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百题 1.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盛世”,也曾有过一些“乱世”。下列关于“盛世”和“乱世”按 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安史之乱 ④康乾盛世 B.①④②③ 2.明淸时期专制统治达到顶峰,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实行八股取士 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 A.张骞出使西域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①西域都护②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③新疆行省④澎湖巡检司⑤台湾府 10.一位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一些史实(见右表)。这些史实反映的主题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③④⑤ D.①⑤③②④ 是中国古代的 4.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A.边疆管理 事件1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 ①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②修建万里长城③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联姻 B.经济往来 设置宣政院管辖西 ④设立宣政院⑤左宗棠收复新疆⑥民族区域自治⑦改革开放 C.文化交流 事件4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A.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D.政体演变 5.少数民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历史上以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统一全 国的政权有 11.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 ①北魏 口,宋之口,元之口,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口处依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④⑤ 应该填入的是 6.新疆古称西城,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A.诗、词、曲B.词、曲、诗 C.曲、诗、小说 D.小说、诗、曲 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12.以下钱币中,能直接反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是 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7.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下列言论体现他开明的民族政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A.秦朝统一后通行B.汉武帝下令全国 B.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代长安城遗址|D.北宋四川地区最 全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铸造的五铢钱 东罗马金币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3.唐中期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而海路又 8.右图为古代某朝代都城示意图,该都城是 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这段材料说明 A.西汉长安 A.两末时期海路贸易发达的原因 B.陆上丝绸之路在贸易中的作用 B.东汉洛阳 C.唐宋时期路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D.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产生的影响 C.唐朝长安 14.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D.北宋东京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9.下图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 事件1 事件2 事件3 事件4 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 唐王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元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 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选择百题 1. 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盛世”,也曾有过一些“乱世”。下列关于“盛世”和“乱世”按 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安史之乱 ④康乾盛世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2. 明清时期专制统治达到顶峰,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八股取士 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域都护 ②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新疆行省 ④澎湖巡检司 ⑤台湾府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①⑤③②④ 4.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①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修建万里长城 ③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联姻 ④设立宣政院 ⑤左宗棠收复新疆 ⑥民族区域自治 ⑦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 5.少数民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历史上以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统一全 国的政权有 ①北魏 ②辽 ③金 ④元 ⑤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 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7.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下列言论体现他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右图为古代某朝代都城示意图,该都城是 A.西汉长安 B.东汉洛阳 C.唐朝长安 D.北宋东京 9.下图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10. 一 位 同 学 学 习 中 国 古 代 史 时 整 理 了 一 些 史 实 ( 见 右 表 ) 。 这 些 史 实 反 映 的 主 题 是中国古代的 A.边疆管理 B.经济往来 C.文化交流 D.政体演变 11. 王 国 维 先 生 说 : “ 凡 一 代 有 一 代 之 文 学 : 楚 之 骚 , 汉 之 赋 , 六 代 之 骈 语 , 唐 之 □,宋之□,元之□,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处依次 应该填入的是 A.诗、词、曲 B.词、曲、诗 C.曲、诗、小说 D.小说、诗、曲 12.以下钱币中,能直接反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是 13.唐中期后 ,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而海 路又 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这段材料说明 A.两宋时期海路贸易发达的原因 B.陆上丝绸之路在贸易中的作用 C.唐宋时期路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D.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产生的影响 14.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A.秦朝统一后通行 全国的圆形方孔钱 B.汉武帝下令全国 统一铸造的五铢钱 C.唐代长安城遗址 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D.北宋四川地区最 早开始使用的交子
15.下表是中央政府对某一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这一地区是 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加快殖民扩张的速度 措施 22.以下诗歌反映了我国科举制度的是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C.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D.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施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 23.下列历史人物与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匚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A.唐太宗—一励精图治,创“开元盛世”B.鉴真一西行求法,著《大唐西域记》 C.唐玄宗—一虚心纳谏,用魏征等贤臣D.赵匡胤一—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A.东北 B.新疆 24.我国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右图的哪一地区 16.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2014年大运河 成功申报世界遗产。观察右侧示意图,从洛阳前往北京走运河的 B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D.④ 17.《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则材料反映出他的治国策略是 A.加强边疆管理B.扩充国学规模 25.2018年2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展出,元朝已经对西藏实施有 C.注重虛心纳谏 D.重视体恤民情 效管辖的证据是 18.《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冒圈 C.末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9.某位同学在制作历史手抄报时,写下了图中的各种现象,请你判断手抄报反映的历史时期 A.金成公主进藏图唐卡B.宣政院印C.驻藏大臣令牌D.达賴喇嘛金印 A.