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道a-bub.coM 下载 第1章引 言 过去的三百年中,每一个世纪都有一种技术占据主要的地位。18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 的是伟大的机械时代;19世纪是蒸汽机时代;20世纪的关键技术是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送、 处理和利用。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向一个崭新 的信息社会。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一个根本的变革就是从劳动密集型社会转入到知识密集 型社会。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人们惊喜地发现:电话、电视及计算机正在迅速地融合;信 息的获取、存储、传送和处理之间的孤岛现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逐渐消失;曾经独立发 展的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将合而为一;新的信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因此 在未来社会中,信息产业将成为社会经济中发展最快和最大的部门。为了提高信息社会的生产 力,提供一种全社会的、经济的、快速的存取信息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手段是由计算机 网络来实现的。 1.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在当时是很大的创举,但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测到五十年后 的今天,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影响是如此广泛和深远。当1969年12月世界上第一个 数据包交换计算机网络ARPANET出现时,也不会有人预测到时隔二十多年,计算机网络在现代 信息社会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ARPANETI网络已从最初的四个结点发展为横跨全世界一百 多个国家和地区、挂接有几万个网络、几百万台计算机、几亿用户的因特网(Internet)。 Internet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而且还在发展之中。 回顾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对预测这个行业的未来,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在电气时 代到来之前,还不具备发展远程通信的先决条件,所以通信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从19世纪40 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电磁技术被广泛用于通信。1844年电报的发明以及1876年电话的出现, 开始了近代电信事业,为人们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电子技术 被广泛用于通信领域。微波传输、大西洋电话电缆以及1960年美国海军首次使用命名为“月亮' 的卫星进行远距离通信,标志着远程通信事业的开始。 纵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它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最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 在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问世,但当时计算机的数量非常少,且非常昂贵。由于 当时的计算机大都采用批处理方式,用户使用计算机首先要将程序和数据制成纸带或卡片,再送 到计算中心进行处理。1954年,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收发器(transceiver)的终端,人们使用这科 终端首次实现了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通过电话线路发送到远地的计算机。此后,电传打字机也作 为远程终端和计算机相连,用户可以在远地的电传打字机上输入自己的程序,而计算机计算出来
下载 第1章 引 言 过去的三百年中,每一个世纪都有一种技术占据主要的地位。 1 8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 的是伟大的机械时代; 1 9世纪是蒸汽机时代; 2 0世纪的关键技术是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送、 处理和利用。计算机是 2 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向一个崭新 的信息社会。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一个根本的变革就是从劳动密集型社会转入到知识密集 型社会。在2 0世纪的最后1 0年中,人们惊喜地发现:电话、电视及计算机正在迅速地融合;信 息的获取、存储、传送和处理之间的孤岛现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逐渐消失;曾经独立发 展的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将合而为一;新的信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因此, 在未来社会中,信息产业将成为社会经济中发展最快和最大的部门。为了提高信息社会的生产 力,提供一种全社会的、经济的、快速的存取信息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手段是由计算机 网络来实现的。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在当时是很大的创举,但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测到五十年后 的今天,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影响是如此广泛和深远。当 1 9 6 9年1 2月世界上第一个 数据包交换计算机网络 A R PA N E T出现时,也不会有人预测到时隔二十多年,计算机网络在现代 信息社会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A R PA N E T网络已从最初的四个结点发展为横跨全世界一百 多个国家和地区、挂接有几万个网络、几百万台计算机、几亿用户的因特网( I n t e r n e t)。 I n t e r n e t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而且还在发展之中。 回顾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对预测这个行业的未来,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在电气时 代到来之前,还不具备发展远程通信的先决条件,所以通信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从 1 9世纪4 0 年代到2 0世纪3 0年代,电磁技术被广泛用于通信。 1 8 4 4年电报的发明以及 1 8 7 6年电话的出现, 开始了近代电信事业,为人们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 2 0世纪3 0年代到6 0年代,电子技术 被广泛用于通信领域。微波传输、大西洋电话电缆以及 1 9 6 0年美国海军首次使用命名为“月亮” 的卫星进行远距离通信,标志着远程通信事业的开始。 纵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它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最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 在1 9 4 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问世,但当时计算机的数量非常少,且非常昂贵。由于 当时的计算机大都采用批处理方式,用户使用计算机首先要将程序和数据制成纸带或卡片,再送 到计算中心进行处理。 1 9 5 4年,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收发器( t r a n s c e i v e r)的终端,人们使用这种 终端首次实现了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通过电话线路发送到远地的计算机。此后,电传打字机也作 为远程终端和计算机相连,用户可以在远地的电传打字机上输入自己的程序,而计算机计算出来
