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 学与免疫学 实验讲义
医学微生物 学与免疫学 实验讲义
前言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 新世纪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在院校有关部门的组织支持下,经 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编写了这本实用性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为了使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希望能借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课质 量,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实验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在选择实验内容和编写过程时,我们努力做到与教材配套。 为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操作的能力,在借鉴其它医学院校相 关实验教材的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注意素质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创新性与实践性人 才。本实验教材实验总共44学时,其中微生物学28学时,免疫学16学时,微生物学内容 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部分。为满足医学专业需求,内容从简单到复杂 从基本到综合,在顺序上打破了传统的实验编排,在内容上尝试让学生设计综合鉴定性实验。 本书注重实验方法的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图表,便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书后附录了 常用染液和培养基的配置用途、医学微生物英汉基本词汇,便于学生学习和查阅。 本书供临床、护理、影像、麻醉等医学专业使用,由于各专业能力要求的重点不同,因 此,编排实验内容时考虑了教材的兼容性和实用性 衷心感谢参编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本教材编写的支持和帮助。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以及编 写时间紧迫,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恳请前辈和广大师生给予指正,我们将在今后的教 学工作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前 言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 新世纪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在院校有关部门的组织支持下,经 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编写了这本实用性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为了使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希望能借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课质 量,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实验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在选择实验内容和编写过程时,我们努力做到与教材配套。 为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操作的能力,在借鉴其它医学院校相 关实验教材的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注意素质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创新性与实践性人 才。本实验教材实验总共 44 学时,其中微生物学 28 学时,免疫学 16 学时,微生物学内容 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部分。为满足医学专业需求,内容从简单到复杂, 从基本到综合,在顺序上打破了传统的实验编排,在内容上尝试让学生设计综合鉴定性实验。 本书注重实验方法的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图表,便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书后附录了 常用染液和培养基的配置用途、医学微生物英汉基本词汇,便于学生学习和查阅。 本书供临床、护理、影像、麻醉等医学专业使用,由于各专业能力要求的重点不同,因 此,编排实验内容时考虑了教材的兼容性和实用性。 衷心感谢参编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本教材编写的支持和帮助。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以及编 写时间紧迫,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恳请前辈和广大师生给予指正,我们将在今后的教 学工作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目录 微生物部分 实验目的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规则 基础验证性实验 实验一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实验二细菌特殊结构的染色和观察 实验三细菌培养 实验四细菌的分布与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五消毒灭菌 实验六抗链球菌溶血素“0”试验 实验七厌氧性细菌 实验八分枝杆菌属 实验九螺旋体 实验十其他细菌 实验十一病原性真菌的检测 实验十二病毒的分离培养 实验十三病毒血凝试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十四细菌的生化反应 实验十五病原性球菌感染检查与鉴定 实验十六肠道杆菌的检测 免疫学部分 实验室规则 实验一凝集反应 实验二沉淀反应 实验三细胞分离技术及E花环形成试验 实验四变态反应试验 实验五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六吞噬功能的检测 实验七白细胞介素-2(L-2)生物学活性测定
目 录 微生物部分 实验目的与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规则 基础验证性实验 实验一 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实验二 细菌特殊结构的染色和观察 实验三 细菌培养 实验四 细菌的分布与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五 消毒灭菌 实验六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实验七 厌氧性细菌 实验八 分枝杆菌属 实验九 螺旋体 实验十 其他细菌 实验十一 病原性真菌的检测 实验十二 病毒的分离培养 实验十三 病毒血凝试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十四 细菌的生化反应 实验十五 病原性球菌感染检查与鉴定 实验十六 肠道杆菌的检测 免疫学部分 实验室规则 实验一 凝集反应 实验二 沉淀反应 实验三 细胞分离技术及 E 花环形成试验 实验四 变态反应试验 实验五 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六 吞噬功能的检测 实验七 白细胞介素-2(IL-2)生物学活性测定
微生物学部分 实验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和技 能训练课,也是学生今后临床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学习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 1.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的实 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动手能 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熏陶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严密的工作方法。 3.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理论内容加以验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系统地了 解微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及用途,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让、和平相处,共同完成实验的美德。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提出下列要求 1.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目的、内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 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要注意不论实 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 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无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 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1 微生物学部分 实验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和技 能训练课,也是学生今后临床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学习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 1. 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的实 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动手能 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熏陶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严密的工作方法。 3.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理论内容加以验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系统地了 解微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及用途。 4.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让、和平相处,共同完成实验的美德。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提出下列要求: 1.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目的、内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 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 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要注意不论实 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 4.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无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 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研究对象大都是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为防止感染必须严格遵守实 验室规则: 课前要预习,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除必要的书、文具外,其它个人 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实验室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室内应保持清洁、安静,实验时要认 真严肃,不得大声喧哗或嬉戏 三、未经老师允许,实验室内任何物品不得擅自搬动和带出室外。 四、实验必须按计划进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爱护实验室内的仪器,使用 显微镜及其它贵重仪器时要严格按要求操作 五、爱护室内一切设施,注意节约实验消耗材料及药品,节约用水及安全用电。 六、实验中若打翻菌液、带菌材料污染桌面、地板、书籍、衣物或割破手指,应及时报 告老师进行处理,切勿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 七、实验结束,用过的带菌材料如玻片、试管等应放在消毒缸、消毒箱等消毒,污染物 放到指定的地方统一处理,不得放在桌上或冲洗于水槽内。要清理桌面,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放回原处 八、值日生应彻底打扫卫生,保持室内整齐,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离开前要关好水、 电、门窗。 2
2 实验室规则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研究对象大都是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为防止感染必须严格遵守实 验室规则: 一、课前要预习,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除必要的书、文具外,其它个人 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实验室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室内应保持清洁、安静,实验时要认 真严肃,不得大声喧哗或嬉戏。 三、未经老师允许,实验室内任何物品不得擅自搬动和带出室外。 四、实验必须按计划进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爱护实验室内的仪器,使用 显微镜及其它贵重仪器时要严格按要求操作。 五、爱护室内一切设施,注意节约实验消耗材料及药品,节约用水及安全用电。 六、实验中若打翻菌液、带菌材料污染桌面、地板、书籍、衣物或割破手指,应及时报 告老师进行处理,切勿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 七、实验结束,用过的带菌材料如玻片、试管等应放在消毒缸、消毒箱等消毒,污染物 放到指定的地方统一处理,不得放在桌上或冲洗于水槽内。要清理桌面,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放回原处。 八、值日生应彻底打扫卫生,保持室内整齐,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离开前要关好水、 电、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