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滤过膜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3层)基膜 肾小囊的脏层 ■结构屏障:三层均有裂隙或小孔 肾小管 ■电学屏障:含有大量负电蛋白 毛细血管 质,限制血浆蛋白通过。 肾小囊脏层 上皮细胞 2通透性 肾小囊腔 由滤过分子的大小和电荷决定。 秀酸篮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胜层上皮细胞 图 肾小球滤过膜示意图
1 滤过膜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3层) 基膜 肾小囊的脏层 结构屏障:三层均有裂隙或小孔 电学屏障:含有大量负电蛋白 质,限制血浆蛋白通过。 2 通透性 由滤过分子的大小和电荷决定。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二、有效滤过压 1概念:滤过膜两侧的压力。 2压力来源: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的胶体渗透 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肾小囊内压) 入球小动脉端=55-(30+15)=10 Afferent Efferent arteriole arteriole 出球小动脉端=55-(40+15)=0 Capillary pressure +55 mm Hg 有效滤过压为0,达到滤过 Colloid osmotic presaure capsule -30 mm Hg 平衡。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 Glomerular capillaries Intracapsular Pipette 小动脉端,有滤过作用的血 pressure 15 mm Hg 管越短。 Mercury Net filtration or oil pressure +10 mm Hg Proximal tubule
二、有效滤过压 1 概念:滤过膜两侧的压力。 2 压力来源: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的胶体渗透 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肾小囊内压) 入球小动脉端=55-(30+15)=10 出球小动脉端=55-(40+15)=0 有效滤过压为0,达到滤过 平衡。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 小动脉端,有滤过作用的血 管越短。 40mmHg
入球小动脉 Afferent glomerular arteriole 出球小动脉 Efferent glomerular arteriole 0. 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压 血浆胶体 Glomerular capillary pressure 渗透压 (45mmHg) (10 mmHg) oS棉s899e 有效滤过压 (25mmHg)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10mmHg) 图一有效滤过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