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62332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课程40学时,实验14学时) 实习天数:一 学分:3 一、教学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必 修课。它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及各类网络的组 网、互连技术及其协议、广域网的接入以及网络管理及安全的重要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计算 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功能及协议,LAN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及Internet 的基础知识,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连接的建立和管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 控制、路由选择、无线传输、网络互联等):其次,通过上机实验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获得上述 必要的网络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网络构建及应用技术,从而具备一定的熟练安装、规划和管 理、维护计算机网络的技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课时部分:要求学生能够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拓 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了解OSI/R侧与TCP/IP的比较:网络协议标准化组织:以及RFC文档与Internet协议标 准的制定过程: √掌握协议、层次、接口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0SIRW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TCP/IP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主要协议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62332 开课学期:第 5 学期 总 学 时:54 学时(其中讲课程 40 学时,实验 14 学时) 实习天数:— 学 分: 3 一、教学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 教学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必 修课。它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及各类网络的组 网、互连技术及其协议、广域网的接入以及网络管理及安全的重要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计算 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功能及协议,LAN 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及Internet 的基础知识,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连接的建立和管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 控制、路由选择、无线传输、网络互联等);其次,通过上机实验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获得上述 必要的网络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网络构建及应用技术,从而具备一定的熟练安装、规划和管 理、维护计算机网络的技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课时部分:要求学生能够——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拓 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 了解 OSI/RM 与 TCP/IP 的比较;网络协议标准化组织;以及 RFC 文档与 Internet 协议标 准的制定过程; ✓ 掌握协议、层次、接口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OSI/RM 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TCP/IP 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主要协议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第三章物理层与通信技术 √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征:无线与卫早通信技术、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多路复用 的分类与特点: √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SD的基本概念:掌握数 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一SC: √掌握误码率的定义与差错控制方法:数据链路层的几个基本概念: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 协议实例-DLC:Internet中的3种数据链路层协议。 第五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局域网技术 了解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IEEE802参考模 型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Ethernet局域网、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局域网以及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六章网络层与路由技术 √了解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与组管理协议: √掌握IP地址及子网编址的基本方法:IP分组的交付与路由选择、Internet路由选择协 议、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的概念:掌握P协议的基本内容:地址解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七章传输层与TCP、UDP协议 √了解网铬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 √掌握进程通信中客户/服务器模式、传输层的基木功能与服务质量QoS的基木概念:TCP 和UDP协议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应用层 √了解TCP/IP协议族与应用层协议之间的关系: √掌握域名系统、文件传输下TP、电子邮件E-ail、WWW服务的工作原理:掌握应用层各种 协议的分析方法。 第九章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因后续会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故本章略去不讲,只是在总复习时简介,也不做考试 要求。 第十章宽带接入技术 因本章内容原书作者建议本科教学略去不讲,只作为研究生教学新增内容,故本章略去不讲, 也不属考试范围。 2、上机实验课时部分:要求学生能够一 通过本课程的上机实验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建网及网络配置管理各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2 第三章 物理层与通信技术 ✓ 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征;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多路复用 的分类与特点; ✓ 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 SDH 的基本概念;掌握数 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 ✓ 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BSC; ✓ 掌握误码率的定义与差错控制方法;数据链路层的几个基本概念;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 协议实例—HDLC;Internet 中的 3 种数据链路层协议。 第五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局域网技术 ✓ 了解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IEEE 802 参考模 型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 ✓ 掌握 Ethernet 局域网、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局域网以及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六章 网络层与路由技术 ✓ 了解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与组管理协议; ✓ 掌握 IP 地址及子网编址的基本方法;IP 分组的交付与路由选择、Internet 路由选择协 议、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的概念;掌握 IP 协议的基本内容;地址解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七章 传输层与TCP、UDP协议 ✓ 了解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 ✓ 掌握进程通信中客户/服务器模式、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与服务质量 QoS 的基本概念;TCP 和 UDP 协议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应用层 ✓ 了解 TCP/IP 协议簇与应用层协议之间的关系; ✓ 掌握域名系统、文件传输 FTP、电子邮件 E-mail、WWW 服务的工作原理;掌握应用层各种 协议的分析方法。 第九章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因后续会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故本章略去不讲,只是在总复习时简介,也不做考试 要求。 第十章 宽带接入技术 因本章内容原书作者建议本科教学略去不讲,只作为研究生教学新增内容,故本章略去不讲, 也不属考试范围。 2、上机实验课时部分:要求学生能够—— 通过本课程的上机实验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建网及网络配置管理各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主要环节中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共安排40个学时)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一、目的要求 本章在介绍网络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网络的定义、分类与拓扑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 探讨。 (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了解网络计算的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三)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 (四)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 (五)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二、讲授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SNA,DNA,OSI/M,IEEE8O2.X,TCP/IP 4.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5。宽带网络与全光纤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1,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数据通信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式网络,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AN (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资源子网的概念:主机、终端,各种软件、数据库 2.通信子网的概念: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 结构 (五)典型计算机网络:ARPAnet,NSFnet,Internet,.Internet2 (六)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1.网络计算的基本概念 2.移动计算网铬的研究与应用:移动计算网络的基本概念,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通信平台, 无线局域网,Ad hocl网络,无线应用协议AP 3.多媒体网络的研究与应用:多媒体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网络应用 对数据通信的要求,对传统网络的改讲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3 主要环节中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 (共安排 40 个学时)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一、目的要求: 本章在介绍网络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网络的定义、分类与拓扑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 探讨。 (一)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了解网络计算的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三)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 (四)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 (五) 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二、讲授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SNA,DNA,OSI/RM,IEEE 802.X,TCP/IP 4.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5.宽带网络与全光纤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二)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1.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数据通信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式网络,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资源子网的概念:主机、终端,各种软件、数据库 2.通信子网的概念: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 结构 (五)典型计算机网络:ARPAnet,NSFnet,Internet,Internet 2 (六)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1.网络计算的基本概念 2.移动计算网络的研究与应用:移动计算网络的基本概念,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通信平台, 无线局域网,Ad hoc网络,无线应用协议WAP 3.多媒体网络的研究与应用:多媒体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网络应用 对数据通信的要求,对传统网络的改进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4.网络并行计算的研究与应用:网铬并行计算的基本概念,机群计算,网格计算 5.存储区域网络的研究与应用:存储区域网络的基本概念,存储区域网络SN,网络连接存储 NAS,存储服务提供商SSP 三、本章阅读书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教材第一章) 四、思考题: 局域网, 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你是数赞禁树路背的青整销清华移动计算网路、多煤体网格、网路并行计算、 网格计算、存储区域网络域网络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一、目的要求: 本意从层次、服务与协议的基本概念出发,对OSI/调、TCP/IP,以及网络协议标准化与制定的 国际标准组织进行了介绍。 (一)了解OSL/RM与TCp/TD的出较: (二)了解网络协议标准组织,以及RFC文档与Internet协议标准的制定过程: (三)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四)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五)掌握0SI/W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六)掌握TCP/P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主要协议。 二、讲授内容: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网络协议的概念:语义,语法,时序 2.协议、层次、接口与体系结构的概念 3.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 (二)0SI/RW 1.OSI/RM的基本概色 2.0SI/M的结构 3.0SI/RM各层的功能 4.0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通信服务类型,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确认和重传机 制,服务类型与服务质量 (三)TCP/IP参考模型 1.TCP/1P参考模型的发展 TCP/IP协议的起源,特点 2.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四)OSI/RW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对0SI/RM的评价 2.对TCP/IP参考模型的评价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4 4.网络并行计算的研究与应用:网络并行计算的基本概念,机群计算,网格计算 5.存储区域网络的研究与应用:存储区域网络的基本概念,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连接存储 NAS,存储服务提供商SSP 三、本章阅读书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教材第一章) 四、思考题: 1.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的?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 网格计算、存储区域网络域网络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一、目的要求: 本章从层次、服务与协议的基本概念出发,对OSI/RM、TCP/IP,以及网络协议标准化与制定的 国际标准组织进行了介绍。 (一) 了解 OSI/RM 与 TCP/IP 的比较; (二) 了解网络协议标准组织,以及 RFC 文档与 Internet 协议标准的制定过程; (三) 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四)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五) 掌握 OSI/RM 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六) 掌握 TCP/IP 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主要协议。 二、讲授内容: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网络协议的概念:语义,语法,时序 2.协议、层次、接口与体系结构的概念 3.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 (二)OSI/RM 1.OSI/RM的基本概念 2.OSI/RM的结构 3.OSI/RM各层的功能 4.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通信服务类型,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确认和重传机 制,服务类型与服务质量 (三)TCP/IP参考模型 1.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 TCP/IP协议的起源,特点 2.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四)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对OSI/RM的评价 2.对TCP/IP参考模型的评价
色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五)网络与Internet协议标准组织与管理机构 1,网络协议标准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电子工业协会EIA,电气电子 工程师协会IEEE,ATN论坛 2.RFC文档、Internet.草案与Internet协议标准 3.Internet管理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SF,Internet协会IS0c,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 IAB,Internet工程任务组和Internet工程指导小组(IETF,IESG),Internet研究部IRTF,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Internet赋号管理局IANA,WWW联盟 三、本章阅读书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教材第二章) 2.申震杰(译),《计算机网络 一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清华大学出版社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四、思考题: 1.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2.请描述在OSI/RM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3。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4.请比较0SI/RM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第3章物理层与通信技术 一、目的要求: 本章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主要传输介质、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多路复用技 术、数据交换技术,并对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的物理层协议进行了讨论。 (一)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二)了解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三)了解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 (四)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概念: (五)掌握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二、讲授内容: (一)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物理层基本服务功能 3.物理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物理连接的类型,全 双工,半双工,单工方式,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方式 (二)通信的基本概念 1.信息、数据与信号 2.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类型,数据通信方式,同步技术(位同步,字符同步 ) 3.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的主要特性,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微波 通信,蜂窝无线通信,卫星通信)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5 (五)网络与Internet协议标准组织与管理机构 1.网络协议标准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电子工业协会EIA,电气电子 工程师协会IEEE,ATM论坛 2.RFC文档、Internet草案与Internet协议标准 3.Internet管理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Internet协会ISOC,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 IAB,Internet工程任务组和Internet工程指导小组(IETF,IESG),Internet研究部IRTF,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Internet 赋号管理局IANA,WWW联盟 三、本章阅读书目: 1.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教材第二章) 2. 申震杰(译),《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 Internet 特色》,清华大学出版社 3.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 2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四、思考题: 1.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2.请描述在OSI/RM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3.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4.请比较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第3章 物理层与通信技术 一、目的要求: 本章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主要传输介质、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多路复用技 术、数据交换技术,并对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的物理层协议进行了讨论。 (一) 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二) 了解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三) 了解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 (四) 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 SDH 的基本概念; (五) 掌握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二、讲授内容: (一)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物理层基本服务功能 3.物理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物理连接的类型,全 双工,半双工,单工方式,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方式 (二)通信的基本概念 1.信息、数据与信号 2.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类型,数据通信方式,同步技术(位同步,字符同步 ) 3.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的主要特性,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微波 通信,蜂窝无线通信,卫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