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语文2018.11 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 ①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 记在看到《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一文后,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 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来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 任其发展。 ②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 。《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触目惊心: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约30%,初 ③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原因是多方面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 用,学生沉迷其中,对学生近视高发而言可谓雪上加霜。一项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 89.5%的受访者反映周围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多,他们认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 青少年的视觉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善,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致使其用眼强度增大,眨眼频率降低 很容易造成视力减退。 ④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课内外负担过重一直被认为是近 视发生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人均每天写作业时间为3个小时,近全球均数 的2倍。学校每天布置大量作业,加重了学生的用眼负担。同时,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 跑线上”,逼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使他们的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孩子们不堪重负, 课外活动时间被严重挤压,有专家认为,后天环境因素中,不良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引起 的近视越来越明显。 ⑤近年来,虽然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探索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方法,但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 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防控青少年近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 告》指出,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有可能高达7亿,高度近视 的人口将达到5000万左右。近视率的升高给国家未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青少年高近视率将给对 视力要求较高的军事、航天、精密制造等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威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甚至国家安全。此外,视力缺陷将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调查显示,中国有3.2亿 视力有缺陷的劳动力,每年导致5600亿元经济损失,高于北美和欧洲。近视作为疾病状态,其发 生和危害不可逆转,轻则影响正常生活,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严重近视导致的近视性黄斑病变 视力障碍、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高度近视也是视力致盲的第一病因。多项研究证实,高度近视 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将对我国出生人口质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不仅危害当代人口素质,还殃及子 孙后代 ⑥青少年近视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不加遏制,必将贻 害无穷。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 (取材于王强、李小伟、白剑峰等人的文章) 1.对下列成语在文中含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上加霜: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使其近视高发愈加严重 B.罪魁祸首: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是造成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 C.迫在眉睫:我国防控青少年近视的形势已到了非常紧迫的地步。 D.贻害无穷:公共卫生问题不加以遏制,将加剧青少年近视高发。 2.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组数据,反映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的哪些特点?(3分) 3.如果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对我国未来产生哪些方面的不利影响?请根据第 ⑤段内容简要作答。(3分) 材料二 ①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外科手术虽然能够矫正视力,但它们并没有解决深层的视力缺陷 近视者的眼球会稍稍凸起,晶状体将远处物体的影像聚焦于视网膜之前,而不是视网膜之上。在严 重的近视案例中,这种变形牵拉了眼球内部的组织,使之变薄,增加了视网膜脱落、白内障、青光 眼,甚至是失明的风险。科学家们试图研究近视的成因,他们正在挑战近视专属于小“书虫”的旧 观点,得出一个新的观点:增加孩子们近视风险的,其实是太长时间的室内活动。 ②多年来,科学界都认为近视的主要成因是遗传。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表明,比起基因不相 同的双胞胎,近视在基因完全相同的双胞胎中更普遍,这意味着近视的易感程度受到DNA的强力 影响。在科学家的努力求证下,基因组中超过100个片段都被发现与近视相关。 ③但显然,基因不可能解释近视形成的全部。最具标志性的研究是1969年的一项对因纽特人 视力的研究。因纽特人住在阿拉斯加的北端,生活方式正在经历变化。那些生活在孤立群体中的成 年人,131人中只有2人患近视,但他们的子孙却有超过一半的人近视。由于遗传变化发生得太 慢,不足以解释因纽特人视力为何会发生如此退速的变化。因此,有科学家认为,“一定有个环境 因素导致了这些人世代间的差别
