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8262332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课程40学时,实验14学时) 实习天数:一 学分:3 一、教学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考试目的和要求 考试目的:通过期终笔试,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对本课程知识 的掌握程度。 考试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拓 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了解OSI/R与TCP/IP的比较:网络协议标准化组织:以及RFC文档与Internet协议标 准的制定过程: √掌握协议、层次、接口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0SI/M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TCP/IP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主要协议 第三章物理层与通信技术 √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征: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多路复用 的分类与特点: √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概念:掌握数 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一SC: √掌握误码率的定义与差错控制方法:数据链路层的几个基本概念: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 协议实例一DLC:Internet中的3种数据链路层协议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1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8262332 开课学期:第 5 学期 总 学 时:54 学时(其中讲课程 40 学时,实验 14 学时) 实习天数:— 学 分: 3 一、教学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 考试目的和要求 考试目的:通过期终笔试,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对本课程知识 的掌握程度。 考试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拓 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 了解 OSI/RM 与 TCP/IP 的比较;网络协议标准化组织;以及 RFC 文档与 Internet 协议标 准的制定过程; ✓ 掌握协议、层次、接口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OSI/RM 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TCP/IP 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主要协议。 第三章 物理层与通信技术 ✓ 了解传输介质的类型及主要特征;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多路复用 的分类与特点; ✓ 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数据通信、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 SDH 的基本概念;掌握数 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 ✓ 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BSC; ✓ 掌握误码率的定义与差错控制方法;数据链路层的几个基本概念;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 协议实例—HDLC;Internet 中的 3 种数据链路层协议
色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第五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局域网技术 √ 了解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IEEE802参考模 型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Ethernet局域网、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局域网以及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六章网络层与路由技术 √了解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与组管理协议: √掌握IP地址及子网编址的基本方法:IP分组的交付与路由选择、Internet路由选择协 议、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的概念:掌握P协议的基本内容:地址解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七章传输层与TCP、UDP协议 √了解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 √掌握进程通信中客户/服务器模式、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与服务质量QS的基本概念:TCP 和UDP协议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应用层 √了解TCP/IP协议簇与应用层协议之间的关系: √李握域名系统、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ail、WWW服务的工作原理:掌握应用层各种 协议的分析方法。 第九章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因后续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故本章略去不讲,也不做考试要求。 第十章宽带接入技术 因本章内容原书作者建议本科教学略去不讲,只作为研究生教学新增内容,故本章略去不讲, 也不属考试范围。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知识块 一计算机网络橘论 本部分内容涵盖课本第一章基本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SNM,DNA,OSI/RM,IEEE8O2.X,TCP/ID (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1.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数据通信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式网络,局域网AN,城域网MAN,广域网AN (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资源子网的概念:主机、终端。各种软件、数据库 2.通信子网的概念: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2 第五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局域网技术 ✓ 了解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IEEE 802 参考模 型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 ✓ 掌握 Ethernet 局域网、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局域网以及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六章 网络层与路由技术 ✓ 了解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与组管理协议; ✓ 掌握 IP 地址及子网编址的基本方法;IP 分组的交付与路由选择、Internet 路由选择协 议、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的概念;掌握 IP 协议的基本内容;地址解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七章 传输层与TCP、UDP协议 ✓ 了解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 ✓ 掌握进程通信中客户/服务器模式、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与服务质量 QoS 的基本概念;TCP 和 UDP 协议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应用层 ✓ 了解 TCP/IP 协议簇与应用层协议之间的关系; ✓ 掌握域名系统、文件传输 FTP、电子邮件 E-mail、WWW 服务的工作原理;掌握应用层各种 协议的分析方法。 