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材料培养的枯草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2.染色液和试剂5%孔雀绿水溶液、0.5%蕃红水溶液 3.器材小试管、接种环、擦镜纸、镊子、显微镜等 【方法】 Schaeffer与 Fulton氏染色法 1.涂片:按常规方法将待检细菌制成一薄的涂片。 2.晾干固定:待涂片晾干后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2-3次。 3.染色 ①加染色液:加5%孔雀绿水溶液于涂片处(染料以铺满涂片为度),然后用酒精灯火 焰加热玻片至染液冒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维持5min。加热过程中要随时添加染色液, 切勿让标本干涸。(加热时温度不能太高)。 ②水洗:待玻片冷却后,用水轻轻地冲洗,直至流出的水中无染色液为止 ③复染:用蕃红液染色5min 4.水洗、晾干或吸干。 5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在油镜下观察芽胞和菌体的形态。 【结果】芽胞呈绿色,菌体为红色。 三、细菌的荚膜染色 【目的】了解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原理】:由于荚膜与染料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染荚膜,即设 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由于荚膜的含水量 在90%以上,故染色时一般不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材料】 1肺炎球菌 2.染色液和试剂:结晶紫、20%CuSO4水溶液、香柏油、二甲苯 3.器材:载玻片、玻片搁架,擦镜纸、显微镜等。 【方法】 1.制片:提前数日于小白鼠腹腔注射肺炎链球菌0.2ml,小鼠死亡后解剖,取腹腔液印 片。印片自然干燥,无需加热固定。 2.染色: ①滴加结晶紫染液,于火焰上加温染色,使冒蒸气,勿水洗。 ②以20%CuSO4溶液冲洗染液,勿水洗,干后镜检 【结果】菌体呈现紫色,荚膜呈淡紫色。 四、细菌的鞭毛染色 【目的】了解细菌的鞭毛染色法 【实验原理】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20m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鞭毛染色方法很多,但其基
8 【材料】 1. 材料 培养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2. 染色液和试剂 5%孔雀绿水溶液、0.5%蕃红水溶液。 3. 器材 小试管、接种环、擦镜纸、镊子、显微镜等。 【方法】Schaeffer 与 Fulton 氏染色法 1. 涂片:按常规方法将待检细菌制成一薄的涂片。 2. 晾干固定:待涂片晾干后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 2—3 次。 3. 染色: ①加染色液:加 5%孔雀绿水溶液于涂片处(染料以铺满涂片为度),然后用酒精灯火 焰加热玻片至染液冒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维持 5min。加热过程中要随时添加染色液, 切勿让标本干涸。(加热时温度不能太高)。 ②水洗:待玻片冷却后 ,用水轻轻地冲洗,直至流出的水中无染色液为止。 ③复染:用蕃红液染色 5min。 4.水洗、晾干或吸干。 5.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在油镜下观察芽胞和菌体的形态。。 【结果】芽胞呈绿色,菌体为红色。 三、细菌的荚膜染色 【目的】了解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原理】:由于荚膜与染料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染荚膜,即设 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由于荚膜的含水量 在 90%以上,故染色时一般不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材料】 1.肺炎球菌 2.染色液和试剂 :结晶紫、20 % CuSO4 水溶液、香柏油、二甲苯。 3.器材: 载玻片、玻片搁架,擦镜纸、显微镜等。 【方法】 1.制片:提前数日于小白鼠腹腔注射肺炎链球菌 0.2ml,小鼠死亡后解剖,取腹腔液印 片。印片自然干燥,无需加热固定。 2.染色: ① 滴加结晶紫染液,于火焰上加温染色,使冒蒸气,勿水洗。 ② 以 20%CuSO4 溶液冲洗染液,勿水洗,干后镜检。 【结果】菌体呈现紫色,荚膜呈淡紫色。 四、细菌的鞭毛染色 【目的】 了解细菌的鞭毛染色法 【实验原理】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 10—20n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鞭毛染色方法很多,但其基