2 0 18 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8.11 一 、 本 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阅 读 下 面的材料 ,完成 1-6 题。 材料一 ① 全 社 会 都要行动起来 ,共同呵护好孩 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 记 在 看 到《 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 预》一文后,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 趋 势 ,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来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 任 其 发 展。 ② 世 界 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 一 。《 中国学生 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 组数据也触目惊心: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约 30%,初 中生约 60%,高中生约 80%,大学 生约 90%。 ③ 中 国 青 少年近视率全 球第一,原因是 多方面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 用 , 学 生沉迷其 中,对学生近视高发而言可谓雪 上加霜。一项对 2017 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 89.5%的 受访者反映周围中小学生 患近视的多,他们认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 青 少 年 的视觉神 经还没有发育完善,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致使其用眼强度增大,眨眼频率降低, 很 容 易 造成视力 减退。 ④ 中 小 学 生近视率不断 升高的问题,并 不是近年才出现的,课内外负担过重一直被认为是近 视 发 生 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人均每天写作业时间为 3 个小时,近全球均数 的 2 倍 。学 校每天布置大量作业,加重了学生的用眼负担。同时,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 跑 线 上 ”,逼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使他们的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孩子们不堪重负, 课 外 活 动时间被 严重挤压,有专家认为,后天环境因素中,不良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引起 的 近 视 越来越明 显。 ⑤ 近 年 来 ,虽然各地区 、各部门不断探 索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方法,但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一 直 没 有 得到有效 遏制。防控青少年近 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 告 》 指 出,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 2020 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有可能高达 7 亿,高度近视 的 人 口 将达到 5000 万左右。近视率的升高给国家未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青少年高近视率将给对 视 力 要 求 较高的军 事、航天、 精密制造等行 业带来一定 的负面影响,会威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甚 至 国家安全。此外 ,视力缺陷将给国 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调查显示,中国有 3.2 亿 视 力 有 缺陷的劳 动力,每年导 致 5600 亿元经济损失,高于北美和欧洲。近视作为疾病状态,其发 生 和 危 害不可逆 转,轻则影响正常生活,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严重近视导致的近视性黄斑病变、 视 力 障 碍、白内障、视网 膜脱落等。高度近视也是视力致盲的第一病因。多项研究证实,高度近视 存 在 一 定遗传倾 向,将对我国出生人口质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不仅危害当代人口素质,还殃及子 孙后代。 ⑥ 青 少 年 近视是一个重 大公共卫生问题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不加遏制,必将贻 害 无 穷 。给孩子 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全社会共同 的期盼。 (取 材于王强、李小伟、白剑峰等人的文章) 1.对 下 列成语在 文中含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 分) A.雪 上 加霜:学 生沉迷于电子产品,使其近视高 发愈加严重 B.罪 魁 祸首:长 期使用电子产品是造成学生近视 的主要原因。 C.迫 在 眉睫:我 国防控青少年近视的形势已到了 非常紧迫的地步。 D.贻 害 无穷:公 共卫生问题不加以遏制,将加剧 青少年近视高发。 2.第 ② 段画线句 中的一组数据,反映出我国青少 年近视发病的哪些特点? (3 分 ) 3.如 果 青少年视 力不良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对我国未来产生哪些方面的不利影响 ?请根据第 ⑤ 段 内 容简要作 答。(3 分) 材料二 ① 框 架 眼 镜、隐形眼镜 和外科手术虽然 能够矫正视力,但它们并没有解决深层的视力缺陷: 近 视 者 的眼球会 稍稍凸起,晶状体将远处物体的影像聚焦于视网膜之前,而不是视网膜之上。在严 重 的 近 视案例中 ,这种变形牵拉了眼 球内部的组织,使之变薄,增加了视网膜脱落、白内障、青光 眼 ,甚 至 是失明的风险。科学家们试图研究近视的成因,他们正在挑战近视专属于小“书虫”的旧 观 点 , 得出一个 新的观点:增加孩子们近视风险 的,其实是太长时间的室内活动 。 ② 多 年 来,科学界都认为 近视的主要成因是遗传。20 世纪 60 年代的研究表明,比起基因不相 同 的 双 胞胎,近 视在基因完全相同的双胞胎中更普遍,这意味着近视的易感程度受到 DNA 的强力 影 响 。 在科学家 的努力求证下,基因组中超过 100 个片段都被发现与近视相关。 ③ 但 显 然,基因不可能解释近视形成的 全部。最具标志性的研 究是 1969 年的一项对因纽特人 视 力 的 研究。因纽特人住在阿拉斯加的北端,生活方式正在经历变化。那些生活在孤立群体中的成 年人,131 人中只有 2 人患近视,但他们的子孙却有超过一半的人近视。由于遗传变化发生得太 慢 ,不 足 以解释因纽特人视力为何会 发生如此退速的变化。因此,有科学家认为,“一定有个环境 因 素 导 致了这些 人世代间的差别