2 计算机网络 China-pub.com 下载 的结果也可以传送到远地的电传打字机上并打印出来,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型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当初的计算机是为批处理而设计的,因此当计算机和远程终端相连时,必须在计算机 上增加一个接口。显然,这个接口应当对计算机原来软件和硬件的影响尽可能小。这样就出现 了如图1-1所示的线路控制器(line controller)。图中的调制解调器M是必须的,因为电话线路本 来是为传送模拟话音而设计的。 计算机 线路控制器 M 图1·1计算机通过线路控制器与远程终端相连 随着远程终端数量的增加,为了避免一台计算机使用多个线路控制器,在60年代初期,出 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multiple Line controlLev)。它可以和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构成面向终 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如图1-2所示。有人将这种最简单的通信网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这里」 计算机是网络的控制中心,终端围绕着中心分布在各处,而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批处理。 同时考虑到为一个用户架设直达的通信线路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在用户终端和计算机之间 通过公用电话网进行通信。 多重线路 电话网 控制器 M M 图1-2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主机为中心 在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中,人们利用通信线路、集中器、多路复用器以及公用电话网等设备 将一台计算机与多台用户终端相连接,用户通过终端命令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从而 将单一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分散到了每个用户手中。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时系统) 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热情,使计算机用户的数量迅速增加。但这种网络系 统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而且单机系统的可 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将多台计 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想到能否借鉴电话系统中所采用的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思想?多年来 虽然电话交换机经过多次更新换代,从人工接续、步进制、纵横制直到现代的计算机程序控制
的结果也可以传送到远地的电传打字机上并打印出来,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型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当初的计算机是为批处理而设计的,因此当计算机和远程终端相连时,必须在计算机 上增加一个接口。显然,这个接口应当对计算机原来软件和硬件的影响尽可能小。这样就出现 了如图1 - 1所示的线路控制器(line controller)。图中的调制解调器M是必须的,因为电话线路本 来是为传送模拟话音而设计的。 图1-1 计算机通过线路控制器与远程终端相连 随着远程终端数量的增加,为了避免一台计算机使用多个线路控制器,在 6 0年代初期,出 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 multiple Line controlLev)。它可以和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构成面向终 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如图 1 - 2所示。有人将这种最简单的通信网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这里, 计算机是网络的控制中心,终端围绕着中心分布在各处,而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批处理。 同时考虑到为一个用户架设直达的通信线路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在用户终端和计算机之间 通过公用电话网进行通信。 图1-2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主机为中心 在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中,人们利用通信线路、集中器、多路复用器以及公用电话网等设备, 将一台计算机与多台用户终端相连接,用户通过终端命令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从而 将单一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分散到了每个用户手中。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时系统) 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热情,使计算机用户的数量迅速增加。但这种网络系 统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而且单机系统的可 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将多台计 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想到能否借鉴电话系统中所采用的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思想?多年来, 虽然电话交换机经过多次更新换代,从人工接续、步进制、纵横制直到现代的计算机程序控制, 2第第计算机网络 下载 计 算 机 线路控制器 M M T 计 算 机 多重线路 控制器 M M M T M T 电话网
