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19东城高三期末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 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 和t21;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 淹之以乐妊,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 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t;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 暴政,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 注释:【1】齐难( zhai nan):庄重恭敬的意思。【2】和:舒适。【3】沮: 恐吓。【4】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 贤,其所剌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 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 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眚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 有埃墨口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 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 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 “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1】埃墨:灰尘、尘土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 B.儒有委之以货财 委:推托 C.子贡以所赍货 赍:携带 D.穷改节乎 节:操守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怀忠信以待举 B.其自立有如此者 夫夷以近 其孰能讥之乎 C.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D.吾之信回也 向之所欣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夜强学以待问
2019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19 东城高三期末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8-13 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 【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 和【2】;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 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 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4】;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 暴政,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 注释:【1】齐难(zhāi 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2】和:舒适。【3】沮: 恐吓。【4】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 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 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 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 有埃墨【1】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 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 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 “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1】埃墨:灰尘、尘土。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爱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 B.儒有委之以货财 委:推托 C.子贡以所赍货 赍:携带 D.穷改节乎 节:操守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怀忠信以待举 B. 其自立有如此者 夫夷以近 其孰能讥之乎 C.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D. 吾之信回也 向之所欣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夙夜强学以待问
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淹之以乐好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岂或启佑我哉 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11.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 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②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13.根据材料(二),完成①②题。(共8分) ①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②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 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B 9.(3分)C 10.(3分)C 11.(3分)C 12.(4分)①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也)不改变自己(坚守)的。 ②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每句2分) 13.(共8分 ①(3分)答案要点: “之”课指代孔子,也可指代颜回,也可指代孔子的探问方法。(如有其它理解, 符合文意即可) 理由:根据文意,自圆其说即可。 ②(5分)答案示例 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 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 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在 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 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孔子的行为,2分;结合“材料一”相关语句评析,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 淹之以乐好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 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 岂或启佑我哉 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11. 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 分)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 12.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 ①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②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13. 根据材料(二),完成①②题。(共 8 分) ①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3 分) ②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 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8.(3 分)B 9.(3 分)C 10.(3 分)C 11.(3 分)C 12.(4 分)①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也)不改变自己(坚守)的。 ②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每句 2 分) 13.(共 8 分) ①(3 分)答案要点: “之”课指代孔子,也可指代颜回,也可指代孔子的探问方法。(如有其它理解, 符合文意即可) 理由:根据文意,自圆其说即可。 ②(5 分)答案示例: 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 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 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在 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 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孔子的行为,2 分;结合“材料一”相关语句评析,3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 (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 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 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敬畏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 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 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 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 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 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 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自己(坚守) 的 (二)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向楚昭王行拜谢之礼,途中路过陈国、蔡 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 的弊病。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就派兵阻拦孔 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野菜汤都不够, 跟随的人都生病(了)。孔子更加情绪激昂地讲解诗篇,依琴瑟而歌咏不停。 子贡偷偷地冲出包围逃出去,用携带的财物向农夫请求买些粮食,得到一石米。 颜回在破败的屋子里生火煮饭,有灰尘落(在)饭中,颜回拿起弄脏的饭就吃了。 子贡在井边远远地看见了,(心里)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 (子贡)进屋询问孔子:“仁人廉士,处在困境(的时候)会改变节操吗?”孔 子说:“如果改变节操怎么称得上仁人廉士呢?”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 恐怕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偷吃的事告诉孔子。 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也) 不因(此)怀疑(他),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你留下,我要问问他。” (孔子把)颜回叫过来说:“前几天我梦见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 们吗?你做好饭拿进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落(在) 饭中,(我)想要放在那儿(不管),就不干净;想要扔掉,就可惜了。我就吃 了它,(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对呀,我也(会)吃掉它。 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 子们因此就叹服他 2019西城高三期末 、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7分 【甲】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幼 时 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 不知书!”呜咽不自胜。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作诙谐数千言。天宝 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
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 (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 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 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敬畏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 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 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 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 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 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 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自己(坚守) 的。” (二)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向楚昭王行拜谢之礼,途中路过陈国、蔡 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 的弊病。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就派兵阻拦孔 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野菜汤都不够, 跟随的人都生病(了)。孔子更加情绪激昂地讲解诗篇,依琴瑟而歌咏不停。 子贡偷偷地冲出包围逃出去,用携带的财物向农夫请求买些粮食,得到一石米。 颜回在破败的屋子里生火煮饭,有灰尘落(在)饭中,颜回拿起弄脏的饭就吃了。 子贡在井边远远地看见了,(心里)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 (子贡)进屋询问孔子:“仁人廉士,处在困境(的时候)会改变节操吗?”孔 子说:“如果改变节操怎么称得上仁人廉士呢?”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 恐怕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偷吃的事告诉孔子。 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也) 不因(此)怀疑(他),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你留下,我要问问他。” (孔子把)颜回叫过来说:“前几天我梦见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 们吗?你做好饭拿进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落(在) 饭中,(我)想要放在那儿(不管),就不干净;想要扔掉,就可惜了。我就吃 了它,(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对呀,我也(会)吃掉它。” 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 子们因此就叹服他。 2019 西城高三期末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2 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8-12 题。(共 17 分) 【甲】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幼 时, 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 不知书!”呜咽不自胜。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作诙谐数千言。天宝 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 野中,诵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 茶矣 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初,御史大夫 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茶毕,命奴子与钱。羽 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詨、茗、粦杂糅,囊括实繁。至陆 羽公,始独简南 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 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 出、九略,且图谱之。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 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今之书“茶”者,旱“人在 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 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 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 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又占《易》, 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 “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 万寿其昌!”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端正 B.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 优:优秀 C.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回:通“徘徊” 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 腹:怀揣,抱 着 9.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充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貌寝,(虽)口吃而辩 B.婴而见弃(于)江干,瑟 瑟就毙 C.翼覆之,(然)长鸣若晓人者 D.又占(以)《易》,得彖辞曰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古话说有人号称品性高洁,可表现却很糟糕,一定就是指陆羽这种人的。 B.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他)若跟人有约定,即使被再大的困难或危险阻挠,也会坚持前往。 C.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卖茶的商家按照陆羽的相貌制作成陶瓷人偶,像神灵一般供奉祭祀他。 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 现在写“茶”字,呈现的是“上面草字头,下面木字底,人在草木之间”的形态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 要贡献