唐朝 26.2018年春晚戏曲节目中有一段唱词:“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侯 B.朱宋朝 只为定国和安邦。”该唱词称赞的民族英雄为 C.元朝 3.都城云集各国使团和商人 A.岳飞 C.戚继光 文天样 5.关汉卿创作悲剧《宾城冤》 27.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注:雍正帝)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 设了一个口口口,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口口口应为 A.中书省 B.市舶司 C.锦衣卫 D.军机处 20.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能够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28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造纸术②印制术③火药④指南针 A.“稻米流脂菜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③ B.①② ④4 D.③④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D.“无徽不成镇 21.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比较下列同学们收集的三幅图片,选项29.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下来图片,该展厅展示的主题为 中说法正确的是 然 图一西汉丝绸之路 图二宋代海上陶瓷之路图三郑和下西洋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版拓片市舾司遣址 A.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2 15.下表是中央政府对某一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这一地区是 A.东北 B.新疆 C.西藏 D.台湾 16.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2014 年大运河 成功申报世界遗产。观察右侧示意图,从洛阳前往北京走运河的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7.《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则材料反映出他的治国策略是 A.加强边疆管理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重视体恤民情 18.《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 映的现象主要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9.某位同学在制作历史手抄报时,写下了图中的各种现象,请你判断手抄报反映的历史时期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0.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能够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 ) ①造纸术 ②印制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1.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比较下列同学们收集的三幅图片,选项 中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 西汉丝绸之路 图二 宋代海上陶瓷之路 图三 郑和下西洋 A.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 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加快殖民扩张的速度 22.以下诗歌反映了我国科举制度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C.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3.下列历史人物与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励精图治,创“开元盛世”B.鉴真~西行求法,著《大唐西域记》 C.唐玄宗——虚心纳谏,用魏征等贤臣 D.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24.我国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右图的哪一地区 A.① B.② C.③ D.④ 25. 2018 年 2 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展出,元朝已经对西藏实施有 效管辖的证据是 26. 2018 年春晚戏曲节目中有一段唱词:“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侯, 只为定国和安邦。”该唱词称赞的民族英雄为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27. 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注:雍正帝)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 设了一个口口口,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口口口应为 A.中书省 B.市舶司 C.锦衣卫 D.军机处 28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苏湖熟,天下足”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无徽不成镇” 29.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下来图片,该展厅展示的主题为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市舶司遗址 货郎图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时期 措施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唐朝 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 新中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方设有十大行省 2.棉花种植得到推广 3.都城云集各国使团和商人 4.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5.关汉卿创作悲剧《窦娥冤》
C.宋代国家统一 37.右图所示是《梦溪笔谈》 30.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 明的描述,与该项发明直 的历史 A.蔡伦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D.宋应星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 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驻藏大臣 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 《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 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唐朝疆域图 甘肃行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B.北宋疆域图 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C.元朝疆域图 32.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右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D.清朝疆域图 A.君主专制强化 39.15世纪初我国有一位著名航海家率领其船队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 B.边疆地区巩固 1653年顺治册封“达賴喇嘛” 海沿岸。这位航海家是 C.抗击外来侵略 90年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D.盛世帝国危机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40.明朝时期,很多读书人只钻研四书五经,对国计民生毫不关心,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A.实行八股取士B.废除丞相 C.大兴文字狱 D.设立锦衣卫 792年乾隆制定“金掣签”制度 41.某同学在学习完某历史内容后,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他所学习的内容是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3.下列著作中,能体现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的是 A.清代边疆管理的加强B.八股取士制度 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貿易 C.清代君主权力的加强D.闭关锁国政策 只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 42.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 述,正确的是 A《金刚经》B.《九章算术》 C.《史记》D.《本草纲目》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B.隋唐时期—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开创D.明清时期一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34.2018年2月27日,《天路文华一一西藏历史文化 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步辇图》是其中最著名 43.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 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 东 的一件展品。关于《步辇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西晋 B.隋朝 D.元朝 [画 A.《步辇图》描绘了吐蕃使者朝见唐玄宗,请求和亲的情景 C.宋朝 B.《步辇图》是唐朝时期著名宫廷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 的今何浓的(朝一国园国圆 C.《步辇图》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步辇图》是汉藏两族友好的历史见证 35.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帝王,其中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有关的是 A.唐太宗 B.宋太祖 C.元世祖 D.明太祖 36.