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础 第6页 2021-212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 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 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10、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 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11、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李润础 第 6 页 2021-2-12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 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 年高考题) 答:“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 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10、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 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11、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李润础 第7页 2021-2-12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 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中展 开的,所以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 12、杳杳寒山道(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 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 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 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 营造工作。 1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意万重”在诗中的 意思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 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
李润础 第 7 页 2021-2-12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 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中展 开的,所以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 12、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 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 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 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 营造工作。 13、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意万重”在诗 中的 意思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 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
李润础 第8页 2021-2-12 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 引发的 14、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 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 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15、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问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李润础 第 8 页 2021-2-12 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 引发的。 14、舟中读元九诗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 5 个月前贬通 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 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15、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问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李润础 第9页 2021-2-12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 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18、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答:.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 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 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岀来。尾联是 悠然的收東,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李润础 第 9 页 2021-2-12 1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 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18、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答:.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 2、4、6、8 句押韵;颔联、颈联对 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 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 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李润础 第10页 2021-2-12 19.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 事物?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 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 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 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20.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 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21.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李润础 第 10 页 2021-2-12 19.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 事物?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 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 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 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20.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 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21.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