本原理相同,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 行染色。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材料】假单细胞菌( Pseudomonas sp.)斜面菌种。 Leifson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 载玻片、擦镜纸、吸水纸、记号笔、镊子、接种环,显微镜 【方法】 1清洗玻片选择光滑无裂痕的玻片,最好选用新的。为了避免玻片相互重叠,应将玻 片插在专用金属架上,然后将玻片置洗衣粉过滤液中(洗衣粉煮沸后用滤纸过滤,以除去粗 颗粒),煮沸20min。取出稍冷后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再放入浓洗液中浸泡5-6天,使用 前取出玻片,用自来水冲去残酸,再用蒸馏水洗。将水沥干后,放入95%乙醇中脱水 2.菌液的制备及制片:在染色前将待染细菌在新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上(培 养基表面湿润,斜面基部含有冷凝水)连续移接3-5代,以增强细菌的运动力。最后一代菌 种放恒温箱中培养12-16h。然后,用接种环挑取斜面与冷凝水交接处的菌液数环,移至盛 有1—2ml无菌水的试管中,使菌液呈轻度混浊。将该试管放在37℃恒温箱中静置10min(放 置时间不宜太长,否则鞭毛会脱落),让幼龄菌的鞭毛松展开。然后,吸取少量菌液滴在洁 净玻片的一端,立即将玻片倾斜,使菌液缓慢地流冋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菌液。涂 片放空气中自然干燥 用于鞭毛染色的菌体也可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是将0.3-04%的琼脂肉膏培养基熔 化后倒入无菌平皿中,待凝固后在平板中央点接活化了3-4代的细菌,恒温培养12-16h后 取扩散菌落的边缘制作涂片。 3. Leifson染色法 ①加染色液使染料覆盖涂片 ②水洗:在没有倾去染料的情况下,就用蒸馏水轻轻地冲去染料,否则会增加背景的沉 ③干燥:自然干燥。 4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最后用油镜观察,要多找一些视野,不要企图在1-2 个视野中就能看到细菌的鞭毛 【结果】菌体和鞭毛均染成红色。 【注意事项】 1. Leifson染色法受菌种、菌龄和室温等因素的影响,且染色液须经15-20次过滤,要 掌握好染色条件必须经过一些摸索。 2.染色用玻片干净无油污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先决条件。 3细菌鞭毛极细,很易脱落,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仔细小心,以防鞭毛脱落。 五、细菌动力的观察 细菌不染色进行镜检,可观察细菌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大小、形态、活动等,但主要用 于观察细菌的动力。细菌不染色时呈无色半透明,在显微镜下主要靠细菌的折光率与周围环 境的不同进行观察。细菌的动力是有鞭毛细菌的特征,因此观察细菌有无动力是鉴别细菌的
9 本原理相同,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 行染色。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材料】假单细胞菌(Pseudomonas sp.)斜面菌种。Leifson 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 载玻片、擦镜纸、吸水纸、记号笔、镊子、接种环,显微镜。 【方法】 1.清洗玻片 选择光滑无裂痕的玻片,最好选用新的。为了避免玻片相互重叠,应将玻 片插在专用金属架上,然后将玻片置洗衣粉过滤液中(洗衣粉煮沸后用滤纸过滤,以除去粗 颗粒),煮沸 20min。取出稍冷后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再放入浓洗液中浸泡 5—6 天,使用 前取出玻片,用自来水冲去残酸,再用蒸馏水洗。将水沥干后,放入 95%乙醇中脱水。 2.菌液的制备及制片:在染色前将待染细菌在新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上(培 养基表面湿润,斜面基部含有冷凝水)连续移接 3-5 代,以增强细菌的运动力。最后一代菌 种放恒温箱中培养 12—16h。然后,用接种环挑取斜面与冷凝水交接处的菌液数环,移至盛 有 1—2ml 无菌水的试管中,使菌液呈轻度混浊。将该试管放在 37℃恒温箱中静置 10min(放 置时间不宜太长,否则鞭毛会脱落),让幼龄菌的鞭毛松展开。然后,吸取少量菌液滴在洁 净玻片的一端,立即将玻片倾斜,使菌液缓慢地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菌液。