历史学家张岂之曾说:“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析 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 宋政府外贸收入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唐三彩骑驼乐舞俩②山西出土的牛尊 ③骑马戴帷帽仕女俑 ④清明上河图(局部 ①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先进 ②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 国家采取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3 ①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②山西出土的牛尊 ③骑马戴帷帽仕女俑 ④清明上河图(局部) ①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30.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 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31.《全球通史》:“在 15 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 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32.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右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33.下列著作中,能体现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的是 A.《金刚经》 B.《九章算术》 C.《史记》 D.《本草纲目》 34.2018 年 2 月 27 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 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步辇图》是其中最著名 的一件展品。关于《步辇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辇图》描绘了吐蕃使者朝见唐玄宗,请求和亲的情景 B.《步辇图》是唐朝时期著名宫廷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 C.《步辇图》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步辇图》是汉藏两族友好的历史见证 35.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帝王,其中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有关的是 A.唐太宗 B.宋太祖 C.元世祖 D.明太祖 36.历史学家张岂之曾说:“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 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南 宋政府外贸收入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先进 ②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 ③国家采取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7.右图所示是《梦溪笔谈》中对我国古代一项发 明的描述,与该项发明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蔡伦 B.张衡 C.毕昇 D.宋应星 38.右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 该是 A.唐朝疆域图 B.北宋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39.15 世纪初我国有一位著名航海家率领其船队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 海沿岸。这位航海家是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40.明朝时期,很多读书人只钻研四书五经,对国计民生毫不关心,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A.实行八股取士 B.废除丞相 C.大兴文字狱 D.设立锦衣卫 41.某同学在学习完某历史内容后,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他所学习的内容是 A.清代边疆管理的加强 B.八股取士制度 C.清代君主权力的加强 D.闭关锁国政策 42.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 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 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43.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 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 A.西晋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44.“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 蓄的精神风貌。”下列文物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53 年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1690 年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 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 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1792 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 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 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只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 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北魏 北齐 北周 东魏 西魏 宋 齐 梁 陈 ? 581 589 北朝 南朝
:武则天时期,有67人为宰相,其中科举出身者20人,比例占30%:唐玄宗时期有26 A.唐朝经济繁荣 B.明朝科技成就 C.经济重心南移 D.对外友好交往 相,其中科举出身者12人,比例近50%:安史之乱后,有185人为相,其中科举出身者53.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管理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该机构是 116人,比例近70%,进士为相者107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60%。这说明 A.台湾县,隶属渐江省 B.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①武则天时期,开始实行科举选官制度 ②唐朝统治者比较重视科举制 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 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武则天以后,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 ④唐朝科举制逐步走向衰落 54.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一道判 C.③④ D.②③ 断“词人”的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 46.观察右图,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 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道题的答案是 B.赵构 B李清照 岳飞 D.辛弃疾 C.赵匡胤 D.朱元璋 55.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4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宋代的 A.会子 B.交子 C.飞钱 D.宝钞 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宋代”交 明上闻图》 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A宋代政权巩固B.宋代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农业发展 49.下列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56.1992年9月,中国发布了《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其第一个问题讲的是“西藏 的主权归属”,由此判断其包含的史事有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③元朝设立宣政院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③ D2③④ 太尉丞相御史大 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 57.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是某同学列举的古代“实现统一的朝代”,其中不妥的 A.秦朝 B东晋 C.隋朝 D.元朝 中书省直辖地行中书省 58.《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 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下列能支撑此说法的是 A.郑和船队下西洋 图2 B.戚继光抗倭斗争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A.图1、图2、图3 B.图2、图3、图1 59.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C.图3、图2、图 D.图2、图1、图3 50.下列名言中,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敌决心的是 人日(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A.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唐代|392041543 5.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到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高“对外商的12x∞ 5148529 动和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进行限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开放海禁 C.轻徭薄赋 D.重农抑商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52.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下面这组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恩 6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源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郡县制 61.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丝绸之路上的商队 鉴真
