请作修改。 (2)第③句是个长句,请把它改成几个短句。 6、名著阅读。(2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 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 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 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 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①这个片段出自小说《 ②文中的“我”是指( A、伊凡 B、米哈伊尔 C、阿鏖沙 D、雅科夫 7、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 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 理由(字数50个左右)。(4分) 我的观点是 其理由是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③东晋才女谢道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 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 ▲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诗言志。我国古代有不少寄寓伟大理想抱负,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诗句,请写出连续 的两句: ▲ , ▲ 。 ⑤临近毕业,同学之间往往会互相赠言。请你从中国古代赠别诗中选出合适的诗句送给 你的同窗好友,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5、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请修改病句、变换句式。(2 分) ①在晨曦与晚霞的交替中,青春女孩明白了时光的匆匆;在痛苦与欢笑的轮换中,青春 女孩明白了学习的艰辛。②成绩优异时,对于青春女孩会一脸笑意;成绩下降时,对于青春 女孩会自我安慰。③面对中考,认真思考过努力过拼搏过的青春女孩坚信成功总有一天会向 她招手。 (1)第②句有语病,请作修改。 ▲ (2)第③句是个长句,请把它改成几个短句。 ▲ 6、名著阅读。(2 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 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 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 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 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①这个片段出自小说《 ▲ 》。 ②文中的“我”是指( ▲ )。 A、伊凡 B、米哈伊尔 C、阿廖沙 D、雅科夫 7、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 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 理由(字数 50 个左右)。(4 分) 我的观点是 ▲ ,其理由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凝 石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 ,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 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 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 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 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 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 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 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 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 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 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 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 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 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 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 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 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 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 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 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 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 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 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 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 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 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 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 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 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 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 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 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 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 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 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 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
(选自2007年第2期《新华文摘》,有删节) 8、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2分) 、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6分 ①文明之光 熊熊燃烧 的含义是 ②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 “美酒”指的是 10、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进发”的原因是什么?(3分) 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 闪动的灵光。”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 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3分) (二)月湖随想 杨东标 ①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比如说西湖对于杭州,可以说杭州正是 凭借西湖的名声而飞扬起来的。月湖当然没有西湖那样烟波浩淼,但是小有小的玲珑,小有 小的妙处,何况它还在闹市的中心。魏明伦有《宁波月湖铭》日:“喧喧闹市之间,叠叠高 楼之下。芳园留翠,保存静静一湖;曲径通幽,形若弯弯半月。”生动地誉之为“街心净土, 市内桃源”,是的,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②我最早认识月湖,还在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在县城工作,每次出差到宁波,总会在月 湖边走走。看浅水环环,波光粼粼,春花秋月,点缀其间。湖水温柔得可爱。湖边石阶上, 总有一些女子曲着身子在洗菜浣衣,给人一幅宁静温馨的生活图景。其实,这座城市早就有 了自来水,但是家庭主妇们还是喜欢到湖边来,自由自在,声息相传,捣杵声里传递着人们 对自然的亲和。这幅图景就像一幅老照片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人们认识月湖以及周 遭的公园,更多的还停留在景观的审美意义上。月湖真是宁波独特的一景。 ③但是,仅仅这样来说月湖显然是不够的。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 崛起。人们忽然感到水泥钢筋的堆垒,实在有点沉重,人居越来越密集,空间越来越逼仄
