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 教学目的: 掌握本章孔子以德治国的主要思想,并 学会以儒家思想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把握孔子德治的主要思想,将本章所有 零散的内容梳理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的脉 络 教学难点: 运用孔子的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为政以德 教学目的: 掌握本章孔子以德治国的主要思想,并 学会以儒家思想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把握孔子德治的主要思想,将本章所有 零散的内容梳理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的脉 络。 教学难点: 运用孔子的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第一课为政以德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 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 “礼治”。 、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12·7,富民、正己 15,16·1,正己11·17,举贤(去恶) 12·9,富民 13-6,正己 12·19,正己,教民 2·20,正己,教民,举贤14·5,正己(德治)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 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 “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12·7,富民、正己 1·5, 16·1,正己 11·17,举贤(去恶) 12·9,富民 13·6,正己 12·19,正己,教民 2·20,正己,教民,举贤 14·5,正己(德治)
为政以德 反对战争 原则:以德治国 →反对苛刑 7民 敬事爱民 前提 不横征暴敛 教民 使民以时 富民 修德
一、为政以德 原则:以德治国 反对战争 反对苛刑 富民 教民 办 法 前提 正 已 敬事爱民 不横征暴敛 使民以时 富民 修德
三、章节梳理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 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 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 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 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课中成语 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 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 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 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 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 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 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课中成语 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 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 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三、章节梳理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提问:材料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 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 评析】本章内容教民。孔子举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 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 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 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 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 “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 视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提问: 材料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 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 【评析】 本章内容教民。 孔子举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 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 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 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 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 “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 视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