China-pub.com 下载 第1章引言 3 但是其本质始终未变,都是采用电路交换技术。从资源分配角度来看,电路交换是预先分配线 路带宽的。用户在开始通话之前,先要通过拨号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通路。 只有在此物理通路建立之后,双方才能通话。在通话过程中,用户始终占有从发送端到接收端 的固定传输带宽。 电路交换本来是为电话通信而设计的,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建立通路的呼叫过程太长, 必须寻找新的适合于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8月,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 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到了存储转发的概念。1962-196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 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g验室(National Physics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NPL的戴维斯(David) 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到1969年12月,DARPA的计算机分组交换网 ARPANET投入运行。ARPANET连接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 坦福大学和犹他大学四个结点的计算机。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铬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纪元。 ARPANET的成功运行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期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 网络是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网,各终端通过电话网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但分组交 换网则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都处在网络的边缘,如图13所示。主机和终端构成了用 户资源子网。用户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而且还可共享用户资源子网的丰富的硬件和软件 资源。这种以资源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通常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你烛 南白机户陶 你佛 介 H 图1-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在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中,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分散又统一 从而使整个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原来单一主机的负载可以分散到全网的各个机器上,使得网络 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而且在这种系统中,单机故障也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全面瘫痪。 在网络中,相互通信的计算机必须高度协调工作,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降低 网络设计的复杂性,早在当初设计ARPANETE时就有专家提出了层次模型。分层设计方法可以将庞 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且易于处理的子问题。1974年IBM公司宣布了它研制的系统网络 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它是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的。DEC公司也在七十年 代末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一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DNA)
但是其本质始终未变,都是采用电路交换技术。从资源分配角度来看,电路交换是预先分配线 路带宽的。用户在开始通话之前,先要通过拨号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通路。 只有在此物理通路建立之后,双方才能通话。在通话过程中,用户始终占有从发送端到接收端 的固定传输带宽。 电路交换本来是为电话通信而设计的,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建立通路的呼叫过程太长, 必须寻找新的适合于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 1 9 6 4年8月,巴兰( B a r a n)在美国兰德( R a n d) 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到了存储转发的概念。 1 9 6 2 - 1 9 6 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 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 R 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 N a t i o n a l Physics Laboratory,N P 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 N P L的戴维斯(D a v i d) 于1 9 6 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 a c k e t)这一概念。到1 9 6 9年1 2月,D A R PA的计算机分组交换网 A R PA N E T投入运行。A R PA N E T连接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 坦福大学和犹他大学四个结点的计算机。 A R PA N E 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纪元。 A R PA N E T的成功运行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期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 网络是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网,各终端通过电话网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但分组交 换网则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都处在网络的边缘,如图 1 - 3所示。主机和终端构成了用 户资源子网。用户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而且还可共享用户资源子网的丰富的硬件和软件 资源。这种以资源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通常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图1-3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在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中,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分散又统一, 从而使整个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原来单一主机的负载可以分散到全网的各个机器上,使得网络 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而且在这种系统中,单机故障也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全面瘫痪。 