④研究者们记录到了学习时长和近视率的强烈关联。许多国家的青少年正在花更多的时间来 读书、学习。在一些国家中,社会对学习成绩的高度重视促使孩子们在学校待得更久,在学习上花 的时间更多。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发现以色列的男性青少年中,在犹太教会学校整日 学习的学生,比其他学校看书时间少的学生患近视的比例高很多。从生物学角度看,长时间近距离 用眼会改变眼球生长的说法说似很合理一一毕竟眼球会不断调节射人的光线,使近处的图像聚焦 在视网膜附近,但这种说法却禁不住检验 ⑤21世纪初、研究者们开始研究孩子们具体的行为,诸如每周读多久的书,看多久的电脑, 结果它们没有一个是增加近视风险的主要因素。但在201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穆蒂教授和同事 们报告了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跟踪了加利福尼亚州500多名八九岁的、视力正常的儿童。5年 后,发现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近视,而唯一一个和该风险强烈相关的环境因素是花在户外的时 间。一年之后,悉尼科技大学的罗斯教授和同事们在澳大利亚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户外活动时间 少的孩子有更大的近视风险 ⑥罗斯的团队试图排除这种联系背后的其它解释:孩子们也许在户外进行了更多体育锻炼 而益处也许是从锻炼中来的。但室内体育锻炼并没有反映出这种关联,不足以支持这一解释。孩子 们只要在户外待得更久,不论是在锻炼、野餐,或者是在海滩上读书,都能从中获益。罗斯说,近 距离用眼也许对视力仍有些影响,但近视最重要的原因是眼睛缺少在明亮光线下的暴露 ⑦那么,明亮光照具体是怎样预防近视的?研究者通过试验,证实了光照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 胺进而阻止眼球在发育中伸长这一假说,从而证明了光照对视觉具有保护性这一观点。2009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摩根教授开始测试户外时间的增加是否有助于保护中国儿童的视力。他和中 国的研究团队展开了一个为时三年的试验:在广州随机选取6所学校,让其中六七岁的孩子每天 放学前上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在另外6所学校中,孩子们的课程表不做变化。结果参与户外课 的900多名孩子,三年后患近视的比例为30%,而对照学校这一数字为40% ⑧一百多年前,著名的英国眼外科医生亨利·爱德华·朱勒就提出:当近视已成定局,应该建 议患者换换环境一一如果可能的话,来趟海上旅行。难怪有人说:我们花了一百年的时间来研究 却回归到了那时人们直觉上相信的事。 (取材于 Elie dolgin的文章) 4.请根据材料二中介绍20世纪科学家研究近视成因的文字,填写与下表中的内容相对应的研究 案例或结论。(4分) 案例 结论 基因完全相同的双胞胎与基因① 不相同的双胞胎相比近视更普 学习时长与近视率有强烈关联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穆蒂、悉尼科技大学的罗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摩根研究得出的相同结论 是 (3分) 6.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在上级教育部门筹备的“爱眼日”宣传活动中,请 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 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为活动拟写一个主题鲜明的宣传标语。要求:简洁醒目,富有号召力。(不超 过15个字)(3分) ②本次活动的宣传展板中设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呵护孩子的眼睛”栏目,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 的相关内容,给该栏目撰写几条预防近视的具体建议。(4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 萧氏梅事记文天祥 庐陵贡士萧元亨,江西帅平林公之孙,赣州龙南县丞之子。蚤孤有立,克肖厥世。于其读书游 息之暇,有自得焉,乃作亭于屋之西偏,周之一径,被径一梅亭,后有廊,有诗画壁间。前方池 广五尺,饲鱼而观之。邻墙古树,蔽亏映带。清风徐来,明月时至。君领客于此,上下谈笑。客 多乃祖父旧游,而君乐从之,称其家儿也。君名亭名曰“梅” 其客请记于予 予昔者登平林公之门,入其园,台观沼渚,卉木竹石,曲折靡曼,登览幽远。公缓步徐坐, 杯酒流行,古君子也。退从赞府,与其次子江陵支使昂然野鹤,粲然华星,南金荆玉,应接不暇 佳公子也。今是园也,亭馆日以完美,草树日以茂密,元亨兄弟又从而增大之。夫高台曲池,百岁 倏忽,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 予于君不十年间俯仰三世。昔也念其门之遭,今也贺斯园之幸,则告于元亨曰:天地团塞而成 物棣通而为春。方其闭塞也,阴风瘠篥,寒气赑属,众芳景灭,万木僵立,何其微也:及其
④ 研 究 者 们记录到了学 习时长和近视率 的强烈关联。许多国家的青少年正在花更多的时间来 读 书 、学习。在一些国家中,社会对学习成绩的高度重视促使孩子们在学校待得更久,在学习上花 的 时 间 更多。例 如,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他们发现以色列的男性青少年中,在犹太教会学校整日 学 习 的 学生,比其他学校看书时间少的学生患近视的比例高很多。从生物学角度看,长时间近距离 用 眼 会 改 变眼球生 长的说法说 似很合理—— 毕竟眼球会 不断调节射人的光线,使近处的图像聚焦 在 视 网 膜附近, 但这种说法却禁不住检验。 ⑤21 世 纪初、研 究者们开始研究 孩子们具体的 行为,诸如每周读多久的书,看多久的电脑, 结 果 它 们没有一 个是增加近视风险的主要因素。但在 2017 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穆蒂教授和同事 们 报 告 了一项研 究结果,该研究跟踪了加利福尼 亚州 500 多名八九岁的、视力正常的儿童。5 年 后 , 发 现每 5 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近视,而唯一一个和该风险强烈相关的环境因素是花在户外的时 间 。一 年 之后,悉尼科技大学的罗斯教授和同事们在澳大利亚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户外活动时间 少 的 孩 子有更大 的近视风险。 ⑥ 罗 斯 的 团队试图排除 这种联系背后的 其它解释:孩子们也许在户外进行了更多体育锻炼, 而 益 处 也许是从 锻炼中来的。但室内体育锻炼并没有反映出这种关联,不足以支持这一解释。孩子 们 只 要 在户外待得更久,不论是在锻炼、野餐,或者是在海滩上读书,都能从中获益。罗斯说,近 距 离 用 眼也许对 视力仍有些影响,但近视最重要 的原因是眼睛缺少在明亮光线下 的暴露。 ⑦ 那 么 ,明亮光照具体是怎样预防近视的?研究者通过试验,证实了光照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 胺 进 而 阻止眼球 在发育中伸长这一假说,从而证 明了光照对视觉具有保护性这一观点。 2009 年, 澳 大 利 亚 国立大学 的摩根教授 开始测试户外 时间的增加 是否有助于保护中国儿童的视力。他和中 国 的 研 究团队展开了一个为时三年的试验:在广州随机选取 6 所学校,让其中六七岁的孩子每天 放 学 前 上一节 40 分钟的户外课;在另外 6 所学校中,孩子们的课程表不做变化。