涂 片放空气中自然干燥。 用于鞭毛染色的菌体也可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是将 0.3-0.4%的琼脂肉膏培养基熔 化后倒入无菌平皿中,待凝固后在平板中央点接活化了 3-4 代的细菌,恒温培养 12-16h 后, 取扩散菌落的边缘制作涂片。 3.Leifson 染色法 ①加染色液使染料覆盖涂片。 ②水洗:在没有倾去染料的情况下,就用蒸馏水轻轻地冲去染料,否则会增加背景的沉 淀。 ③干燥:自然干燥。 4.镜检 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最后用油镜观察,要多找一些视野,不要企图在 1-2 个视野中就能看到细菌的鞭毛。 【结果】菌体和鞭毛均染成红色。 【注意事项】 1. Leifson 染色法受菌种、菌龄和室温等因素的影响,且染色液须经 15-20 次过滤,要 掌握好染色条件必须经过一些摸索。 2.染色用玻片干净无油污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先决条件。 3.细菌鞭毛极细,很易脱落,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仔细小心,以防鞭毛脱落。 五、细菌动力的观察 细菌不染色进行镜检,可观察细菌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大小、形态、活动等,但主要用 于观察细菌的动力。细菌不染色时呈无色半透明,在显微镜下主要靠细菌的折光率与周围环 境的不同进行观察。细菌的动力是有鞭毛细菌的特征,因此观察细菌有无动力是鉴别细菌的
依据之 (一)悬滴法 【原理】细菌是否具有鞭毛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 到鞭毛的形态、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如果仅需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 悬滴法或水封片法(即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査活细菌是否具有运动能力,以此来 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此法较快速、简便。 悬滴法就是将菌液滴加在洁净的盖玻片中央,在其周边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它倒盖在有 凹槽的载玻片中央,即可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封片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 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大多数球菌不生鞭毛,杆菌中有的有鞭毛有的无 鞭毛,弧菌和螺菌几乎都有鞭毛。有鞭毛的细菌在幼龄时具有较强的运动力,衰老的细菌鞭 毛易脱落,故观察时宜选用幼龄菌体。 【材料】 1.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8-12小时肉汤培养物 2.凹玻片,盖玻片,凡士林等。 【方法】 1.取凹玻片一张,于凹窝周围涂少许凡士林(图2-1) 2.用接种环沾取变形杆菌或葡萄球菌8~12小时培养物,置于盖玻片中央 3.反转凹玻片,使凹窝对准盖玻片中央,盖于其上,轻压后,迅速翻转玻片,使盖破 片面向上。 4.标本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弱光线,低倍镜找物象,再改换高倍镜观察,密 切注意,勿压破盖玻片。因凹玻片较厚,油焦距很短,一般不用油镜观察。 5.镜检观察: 先用低倍镜找到标记,再稍微移动凹玻片即可找到菌滴的边缘,然后将菌液移到视野中 央换高倍镜观察。由于菌体是透明的,镜检时可适当缩小光圈或降低集光器以增大反差,便 于观察。镜检时要仔细辨别是细菌的运动还是分子运动(即布朗运动),前者在视野下可见 细菌自一处游动至他处,而后者仅在原处左右摆动。细菌的运动速度依菌种不同而异,应仔 细观察。细菌在镜下为灰色半透明体,并呈现真运动,如在明亮的海洋中,深入浅出游来动 【结果】有鞭毛的枯草杆菌和假单胞菌可看到活跃的运动,而无鞭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依据之一。 (一)悬滴法 【原理】细菌是否具有鞭毛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 到鞭毛的形态、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如果仅需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 悬滴法或水封片法(即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具有运动能力,以此来 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此法较快速、简便。 