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模拟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上填涂班级、学号、姓名、试场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水的措施当然不止这些,还包括截污纳管,分流生活污水,以及禁止焚 (fen)烧秸(ji白)杆。 B.元宵夜礼花照亮云霄,大雁塔脚下靓( liang)女俊男身着靓服,沉浸在节 日的欢乐之中 C.那个时候,关咏荷就是TVB展露头角的小花旦,主演了电视剧《陀枪师姐》、 《苗翠花》和《河东狮吼(hωu)》而一路收视爆红。 D.我们要想主张和解的先生请教,这些战争布署究竟意味着什么?英国政府如 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用来桎梏(gao我们了,我们何以抵抗?还要靠辩论 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 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 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乙】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 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丙】《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 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珞身于鸡犬相闻的村 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川密布的地带,迷漫的水雾扑面而来。【丁】《诗 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 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滔声,流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 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察证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浮现 B.鸡犬相闻 C.流传 D.哺养 3.文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被授予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设立 的基础物理学奖。因在量子引力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他一人独得300万美元 的奖金 B.在新近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中,取消了购物、另行付费项目以及自由活动等 行程安排。旅行社、导游或司机如果有此方面的安排,则要对游客进行相应的赔
2019 届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模拟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上填涂班级、学号、姓名、试场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治水的措施当然不止这些,还包括截污纳管,分流生活污水,以及禁止焚 (fén)烧秸(jié)杆。 B. 元宵夜礼花照亮云霄,大雁塔脚下靓(liàng)女俊男身着靓服,沉浸在节 日的欢乐之中。 C. 那个时候,关咏荷就是 TVB 展露头角的小花旦,主演了电视剧《陀枪师姐》、 《苗翠花》和《河东狮吼(hǒu)》而一路收视爆红。 D.我们要想主张和解的先生请教,这些战争布署究竟意味着什么?英国政府如 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用来桎梏(ɡào)我们了,我们何以抵抗?还要靠辩论 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 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 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乙】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 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丙】《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 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臵身于鸡犬相闻的村 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川密布的地带,迷漫的水雾扑面而来。【丁】《诗 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 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滔声,流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 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察证 的河。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浮现 B.鸡犬相闻 C.流传 D.哺养 3.文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甲 B. 乙 C.丙 D.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近日,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被授予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设立 的基础物理学奖。因在量子引力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他一人独得 300 万美元 的奖金。 B.在新近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中,取消了购物、另行付费项目以及自由活动等 行程安排。旅行社、导游或司机如果有此方面的安排,则要对游客进行相应的赔 偿