结果参与户外课 的 900 多 名孩子 ,三年后患近视的比例为 30%,而对照学 校这一数字为 40%。 ⑧ 一 百 多 年前,著名的英 国眼外科医生 亨利•爱 德华•朱勒就提出:当近视已成定局,应该建 议 患 者 换换环境 ——如果可能的话,来趟海上旅行。难怪有人说:我们花了一百年的时间来研究, 却 回 归 到了那时 人们直觉上相信的事。 (取 材于 Elie Dolgin 的文章) 4. 请 根 据 材料二中介绍 20 世纪科学家研究近视成因的文字,填写与下表中的内容相对应的研究 案 例 或 结论。(4 分) 案 例 结 论 基 因 完 全 相 同 的双胞胎与基因 不 相 同 的 双 胞 胎相比近视更普 遍 ① ② 学 习 时 长与近视 率有强烈关联 5.俄 亥 俄 州立大学 的穆蒂、悉 尼科技大学的 罗斯、澳大 利亚国立大学的摩根研究得出的相同结论 是 (3 分) 6.2019 年 6 月 6 日是第 24 个“全国爱眼日”,在上级教育部门筹备的“爱眼日”宣传活动中,请 你 协 助 完成下列 任务: ① 根 据 材料二的 内容,为活动拟写一个主题鲜明的宣传标语。要求:简洁醒目,富有号召力。(不超 过 15 个 字 )(3 分) ② 本 次 活动的宣 传展板中设有“全社 会行动起来,呵护孩子的眼睛”栏目,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 的 相 关 内容,给 该栏目撰写几条预防近视的具体 建议。(4 分) 二 、 本 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 读 下 面文言文 ,完成 7-12 题。 萧 氏 梅 事记 文天祥 庐 陵 贡 士萧元亨,江西帅平林公之孙,赣州龙南县丞之子。蚤孤有立,克肖厥世。于其读书游 息 之 暇 ,有自得 焉,乃作亭于屋之西偏, 周 之 一径,被径一梅亭,后有廊,有诗画壁间。前方池, 广 五 尺 ,饲鱼而 观之。邻墙古树,蔽亏映带 。清风徐来,明月时至。君 领客于此,上下谈笑。 客 多 乃 祖 父旧游, 而君乐从之,称其家儿也。君名 亭名曰“梅”,而属其客请记于 予。 予 昔 者 登平林公 之门,入其园,台观沼渚,卉木 竹 石 ,曲折靡曼,登览幽远。公缓步徐坐, 杯 酒 流 行,古君子也。退从赞府,与其次子江陵支使昂然野 鹤,粲然华星,南金荆玉,应 接不暇, 佳 公 子也。今是园也,亭馆日以完美,草树日以茂密,元亨兄弟又从而增大之。夫高台曲池,百岁 倏 忽 , 此孟尝君 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 予 于 君 不十年间俯仰三世。昔也念其门之遭,今也贺斯园之幸,则告于元亨曰:天地闭塞而成 冬 ,万 物棣通而为春。方其闭塞也,阴风觱篥,寒气赑屭,众芳景灭,万木僵立,何其微也;及其
棣通也,木石所压,霜露所濡,土膏坟起,芽甲怒长,何其盛也。天地生意,无间容息。当其已闭 寒之后,未通棣之前,于是而梅出焉。天地生物之心,是之谓仁。则夫倡天地之仁者,盖自梅始 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天地莫不有初,万物莫不有初,人事莫不有初。君从其初 心而充之,无非仁者。使梅而有知,吾知其为君欣然矣。昔东坡记灵璧张氏园亭,推本其先人之泽 而拳拳然望其子孙,且将买田泗上,以与张氏游焉。予里人,辱君好旧矣,宜其甚于坡之爱张氏也 (有删改) 【注释】①赞府:古代对县丞的别称:②南金荆玉:南方的金石和荆山产的璞玉。③齋篥(bil) 古代乐器,声似大风触物。④赑属(bixi):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常做奋力昂首状。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肖厥世 厥:他的 B.被径一梅 被:覆盖 C.则夫倡天地之仁者 倡:倡议 D.梅而有知 而:如果 8.下列诗句中所咏之梅与文中所赞之梅的品格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东风才了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李公明《早梅》) B.百千年蘚著枯树,三两点舂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萧德藻《古梅》) C.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 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9.作者盛赞萧元享的先辈为“古君子”“佳公子”。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古君子”“佳公子” 的特点。(4分) 10.文中说“天地闭塞而成冬,万物棣通而为春”,请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描绘“天地闭寨”或“万 物棣通”的景象。要求:内容具体,特点突出,语言生动。60字左右。(6分) I1.请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君从其初心而充之”中“初心”的含义。(4分) 12.文中“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一句,使用了“雍门周见孟尝君”的典故。请阅读 下而链接材料,用“/”给两线部分断句。(4分) 门周以琴见乎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春悲乎?”雍门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 悲哉?……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渐坟墓 既已平婴儿竖子根采薪荛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众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曰:‘夫以孟尝 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泣涕 (选自《说苑》。有删改)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共13分)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注释】①本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此时诗人正在从上海赴广州参加革命的途中。②胥涛:传说 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于江,化为涛神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的“高唱大江东”与尾联的“战秋风”,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气度 B.颔联描写了汹涌激荡的浪涛与忽隐忽现的洲渚,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 C.尾联运用伍子胥的典故,不仅描绘出白浪滔天之态,也蕴含了诗人无畏的斗志。 D.全诗境界开阔辽远,诗人意气豪迈、慷慨悲凉,诗歌格调沉郁雄浑、低沉哀婉 14.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15.本诗首联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均为借景抒情的佳句,请分 析其中两个“空”字蕴含的情感。(6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7分) ①古语云:“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亦 应如此,需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知识储备不足,运用时难免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 ②古代文人士子的笔底常流淌着故国之思、家国之情。无论是亡国之君“ 只是朱颜改”的无奈,还是忠义之士“诚既勇兮又以武 的决绝:无论 漂泊之人“ 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叹,还是股肱之臣“庶竭驽 饨 的忠诚,都彰显了古代文人士子的精神气质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那些不死的魂灵啊 迟子健