悬滴法就是将菌液滴加在洁净的盖玻片中央,在其周边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它倒盖在有 凹槽的载玻片中央,即可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封片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 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大多数球菌不生鞭毛,杆菌中有的有鞭毛有的无 鞭毛,弧菌和螺菌几乎都有鞭毛。有鞭毛的细菌在幼龄时具有较强的运动力,衰老的细菌鞭 毛易脱落,故观察时宜选用幼龄菌体。 【材料】 1. 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 8~12 小时肉汤培养物。 2. 凹玻片,盖玻片,凡士林等。 【方法】 1. 取凹玻片一张,于凹窝周围涂少许凡士林(图 2-1)。 2. 用接种环沾取变形杆菌或葡萄球菌 8~12 小时培养物,置于盖玻片中央。 3. 反转凹玻片,使凹窝对准盖玻片中央,盖于其上,轻压后,迅速翻转玻片,使盖破 片面向上。 4. 标本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弱光线,低倍镜找物象,再改换高倍镜观察,密 切注意,勿压破盖玻片。因凹玻片较厚,油焦距很短,一般不用油镜观察。 5. 镜检观察: 先用低倍镜找到标记,再稍微移动凹玻片即可找到菌滴的边缘,然后将菌液移到视野中 央换高倍镜观察。由于菌体是透明的,镜检时可适当缩小光圈或降低集光器以增大反差,便 于观察。镜检时要仔细辨别是细菌的运动还是分子运动(即布朗运动),前者在视野下可见 细菌自一处游动至他处,而后者仅在原处左右摆动。细菌的运动速度依菌种不同而异,应仔 细观察。细菌在镜下为灰色半透明体,并呈现真运动,如在明亮的海洋中,深入浅出游来动 去。 【结果】有鞭毛的枯草杆菌和假单胞菌可看到活跃的运动,而无鞭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图 2-1
不运动。 【注意事项】 1.检査细菌运动的载玻片和盖玻片都要洁净无油,否则将影响细菌的运动。 2制水封片时菌液不可加得太多,过多的菌液会在盖玻片下流动,因而在视野内只见大 量的细菌朝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影响了对细菌正常运动的观察 【思考题】除了悬滴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细菌的动力 实验三细菌培养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给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即细菌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培养物 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以供细菌培养 使用。一般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糖类、盐类、水分等。另外还有一些营养要求较高 的细菌,还必须加入血液或血清、鸡蛋、维生素等其它营养物质。有时为了鉴别或抑制某些 细菌,则可加入各种专用基质(如某种糖类、氨基酸等),指示剂,染料等。由于对培养基 的使用目的不同,故在培养基的选择上有所不同。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 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按其成分和用途可分为普通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专用 培养基等。培养基需加入小试管、中试管、三角瓶、平皿等内使用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制备原则有三条: 1.足够和适当的营养成分。籍以满足细菌生长繁殖的要求,获得典型细菌培养物,达 到研究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抗原结构及致病力等方面的目的 2.合适的酸碱度。培养基的酸碱度直接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一般细菌最合适PH为 7.2~7.6。测定的方法常用普通比色法或精密PH试纸来测定(见附录 3.绝对无菌。培养基务必进行除菌处理,由于培养基所含成分不同,灭菌的方法也不 同。如普通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一)普通肉汤培养基 【材料】 1.新鲜牛肉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 2.酚红指示剂,比色架及标准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3.漏斗,量筒,三角烧瓶,试管等。 【方法】 1.称取去脂去腱绞碎的鲜牛肉500克,浸于1000ml蒸馏水中,冰箱过夜,次日煮沸30分 钟,纱布过滤,蒸馏水补足其量,(也可用牛肉膏3克加蒸馏水1000ml加热溶化),即为肉 浸液 2.取肉浸液100m,氯化钠5克,蛋白胨10克混合加热溶化 3.调整PH为76,用滤纸过滤分装于中试管或三角烧瓶内,塞紧棉塞 【用途】 供基础培养用,一般营养要求不高的菌均可生长。 (二)普通琼脂培养基 11