第九章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因后续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故本章略去不讲,也不做考试要求。 第十章 宽带接入技术 因本章内容原书作者建议本科教学略去不讲,只作为研究生教学新增内容,故本章略去不讲, 也不属考试范围。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知识块——计算机网络概论 本部分内容涵盖课本第一章基本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SNA,DNA,OSI/RM,IEEE 802.X,TCP/IP (二)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1.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数据通信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式网络,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资源子网的概念:主机、终端,各种软件、数据库 2.通信子网的概念: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
色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 结构 第二部分知识块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OSI/R与TCP/IP协议参考模型 本部分内容涵盖课本第二章的全部内容: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网络协议的概念:语义,语法,时序 2.协议、层次、接口与体系结构的概念 (二)0SI/RW参考模型 1.OSI/RM的基本概念 2.OSI/R的结构 3.0SI/R各层的功能 4.0S1环培中的数据传输讨程 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通信服务类型,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确认和重传机 制,服务类型与服务质量 (三)TCP/IP参考模型 1.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TCP/IP协议的起源,现状、特点) 2.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四)OSI/RW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对0S1/RM的评价 2.对TCP/IP参考模型的评价 (五)网络与Interneti协议标准组织与管理机构 1.网络协议标准组织 2.RFC文档、Interneti草案与Internet协议标准 3.Internet的管理机构 第三部分知识块 0SI/M与TCP/IP协议参考模型各层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服务与功 能、分类和基本实现方法或工作原理、技术机制 本部分内容函盖课本第三章一第八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物理层与通信技术 (一)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物理层基本服务功能 3.物理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物理连接的类型,全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3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 结构 第二部分知识块——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OSI/RM 与 TCP/IP 协议参考模型) 本部分内容涵盖课本第二章的全部内容: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网络协议的概念:语义,语法,时序 2.协议、层次、接口与体系结构的概念 (二)OSI/RM 参考模型 1.OSI/RM的基本概念 2.OSI/RM的结构 3.OSI/RM各层的功能 4.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通信服务类型,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确认和重传机 制,服务类型与服务质量 (三)TCP/IP 参考模型 1.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TCP/IP协议的起源,现状、特点) 2.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四)OSI/RM 与 TCP/IP 参考模型的比较 1.对OSI/RM 的评价 2.对TCP/IP 参考模型的评价 (五)网络与Internet协议标准组织与管理机构 1.网络协议标准组织 2.RFC文档、Internet草案与Internet协议标准 3.Internet 的管理机构 第三部分知识块 —— OSI/RM 与 TCP/IP 协议参考模型各层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服务与功 能、分类和基本实现方法或工作原理、技术机制 本部分内容涵盖课本第三章~第八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物理层与通信技术 (一)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物理层基本服务功能 3.物理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物理连接的类型,全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双工,半双工,单工方式,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方式 (二)通信的基本概念 1.信息、数据与信号 2.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类型,数据通信方式,同步技术(位同步,字符同步 3.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的主要特性,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微波 通信,蜂窝无线通信,卫星通信) (三)数据综码技术 1.模拟数据编码方法:ASK,FSX,PSK 2.数字数据编码方法: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3.脉冲编码调制方法PC (四)基带传输技术 1.基带传输的定义 2.通信信道带宽对基带传输的影响:基本分析方法,信道带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极限 S=+logaN,R=B.logz (1+S/N) (五)频带传输 1.电话交换网的结构 2.频带传输的定义 3.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六)多路复用技术 L.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FDM,DW,TDM 2.频分多路复用FDW 3.波分多路复用WDW 4.时分多路复用TDM: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时分多路复用的分类:STDW、ATDW (七)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1.