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逍遥游》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北冥(mfng)尘埃(ai) 坳堂(ao)抟扶摇而 上( chu a n) B.鲲鹏(kn)夭阏(yan)蓬蒿(hao)学鸠(jiσ C.晦朔(shu∂)泠然(ling)宿舂粮(chδng)决起 ue) D.蟪蛄(huⅰ)榆枋(fang)蜩与学鸠(tiao)数然 (shu 6)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B.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D.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3.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第1页
第 1 页 高二语文下册《逍遥游》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北冥(míng) 尘埃(āi) 坳堂(āo) 抟扶摇而 上(chuán) B. 鲲鹏(kūn) 夭阏(yān) 蓬蒿(hāo) 学鸠(jiū) C. 晦朔(shuò) 泠然(líng) 宿舂粮(chōng) 决起 (jué) D. 蟪蛄(huì) 榆枋(fāng) 蜩与学鸠(tiáo) 数然 (shuó)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B. 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 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D. 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3. 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五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简答题 6.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 。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 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 阔的意境。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 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 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 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 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乜。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 第2页
第 2 页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 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名为鲲 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 以五百岁为春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二、简答题 6. 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 阔的意境。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 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 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 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 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
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 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 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怒而飞 (2)六月息 (3)置杯焉则胶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控于地而已矣 (6)宿春粮 8.大鹏南飞,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这其中的道理,用文中的话来解释,就是 因为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 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 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第3页
第 3 页 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 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 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 (2)六月息________________ (3)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_______________ (5)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_____ (6)宿舂粮________________ 8. 大鹏南飞,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这其中的道理,用文中的话来解释,就是 因为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 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 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 功,圣人无名。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故夫知效一官 (2)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3)辩乎荣辱之境 (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10.对下列文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 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 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 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 第4页
第 4 页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 功,圣人无名。 9.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 (2)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 (3)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______ (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 10. 对下列文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 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 所依靠。 B. 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 所期待。 C. 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 所期待。 D. 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
所依靠。 11.下列对本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 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 的懈怠。 ∂.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 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 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 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竟陵王萧)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后子良为南徐州 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毎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 郎。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 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云乃尔,方 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云时从。文惠顾云曰: 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 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侍 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曰:“不谓今日复见谠言。” 第5页
第 5 页 所依靠。 11. 下列对本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 学习,这是不对的。 B. 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 的懈怠。 C. 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 树立至德。 D. 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 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 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竟陵王萧)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后子良为南徐州、 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 郎。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 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云乃尔,方 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云时从。文惠顾云曰: “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 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侍 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曰:“不谓今日复见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