C.张骞通西域不仅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 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中国的手工艺品传到西方,而西域的土产也传 入中国 D.秋裤因穿着后显笨拙而被大部分时尚年轻人鄙弃,但是由于其实用性、保暖 性又被一些人坚持穿着,即被称为“秋裤党” 5.阅读下面两则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4分) 某外国银行:(1)高中毕业。有实践经验者优先。(2)细心,注意细节;耐心, 友好。(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4)有很强的服务 意识和沟通能力。 某国内银行:(1)本科学历。英语4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2)身高1.60 米以上,五官端正。(3)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4)附 5寸生活照片。 请就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对比评述。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块方糖,调味着人生…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在虛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杂居,以及“拟态环 境”对文化空间的重构,导致了知识在获取、存储、交流、再生产等诸多环节发 生深刻变化。如何面对由此带来的挑战成为摆在广大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时代首先带来了传播话语权的迁移。在印刷时代,知识分子常常是报 纸书籍等纸媒话语权的拥有者。比如,民国时期的《新青年》、《新潮》、《语丝》、 《晨报·副镌》等报刊,其编者常常具有大学教师、编辑、作家等多重身份,这 为他们重构文化空间、进行文化启蒙打下了重要基础。而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媒 介身份和教育身份的分离,当今学者难以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话语权。文化话语 权逐步从传统学者移至媒介巨头,尤其是以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为代表的 传媒机构。无论如何,大数据重构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形态,也打破了原有的话语 体系平衡,缔造出新的话语权分布,进而带来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掌握 媒介话语权的传媒机构如何重塑文化价值空间?从目前看,媒介文化产业正迅速 崛起、快速发展,但由于从业人员的芜杂,资本力量渐渐成为传媒文化的主宰。 特别是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文化的价值向度被严重剥落。不仅如此,媒介偏好 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印刷文明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具 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而大数据不仅用视像渐渐取代传统文字,还使信息变得海 量且混杂无章,这导致公众话语变得散乱无序。正如尼尔·波兹曼的喟叹:这是 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广大学者必须积极应对文化空 间和教育背景的深刻变化,特别要处理好“为学”及人文教育等问题 就为学而言,在印刷媒介时代,藏书、购书与纸媒阅读常常是文人学者为学
C.张骞通西域不仅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 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中国的手工艺品传到西方,而西域的土产也传 入中国。 D.秋裤因穿着后显笨拙而被大部分时尚年轻人鄙弃,但是由于其实用性、保暖 性又被一些人坚持穿着,即被称为“秋裤党”。 5. 阅读下面两则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4 分) 某外国银行:(1)高中毕业。有实践经验者优先。(2)细心,注意细节;耐心, 友好。(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4)有很强的服务 意识和沟通能力。 某国内银行:(1)本科学历。英语 4 级以上,电脑 2 级以上。(2)身高 1.60 米以上,五官端正。(3)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4)附 5 寸生活照片。 请就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对比评述。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 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块方糖,调味着人生……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在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杂居,以及“拟态环 境”对文化空间的重构,导致了知识在获取、存储、交流、再生产等诸多环节发 生深刻变化。如何面对由此带来的挑战成为摆在广大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时代首先带来了传播话语权的迁移。