11 不运动。 【注意事项】 1.检查细菌运动的载玻片和盖玻片都要洁净无油,否则将影响细菌的运动。 2.制水封片时菌液不可加得太多,过多的菌液会在盖玻片下流动,因而在视野内只见大 量的细菌朝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影响了对细菌正常运动的观察。 【思考题】除了悬滴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细菌的动力 实验三 细菌培养 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给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即细菌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培养物。 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以供细菌培养 使用。一般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糖类、盐类、水分等。另外还有一些营养要求较高 的细菌,还必须加入血液或血清、鸡蛋、维生素等其它营养物质。有时为了鉴别或抑制某些 细菌,则可加入各种专用基质(如某种糖类、氨基酸等),指示剂,染料等。由于对培养基 的使用目的不同,故在培养基的选择上有所不同。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 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按其成分和用途可分为普通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专用 培养基等。培养基需加入小试管、中试管、三角瓶、平皿等内使用。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制备原则有三条: 1. 足够和适当的营养成分。籍以满足细菌生长繁殖的要求,获得典型细菌培养物,达 到研究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抗原结构及致病力等方面的目的。 2. 合适的酸碱度。培养基的酸碱度直接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一般细菌最合适PH为 7.2~7.6。测定的方法常用普通比色法或精密PH试纸来测定(见附录)。 3. 绝对无菌。培养基务必进行除菌处理,由于培养基所含成分不同,灭菌的方法也不 同。如普通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一)普通肉汤培养基 【材料】 1. 新鲜牛肉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 2. 酚红指示剂,比色架及标准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3. 漏斗,量筒,三角烧瓶,试管等。 【方法】 1. 称取去脂去腱绞碎的鲜牛肉500克,浸于1000ml蒸馏水中,冰箱过夜,次日煮沸30分 钟,纱布过滤,蒸馏水补足其量,(也可用牛肉膏3克加蒸馏水1000ml加热溶化),即为肉 浸液。 2. 取肉浸液1000ml,氯化钠5克,蛋白胨10克混合加热溶化。 3. 调整PH为7.6,用滤纸过滤分装于中试管或三角烧瓶内,塞紧棉塞。 【用途】 供基础培养用,一般营养要求不高的菌均可生长。 (二)普通琼脂培养基
琼脂是石花菜等海藻类提取的胶体物质,其化学成分主要是多糖。当温度达到98℃以上 可溶解于水,45℃以下则凝固。琼脂对细菌一般无营养作用(除自然界中极少数菌可利用琼 脂之外),纯属赋形剂。便于人们制做斜面、平板、高层等不同类型的固体培养 【材料与方法】 普通肉汤培养基lo0ml,加入琼脂2~3克,加热溶化,用蒸馏水补足失去水分,调整PH 为76后分装于试管、平皿等器皿中,高压蒸气15磅灭菌20分钟,可制成普通琼脂斜面或普 通琼脂平板 【用途】 供一般细菌培养用,并可作无糖基培养基。 (三)半固体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取普通肉汤培养基100m,加入琼脂0.5~0.7克,加热溶化。调整PH为7.6,分装于小试 管内,每管1~5ml,高压蒸气灭菌20分钟,待冷后放入4℃冰箱备用。 【用途】 保存一般菌种用,并可观察细菌的动力及生化反应。 (四)血液琼脂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将高压灭菌后普通琼脂培养基。冷至45℃~50℃时以无菌操作加λ5%-10%血液(人或 动物脱纤维无菌血液)。