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如果是填写信封,就要将双方的邮政编码分填在信封在左上方和右下方的方格内,要将收信人 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分别填在信封的上中下的横线上。 第二,如果是填写一封信的开头和具名之类,就要按写信的格式,顶格填写收信人的姓名,在信的结 尾下一行的后半行填写寄信人的姓名,再在下一行的后半行填写写信的日期。 第三,如果是填写电报内容,可按格填写。 ②概写类是既要读又要写,其中的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要将材料读透,并按文 题的要求对材料进行精要、提炼;二是要准确地进行表达。比如说,给一份关于某人要到某地的叙述性的 材料,其中的过程又较为复杂,要求是将这份材料改写为一份电报,那么读文之后,就应如同“身临其境” 似地写出电报稿,在文字上认真推敲之后还要与原文对照着进行检查、判定。 ③写作类的答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重点,那就是书信的格式。在写作类的应用文考查中,几乎全是关 于书信的内容。即使是考通知、启示、申请书、感谢信、倡议书、表扬信等等内容,其写作格式也与书信 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明确了这一点,在日常学习和考前复习中将书信的格式完全掌握,这样的题就 点难度也没有了 这里重点谈一下“书信”的格式问题。 书信,常用的有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种。一般书信主要是指私信,专用书信是指介绍信、证明信、 慰问信、感谢信及一些组织之间来往的公函。从训练、应试和竞赛方面来讲,主要着眼于一般书信的练习, 于是很多“私信”便是“公开”的了,人们通过它来考察应试者写作水平的高低。 写好一般书信,须注意两个方面的事项 1.格式要求正确 般书信的“整体”由六个部分构成,它们是: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具名和日期:一般书 信的“信封”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址收信人姓名称谓,寄信 人姓名、地址和邮编。“写信”时要注意: (1)称呼。对收信人的称呼应写在第一行,顶格写以表示尊敬:称呼之后加冒号,以表示领起下文 对收信人的称呼,要特别注意礼貌用语,对不同辈分,不同身分、不同关系、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称呼要 有区别,语气要有所不同。这方面作得好不好,取决于写信人的思想修养和语言表达水平,要靠写信人的 长期努力和实践 (2)问候语。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对收信人的问候语要 写在称呼的下一行,开头空两格,可以独立成一自然段。问候语要贴切、自然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部分。正文的开头要空两格,如果要说的内容多,就应该分段书写,写 完一件,再写一件。正文入题之前,往往要用一两句话,表明自己是回对方信还是主动向对方写信。正文 的内容,在措辞上也要注意有礼貌有分寸
第一,如果是填写信封,就要将双方的邮政编码分填在信封在左上方和右下方的方格内,要将收信人 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分别填在信封的上中下的横线上。 第二,如果是填写一封信的开头和具名之类,就要按写信的格式,顶格填写收信人的姓名,在信的结 尾下一行的后半行填写寄信人的姓名,再在下一行的后半行填写写信的日期。 第三,如果是填写电报内容,可按格填写。 ②概写类是既要读又要写,其中的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要将材料读透,并按文 题的要求对材料进行精要、提炼;二是要准确地进行表达。比如说,给一份关于某人要到某地的叙述性的 材料,其中的过程又较为复杂,要求是将这份材料改写为一份电报,那么读文之后,就应如同“身临其境” 似地写出电报稿,在文字上认真推敲之后还要与原文对照着进行检查、判定。 ③写作类的答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重点,那就是书信的格式。在写作类的应用文考查中,几乎全是关 于书信的内容。即使是考通知、启示、申请书、感谢信、倡议书、表扬信等等内容,其写作格式也与书信 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明确了这一点,在日常学习和考前复习中将书信的格式完全掌握,这样的题就一 点难度也没有了。 这里重点谈一下“书信”的格式问题。 书信,常用的有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种。一般书信主要是指私信,专用书信是指介绍信、证明信、 慰问信、感谢信及一些组织之间来往的公函。从训练、应试和竞赛方面来讲,主要着眼于一般书信的练习, 于是很多“私信”便是“公开”的了,人们通过它来考察应试者写作水平的高低。 写好一般书信,须注意两个方面的事项。 1.格式要求正确 一般书信的“整体”由六个部分构成,它们是: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具名和日期;一般书 信的“信封”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址收信人姓名称谓,寄信 人姓名、地址和邮编。