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其他几个问题 (1)核质量的影响 Fowler发现: R(Bohr)=1.09737315×105cm1(=R) R(Exp)=1.0967758×10cm1(=RH) Bohr指出是核质量的影响: mM L= m。+M Ro= πe=()R=1- h'c )R m。 =-1+7m m。+M' 通过研究核质量对氢原子光谱的影响,还导致重氢的发现
3、 其他几个问题 (1) 核质量的影响 0967758.1)( )(10 15 ExpR = × = Rcm H − Fowler 发现: 09737315.1)( )(10 15 ∞ − BohrR = × = Rcm ∞ ∞ ∞ + −= + −=== R mM R Mm m R mch e R e e e e H ))/(1 1 1()1()( 2 3 42 μμπ Bohr 指出是核质量的影响: Mm Mm e e + μ = 通过研究核质量对氢原子光谱的影响,还导致重氢的发现
(2) 类氢离子 He+的毕克林线系: Hy H。Ha 25000 20000 15000cm-J =R k=2.5,3,3.5, R=1.0972227×105cm
(2) 类氢离子 He+的毕克林线系: .,5.3,3,5.2, 1 21 ' ~ 22 = ⎟⎟⎠⎞ ⎜⎜⎝⎛ −= k k Rv 15 0972227.1' 10 − R = × cm
类氢离子的能量: Ens、 uZ2e 1 2h2 n B.E-2R( he m 对He+,Z=2: P=4行=m22 1 设m=4,n=5,6,7, 则: Vp =4R' 11 n=5,6,7, Vp =R' 11 2k2 k=2.5,3,3.5
22 42 1 2 n eZ En = μ−= 类氢离子的能量: ) 11 (' ~ 22 2 nm RZ hc EE mn = − − ν = 对He+, Z=2: ] )2/( 1 )2/( 1 [') 11 ('4 ~ 22 2 2 nm R nm ν R =−= − 设 m = 4, n=5,6,7, 则: .,5.3,3,5.2, 1 21 ' ~ 22 = ⎟⎟⎠⎞ ⎜⎜⎝⎛ −= k k RvP .,7,6,5, 1 41 '4 ~ 22 = ⎟⎟⎠⎞ ⎜⎜⎝⎛ −= n n RvP
1 1 Vp =4R' 37 n n=4,5,6, 福勒系(1914) Vp 4R' n=2,3,4, 第一赖曼系(1916) Vp =4R' n=3,4,5,. 第二赖曼系(1916
.,6,5,4, 1 31 '4 ~ 22 = ⎟⎟⎠⎞ ⎜⎜⎝⎛ −= n n RvP .,4,3,2, 1 11 '4 ~ 22 = ⎟⎟⎠⎞ ⎜⎜⎝⎛ −= n n RvP .,5,4,3, 1 21 '4 ~ 22 = ⎟⎟⎠⎞ ⎜⎜⎝⎛ −= n n RvP 福勒系 (1914) 第一赖曼系 (1916) 第二赖曼系 (1916)
三、玻尔理论的意义和局限 (1)揭示了经典理论不适用原子内部,给出了原子运动需遵从量子 化规律。 (2)解释了类氢原子的光谱。 (1) 不能用于含多个价电子的原子 (2)不能解释原子可以结合为分子; (3)不能解释谱线强度、宽度、精细结构; (4)未完全脱离经典理论的束缚,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
三、玻尔理论的意义和局限 (1) 揭示了经典理论不适用原子内部,给出了原子运动需遵从量子 化规律。 (2)解释了类氢原子的光谱。 (1) 不能用于含多个价电子的原子 (2)不能解释原子可以结合为分子; (3)不能解释谱线强度、宽度、精细结构; (4)完全脱离经典理论的束缚,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