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知识回顾 1.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 ,代表作有法国大 卫的《 》和安格尔的《泉》。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强调画面整 体的完整和统一,代表作品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 》。19世纪中期现实 主义美术兴起,代表作品有法国米勒的《 》、《拾穗者》等,俄罗斯画家列宾的 2.印象派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 表现微妙的 变化,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 》而得名,后来不断发展,代表人物是荷 兰的凡高,代表作是《向日葵》。法国的塞尚被称为“ 3.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 表现”。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其代表作品有《 》等 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 和 音乐的桥梁。 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其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 》最为著名。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 夫斯基的芭蕾舞剧《 》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5.19世纪末,法国 制成活动电影机。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 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 ”。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拍摄成功。 6.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30年代播出 世界上第一部 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二战后,电视进入大 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的内容极为丰富,电视传播覆盖范围十分广泛,有人把电视 艺术称为艺术大家庭的“ 排查纠错 1.印象派不是指记忆中的“印象”,是因莫奈的画《日出·印象》而得名。印象主义绘画的 特点在于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西方印象画派和中国古代的绘画都具有写意特点,其表现手法完全相同。()
专题十三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代表作有法国大 卫的《______________》和安格尔的《泉》。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强调画面整 体的完整和统一,代表作品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__________________》。19 世纪中期现实 主义美术兴起,代表作品有法国米勒的《____________》、《拾穗者》等,俄罗斯画家列宾的 《________________》。 2.印象派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______________”,表现微妙的____________ 变化,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而得名,后来不断发展,代表人物是荷 兰的凡高,代表作是《向日葵》。法国的塞尚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 表现”。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其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等。 4.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音乐的桥梁。 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其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为著名。19 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 夫斯基的芭蕾舞剧《________________》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5.19 世纪末,法国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活动电影机。1895 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 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 “____________”。 1927 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 年,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________________》拍摄成功。 6.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电视出现。1929 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30 年代播出 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____,40 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二战后,电视进入大 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的内容极为丰富,电视传播覆盖范围十分广泛,有人把电视 艺术称为艺术大家庭的“____________”。 1.印象派不是指记忆中的“印象”,是因莫奈的画《日出·印象》而得名。印象主义绘画的 特点在于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 2.西方印象画派和中国古代的绘画都具有写意特点,其表现手法完全相同。( )
3.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流派,具有相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4.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反理性,反映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困惑和迷茫,没有任何价值 5.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成为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本人被称为“乐 圣”;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6.电视和电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轻松训练 1.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美结合,把典雅的人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艺术作品是 A.《泉》 B.《向日葵》 C.《拾穗者》 D.《舞蹈》 2.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 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材料中“他们”的代表作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泉》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3.“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与此相对应的美术 类别应当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4.有艺术家主张要用“物理般的眼睛”观察和描绘光,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为此 他们坚持户外写生。这种主张属于() 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5.下列作品属于现代主义的是() ①贝克特的《等待戈多》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③凡高的《向日葵》④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1949年,斯大林70寿辰,法国共产党专门派人请毕加索为斯大林画了一幅肖像以表祝
3.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流派,具有相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 ) 4.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反理性,反映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困惑和迷茫,没有任何价值。 ( ) 5.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成为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本人被称为“乐 圣”;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 6.电视和电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1.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美结合,把典雅的人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艺术作品是 ( ) A.《泉》 B.《向日葵》 C.《拾穗者》 D.《舞蹈》 2.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 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材料中“他们”的代表作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泉》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3.“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与此相对应的美术 类别应当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4.有艺术家主张要用“物理般的眼睛”观察和描绘光,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为此, 他们坚持户外写生。这种主张属于( )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5.下列作品属于现代主义的是( ) ①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凡高的《向日葵》 ④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1949 年,斯大林 70 寿辰,法国共产党专门派人请毕加索为斯大林画了一幅肖像以表祝