在网络中,相互通信的计算机必须高度协调工作,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降低 网络设计的复杂性,早在当初设计A R PA N E T时就有专家提出了层次模型。分层设计方法可以将庞 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且易于处理的子问题。 1 9 7 4年I B M公司宣布了它研制的系统网络 体系结构S N 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它是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的。D E C公司也在七十年 代末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D N A)。 第1章第引 言第第3 下载
4 计算机网络 China-pub.com 载 有了网络体系结构,使得一个公司所生产的各种机器和网络设备可以非常容易地被连接起来。 但由于各个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同公司之 应用层 第7层 间的网络不能互连互通。针对上述情况,国际标准化组织 表示层 第6层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0)于I977年设立专门的 会话层 第5层 机构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并于不久后提出了一个使各种计算机能 传输层 第4层 够互连的标准框架 一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网络层 第3层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OSI/RM),简称OSl,OSI模 数据链路层 型是一个开放体系结构,它规定将网络分为7层,并规定每层的 第2层 功能,如图1-4所示。OSI参考模型的出现,意味着计算机网络 物理层 第1层 发展到第三代。 图1-4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在OS1参考模型推出后,网络的发展道路一直走标准化道路 OSI参考模型 而网络标准化的最大体现就是Internet的飞速发展。现在Internet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 机互联网。Interneti遵循TCP/P参考模型,由于TCP/P仍然使用分层模型,因此Internet仍属于第 三代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经过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发展,表现出其巨大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 前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不断发展,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网络应用正迅速朝着高速化、实时化、智 能化、集成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不断深入,新型应用向计算机网络提出了挑战,新一代网络的 出现已成必然。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既受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科学技术的支撑,又受到网络应用需求的推 动。如今,计算机网络从体系结构到实用技术已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和工程化。作为一门年轻 的学科,它具有极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依赖性,又具有自身特有的研究内容。它必须在一定的 约束条件下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和调度网络资源(如链路、带宽、信息等),提供适应不 同应用需求的网络服务和拓展新的网络应用。图1-5给出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演变的大致过程。 德天使牌 用 风 a世纪 0附 图15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变过程
有了网络体系结构,使得一个公司所生产的各种机器和网络设备可以非常容易地被连接起来。 但由于各个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同公司之 间的网络不能互连互通。针对上述情况,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 a n i z a t i o n,I S O)于1 9 7 7年设立专门的 机构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并于不久后提出了一个使各种计算机能 够互连的标准框架—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 Reference Model,O S I / R M),简称O S I。O S I模 型是一个开放体系结构,它规定将网络分为 7层,并规定每层的 功能,如图 1 - 4所示。O S I参考模型的出现,意味着计算机网络 发展到第三代。 在O S I参考模型推出后,网络的发展道路一直走标准化道路, 而网络标准化的最大体现就是 I n t e r n e t的飞速发展。现在 I n t e r n e 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 机互联网。I n t e r n e t遵循T C P / I P参考模型,由于T C P / I P仍然使用分层模型,因此 I n t e r n e t仍属于第 三代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经过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发展,表现出其巨大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 前景。进入2 0世纪9 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不断发展,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网络应用正迅速朝着高速化、实时化、智 能化、集成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不断深入,新型应用向计算机网络提出了挑战,新一代网络的 出现已成必然。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既受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科学技术的支撑,又受到网络应用需求的推 动。如今,计算机网络从体系结构到实用技术已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和工程化。作为一门年轻 的学科,它具有极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依赖性,又具有自身特有的研究内容。它必须在一定的 约束条件下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和调度网络资源(如链路、带宽、信息等),提供适应不 同应用需求的网络服务和拓展新的网络应用。图1 - 5给出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演变的大致过程。 图1-5 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变过程 4第第计算机网络 下载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第7层 第6层 第5层 第4层 第3层 第2层 第1层 图1-4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O S I参考模型
