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 课程编码:Z108005 总学时/总学分:483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6/2.25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120.75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的专业教有模块中的必 修课程(专业方向持色课) 2、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 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及各类网络的组网、互连技术 及其协议、广域网的接入以及网络管理及安全的重要入门性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计 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功能及协议,掌握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网铬互连的基本概念及 nteet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础操作;其次,通过上机实验等实践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 上述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网络构建及应用技术,从而具备一定的熟练安装、配置管 理及维护计算机网络、开展网络应用的职业技能。 上述课程教学目的从学习要求层次上,可分为了解、掌握、重点竿握(应有技能)以下3个层 次: 了解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2)了解OSI/RM与TCP/P的比较:网络协议标准化组织:以及RFC文档与Internet协议标准 的制定过程: 3)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征;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多路复用 的分类与特点: 4)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面向字符型致据链路层协议实例一BSC: 5)了解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正EE802参考模型 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 6)了解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Interet控制报文协议与组管理协议: 7)了解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
8)了解TCP/P协议簇与应用层协议之间的关系。 学握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拓 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2)掌握协议、层次、接口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OSRM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TCPP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主要协议, 3)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DH的基本概念:据数 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4)掌握误码率的定义与差错控制方法:数据链路层的儿个基本概念: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 协议实例一HDLC:Interet中的3种数据链路层协议。 5)掌握Ethemet局域网、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局域网以及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O)掌握P地址及子网编址的基本方法:P分组的交付与路由选择、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的概念;掌握P协议的基本内容:地址解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掌握进程通信中客户/服务器模式、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与服务质量QoS的基本概念:TCP 和UDP协议的基本内容。 8)握域名系统、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l、wWW服务的工作原理:学握应用层各 种协议的分析方法。 重点掌握: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拓扑结 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2)协议、层次、接口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3)OSRM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4)TCPP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主要协议。 5)物理层基本概念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烦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概念:数 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与链路层协议: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一HDLC:Internet中 的3种数据链路层协议。 T)Ethernet局域网、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局域网以及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8)P地址及子网编址的基本方法:P分组的交付与路由选择、Intemet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器 与第三层交换的概念:掌握P协议的基本内容:地址解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9)进程通信中的客户/服务器模式、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概念:TCP和UDP协议
1O)域名系统、文件传输FTP、电子郎件E-mail、WWW服务的工作原理:URL的基本概念: 应用层协议分析。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2学时(理论2学时) 1.本章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计算机网铬概论 2学时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S)典型计算机网络:ARPAnet,NSFnet,,Internet,nternet2 )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2.本章教学要求 课内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了解网络计算的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 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 5)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课外作业、思考题、阅读资料: )阅读课本第一章:阅读主荐教材1、2的第一章。 2)完成课本第一章习题(P30页)的第1、2、3大题: 3)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的?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 网格计算、存储区域网络域网络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4学时(理论4学时) 1.本章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2学时 1)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语义,语法,时序 3)层次、服务、原语、接口、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4)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 5)OSRM参考模型、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第二节Internet及TCpP协议 2学时 1)TCPP协议参考模型、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协议族 2)OSI/RM与TCP/IP协议参考模型的比较 3)协议标准化组织、RFC文档、Intemet草案与协议标准化过程、Internet的管理机构 2.本章教学要求 课内教学要求: I)了解OSI/RM与TCP/IP的比较: 2)了解网络协议标准组织,以及RFC文档与Internet协议标准的制定过程: 3)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4)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5)掌握OSI/RM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掌握TCPP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主要协议 课外作业、思考愿、阅读资料: 1)阅读课本第二章:同时阅读主荐教材1、2的相关章节 2)充成课本第二章习题(P53页)的第1、2、3大题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4)请描述在OSIRM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5)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请比较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第三章物理层与通信技术 6学时(弹论4学时+实验2学时) 1.本章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物理层协议基础 2学时 1)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2)通信的基本概念 3)数据编码技术 4)基带传输技术
5)频带传输 第二节数据交换与多路复用技术基础 2学时 1)(六)多路复用技术 2)(七)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3)(八)同步数字体系SDH 上机实验一:网络传输物理介质实验 2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 课内教学要求 1)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2)了解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3)了解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 4)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DH的基本概念: 5)掌握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课外作业、思考题,阅读资料: 1)阅读课本第三章:同时阅读主荐教材1、2的相关章节。 2)完成课本第三章习题(P106页)的第1、2、3大题。 3)多路复用计算机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计算机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4学时(理论4学时) 1.本章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差错控制与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2学时 )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 2)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及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 2学时 1)(三)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 2)(四)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一HDLC 3)(五)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 2.本章教学要求 课内教学要求: 1)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