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下第一单元 材料分析题专练 1.材料一观察下图 (1)上图描述的是 (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 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4)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此河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6)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 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 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 计划加以疏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请从大运河 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7 年级下第一单元 材料分析题专练 1. 材料一观察下图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_。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 B 点出发到 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4)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此河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6)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 时间内,开通全长 2000 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 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 计划加以疏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请从大运河 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炀帝意……征求不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 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一的言论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 (2)村料一中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3)材料一中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 这一局面? (4)根据材料二,其中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的灭亡是什么关系 (5)根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这样一位帝王,毛泽东曾说:“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 用人之术。”还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 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 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材料二有这样一位帝王,他的睿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辉煌无比的盛世,他 的多情营造了一段惊世骇俗、缠绵悱恻的爱情,他的怠政制造了一场旷日持久、 惨绝人寰的动乱。结果是,这场动乱摧毁了他的盛世,也葬送了他的爱情。他就 是唐玄宗李隆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哪些原则?请你用 句话来评价女皇武则天。 (2)开元年间,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请你简述大唐开元年间农业发展的概况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的这首《忆昔》诗,描绘了开元时期大唐盛世繁荣富庶的景象。为开创这 盛世局面,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 (4)唐玄宗后期,重用李林甫为相,宠爱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 枝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就是他后期生活的写照。“安史之乱” 不单是玄宗之痛,也是大唐之痛,它时时刻刻印在历史的记忆里。唐玄宗统治时
材料二 炀帝意......征求不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 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三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一的言论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 (2)村料一中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3)材料一中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 这一局面? (4)根据材料二,其中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的灭亡是什么关系。 (5)根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 3.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这样一位帝王,毛泽东曾说:“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 用人之术。”还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 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 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材料二 有这样一位帝王,他的睿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辉煌无比的盛世,他 的多情营造了一段惊世骇俗、缠绵悱恻的爱情,他的怠政制造了一场旷日持久、 惨绝人寰的动乱。结果是,这场动乱摧毁了他的盛世,也葬送了他的爱情。他就 是唐玄宗李隆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哪些原则?请你用一 句话来评价女皇武则天。 (2)开元年间,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请你简述大唐幵元年间农业发展的概况。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的这首《忆昔》诗,描绘了开元时期大唐盛世繁荣富庶的景象。为开创这一 盛世局面,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 (4)唐玄宗后期,重用李林甫为相,宠爱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 枝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就是他后期生活的写照。“安史之乱” 不单是玄宗之痛,也是大唐之痛,它时时刻刻印在历史的记忆里。唐玄宗统治时
期,大唐由乱到治,再由盛而衰,你从这由盛而衰中得到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4.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村料二据记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 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 唐使就达十多批 (1)写出材料一图中地点A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5.下图:这是一个充满争议与色彩的人物,他一手创造了唐朝的盛世,同时又 是导致一个王朝衰落的人物。白居易的《长恨歌》描述了他的多姿世界与无奈。 请回答 (1)图中这位人物是谁? (2)他一手创造了唐朝的盛世,指的是什么?
期,大唐由乱到治,再由盛而衰,你从这由盛而衰中得到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4.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村料二 据记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 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 唐使就达十多批。 (1)写出材料一图中地点 A 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5. 下图:这是一个充满争议与色彩的人物,他一手创造了唐朝的盛世,同时又 是导致一个王朝衰落的人物。白居易的《长恨歌》描述了他的多姿世界与无奈。 请回答: (1)图中这位人物是谁? (2)他一手创造了唐朝的盛世,指的是什么?
(3)在他统治的后期,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影响? 6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 (3)“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传道艺”的影响? 7.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今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 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三《忆昔》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为此,唐太宗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当时哪个首领娶了文成公主?为什么说文成公主入藏使西藏从此 幸福太平?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作者被尊称为什么?作 者写出以上古诗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是何时由何人发动的?给唐朝
(3)在他统治的后期,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影响? 6.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 (3) “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传道艺”的影响? 7.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今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 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三 《忆昔》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为此,唐太宗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当时哪个首领娶了文成公主?为什么说文成公主入藏使西藏从此 幸福太平?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作者被尊称为什么?作 者写出以上古诗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是何时由何人发动的?给唐朝
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作者黄巢是什么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他的主要事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 身毙。 载舟,亦能覆舟。” 一唐太宗 材料三 唐朝三省六部简表 皇帝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 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作者黄巢是什么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他的主要事迹。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 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