棣 通 也 ,木石所压,霜露所濡,土膏坟起,芽甲怒长,何其盛也。天地生意,无间容息。当其已闭 寒 之 后 ,未通棣之前,于是而梅出焉。天地生物之心,是之谓仁。则夫倡天地之仁者,盖自梅始。 今 君 之 乐斯亭而 赏斯梅也,其何 以哉! 天 地 莫 不有初,万物莫不有初,人事莫不有初。君从其初 心而充之,无非仁者。使梅而有 知,吾知其为君欣然矣。昔东坡记灵璧张氏园亭,推本其先人之泽, 而 拳 拳 然望其子孙,且将买田泗上,以与张氏游焉。予里人,辱君好旧矣,宜其甚于坡之爱张氏也。 (有删改) 【 注 释 】①赞府:古代对 县丞的别称;②南金荆玉:南方的金石 和荆山产的璞玉。③觱篥 (bìlì): 古 代 乐 器,声似 大风触物。④赑屭(bìxì):古 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常做 奋力昂首状。 7.下 列 语句中加 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克 肖 厥世 厥:他的 B.被 径 一梅 被:覆盖 C.则 夫 倡天地之 仁者 倡 : 倡议 D.梅 而 有知 而:如果 8.下 列 诗句中所 咏之梅与文中所赞之梅的品格最 接近的一项是(3 分) A.东 风 才了又西 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 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李公明《早梅》) B.百 千 年藓著枯 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 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萧德藻《古梅》) C.有 梅 无雪不精 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 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 D.冰 雪 林中著此 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 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9.作 者 盛赞萧元 享的先辈为“古君子”“佳公子”。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古君子”“佳公子” 的特点。(4 分) 10.文 中 说“天地闭塞而成 冬,万物棣通而为春”,请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描绘“天地闭寨”或“万 物 棣 通 ”的景象 。要求:内容具体,特点突出, 语言生动。60 字左右。 (6 分) 11.请 根 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 “君从其初心而充之”中“初 心”的含义。(4 分) 12.文 中 “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 者也”一句,使用了“雍门周见孟尝君”的典故。请阅读 下 而 链 接材料, 用“/”给两线部 分断句。(4 分) 门 周 以 琴见乎孟 尝君。孟尝君曰:“先 生鼓琴亦能令春悲乎?”雍门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 悲 哉 ?… … 然 臣之所 为足下 悲者一 事也千 秋万 岁之后 庙堂必 不血食 矣高台 既已坏曲池既已渐坟墓 既 已 平 婴儿竖子 根采薪荛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众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曰:‘夫以孟尝 君 尊 贵 ,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泣涕。 (选 自《说苑》。有删改) 三 、 本 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 读 下 面这首诗 ,完成 13-15 题,(共 13 分) 中 元 节 自黄浦出 吴淞泛海① 陈去病 舵 楼 高 唱大江东 ,万里苍茫一览空。海上波涛回 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 磨 雨 洗天如碧 ,日炙风翻水泛红。唯有胥涛② “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 注 释 】①本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此时诗人正在从上海赴广州参加革命的途中。②胥涛:传说 春 秋 时 伍子胥为 吴王所杀,尸投于江,化为涛神 。 13.下 列 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 联 的“高唱 大江东”与尾联的“战秋风”, 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气 度。 B.颔 联 描写了汹 涌激荡的浪涛与忽隐忽现的洲渚,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 C.尾 联 运用伍子 胥的典故,不仅描绘出白浪滔天 之态,也蕴含了诗人无畏的斗志 。 D.全 诗 境界开阔 辽远,诗人意气豪迈、慷慨悲凉 ,诗歌格调沉郁雄浑、低沉哀婉 。 14.诗 歌 颈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 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 分) 15.本 诗首联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均为借景抒情的佳句,请分 析 其 中 两个“空 ”字蕴含的情感。(6 分) 16.在 横 线上填写作品原句。(7 分) ① 古 语 云:“ ,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亦 应 如 此 ,需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知识储备不足,运用时难免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正 所 谓 “水之积 也不厚, 。 ② 古 代 文人士子 的笔底常流淌着故国之思、家国 之情。无论是亡国之君“ , 只 是 朱 颜改”的无奈,还 是忠义之士“诚既勇 兮又以武, ” 的 决绝;无论是 漂泊之人“ ,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 的 悲 叹 , 还 是 股 肱 之 臣 “ 庶 竭 驽 饨 , ” 的 忠 诚,都 彰显了古代文人士子的精神气质 。 四 、 本 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阅 读 下 面文章, 完成 17-21 题。 那 些 不 死的魂灵 啊 迟子健