在印刷时代,知识分子常常是报 纸书籍等纸媒话语权的拥有者。比如,民国时期的《新青年》、《新潮》、《语丝》、 《晨报·副镌》等报刊,其编者常常具有大学教师、编辑、作家等多重身份,这 为他们重构文化空间、进行文化启蒙打下了重要基础。而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媒 介身份和教育身份的分离,当今学者难以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话语权。文化话语 权逐步从传统学者移至媒介巨头,尤其是以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为代表的 传媒机构。无论如何,大数据重构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形态,也打破了原有的话语 体系平衡,缔造出新的话语权分布,进而带来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掌握 媒介话语权的传媒机构如何重塑文化价值空间?从目前看,媒介文化产业正迅速 崛起、快速发展,但由于从业人员的芜杂,资本力量渐渐成为传媒文化的主宰。 特别是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文化的价值向度被严重剥落。不仅如此,媒介偏好 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印刷文明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具 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而大数据不仅用视像渐渐取代传统文字,还使信息变得海 量且混杂无章,这导致公众话语变得散乱无序。正如尼尔·波兹曼的喟叹:这是 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广大学者必须积极应对文化空 间和教育背景的深刻变化,特别要处理好“为学”及人文教育等问题。 就为学而言,在印刷媒介时代,藏书、购书与纸媒阅读常常是文人学者为学
的主要方式。民国时期,学者家中的藏书一般都要超过上万册。而在大数据时代,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查到各地的藏书状况及学习资源,囯内外开放的网络数据资 源使知识获取更为便捷迅速。数字化出版的崛起更是重新塑造了人们的交流方 式、交流对象和文化传递模式。在知识的存储上,电子图书具有纸媒所不具备的 携带方便、易于查询等长处,实现了从古昔的汗牛充栋到当今的大容量可移动介 质的重大转变。在知识的交流上,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E-mai 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而知识的分 享、交流和传递也更为迅速和便捷。在知识的再生产上,海量网络资源为人们的 书写记录提供了重要平台。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为学”方式较纸媒时代已 经发生很大改变。随着“数字鸿沟”的不断拉大,广大学者除了要秉承传统的为 学精神,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获取及交流方法,使自身的学术研究不断适应时 代的发展要求。 (选自《大数据时代:重构文化空间的人文向度》,有删改) 7.下列不属于对“大数据时代带来了传播话语权迁移”的一项是(3分) A.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媒介身份与教育身份的分离,当今学生难于形成占据 主导地位的话语权。 文化话语权逐步从传统学者移至媒介巨头,尤其是以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 手段为代表的传媒机构。 C.媒介文化产业正迅速崛起,快速发展,但由于从业人员芜杂,资本力量渐 渐成为传媒文化的主宰。 D.大数据不仅用视像渐渐取代传统文字,还使信息变得海量且混杂无章 导致共众话语变得散乱无章。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3分) A.人们在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对“拟态环境”的文化空间重构,导致了知识 在获取、存储、交流、再生产等诸多环节发生深刻变化。 B.印刷时代,报刊的编者常常具有大学教师、编辑、作家等多重身份,这为 他们重构文化空间、进行文化启蒙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C.数字化出版的崛起重新塑造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交流对象和文化传递模式,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査到各地的藏书状况及学习资源 D.大数据时代的“为学”方式较纸媒时代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知识的再 生产上,海量网络资源为人们的书写记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的主要方式。民国时期,学者家中的藏书一般都要超过上万册。而在大数据时代,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查到各地的藏书状况及学习资源,国内外开放的网络数据资 源使知识获取更为便捷迅速。数字化出版的崛起更是重新塑造了人们的交流方 式、交流对象和文化传递模式。在知识的存储上,电子图书具有纸媒所不具备的 携带方便、易于查询等长处,实现了从古昔的汗牛充栋到当今的大容量可移动介 质的重大转变。在知识的交流上,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E-mail、 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而知识的分 享、交流和传递也更为迅速和便捷。在知识的再生产上,海量网络资源为人们的 书写记录提供了重要平台。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为学”方式较纸媒时代已 经发生很大改变。