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1原因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3)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4)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经过 (1)爆发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 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平叛: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 即唐肃宗。唐朝调西北地区的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 下,于763年平定安史叛军。 Q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1)开元末年以后,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3)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4)边将 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经过 (1)爆发:755年, 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 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平叛:唐玄宗仓皇逃往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 即唐肃宗。唐朝调西北地区的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 下,于 年平定安史叛军。 唐玄宗 安禄山 安禄山 四川 763
3.影响 (1)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 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 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Q
3.影响 (1)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 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 形成 的局面。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杈,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 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 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2)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 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结果:起义军将领朱温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 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Q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 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 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2)经过: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 ,建 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结果:起义军将领 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 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2.唐朝灭亡: 年,朱温建立了 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黄巢 长安 朱温 907 后梁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政权更迭 (1)五代: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 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昊、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 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十国”。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 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影响: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 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 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 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 存在的必然趋势。 Q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政权更迭 (1)五代: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 、后唐、后 晋、后汉、 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 、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 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 ,史称“十国” 。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 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 。 3.影响: 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 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 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 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 始终是一个客观 存在的必然趋势。 后梁 后周 吴 北汉 藩镇割据 武将 北方 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