“写信”时要注意: (1)称呼。对收信人的称呼应写在第一行,顶格写以表示尊敬;称呼之后加冒号,以表示领起下文。 对收信人的称呼,要特别注意礼貌用语,对不同辈分,不同身分、不同关系、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称呼要 有区别,语气要有所不同。这方面作得好不好,取决于写信人的思想修养和语言表达水平,要靠写信人的 长期努力和实践。 (2)问候语。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对收信人的问候语要 写在称呼的下一行,开头空两格,可以独立成一自然段。问候语要贴切、自然。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部分。正文的开头要空两格,如果要说的内容多,就应该分段书写,写 完一件,再写一件。正文入题之前,往往要用一两句话,表明自己是回对方信还是主动向对方写信。正文 的内容,在措辞上也要注意有礼貌有分寸
(4)祝颂语。祝颂语写在正文之后,一表示正文的结束,二表示情感或礼貌。它主要有两种写法。第 若用“敬礼”之类,可占一行,开头空两格。第二,若用“祝身体健康”之类,“祝”字占一行,空 两格书写,“身体健康”另起一行,顶格写。如果不写祝颂语,写“再见”、“想念你”之类,也用第一 种写法 (5)具名。姓名要写在结尾下一行的后半行。具名时要注意写信人收信人的关系,可以和称呼对应起 (6)日期。日期写在姓名的下一行的后半行。一般的信只写月、日即可,重要的信年分也应写清楚。 写信封时应注意,双方的地址一定要写得准确、清晰。收信人的地址、收信人的姓名、寄信人的姓名 地址,应按顺序分别书写信封的上、中、下部位:收信人的地址、收信人的姓名应从信封左边、信封的三 分之一处写起。双方的邮政编码要写在方格之内。 2.语言要得体 第一,写称呼语,要充分考虑与收信人的关系,对不同辈分、不同身分、不同关系、不同性别、不同 龄的人,称呼要有区别,语气要有所不同。正文的内容,在措辞上也应注意有礼貌有分寸。写祝颂语 要注意与收信人的关系,选取大众化的较为规范的用语。 第二,正文部分,在表达方式上可分别以叙述、议论、说明、抒情为主,写作时要注意不同表达方式 的语言特点 3.内容要简洁 般书信的写作,在作文训练的范围之内,带有一定的专题性质,所以要注意在“信”的外壳之内 突出记叙、说明、议论或抒情的实质性内容。这样的训练进行的多了,真正写起私人信件来,也容易作 层次清楚、内容简洁、语言生动。 为了使书信的内容简洁生动,不论是侧重于记人、记事、状物、写景、还是侧重于议论、说明、还是 侧重于抒发情感,都要注意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 (1)要有真情实感,切忌扭捏做作;要朴实自然,亲切诚恳,不能硬梆梆,冷冰冰。 (2)要写得清楚明白、条理淸晰、观点鲜明、文从字顺,不能东扯西拉、似是而非、含糊其辞, (3)要重点突出,做到开门见山、要言不繁,力避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4)要讲究文面的美观、整洁 另外,一封信写成之后,应逐字逐句检査一遍,看是否有多字、漏字和错字的现象,看语句是否通顺 如有疏漏之处,须仔细校正。 [练习] 1.就下面的内容代写一份通知
(4)祝颂语。祝颂语写在正文之后,一表示正文的结束,二表示情感或礼貌。它主要有两种写法。第 一,若用“敬礼”之类,可占一行,开头空两格。第二,若用“祝身体健康”之类,“祝”字占一行,空 两格书写,“身体健康”另起一行,顶格写。如果不写祝颂语,写“再见”、“想念你”之类,也用第一 种写法。 (5)具名。姓名要写在结尾下一行的后半行。具名时要注意写信人收信人的关系,可以和称呼对应起 来。 (6)日期。日期写在姓名的下一行的后半行。一般的信只写月、日即可,重要的信年分也应写清楚。 写信封时应注意,双方的地址一定要写得准确、清晰。收信人的地址、收信人的姓名、寄信人的姓名 地址,应按顺序分别书写信封的上、中、下部位;收信人的地址、收信人的姓名应从信封左边、信封的三 分之一处写起。双方的邮政编码要写在方格之内。 2.语言要得体 第一,写称呼语,要充分考虑与收信人的关系,对不同辈分、不同身分、不同关系、不同性别、不同 年龄的人,称呼要有区别,语气要有所不同。正文的内容,在措辞上也应注意有礼貌有分寸。写祝颂语, 要注意与收信人的关系,选取大众化的较为规范的用语。 第二,正文部分,在表达方式上可分别以叙述、议论、说明、抒情为主,写作时要注意不同表达方式 的语言特点。 3.内容要简洁 一般书信的写作,在作文训练的范围之内,带有一定的专题性质,所以要注意在“信”的外壳之内, 突出记叙、说明、议论或抒情的实质性内容。这样的训练进行的多了,真正写起私人信件来,也容易作到 层次清楚、内容简洁、语言生动。 为了使书信的内容简洁生动,不论是侧重于记人、记事、状物、写景、还是侧重于议论、说明、还是 侧重于抒发情感,都要注意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 (1)要有真情实感,切忌扭捏做作;要朴实自然,亲切诚恳,不能硬梆梆,冷冰冰。 (2)要写得清楚明白、条理清晰、观点鲜明、文从字顺,不能东扯西拉、似是而非、含糊其辞。 (3)要重点突出,做到开门见山、要言不繁,力避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4)要讲究文面的美观、整洁。 另外,一封信写成之后,应逐字逐句检查一遍,看是否有多字、漏字和错字的现象,看语句是否通顺。 如有疏漏之处,须仔细校正。 [练习] 1.就下面的内容代写一份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