随着“数字鸿沟”的不断拉大,广大学者除了要秉承传统的为 学精神,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获取及交流方法,使自身的学术研究不断适应时 代的发展要求。 (选自《大数据时代:重构文化空间的人文向度》,有删改) 7.下列不属于 ...对“大数据时代带来了传播话语权迁移”的一项是(3 分) A.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媒介身份与教育身份的分离,当今学生难于形成占据 主导地位的话语权。 B.文化话语权逐步从传统学者移至媒介巨头,尤其是以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 手段为代表的传媒机构。 C.媒介文化产业正迅速崛起,快速发展,但由于从业人员芜杂,资本力量渐 渐成为传媒文化的主宰。 D.大数据不仅用视像渐渐取代传统文字,还使信息变得海量且混杂无章,这 导致共众话语变得散乱无章。 8.下列说法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是(3 分) A.人们在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对“拟态环境”的文化空间重构,导致了知识 在获取、存储、交流、再生产等诸多环节发生深刻变化。 B.印刷时代,报刊的编者常常具有大学教师、编辑、作家等多重身份,这为 他们重构文化空间、进行文化启蒙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C.数字化出版的崛起重新塑造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交流对象和文化传递模式,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查到各地的藏书状况及学习资源。 D.大数据时代的“为学”方式较纸媒时代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知识的再 生产上,海量网络资源为人们的书写记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4 分)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家庭教师 琦君 ①父亲过分疼爱我,自幼恨不得把我封在箱子里抚养,才五岁就特请一位老 师教我认字块。稍稍长大,就读三字经、女四书、幼学琼林……直到十四岁,整 十年的光阴,脑袋里尽是些不知所云的“之乎者也”在打转,黄金时代的童年, 就被这位严厉的老师活生生的剥夺了。至今想起老师的尊容,尚未免心有余悸呢! ②老师四十左右年纪,秃头马脸,目光炯炯逼人,两排黄牙自出生以来从不 洗刷,说是刷牙丧精神,非养身之道。因为老师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终日茹素 以外,每月里还有六天斋期,过午不食,十二时以前赶着吃了三大碗饭,午后就 不进任何点心食物了。到晚上他不免饿火中烧,肝阳上升。我这唯一的学生,就 做了他唯一的出气筒了。所以老师怕度斋期,我更怕度老师的斋期 ③“徳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吾……宰吾……”“拍”, 荼杯垫子已经飞过来,刚巧打在我的鼻梁上,打得我涕泪交流,却不敢哭出声来。 鼻梁上起一块青肿,晚上向母亲哭诉,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老师可否以打手心代 替扔茶杯垫子,老师一言不答,第二天,就向父亲辞馆了。幸父亲再三挽留,总 算打消了辞意。从那以后,他不再打我了。背错了书,他就在香炉里燃起一炷香, 叫我跪在佛堂里,眼观鼻,鼻观心,慢慢儿“反省”,直至燃完了香,才得起 立。最初几次,我跪得眼聋耳花,摇摇欲倒,可是不到时候不得起来。其后次数 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跪在蒲团上,看炉烟袅袅,倒落得想入非非,比背“孟子 曰……”总自在得多呢! ④老师叫我习大宇,“磨墨如病夫,执笔如骁将”,“握拳透爪”,“力透 纸背”,一大篇理论。可是习字对我就如上镣铐。一个红珠碟子放在手腕上 提笔悬空,脚踏实地,气沉丹田,目不得转瞬,心不得两用。老师在背后乘其不 备将笔一抽,如被抽走了就被认为握笔不坚,字必无力,要重写。腕上红珠碟子 如果翻下来,即是小腕不正,字亦不正,又要重写。就这样每天上一次刑,不知 多少眼泪咽下了肚子。 ⑤七岁的时候,父亲的朋友夸我字写得好,父亲高兴,要我写幅大对联,先 把一个广东月饼放在我面前,写得妤有赏。我看在月饼的份上,拿起笔来胡乱地 在纸上爬行,还记得对子是:“莼莱鲈鱼人生贵适意,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父 亲问我懂不懂,“懂,懂!”我说,管他懂不懂呢,眼睛老早盯在又油又甜的月饼 上了。父亲叉说一个“而”字要我造句,我毫不迟疑地说:“盘中有饼,取而食 之。”父亲虽夸我已懂得虚字的用法,可是老师因我只知道吃总是大大不高兴。 ⑥十年昏沉岁月里,我没有假期也没有周末。唯一盼望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家庭教师 琦君 ①父亲过分疼爱我,自幼恨不得把我封在箱子里抚养,才五岁就特请一位老 师教我认字块。稍稍长大,就读三字经、女四书、幼学琼林……直到十四岁,整 十年的光阴,脑袋里尽是些不知所云的“之乎者也”在打转,黄金时代的童年, 就被这位严厉的老师活生生的剥夺了。至今想起老师的尊容,尚未免心有余悸呢! ②老师四十左右年纪,秃头马脸,目光炯炯逼人,两排黄牙自出生以来从不 洗刷,说是刷牙丧精神,非养身之道。因为老师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终日茹素 以外,每月里还有六天斋期,过午不食,十二时以前赶着吃了三大碗饭,午后就 不进任何点心食物了。到晚上他不免饿火中烧,肝阳上升。我这唯一的学生,就 做了他唯一的出气筒了。所以老师怕度斋期,我更怕度老师的斋期。 ③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吾……宰吾……”“拍” , 茶杯垫子已经飞过来,刚巧打在我的鼻梁上,打得我涕泪交流,却不敢哭出声来。 鼻梁上起一块青肿,晚上向母亲哭诉,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老师可否以打手心代 替扔茶杯垫子,老师一言不答,第二天,就向父亲辞馆了。幸父亲再三挽留,总 算打消了辞意。从那以后,他不再打我了。