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上学期福鼎十二中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命卷人:陶娥妹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选择题(8分,共4题,每题2分) 1、下面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陶冶(zhi)伶(ding)瑟(she)缩苦心孤诣(yi B、辍(chuo)学蹒(pan)跚浩瀚(han)猝(cu)不及防 绚(xn)丽冗(rong)长哽咽(ydn)乳臭(xiu)未干 嘈(zao)杂诽(fi)谤水浒(wu)如醉如痴(ch)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炫耀真挚 撰文崭露头角 B、憧憬落漠 悬念指高气扬 C、执著潦亮 温馨消声匿迹 D、宽怒憔悴寂寥言简意该 3、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项( A.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B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C.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D.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夏天的太姥山,真是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B.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C.上初中了,我们应该更加刻苦学习。 D.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5、默写。(10分)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可以为师矣(《论语》) (4)《夜雨寄北》的诗中写诗人的想象和憧憬的诗句 是 (5)《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的句子是 (6)思乡是历代诗词中不朽的主题。我们熟悉的诗句有李白的:举 头望明月 王维的
2010-2011 学年上学期福鼎十二中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命卷人:陶娥妹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选择题(8分,共4题,每题2分) 1、下面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冶(zhì) 伶仃(dīng) 瑟(shè)缩 苦心孤诣(yì) B、辍.(.chu ...ò.).学. 蹒.(p..á.n)..跚. 浩瀚 (hàn) 猝.(c..ù.).不及防 ... C、绚(xùn)丽 冗(rǒng)长 哽咽.(yàn) 乳臭.(xiù)未干 D、嘈.(z..á.o)..杂. 诽(fěi)谤 水浒 ( wǔ) 如醉如痴.(chī)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炫耀 真挚 撰文 崭露头角 B、憧憬 落漠 悬念 指高气扬 C、执著 潦亮 温馨 消声匿迹 D、宽怒 憔悴 寂寥 言简意该 3、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项( ) A.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B.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C.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D.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的太姥山,真是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B.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C.上初中了,我们应该更加刻苦学习。 D.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5、默写。(10分) (l)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2)海内存知己,__ 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可以为师矣.(《论语》) (4) 《 夜 雨 寄 北 》 的 诗 中 写 诗 人 的 想 象 和 憧 憬 的 诗 句 是: , 。 (5)《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思乡是历代诗词中不朽的主题。我们熟悉的诗句有李白的:举 头望明月, 王维的 ,
6、名著考査。(5分) (1)请写出源于《论语》的两个成语: 2分) (2)《西游记》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其中你最喜欢的是谁, 说说你敬佩他的主要原因,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说)。(3分) 7、综合性学习。(4分) ()你在家做作业时听mp3,被妈妈发现并没收了,你想要回,你怎 么对妈妈说呢?(2分) (二)拟写宣传标语。(2分) 酒后驾车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请你拟写一条标语,向司 机宣传不要酒后驾车 二、阅读。(3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 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 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 矣."(共14分) 8.解释加横线的词4分 <1>.即书诗四句(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或以钱币乞之()<4>.从先人还家(
6、名著考查。(5分) ⑴请写出源于《论语》的两个成语:____ _ 、__ 2分) ⑵《西游记》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其中你最喜欢的是谁, 说说你敬佩他的主要原因,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说)。(3分) 7、综合性学习。(4分) . ㈠你在家做作业时听 mp3,被妈妈发现并没收了,你想要回,你怎 么对妈妈说呢?(2 分) (二) 拟写宣传标语。(2分) 酒后驾车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请你拟写一条标语,向司 机宣传不要酒后驾车。 二、阅读。(33分) ㈠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 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 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 矣."( 共 14 分) 8.解释加横线的词 4 分 <1>.即书诗四句(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或 以钱币乞之( ) <4> . 从先人还家 ( )
9.翻译(6分)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泯然众人矣. 10.方仲永由神童变成普通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话回 答)(2分)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阅读《小巷深处》选段,完成116题。(8分) (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 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 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2)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 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 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 里少呆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 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 心中深深的落寞 (3)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 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 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4)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 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定 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 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 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 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
9.翻译(6 分)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3. 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方仲永由神童变成普通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话回 答)(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㈡阅读《小巷深处》选段,完成11-16题。(8分) 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 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 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⑵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 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 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 里少呆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 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 心中深深的落寞。 ⑶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 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 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⑷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 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定 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 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 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 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
“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 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11.第一段中“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不同一般”体现 在哪些方面?(2分) 12.第二段中母亲“依旧满面春风”与“心中深深的落寞”形成了强 烈的对照,这样写说明了什么?(2分) 13.第三段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什么作用?(2 分) 4.“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一句中 “我”加上引号的原因是。(2分) 三>阅读《别让委屈再版》完成15-19题。(11分) 别让委屈再版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 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 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 再加上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 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 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 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 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 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 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 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11.第一段中“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不同一般”体现 在哪些方面?(2分) 12.第二段中母亲“依旧满面春风”与“心中深深的落寞”形成了强 烈的对照,这样写说明了什么?(2分) 13.第三段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什么作用?(2 分) 14.“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一句中 “我”加上引号的原因是 。(2分) <三>阅读《别让委屈再版》完成15-19题。(11分) 别让委屈再版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 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 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 再加上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 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 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 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 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 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 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 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 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 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 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 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 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 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 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 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 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 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 馆査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 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 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 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 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 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 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 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 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 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 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 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 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 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 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 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 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 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 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 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 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