①俄罗斯的国土太辽阔了,它有荒漠、苔原,也有无边的森林和草原。它有光明不眨眼的灿烂 白夜,也有光明打盹的漫漫黑夜。穿行于这种地貌中的河流,性格也是多样的,有的沉郁忧伤,有 的明朗奔放。俄罗斯的文学,因为有了这样的泥土和河流的滋养,就像落在雪地上的星 凛冽中焕发着温暖的光泽,最具经典的品质。②屠格涅夫的作品宛如敲窗的春风,恬适而优美。它 的《猎人日记》和《木木》,使十七、八岁的我对文学满怀憧憬,能被这样的春风接引着开始文学 之旅,是一种福气啊 ③20岁之后,我开始读普希金、蒲宁、艾特玛托夫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也许是年龄的原因 品让我视为神灯:一盏是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另一盏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同 样具有神灯气质的还有阿尔谢尼耶夫的《在乌苏里莽林中》,其中的德尔苏·乌扎拉是20世纪最 丰满的人物形象之 ④30岁后,我重点读了契诃夫、果戈理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开始迷恋陀斯妥耶夫斯 基,这位对人类灵魂拷问到极致的文学大师,使增加了一些阅历的我满怀敬畏,他的《罪与罚》 《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无疑是19世纪文学星空中最夺目的星辰 ⑤不仅是在中国,在俄罗斯,人们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喜欢也是日盛一日,这使托尔斯泰的 光芒相应黯淡了一些。前些年,我又重读托翁的作品,也许《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实际上是为一个已经消逝的时代唱了一曲挽歌。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正是造成托尔 斯泰晚年悲凉出走的原因。也许是托尔斯泰生前获得了太多的荣誉,人们才容易对饱尝人世辛酸 的陀斯妥耶夫斯基产生更大的同情,情感天平的倾斜左右了人们对艺术价值的判断。但我觉得他 们之间不分高下,同样伟大。托翁能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出走,是不想让那座富庶的庄园成为自己的 埋葬之地!他把衰老的躯壳最后交付给了明月清风、草原溪流。交付给了它们,就等于交付给了自 ⑥契诃夫也是我喜爱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几乎篇篇精致。他的《第六病室》和《萨哈林旅行 记》是杰作。能够把小人物的命运写得那么光彩勃发、感人至深,大概只有契诃夫可为。我甚至想 如果上苍不让契诃夫在44岁离世,他再多活十年二十年,其文学成就可能会远远超过托尔斯泰和 陀斯妥耶夫斯基。他在去萨哈林岛采访苦役犯人之前,曾对托翁的《克莱采奏鸣曲》喜爱有加。然 而三个月的萨哈林岛采访经历,面对着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的苦难,他的艺术观发生了裂变,远行 归来,他觉得《克莱采奏鸣曲》有点可笑。他说:“要么我是在旅行中长大了,要么是我发了疯。 毫无疑问,契诃夫没有发疯,他在萨哈林岛,看到了生活和艺术的真相。可惜上苍留给他揭示这 个个真相的时间微乎其微了。 ⑦俄罗斯有两个人格高贵的诗人,其命运是那么的相似,都是死于决斗中:普希金和莱蒙托 夫。这也是我最喜爱的两个俄罗斯诗人。爱好文学的人,谁没有读过普希金的诗歌呢!听吧:“我 的竖琴质朴而高尚,从不曾将世间的神赞颂。我以自由而无比骄傲,从不肯对权贵巴结逢迎。”再 听:“有两种爱对我们无限亲切,我们的心从中得以滋养,一是爱我们的可爱的家乡,二是爱我们 祖宗的坟墓!”这是何等铿锵的男儿誓言,这是多么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气概!难怪屠格涅夫、托 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果戈理等都对普希金的作品无限尊崇。而年轻的莱蒙托夫则在《我爱那 层峦叠嶂的青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篇:“仍是这片草原,这轮明月,月儿向我垂下了目光,好像 责备我这样的夜晚,一个人竟敢骑一匹骏马,同它争夺草原上的霸权!”这股青春的豪情是多么动 人啊 ⑧俄俄罗斯的文学,根植于广袤的森林和草原,被细雨和飞雪萦绕,朴素、深沉、静美。今年 6月我在俄罗斯旅行,有天清晨在慢行列车上看到窗外被白雾笼罩的森林时,心中涌起了浓浓的伤 感。那曼妙的轻雾多么像灵魂的舞蹈啊。俄罗斯的作家,无不热爱着这片温热而寒冷的土地,他们 以深切的人道关怀和批判精神,把所经历的时代的种种苦难和不平、把人性中的肮脏和残忍深刻 地揭示出来。同时,他们还以忧愁的情怀,抒发了对祖国的爱,对人性之美的追求和向往。这些品 质,正是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时代的作家身上所欠缺的。我在哈尔滨见过俄罗斯当代最具代表性 的作家拉斯普京先生,他在评述马尔克斯描写妓女生活的新作时是那么愤懑:我简直不能相信这 出自《百年孤独》的作者之手!我想只有在俄罗斯这片土壤成长起来的作家,才具有这种抗腐蚀的 能力。难怪他在《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的中译本的序言的结尾中说:恶是强大的,但爱和美 更强大 ⑨果戈理的不朽作品是《死魂灵》。在我眼中,我景仰的这些俄罗斯的文学大师们,他们的魂 是不死的。那些不死的魂灵啊,是从祭坛洒向这个龌齪的文学时代的最纯净的露滴,是我在俄 罗斯的森林中望见的、能让我眼睛一湿的缕缕晨雾! (有删改) 17.根据文章内容和你的阅读积累,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几乎篇篇精致”,它们通过日常生活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 实,《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小说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B.果戈理小说《狂人日记》,构思独特、形式荒诞,表现了腐朽社会对人的迫害。鲁迅同名小说深 受其影响,借助狂人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① 俄 罗 斯的国土 太辽阔了,它有荒漠、苔原,也有无边的森林和草原。它有光明不眨眼的灿烂 白 夜 ,也 有光明打盹的漫漫黑夜。穿行于这种地貌中的河流,性格也是多样的,有的沉郁忧伤,有 的 明 朗 奔放。俄罗斯的文学,因为有了这样的泥土和河流的滋养,就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光一样,在 凛 冽 中 焕发着温暖的光泽,最具经典的品质。②屠格涅夫的作品宛如敲窗的春风,恬适而优美。它 的《 猎人日记》和《木木》,使十七、八岁的我对文学满怀憧憬,能被这样的春风接引着开始文学 之 旅 , 是一种福 气啊。 ③20 岁 之后,我 开始读普希金、 蒲宁、艾特玛 托夫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也许是年龄的原因, 我 比 较 偏爱艾特 玛托夫的作品,他描写的人间故事带着天堂的气象。这期间,有两部苏联的伟大作 品 让 我视为神灯:一盏是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另一盏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同 样 具 有 神灯气质 的还有阿尔谢尼耶夫的《在乌苏里莽林中》,其中的德尔苏·乌扎拉是 20 世纪最 丰 满 的 人物形象 之一。 ④30 岁 后,我重点读了契诃夫、果戈理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开始迷恋陀斯妥耶夫斯 基 ,这 位 对人类灵魂拷问到极致的文 学大师,使增加了一些阅历的我满怀敬畏,他的《罪与罚》、 《 白 痴 》、《卡 拉玛佐夫兄弟》,无疑是 19 世纪文学星空中最 夺目的星辰。 ⑤ 不 仅 是 在中国,在俄 罗斯,人们对陀 斯妥耶夫斯基的喜欢也是日盛一日,这使托尔斯泰的 光 芒 相 应黯淡了 一些。前些年,我又重读托翁的作品,也许《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还 能 让 一些挑剔 的文学史家找出种种不和谐之处,但我觉得《复活》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史诗作品, 托 尔 斯 泰 实际上是 为一个已经 消逝的时代唱 了一曲挽歌 。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正是造成托尔 斯 泰 晚 年 悲凉出走 的原因。也 许是托尔斯泰 生前获得了 太多的荣誉,人们才容易对饱尝人世辛酸 的 陀 斯 妥 耶夫斯基 产生更大的 同情,情感天 平的倾斜左 右了人们对艺术价值的判断。但我觉得他 们 之 间 不分高下 ,同样伟大。托翁能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出走,是不想让那座富庶的庄园成为自己的 埋 葬 之 地!他把衰老的躯壳最后交付给了明月清风、草原溪流。交付给了它们,就等于交付给了自 由 ! ⑥ 契 诃 夫也是我喜爱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几乎篇篇精致。他的《第六病室》和《萨哈林旅行 记 》是杰作。能够把小人物的命运写得那么光彩勃发、感人至深,大概只有契诃夫可为。我甚至想, 如 果 上 苍不让契 诃夫在 44 岁离世,他再多活十年二十年,其文学成就可能会远远超过托尔斯泰和 陀 斯 妥 耶夫斯基 。他在去萨哈林岛采 访苦役犯人之前,曾对托翁的《克莱采奏鸣曲》喜爱有加。然 而 三 个 月的萨哈 林岛采访经历,面对着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的苦难,他的艺术观发生了裂变,远行 归 来 ,他 觉得《克莱采奏 鸣曲》有点可笑。他说:“要么我是在旅行中长大了,要么是我发了疯。” 毫 无 疑 问,契诃夫没有发疯,他在萨哈林岛,看到了生活和艺术的真相。可惜上苍留给他揭示这一 个 个 真 相的时间 微乎其微了。 ⑦ 俄 罗 斯 有两个人格高 贵的诗人,其命 运是那么的相似,都是死于决斗中:普希金和莱蒙托 夫 。这也是我最喜爱的两个俄罗斯诗人。爱好文学的人,谁没有读过普希金的诗歌呢!听吧:“我 的 竖 琴 质朴而高 尚,从不曾将世间的 神赞颂。我以自由而无比骄傲,从不肯对权贵巴结逢迎。”再 听 :“ 有 两种爱对我们无 限亲切,我们的心从中得以滋养,一是爱我们的可爱的家乡,二是爱我们 祖 宗 的 坟墓!”这是何等 铿锵的男儿誓言,这是多么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气概!难怪屠格涅夫、托 尔 斯 泰 、陀斯妥耶夫斯基、果戈理等都对普希金的作品无限尊崇。而年轻的莱蒙托夫则在《我爱那 层 峦 叠 嶂的青山》中写下了 这样的诗篇:“仍是这片草原,这轮明月,月儿向我垂下了目光,好像 责 备 我 这样的夜晚,一个人竟敢骑一匹骏马,同它争夺草原上的霸权!”这股青春的豪情是多么动 人啊。 ⑧ 俄 俄 罗斯的文 学,根植于广袤的森林 和草原,被细雨和飞雪萦绕,朴素、深沉、静美。今年 6 月 我 在 俄罗斯旅行,有天清晨在慢行列车上看到窗外被白雾笼罩的森林时,心中涌起了浓浓的伤 感 。那 曼妙的轻雾多么像灵魂的舞蹈啊。俄罗斯的作家,无不热爱着这片温热而寒冷的土地,他们 以 深 切 的 人道关怀 和批判精神 ,把所经历的 时代的种种 苦难和不平、把人性中的肮脏和残忍深刻 地 揭 示 出来。同时,他们 还以忧愁的情怀,抒发了对祖国的爱,对人性之美的追求和向往。这些品 质 , 正 是 这个越来 越物质化的 时代的作家身 上所欠缺的 。我在哈尔滨见过俄罗斯当代最具代表性 的 作 家 拉 斯普京先 生,他在评 述马尔克斯描 写妓女生活 的新作时是那么愤懑:我简直不能相信这 出 自《 百年孤独》的作者之手!我想只有在俄罗斯这片土壤成长起来的作家,才具有这种抗腐蚀的 能 力。难怪他在《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的中译本的序言的结尾中说:恶是强大的,但爱和美 更强大。 ⑨ 果 戈 理的不朽作品是《死魂灵》。在我眼中,我景仰的这些俄罗斯的文学大师们,他们的魂 灵 就 是 不死的。那些不死的魂灵啊,是从祭坛洒向这个龌龊的文学时代的最纯净的露滴,是我在俄 罗 斯 的 森林中望 见的、能让我眼睛一湿的缕缕晨 雾! (有 删改) 17.根 据 文章内容和你的阅读积累 ,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 述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契 诃 夫的“短篇小说几乎篇篇精致”,它们通过日常生活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 实 , 《 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小说都具 有这样的特点。 B.果 戈理小说《狂人日记》,构思独特、形式荒诞,表现了腐朽社会对人的迫害。鲁迅同名小说深 受 其 影 响,借助 狂人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吃 人”的本质
C.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创作了许多史诗般的作品,如《战争与利平》《大卫·科波非尔》《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这些作品人物众多、结构宏大。 D.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对民族的挚 爱,因而受到屠格湿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师的无限尊崇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寓意深刻,既指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不朽、精神不死,也蕴含着作者对“那些不死 的魂灵”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B.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与第⑧段中的相关议论、抒情彼此呼应,突出了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根植 于广袤土地和苦难时代的特征。 C.对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经典作品,作者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既有憧憬、偏爱、迷恋,也有赞美和 景仰,更饱含着浓浓的伤感 D.作者通过叙写自己的俄罗斯“文学之旅”,表现了俄罗斯文学大师及其作品的魅力,又表达了自 己对文坛现状和作家责任的思考 19.作者说:“俄罗斯的文学,因为有了这样的泥土和河流的滋养,就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光一样, 在凛冽中焕发着温暖的光泽,最具经典的品质。”请根据文意概括俄罗斯文学所具有的“经典的品 20.文中的比喻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内容,恰切而形象。