(选自 2007 年第 2 期《新华文摘》,有删节) 8、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2 分) ▲ 9、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6 分) ① 文 明 之 光 “ 熊 熊 燃 烧 ” 的 含 义 是 ▲ 。 ②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 ▲ 、 ▲ 和 ▲ ; “美酒”指的是 ▲ 。 10、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原因是什么?(3 分) ▲ 11、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 闪动的灵光。”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的 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3 分) ▲ (二)月湖随想 杨东标 ①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比如说西湖对于杭州,可以说杭州正是 凭借西湖的名声而飞扬起来的。月湖当然没有西湖那样烟波浩淼,但是小有小的玲珑,小有 小的妙处,何况它还在闹市的中心。魏明伦有《宁波月湖铭》曰:“喧喧闹市之间,叠叠高 楼之下。芳园留翠,保存静静一湖;曲径通幽,形若弯弯半月。”生动地誉之为“街心净土, 市内桃源”,是的,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②我最早认识月湖,还在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在县城工作,每次出差到宁波,总会在月 湖边走走。看浅水环环,波光粼粼,春花秋月,点缀其间。湖水温柔得可爱。湖边石阶上, 总有一些女子曲着身子在洗菜浣衣,给人一幅宁静温馨的生活图景。其实,这座城市早就有 了自来水,但是家庭主妇们还是喜欢到湖边来,自由自在,声息相传,捣杵声里传递着人们 对自然的亲和。这幅图景就像一幅老照片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人们认识月湖以及周 遭的公园,更多的还停留在景观的审美意义上。月湖真是宁波独特的一景。 ③但是,仅仅这样来说月湖显然是不够的。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 崛起。人们忽然感到水泥钢筋的堆垒,实在有点沉重,人居越来越密集,空间越来越逼仄
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减色,连晚上的星星都不如昔年的明亮了。人们这才悟到,一个绿色的生 态的城市面貌,对于现代人的生存是何等的重要。有一年我在德国柏林的市中心走着,前面 忽然出现一片有点原始野性的森林来,古树苍苍,落叶森森,踩在松软的落叶上,仿佛踩在 历史的深处,让我真真切切地惊喜了一回。我忽然觉得,城市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构 建的。其实,森林也罢,湖泊也罢,绿地也罢,其意义无不一样。一个刚性的城市,因为有 了它们的存在,才会显得丰富和柔软。宁波因为有了月湖,才平添了几分灵气和妩媚。 ④无论是曙色初明的清晨或华灯闪烁的晩间,我们若去月湖走走 值得一说的是 如今的月湖早已今非昔比,二十世纪末,市政府做了一件功在干秋的大事,斥6亿巨资历 时两年大规模地改建了月湖景区,3000余户居民迁离月湖,鳞次栉比的旧宅夷为平地,景 区、水域大大拓宽,一个集绿地、花草、亭榭、碧水、桥堤、古宅为一体的大公园跃然于市 那是一个多么气派的公园啊空气变得清新,流水变得明亮,满眼绿树掩映,亭 阁错落其间,人们在此或习拳,或起舞,或散步,或放歌,真是难得的和谐!月湖那-汪清 凌凌的湖水就这样甜甜地滋润着宁波人的生活。 ⑤当然,月湖的美妙还在于为我们展示了文化层面的意义。月湖的湖水并不深,却映照 着太深太深的历史,它是甬城历史文化的蓄养地,也是浙东文化的中心点。唐宋以来,一代 代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讲学授课,一个个诸如贺知章、王安石、史浩、杨简、万 斯同、全祖望等等名人大儒,都曾在月湖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 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至今还保留着大方岳第、贺秘监祠、高丽使馆、银台 第、水则碑亭,还有菊花洲、芳草洲、芙蓉洲等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现 在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对湖神往。月湖犹在,岁序已新,我们能为月 湖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做点什么呢? (选自2007年1月23日《宁波日报》) 12、文章开头说:“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月湖对于宁波这座城市不
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减色,连晚上的星星都不如昔年的明亮了。人们这才悟到,一个绿色的生 态的城市面貌,对于现代人的生存是何等的重要。有一年我在德国柏林的市中心走着,前面 忽然出现一片有点原始野性的森林来,古树苍苍,落叶森森,踩在松软的落叶上,仿佛踩在 历史的深处,让我真真切切地惊喜了一回。我忽然觉得,城市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构 建的。其实,森林也罢,湖泊也罢,绿地也罢,其意义无不一样。一个刚性..的城市,因为有 了它们的存在,才会显得丰富和柔软。宁波因为有了月湖,才平添了几分灵气和妩媚。 ④无论是曙色初明的清晨或华灯闪烁的晚间,我们若去月湖走走———值得一说的是, 如今的月湖早已今非昔比,二十世纪末,市政府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斥 6 亿巨资历 时两年大规模地改建了月湖景区,3000 余户居民迁离月湖,鳞次栉比的旧宅夷为平地,景 区、水域大大拓宽,一个集绿地、花草、亭榭、碧水、桥堤、古宅为一体的大公园跃然于市 中心———那是一个多么气派的公园啊!空气变得清新,流水变得明亮,满眼绿树掩映,亭 阁错落其间,人们在此或习拳,或起舞,或散步,或放歌,真是难得的和谐!月湖那一汪清 凌凌的湖水就这样甜甜地滋润着宁波人的生活。 ⑤当然,月湖的美妙还在于为我们展示了文化层面的意义。月湖的湖水并不深,却映照 着太深太深的历史,它是甬城历史文化的蓄养地,也是浙东文化的中心点。唐宋以来,一代 一代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讲学授课,一个个诸如贺知章、王安石、史浩、杨简、万 斯同、全祖望等等名人大儒,都曾在月湖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 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至今还保留着大方岳第、贺秘监祠、高丽使馆、银台 第、水则碑亭 ....,还有菊花洲、芳草洲、芙蓉洲等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现 在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对湖神往。月湖犹在,岁序已新,我们能为月 湖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做点什么呢? (选自 2007 年 1 月 23 日《宁波日报》) 12、文章开头说:“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月湖对于宁波这座城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