CAi通a-pub.com 第1章引言 5 下载上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自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以来,仅20多年时间即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被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数据通信 现代社会信息量激增,信息交换也日益增多,每年有几万吨信件要传递。利用计算机网络 传递信件是一种全新的电子传递方式。电子邮件比现有的通信工具有更多的优点,它不像电话 需要通话者同时在场,也不像广播系统只是单方向传递信息,在速度上比传统邮件快得多。另 外,电子邮件还可以携带声音、图像和视频,实现多媒体通信。如果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地域足 够大,则可使各种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快速传递和处理(如因特网上的电 子邮件系统)。 除电子邮件以外,计算机网络给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一个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可以建 立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 一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它消除了地理上的距离限制。 2.资源共亨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许多昂贵的资源,例如大型数据库、巨型计算机等,并非为每一用户 所拥有,所以必须实行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的共享,如打印机、大容量磁盘等: 也包括软件资源的共享,如程序、数据等。资源共享的结果是避免重复投资和劳动,从而提高 了资源的利用率,使系统的整体性能价格比得到改善。 3.增加可靠性 在一个系统内,单个部件或计算机的暂时失效必须通过替换资源的办法来维持系统的继续 运行。但在计算机网络中,每种资源(尤其程序和数据)可以存放在多个地点,而用户可以通 过多种途径来访问网内的某个资源,从而避免了单点失效对用户产生的影响。 4.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单机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且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时差),计算机之间的忙闲程度是不均匀 的。从理论上讲,在同一网内的多台计算机可通过协同操作和并行处理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 能力,并使网内各计算机负载均衡。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备上述功能,因此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业 务处理时,可使用户在异地实现通存通兑,还可以利用地理位置的差异增加资金的流通速度。 例如,地处美国的银行晚上停止营业后将资金通过网络转借给新加坡的银行,而此刻新加坡正 是白天,新加坡银行就可在白天利用这些资金,到晚上再归还给美国的银行,从而提高了资金 的利用率。 使用网络的另一个主要领域是访问远程数据库。也许要不了很长时间,许多人就能坐在家 里向世界上任何地方预订飞机票、火车票、汽车票、轮船票,向饭店、餐馆和剧院订座,并且 立即得到答复。 在军事指挥系统中的计算机网络,可以使遍布在十分辽阔地域范围内的各计算机协同工作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自 2 0世纪6 0年代末诞生以来,仅 2 0多年时间即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被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通信 现代社会信息量激增,信息交换也日益增多,每年有几万吨信件要传递。利用计算机网络 传递信件是一种全新的电子传递方式。电子邮件比现有的通信工具有更多的优点,它不像电话 需要通话者同时在场,也不像广播系统只是单方向传递信息,在速度上比传统邮件快得多。另 外,电子邮件还可以携带声音、图像和视频,实现多媒体通信。如果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地域足 够大,则可使各种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快速传递和处理(如因特网上的电 子邮件系统)。 除电子邮件以外,计算机网络给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一个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可以建 立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 r k, C S C W),它消除了地理上的距离限制。 2. 资源共享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许多昂贵的资源,例如大型数据库、巨型计算机等,并非为每一用户 所拥有,所以必须实行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的共享,如打印机、大容量磁盘等; 也包括软件资源的共享,如程序、数据等。资源共享的结果是避免重复投资和劳动,从而提高 了资源的利用率,使系统的整体性能价格比得到改善。 3. 增加可靠性 在一个系统内,单个部件或计算机的暂时失效必须通过替换资源的办法来维持系统的继续 运行。但在计算机网络中,每种资源(尤其程序和数据)可以存放在多个地点,而用户可以通 过多种途径来访问网内的某个资源,从而避免了单点失效对用户产生的影响。 4. 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单机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且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时差),计算机之间的忙闲程度是不均匀 的。从理论上讲,在同一网内的多台计算机可通过协同操作和并行处理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 能力,并使网内各计算机负载均衡。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备上述功能,因此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业 务处理时,可使用户在异地实现通存通兑,还可以利用地理位置的差异增加资金的流通速度。 例如,地处美国的银行晚上停止营业后将资金通过网络转借给新加坡的银行,而此刻新加坡正 是白天,新加坡银行就可在白天利用这些资金,到晚上再归还给美国的银行,从而提高了资金 的利用率。 使用网络的另一个主要领域是访问远程数据库。也许要不了很长时间,许多人就能坐在家 里向世界上任何地方预订飞机票、火车票、汽车票、轮船票,向饭店、餐馆和剧院订座,并且 立即得到答复。 在军事指挥系统中的计算机网络,可以使遍布在十分辽阔地域范围内的各计算机协同工作, 第1章第引 言第第5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