可制成血平板和血斜面 【用途】 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分离培养用,亦可观察细菌的溶血特征。 (五)伊红美蓝琼脂(EMB琼脂) 【材料与方法】 蛋白胨100g,磷酸氢二钾20g,乳糖10.0g,伊红-Y0.4g,美蓝0.065g,琼脂15.0g,蒸 馏水1000m 将以上各成分(伊红和美蓝除外)煮沸溶解于1000ml水中,调pH7.1±0.1。分别加入2% 伊红-Y水溶液20ml和065%美蓝水溶液10ml,于121℃灭菌l5mind 【用途】 弱选择性平板培养基,主要用于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别 (六)SS琼脂 SS琼脂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肠道病原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 可以增加粪便标本的接种量,从而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故SS琼脂为目前比较满意的肠道 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际蛋白胨50g,牛肉浸膏50g,乳糖10.0g,胆盐8.5~100g,柠檬酸三钠8.5g,硫代硫 酸钠8.5g,柠檬酸铁1.0g,煌绿0.000393,中性红0.025g,琼脂13.5g,蒸馏水1000ml 除中性红和煌绿外,其余成分混合于100ml水中,煮沸溶解。调pH7.0~7.2。然后加入 05%中性红水溶液45ml及0.1%煌绿水溶液0.3ml,摇匀,煮沸。待冷却至60℃倾入无菌平 皿 【原理】 SS培养基中除含有基础培养基成分外,以中性红作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6.880,在
12 琼脂是石花菜等海藻类提取的胶体物质,其化学成分主要是多糖。当温度达到98℃以上 可溶解于水,45℃以下则凝固。琼脂对细菌一般无营养作用(除自然界中极少数菌可利用琼 脂之外),纯属赋形剂。便于人们制做斜面、平板、高层等不同类型的固体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普通肉汤培养基100ml,加入琼脂2~3克,加热溶化,用蒸馏水补足失去水分,调整PH 为7.6后分装于试管、平皿等器皿中,高压蒸气15磅灭菌20分钟,可制成普通琼脂斜面或普 通琼脂平板。 【用途】 供一般细菌培养用,并可作无糖基培养基。 (三)半固体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取普通肉汤培养基100ml,加入琼脂0.5~0.7克,加热溶化。调整PH为7.6,分装于小试 管内,每管1~5ml,高压蒸气灭菌20分钟,待冷后放入4℃冰箱备用。 【用途】 保存一般菌种用,并可观察细菌的动力及生化反应。 (四)血液琼脂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将高压灭菌后普通琼脂培养基。冷至45℃~50℃时以无菌操作加入5%~10%血液(人或 动物脱纤维无菌血液)。可制成血平板和血斜面。 【用途】 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分离培养用,亦可观察细菌的溶血特征。 (五)伊红美蓝琼脂(EMB琼脂) 【材料与方法】 蛋白胨10.0g,磷酸氢二钾2.0g,乳糖10.0 g,伊红-Y0.4 g,美蓝0.065g,琼脂15.0g,蒸 馏水1000ml。 将以上各成分(伊红和美蓝除外)煮沸溶解于1000ml水中,调pH7.1±0.1。分别加入2% 伊红-Y水溶液20 ml和0.65%美蓝水溶液10ml,于121℃灭菌15min。 【用途】 弱选择性平板培养基,主要用于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别 (六)SS琼脂 SS琼脂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肠道病原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 可以增加粪便标本的接种量,从而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故SS琼脂为目前比较满意的肠道 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眎蛋白胨5.0g,牛肉浸膏5.0g,乳糖10.0 g,胆盐8.5~10.0g,柠檬酸三钠8.5g,硫代硫 酸钠8.5g,柠檬酸铁1.0g,煌绿0.00033g,中性红0.025g,琼脂13.5g,蒸馏水1000ml。 除中性红和煌绿外,其余成分混合于1000ml水中,煮沸溶解。调pH7.0~7.2。然后加入 0.5%中性红水溶液4.5ml及0.1%煌绿水溶液0.33ml,摇匀,煮沸。待冷却至60℃倾入无菌平 皿。 【原理】 SS 培养基中除含有基础培养基成分外,以中性红作为指示剂,变色范围 pH 6.8-8.0,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