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 野中,诵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 茶矣。 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初,御史大夫 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茶毕,命奴子与钱。羽 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至陆 羽公,始独简南 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 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 出、九略,且图谱之。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 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今之书“茶”者,呈“人在 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 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 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 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又占《易》, 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 “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 万寿其昌!”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端正 B.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 优:优秀 C.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回:通“徘徊” 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 腹:怀揣,抱 着 9.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充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貌寝,(虽)口吃而辩 B.婴而见弃(于)江干,瑟 瑟就毙 C.翼覆之,(然)长鸣若晓人者 D.又占(以)《易》,得彖辞曰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古话说有人号称品性高洁,可表现却很糟糕,一定就是指陆羽这种人的。 B.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他)若跟人有约定,即使被再大的困难或危险阻挠,也会坚持前往。 C.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卖茶的商家按照陆羽的相貌制作成陶瓷人偶,像神灵一般供奉祭祀他。 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 现在写“茶”字,呈现的是“上面草字头,下面木字底,人在草木之间”的形态。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 要贡献
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 不同。 C.陆羽耻于削发,又不愿接受伶师一职,故几次逃离,最终专于读书、交流与 著述。 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 不快。 12.请根据甲、乙两则文字,概述陆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茶仙”或“茶圣”。(5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部分断句。(5分) 安得友赁寓京师,偶通名刺。所求长吏令其制雄赋,为京中纨绔恶少者寿。友固 厌其恶少,以此复嫌其长吏,于是弃而去之或问曰盍少贬其身哉友曰瑰然一 敢厚也彤乎寸心安能玷平口腹投靠者可脱售心寄生于篱下则斩斩不可也 、(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8.(3分)【答案】B(优:古代宫廷滑稽谈笑与表演者) 9.(3分)【答案】C(此处主语是“鸿雁”,上下句为顺接关系,“然”字表 转折,故错) 10.(3分)【答案】A(“号称”于原文无据,又略有贬义倾向;“其羽之谓乎” 是揣测疑问句,正确译法为:“恐怕是说陆羽这种人的吧?”) 11.(3分)【答案】D(“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一说,于原文无据) 12.(5分)【答案示例】 1著《茶经》,总结茶道茶艺。2推广茶文化。3推动了茶叶种植。4促进了茶叶 经济发展。5爱茶而不求名利 【评分标准】共5分,一点一分。 13.(5分)【答案】 安得友赁寓京师,偶通名刺。所求长吏令其制雄赋,为京中纨绔恶少者寿。友固 厌其恶少,以此复嫌其长吏,于是弃而去之/或问曰/盍少贬其身哉/友曰/瑰 然一面/未敢厚也/彤乎寸心/安能玷乎/口腹投靠者可/脱售心寄生于篱下 则斩斩不可也 【评分要求】满分5分,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 【文段甲】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 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小时候,(偶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 (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 草。当他背诵经书的时候,糊里糊涂好像有所丢失一样,过了一天还是无法记住, 禅师鞭打他,陆羽感叹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伤心不已。等 到长大后,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 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后来)他耻于当和尚 就逃离寺庙,躲进了一个说唱搞笑的优伶班子,还撰写了几千字的诙谐文稿。天 宝年间,官府任命他为优伶的老师,没办法,又跑了。古话说,有人品性高洁, 可行为表现却很糟糕,恐怕是讲陆羽这种人的吧?
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 不同。 C.陆羽耻于削发,又不愿接受伶师一职,故几次逃离,最终专于读书、交流与 著述。 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 不快。 12.请根据甲、乙两则文字,概述陆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茶仙”或“茶圣”。(5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3 题。(共 5 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部分断句。(5 分) 安得友赁寓京师,偶通名刺。所求长吏令其制雄赋,为京中纨绔恶少者寿。友固 厌其恶少,以此复嫌其长吏,于是弃而去之或问曰盍少贬其身哉友曰瑰然一面未 敢厚也彤乎寸心安能玷乎口腹投靠者可脱售心寄生于篱下则斩斩不可也。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2 分) 8.(3 分)【答案】B(优:古代宫廷滑稽谈笑与表演者) 9.(3 分)【答案】C(此处主语是“鸿雁”,上下句为顺接关系,“然”字表 转折,故错) 10.(3 分)【答案】A(“号称”于原文无据,又略有贬义倾向;“其羽之谓乎” 是揣测疑问句,正确译法为:“恐怕是说陆羽这种人的吧?”) 11.(3 分)【答案】D(“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一说,于原文无据) 12.(5 分)【答案示例】 1 著《茶经》,总结茶道茶艺。2 推广茶文化。3 推动了茶叶种植。4 促进了茶叶 经济发展。5 爱茶而不求名利。 【评分标准】共 5 分,一点一分。 13.(5 分)【答案】 安得友赁寓京师,偶通名刺。所求长吏令其制雄赋,为京中纨绔恶少者寿。友固 厌其恶少,以此复嫌其长吏,于是弃而去之∕或问曰∕盍少贬其身哉∕友曰∕瑰 然一面∕未敢厚也∕彤乎寸心∕安能玷乎∕口腹投靠者可∕脱售心寄生于篱下 ∕则斩斩不可也 【评分要求】满分 5 分,错一处扣 0.5 分,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 【文段甲】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 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小时候,(偶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 (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 草。当他背诵经书的时候,糊里糊涂好像有所丢失一样,过了一天还是无法记住, 禅师鞭打他,陆羽感叹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伤心不已。等 到长大后,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 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后来)他耻于当和尚, 就逃离寺庙,躲进了一个说唱搞笑的优伶班子,还撰写了几千字的诙谐文稿。天 宝年间,官府任命他为优伶的老师,没办法,又跑了。古话说,有人品性高洁, 可行为表现却很糟糕,恐怕是讲陆羽这种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