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抑究合作是示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50 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30分) 基础知识(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 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 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据专家预测,未来⑩0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20%-25%以上,10年内 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D.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 系统带来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刚刚结束的第72届男子举重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选手吕小军不孚众望,获得了抓 举总成绩两枚金牌 B.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蔓延,多家跨国企业面临银行一次性收回全部贷款的 釜底抽薪的严峻局面 C.“斗茶”是一种评比茶技高下的比赛活动,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曾经在宋代的文 人雅士间风摩,时 D.一顿美餐之后,有的人甘之如饴,有的人却会泛酸、胃痛,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患有胃 肠疾病的信号。 3.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山水画从王维以后_①形成了以水墨为主的特色,把表现诗的意境看做是绘画 的最高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根据宋元以来山水画的发展
长春市十一高中 2011-2012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部分(30 分) 一、基础知识(4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 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 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据专家预测,未来 10 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 20%-25%以上,10 年内 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D.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 系统带来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刚刚结束的第 72 届男子举重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选手吕小军不孚众望 ....,获得了抓 举总成绩两枚金牌。 B.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蔓延,多家跨国企业面临银行一次性收回全部贷款的 釜底抽薪 ....的严峻局面。 C.“斗茶”是一种评比茶技高下的比赛活动,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曾经在宋代的文 人雅士间风靡一时 ....。 D.一顿美餐之后,有的人甘之如饴 ....,有的人却会泛酸、胃痛,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患有胃 肠疾病的信号。 3.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山水画从王维以后 ① 形成了以水墨为主的特色,把表现诗的意境看做是绘画 的最高 ②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根据宋元以来山水画的发展, ③ 。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A.①逐渐②品位③特别推崇“淡、虚、静”的境界,并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 B.①逐步②品位③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并特别推崇“虚、淡、静”的境界 C.①逐渐②品味③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并特别推崇“虚、淡、静”的境界 D.①逐步②品味③特别推崇“淡、虚、静”的境界,并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 现 。太过于胆 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 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⑤常滥情失控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B.②①③⑤④⑥C.③②①⑤④⑥D.②⑤①③⑥④ 二、社科类阅读(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 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 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 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 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 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 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 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 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 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 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 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 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 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
A.①逐渐 ②品位 ③特别推崇“淡、虚、静”的境界,并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 B.①逐步 ②品位 ③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并特别推崇“虚、淡、静”的境界 C.①逐渐 ②品味 ③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并特别推崇“虚、淡、静”的境界 D.①逐步 ②品味 ③特别推崇“淡、虚、静”的境界,并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年 轻 时 不 擅 长 把 握 自 己 , 做 什 么 事 都 走 极 端 显 得 过 度 。 太 急 切 地 表 现 , , , 。太过于胆 怯, , , 。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 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②⑤①③⑥④ 二、社科类阅读(3 小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 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 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 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 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 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 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 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 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 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 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 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 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 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 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
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 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 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 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 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 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 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学在官宦之家的 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 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5.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 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C.汉朝家庭教育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 道德关系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 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6.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 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 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 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 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 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 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 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 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学在官宦之家的 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 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5.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 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C.汉朝家庭教育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 道德关系。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 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6.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 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 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 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 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 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 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 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 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 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 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 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 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 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 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 礼迦叶,请从焉。遇盜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 从宿愿也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 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 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 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三、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 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 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 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 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 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 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 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 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 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 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 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 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 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 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陈木叔小寒山 过:经过 B.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超出 C.质明己失其所在 质明: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 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 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 见闻,文采斐然。 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 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 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第二部分(120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5分)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 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 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 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过.陈木叔小寒山 过:经过 B.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超出 C.质明..已失其所在 质明: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 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9.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 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 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 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 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第二部分(120 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5 分)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5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