寿。毕加索以反传统绘画技法完成这幅作品。此画( 画中有诗,歌颂伟人 B.色彩艳丽,光彩照人 C.真实反映领袖的光辉形象 D.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 7.“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 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B.“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C.“光是画中的主角” D.“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8.“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这是 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作者是() A.海顿 B.莫扎特 C.德彪西 D.贝多芬 9.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 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握着一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描述的是世界电影史上的 经典造型。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 彩色电影 B.有声电影 C.多元化艺术电影 D.“默片”电影 10.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新闻联播》《午间半小时》《全球资讯榜》等栏目,主要发挥电视() 娱乐的功能B.传播资讯的功能 C.艺术展示的功能D.编导与观众互动的功能 挑战自我 1.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认为“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 写。”下列文艺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①《十日谈》②《自由引导人民》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④《约翰·克里斯朵夫》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①②④ 2.下图《梅杜萨之筏》是法国著名画家席里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取材于当时“梅杜萨 号”远洋船触礁事件,表现遇难船员乘木筏在海上漂流了13天终于看到救援的船只,一刹
寿。毕加索以反传统绘画技法完成这幅作品。此画( ) A.画中有诗,歌颂伟人 B.色彩艳丽,光彩照人 C.真实反映领袖的光辉形象 D.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 7.“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 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B.“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C.“光是画中的主角” D.“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8.“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这是 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作者是( ) A.海顿 B.莫扎特 C.德彪西 D.贝多芬 9.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 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握着一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描述的是世界电影史上的 经典造型。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 ) A.彩色电影 B.有声电影 C.多元化艺术电影 D.“默片”电影 10.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新闻联播》《午间半小时》《全球资讯榜》等栏目,主要发挥电视( ) A.娱乐的功能 B.传播资讯的功能 C.艺术展示的功能 D.编导与观众互动的功能 1.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认为“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 写。”下列文艺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 ①《十日谈》 ②《自由引导人民》 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④《约翰·克里斯朵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图《梅杜萨之筏》是法国著名画家席里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取材于当时“梅杜萨 号”远洋船触礁事件,表现遇难船员乘木筏在海上漂流了 13 天终于看到救援的船只,一刹
那间人们所表现出的激情和求生的渴望。该作品无论是画面的构图、色彩还是人物的动态表 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被公认为开创了某种美术风格之先河。据此判断 下列美术作品与之属于同一种艺术风格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向日葵》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3.19世纪70年代,西方绘画领域出现了印象画派。下列主张不属于该画派的是( A.“光线是绘画的主宰” B.“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C.“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D.“从风景变化的光线中,捕捉色彩的魅力” 4.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 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5.“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看电影当做一种学习。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 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 出现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电影成为青少年主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一种艺术 C.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米勒《拾穗者》 凡高《向日葵》
那间人们所表现出的激情和求生的渴望。该作品无论是画面的构图、色彩还是人物的动态表 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被公认为开创了某种美术风格之先河。据此判断, 下列美术作品与之属于同一种艺术风格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向日葵》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3.19 世纪 70 年代,西方绘画领域出现了印象画派。下列主张不属于该画派的是( ) A.“光线是绘画的主宰” B.“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C.“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D.“从风景变化的光线中,捕捉色彩的魅力” 4.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 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5.“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看电影当做一种学习。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 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 出现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 A.电影成为青少年主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一种艺术 C.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米勒《拾穗者》 凡高《向日葵》
材料三20世纪⑦0年代概念艺术成为最流行和最极端的现代主义流派,流行时间相当长 影响范围相当广。他们认为弃绝“手段”不如弃绝实体,于是大胆否弃艺术制作的作品实体, 而直接把创作的观念表达出来,或对观众表演,或演讲叙说,或写一段文字说明。它带来的 是种种荒谬离奇的反艺术活动的出现,似乎标志着一个现代主义后期的多元时代的开始。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一流派的绘画作品?简要说明这一画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属于哪一流派的绘画作品?这一画派后期有何发展? (3)概括材料三介绍的艺术流派的特点,你对此作何评价? (4)结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材料三 20 世纪 70 年代概念艺术成为最流行和最极端的现代主义流派,流行时间相当长, 影响范围相当广。他们认为弃绝“手段”不如弃绝实体,于是大胆否弃艺术制作的作品实体, 而直接把创作的观念表达出来,或对观众表演,或演讲叙说,或写一段文字说明。它带来的 是种种荒谬离奇的反艺术活动的出现,似乎标志着一个现代主义后期的多元时代的开始。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一流派的绘画作品?简要说明这一画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属于哪一流派的绘画作品?这一画派后期有何发展? (3)概括材料三介绍的艺术流派的特点,你对此作何评价? (4)结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