4 45.据统计:武则天时期,有 67 人为宰相,其中科举出身者 20 人,比例占 3O%;唐玄宗时期有 26 人为相,其中科举出身者 12 人,比例近 5O%;安史之乱后,有 185 人为相,其中科举出身者 116 人,比例近 7O%,进士为相者 107 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 6O%。这说明 ①武则天时期,开始实行科举选官制度 ②唐朝统治者比较重视科举制 ③武则天以后,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 ④唐朝科举制逐步走向衰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46.观察右图,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赵构 C.赵匡胤 D.朱元璋 4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宋代的 A.会子 B.交子 C.飞钱 D.宝钞 48.下列语句中,能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49.下列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图 1、图 2、图 3 B.图 2、图 3、图 1 C.图 3、图 2、图 1 D.图 2、图 1、图 3 50.下列名言中,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敌决心的是 A.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1.《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到: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对外商的 活动和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进行限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开放海禁 C.轻徭薄赋 D.重农抑商 52.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下面这组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A.唐朝经济繁荣 B.明朝科技成就 C.经济重心南移 D.对外友好交往 53.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置管理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该机构是 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 B.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 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4.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一道判 断“词人”的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道题的答案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55.某同学在迸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宋代政权巩固 B.宋代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农业发展 56. 1992 年 9 月,中国发布了《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其第一个问题讲的是“西藏 的主权归属”,由此判断其包含的史事有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③元朝设立宣政院 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7.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是某同学列举的古代“实现统一的朝代”,其中不妥的 是 A.秦朝 B.东晋 C.隋朝 D.元朝 58. 《全球通史》:“在 15 世纪早期……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 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下列能支撑此说法的是 A.郑和船队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斗争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59.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6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源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郡县制 61.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中书省直辖地 行中书省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图 1 图 2 图 3 丝绸之路上的商队 玄奘 鉴真 郑和下西洋
67.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 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C.①②③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62.如果你穿越回宋朝,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场景有 68.唐太宗的做法不特合他的认识(如图卡片)的一项是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谓也 A.沉溺后宫,荒废朝政B.重用贤臣,从谏如流 ①瓦子里看杂要②用交子买东西③使用瓷器饮茶④因为读诗词入狱 C.轻徭薄赋,善待百姓D.修订法令,完善制度 —唐太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3.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好读物,阅读下列连环画,能够了解明末农 6.“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 民起义的是 权。”这段话评论的是下面哪一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市 70.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的是谁的统治? A.唐太宗的统治B.唐高宗的统治C.武则天的统治D.唐玄宗的统治 71.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嫁到了图中的哪一处? 国归晋B.黄袍加身 C.成吉思汗D.李自成起义 64.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一位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 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72.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 奘西游 郑和下西洋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抵抗侵略 65.“这一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应该与中国“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 A.唐朝经济繁荣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该制度是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C.世袭制D.科举制 皇上,我朝物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唐朝科技发达 66.右图是一位学生的习作,作者想借这幅浸画说明清朝曾实行的一项 73.如图所示武器最早用于军事是在我国的哪一时 与他国交流 政策。这一政策是 A.汉朝末年 B.唐朝末年 C.宋朝末年 A.八股取 D.元朝末年 C.闭关锁国 D.重农抑商 74.下列著作完成的时间最罩的是
5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2.如果你穿越回宋朝,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场景有 ①瓦子里看杂耍 ②用交子买东西 ③使用瓷器饮茶 ④因为读诗词入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3.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好读物,阅读下列连环画,能够了解明末农 民起义的是 A. 三国归晋 B.黄袍加身 C.成吉思汗 D. 李自成起义 64.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一位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 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中外交往 B. 民族团结 C. 祖国统一 D. 抵抗侵略 65.“这一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应该与中国‘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 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该制度是 A. 郡县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世袭制 D. 科举制 66.右图是一位学生的习作,作者想借这幅漫画说明清朝曾实行的一项 政策。这一政策是 A. 八股取士 B. 文字狱 C. 闭关锁国 D. 重农抑商 67.公元 618 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 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68.唐太宗的做法不符合 ...他的认识(如图卡片)的一项是 A.沉溺后宫,荒废朝政 B.重用贤臣,从谏如流 C.轻徭薄赋,善待百姓 D.修订法令,完善制度 69.“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 权。”这段话评论的是下面哪一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0.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的是谁的统治? A.唐太宗的统治 B.唐高宗的统治 C.武则天的统治 D.唐玄宗的统治 71.公元 641 年,唐朝文成公主嫁到了图中的哪一处? 72.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唐朝科技发达 73.如图所示武器最早用于军事是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A.汉朝末年 B.唐朝末年 C.宋朝末年 D.元朝末年 74.下列著作完成的时间最早..的是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 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谓也” ——唐太宗 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