请从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 选其一,对这一特色加以赏析。(5分) 21.作者从十七八岁起阅读了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大量经典作品,开启了她的俄罗斯“文学之旅”。 从作者的“文学之旅”中,你可以汲取哪些阅读经验?请简要作答。(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你的“文学之旅”中,一定也有一些经典名著对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从《红楼梦》《呐喊》 《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作品,并结合该作品内容,给作者写一封短信,抒写你对他的感激之情。 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可诗可文。150年字左右 ②学校高三年级某班将开展“与他人相处之道”的主题班会,请你以该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简短的 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恰当引用《论语》中的语句。180字左右, ③优秀的文学广告往往缩龙成寸,辞约义丰地介绍作品的特点,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请从《边 城》《红岩》《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作品,为它拟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广告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下面的图片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下面的一组图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这组图片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现 2012年5月31日,工程院院士林俊|2018年6月,内蒙古汗马自然保护区发2018年8月,电力检修工人身穿 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依然强忍病痛生重大火灾这是鏖战了四天的消防员扑绝缘服,冒着55°C的高温持续作 整理科研资料上交国家。 灭大火后的手 业,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C.批 判 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创作了许多史诗般的作品,如《战争与利平》《大卫•科波非尔》《安 娜 •卡 列 尼娜》《复活》等,这些 作品人物众多、结构宏大。 D.普 希 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对民族的挚 爱 , 因 而受到屠 格湿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师 的无限尊崇。 18.下 列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 章 题目寓意深刻,既指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不朽、精神不死,也蕴含着作者对“那些不死 的 魂 灵 ”的崇敬 与赞美之情。 B.文 章 开 头的景物 描写与第⑧ 段中的相关议 论、抒情彼 此呼应,突出了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根植 于 广 袤 土地和苦 难时代的特征。 C.对 俄 罗斯文学 大师们的经典作品,作者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既有憧憬、偏爱、迷恋,也有赞美和 景 仰 , 更饱含着 浓浓的伤感。 D.作 者 通过叙写自己的俄罗斯“文学之旅”,表现了俄罗斯文学大师及其作品的魅力,又表达了自 己 对 文 坛现状和 作家责任的思考。 19.作 者 说: “俄罗斯的文 学,因为有 了这样的泥 土和河流的 滋养,就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光一样, 在 凛 冽 中焕发着温暖的光泽,最具经典的品质。”请根据文意概括俄罗斯文学所具有的“经典的品 质”。(6 分) 20.文 中 的比喻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内容,恰切而形象。请从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 选 其 一 ,对这一 特色加以赏析。 (5 分) 21.作 者 从十七八岁起阅读了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大量经典作品,开启了她的俄罗斯“文学之旅”。 从 作 者 的“文学 之旅”中,你可以汲取哪些阅读 经验?请简要作 答。(6 分) 五 、 本 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2.微写作(10 分) 从 下 面 三个题目 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 在 你 的“文学之旅”中,一定也有一些经典名著对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从《红楼梦》《呐喊》 《 平 凡 的世界》中任选一部作品,并结合该作品内容,给作者写一封短信,抒写你对他的感激之情。 要 求 :感 情真挚,富有文采,可诗 可文。150 年字左右。 ② 学 校 高三年级 某班将开展“与他人相处之道”的主题班会,请你以该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简短的 发 言 稿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恰当引用 《论语》中的语句。180 字左右。 ③ 优 秀 的文学广告往往缩龙成寸,辞约义丰地介绍作品的特点,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请从《边 城 》 《 红岩》《 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作品,为 它拟写一则 150 字左右的广告。 23.作 文 (50 分) 从 下 面 两个题目 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 于 700 字。 ①下面的图片发 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② 下 面 的一组图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这组图片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现 实 , 写 一篇议论 文。 2012 年 5 月 31 日,工程院院士林俊 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依然强忍病痛 整 理 科 研资料上 交国家。 2018 年 6 月,内蒙古汗马自然保护区发 生 重大火灾。这是鏖战了四天的消防员扑 灭 大 火 后的手。 2018 年 8 月,电力检修工人身穿, 绝 缘 服 ,冒着 55°C 的高温持续作 业 , 保 障电网安 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