线路交换方式:线路交换的工作原理,线路交换的特点 2。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存储转发的基本概念,存储转发的分类 3.数据报方式:数据报的工作原理,数据报的特点 4.虚电路方式:虚电路的工作原理,虚电路的特点 5.ATM交换方式:ATM交换的基本概念,ATN的工作原理,ATM的应用 *(八)同步数字体系SD阳 1.SDH发展的背景 2.SDH速率体系 3.SDH复用结构 1.SDI的主要技术特点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4 双工,半双工,单工方式,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方式 (二)通信的基本概念 1.信息、数据与信号 2.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类型,数据通信方式,同步技术(位同步,字符同步 ) 3.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的主要特性,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微波 通信,蜂窝无线通信,卫星通信) (三)数据编码技术 1.模拟数据编码方法:ASK,FSK,PSK 2.数字数据编码方法: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3.脉冲编码调制方法PCM (四)基带传输技术 1.基带传输的定义 2.通信信道带宽对基带传输的影响:基本分析方法,信道带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极限 S= T 1 log2N,Rmax= B·log2(1+S/N) (五)频带传输 1.电话交换网的结构 2.频带传输的定义 3.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六)多路复用技术 1.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FDM,WDM,TDM 2.频分多路复用FDM 3.波分多路复用WDM 4.时分多路复用TDM: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时分多路复用的分类:STDM、ATDM (七)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1.线路交换方式:线路交换的工作原理,线路交换的特点 2.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存储转发的基本概念,存储转发的分类 3.数据报方式:数据报的工作原理,数据报的特点 4.虚电路方式:虚电路的工作原理,虚电路的特点 5.ATM交换方式:ATM交换的基本概念,ATM的工作原理,ATM的应用 *(八)同步数字体系SDH 1.SDH发展的背景 2.SDH速率体系 3.SDH复用结构 1. SDH 的主要技术特点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色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一)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 1.设计数据链路层的原因 2.差错产生的原因和差错类型 3。误码率的定义 4.检错码与纠错码 5.循环元金编码工作原理 6.差错控制机制:反馈重发机制,反馈重发机制的分类 (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急 1.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 2.数据链路控制 3.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面向连接确认服务,无连接确认服务,无连接不确认服 务 *(三)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 1.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分类:面向字符型,面向比特型 2.面向字符型协议实例一BSC:控制字符,数据报文格式,转义字符的使用,面向字符型协议 的执行过程 (四)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一DC 1。DC产生的背晷 2.数据链路层的配置方式和数据传送方式:非平衡配置方式,平衡衡配置方式 3.HDLC的帧结构:信息顿,监控顿,无编号帧 4.数据链路的工作过程 (五)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 1.SLIP协议 2.CSLIP协议 3.PPP协议:PPP信息帧,PPP链路控制幀,PPP网络控制帧 第五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局域网技术 (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1.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性能的三要素 2.局域网拓扑结构类型与特点:总线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 3.传输介质类型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IEEE802参考模型 (二)Ethernet局域网 1.Ethernet的发展 2.Ethernet帧结构与帧的发送、接收流程分析:Ethernet帧发送流程的分析,Ethernet帧结 构,Ethernet帧接收流程的分析 3.Ethernet实现方法 4.Ethernet物理地址: 网络中地址的基本类型,Ethernet物理地址的特点 5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考试大纲 5 (一)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 1.设计数据链路层的原因 2.差错产生的原因和差错类型 3.误码率的定义 4.检错码与纠错码 5.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 6.差错控制机制:反馈重发机制,反馈重发机制的分类 (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1.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 2.数据链路控制 3.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面向连接确认服务,无连接确认服务,无连接不确认服 务。 *(三)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 1.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分类:面向字符型,面向比特型 2.面向字符型协议实例—BSC:控制字符,数据报文格式,转义字符的使用,面向字符型协议 的执行过程 (四)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HDLC 1.HDLC产生的背景 2.数据链路层的配置方式和数据传送方式:非平衡配置方式,平衡配置方式 3.HDLC的帧结构:信息帧,监控帧,无编号帧 4.数据链路的工作过程 (五)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 1.SLIP协议 2.CSLIP协议 3.PPP协议:PPP信息帧,PPP链路控制帧,PPP网络控制帧 第五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局域网技术 (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1.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性能的三要素 2.局域网拓扑结构类型与特点:总线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 3.传输介质类型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IEEE 802参考模型 (二)Ethernet局域网 1.Ethernet的发展 2.Ethernet帧结构与帧的发送、接收流程分析:Ethernet帧发送流程的分析,Ethernet帧结 构,Ethernet帧接收流程的分析 3.Ethernet实现方法 4.Ethernet物理地址:网络中地址的基本类型,Ethernet物理地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