背错了书,他就在香炉里燃起一炷香, 叫我跪在佛堂里,眼观鼻,鼻观心,慢慢儿“反省” ,直至燃完了香,才得起 立。最初几次,我跪得眼聋耳花,摇摇欲倒,可是不到时候不得起来。其后次数 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跪在蒲团上,看炉烟袅袅,倒落得想入非非,比背“孟子 曰……”总自在得多呢! ④老师叫我习大字,“磨墨如病夫,执笔如骁将” ,“握拳透爪” ,“力透 纸背” ,一大篇理论。可是习字对我就如上镣铐。一个红珠碟子放在手腕上, 提笔悬空,脚踏实地,气沉丹田,目不得转瞬,心不得两用。老师在背后乘其不 备将笔一抽,如被抽走了就被认为握笔不坚,字必无力,要重写。腕上红珠碟子 如果翻下来,即是小腕不正,字亦不正,又要重写。就这样每天上一次刑,不知 多少眼泪咽下了肚子。 ⑤七岁的时候,父亲的朋友夸我字写得好,父亲高兴,要我写幅大对联,先 把一个广东月饼放在我面前,写得好有赏。我看在月饼的份上,拿起笔来胡乱地 在纸上爬行,还记得对子是:“莼菜鲈鱼人生贵适意,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父 亲问我懂不懂,“懂,懂!”我说,管他懂不懂呢,眼睛老早盯在又油又甜的月饼 上了。父亲又说一个“而”字要我造句,我毫不迟疑地说:“盘中有饼,取而食 之。”父亲虽夸我已懂得虚字的用法,可是老师因我只知道吃总是大大不高兴。 ⑥十年昏沉岁月里,我没有假期也没有周末。唯一盼望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生
日与新年。老师究竟富于人情味,生日给假一天,新年自廿四日送灶神以后至正 月初五日放假十二天。如今想起那鲜甜温馨的十二天,犹恨不能重返童年。过生 日,老师要我跪在佛前念三遍“白衣咒”,一遍“心经”。新年里,更每天大 清早套上一串念佛珠,跟着他敲小木鱼念阿弥陀佛团团转上十圈,才得“放生” 初五以后,便是“新春开笔”,重度艰难困苦的日子了 ⑦十二岁那年,我家迁到杭州,正住在一个教会学校的斜对面,每天倚楼看 短衣黑裙的女学生,生龙活虎似的在草坪上蹦蹦跳跳,心中妤不羨慕。我疏通了 父亲的一位开明朋友,费劲唇舌说通了父亲,总算答应我考中学了,我费了三个 星期补算学,居然“金榜题名”,考了第三。进了学校,我开始念“A、B、C、D” “X+Y=z”,老师看了,不免喟然叹斯文扫地。教会学校要念圣经,与老师的“白 衣咒”“心经”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于是老师的去志遂决。他告诉父亲“尘 缘已了”,“四大皆空”,要去五台山当和尚了。父亲不得不同意。 ⑧老师就此飘然隐去了。 ⑨今天我执笔涂鸦,饮水思源,仍不能不归功于老师的启蒙呢。 1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5段的作用?(4分) 12.根据第3段、第6段中老师与“我”交往的细节,简析老师的形象。(6分) 13.对于本文的结尾,有人认为可以删掉第⑨段,将第⑧段作为本文的结尾段。 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观点并谈谈理由。(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槐 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 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 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晩幕,始为博士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筒。而黟 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剧切,或抗论今 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日与新年。老师究竟富于人情味,生日给假一天,新年自廿四日送灶神以后至正 月初五日放假十二天。如今想起那鲜甜温馨的十二天,犹恨不能重返童年。过生 日,老师要我跪在佛前念三遍“白衣咒” ,一遍“心经” 。新年里,更每天大 清早套上一串念佛珠,跟着他敲小木鱼念阿弥陀佛团团转上十圈,才得“放生”。 初五以后,便是“新春开笔” ,重度艰难困苦的日子了。 ⑦十二岁那年,我家迁到杭州,正住在一个教会学校的斜对面,每天倚楼看 短衣黑裙的女学生,生龙活虎似的在草坪上蹦蹦跳跳,心中好不羡慕。我疏通了 父亲的一位开明朋友,费劲唇舌说通了父亲,总算答应我考中学了,我费了三个 星期补算学,居然“金榜题名”,考了第三。进了学校,我开始念“A、B、C、D” “X+Y=Z” ,老师看了,不免喟然叹斯文扫地。教会学校要念圣经,与老师的“白 衣咒”“心经”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于是老师的去志遂决。他告诉父亲“尘 缘已了” ,“四大皆空” ,要去五台山当和尚了。父亲不得不同意。 ⑧ 老师就此飘然隐去了。 ⑨今天我执笔涂鸦,饮水思源,仍不能不归功于老师的启蒙呢。 1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 1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5段的作用?(4分) ▲ 12.根据第3段、第6段中老师与“我”交往的细节,简析老师的形象。(6分) ▲ 13.对于本文的结尾,有人认为可以删掉第⑨段,将第⑧ 段作为本文的结尾段。 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观点并谈谈理由。(6分)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槐 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 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 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 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幕,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 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 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