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础 第1页 2021-212 2003—2007年高考诗歌鉴賣題集锦 2007届高考复习 1.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 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一-一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 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 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 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 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 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 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从军行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高适
李润础 第 1 页 2021-2-12 2003—2007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集锦 2007 届高考复习 1.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 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 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 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 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 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 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 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从军行 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 高适
李润础 第2页 2021-2-12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 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 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 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李润础 第 2 页 2021-2-12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 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 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 花落”是笛子曲, 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 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李润础 第3页 2021-2-12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以动写静,反衬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 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 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 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 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李润础 第 3 页 2021-2-12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以动写静,反衬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 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 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 深沉含蓄。 b 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 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 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李润础 第4页 2021-2-12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 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 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 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 简述理由。(略)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a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李润础 第 4 页 2021-2-12 6、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 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 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 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 简述理由。(略)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李润础 2021-2-12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迴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 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 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8、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 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 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9、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润础 第 5 页 2021-2-12 28、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 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 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 字左右) 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 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8、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 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 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9、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