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I(1)》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口课内实验 课程编码 7098611学分1总学时32实验学时32 课程名称 物理实验I(1) 课程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 I(l) 适用专业 自、电气、通信、微电、电、信、数 先修课程 (7016201)大学物理Ⅲ(1) 开课部门 理学院物理系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实验的能力和素质是培养新世纪高等1 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工科物理实验》课是对高等工业学校学 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 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 础。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 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1)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 (2)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4)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 报告: (⑤)能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6)能完成简单的研究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 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 共财产以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在课程思政方面,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 合起来,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育人价值,深入挖掘提炼实验课程中所
1 《物理实验 I(1)》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 □课内实验 课程编码 7098611 学分 1 总学时 32 实验学时 32 课程名称 物理实验Ⅰ(1) 课程英文名称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 I(1) 适用专业 自、电气、通信、微电、电、信、数 先修课程 (7016201)大学物理Ⅲ(1) 开课部门 理学院物理系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实验的能力和素质是培养新世纪高等工 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工科物理实验》课是对高等工业学校学 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 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 础。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 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1)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 (2)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4)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 报告; (5)能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6)能完成简单的研究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 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 共财产以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在课程思政方面,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 合起来,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育人价值,深入挖掘提炼实验课程中所
蕴含的科学素养、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精神等德育元素。 三、实验的性质与任务 (1)实验的性质: 本课程的实验主要以基础性实验为主。教学时数为32学时,每个实验为3 学时,绪论2学时,实验总个数10个。各部分大体比例分配如下: 误差概论:2学时 基础性实验:18学时 综合性实验:6学时 设计性实验:6学时 (2)实验的任务 物理实验(1)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增强学生的综 合性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 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实验手段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为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育 人目标为培养专业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专业型人才特别要求 实现课程内容的专业化,培养实践型人才特别要求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 才特别要求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和创造欲。物理实验(1)课程可以培养学 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精 益求精、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 四、 实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1 误差概论 2 综合性实验 静态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3 验证性实验 直流电桥(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3 验证性实验 4 数字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 3 验证性实验 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 3 验证性实验 光路调整和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3 验证性实验 热电偶标定和测温 3 验证性实验 8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3 验证性实验 9 磁阻效应实验 3 验证性实验 10 光敏开关的设计 设计性实验 11 人体温度测量仪的设计 设计性实验
2 蕴含的科学素养、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精神等德育元素。 三、 实验的性质与任务 (1)实验的性质: 本课程的实验主要以基础性实验为主。教学时数为 32 学时,每个实验为 3 学时,绪论 2 学时,实验总个数 10 个。各部分大体比例分配如下: 误差概论:2 学时 基础性实验:18 学时 综合性实验:6 学时 设计性实验:6 学时 (2)实验的任务 物理实验 I(1)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增强学生的综 合性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 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实验手段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为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育 人目标为培养专业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专业型人才特别要求 实现课程内容的专业化,培养实践型人才特别要求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 才特别要求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和创造欲。物理实验 I(1)课程可以培养学 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精 益求精、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 四、 实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1 误差概论 2 综合性实验 2 静态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3 验证性实验 3 直流电桥(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3 验证性实验 4 数字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 3 验证性实验 5 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 3 验证性实验 6 光路调整和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3 验证性实验 7 热电偶标定和测温 3 验证性实验 8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3 验证性实验 9 磁阻效应实验 3 验证性实验 10 光敏开关的设计 3 设计性实验 11 人体温度测量仪的设计 3 设计性实验
五、实验安排与要求 ●综合性实验 误差概论 第一章绪论: 1、大学物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2、物理实验的一般进程及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第二章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1、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 2、测量结果的表示。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4、直接测定量的不确定度及计算。 5、间接测定量的不确定度计算。 6、实验结果的图示法。 ●验证性实验 实验1静态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学会使用望远镜 2.学会使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内容) 1.杨氏模量仪的调整。 2.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3.测量:采用等增量测量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螺旋测微计、钢卷尺、钢板尺等。 实验3直流电桥(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掌握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 3.了解提高电桥灵做度的几种方法。 [实验内容] 1.用电阻箱组装电桥,测量电阻,测量电桥的灵敏度。 2.用箱式电桥测量电阻和箱式电桥的灵敏度。 [实验仪器] 电阻箱、检流计、稳压电源、箱式电桥、待测电阻
3 五、 实验安排与要求 综合性实验 误差概论 第一章 绪论: 1、大学物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2、物理实验的一般进程及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第二章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1、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 2、测量结果的表示。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4、直接测定量的不确定度及计算。 5、间接测定量的不确定度计算。 6、实验结果的图示法。 验证性实验 实验 1 静态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学会使用望远镜。 2.学会使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内容] 1.杨氏模量仪的调整。 2.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3.测量:采用等增量测量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螺旋测微计、钢卷尺、钢板尺等。 实验 3 直流电桥(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掌握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 3.了解提高电桥灵敏度的几种方法。 [实验内容] 1.用电阻箱组装电桥,测量电阻,测量电桥的灵敏度。 2.用箱式电桥测量电阻和箱式电桥的灵敏度。 [实验仪器] 电阻箱、检流计、稳压电源、箱式电桥、待测电阻
实验5数字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示波器的主要结构和显示波形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与测量电压信号。 3.通过用数字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学会一种测量正弦振动频率的方 法,并加深对相互垂直振动合成理论的理解。 [实验内容] 1.数字示波器的调节,观察及测量正弦波形 2.观察李萨如图形并测颜率。 [实验仪器] DS1000U系列数字示波器,TFG1900A系列信号发生器。 实验6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练电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常用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电 表的接入误差。 2.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特点。 3.测量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4.熟悉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 [实验内容] 1.按图6-5连接线路,电源电压取3V,测量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 最大正向电流不能超过50。 2.按图6-6连接线路,电源电压取30V,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曲 线,反向最大电流不能超过50。 [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滑线变阻器、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电阻箱、换向开 关、单刀开关、发光二极管、导线。 实验8光路调整和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会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技术。 3.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粗调各元件等高共轴 2.测凸透镜焦距
4 实验 5 数字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示波器的主要结构和显示波形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与测量电压信号。 3.通过用数字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学会一种测量正弦振动频率的方 法,并加深对相互垂直振动合成理论的理解。 [实验内容] 1.数字示波器的调节,观察及测量正弦波形。 2.观察李萨如图形并测频率。 [实验仪器] DS1000U 系列数字示波器,TFG1900A 系列信号发生器。 实验 6 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练电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常用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电 表的接入误差。 2.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特点。 3.测量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4.熟悉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 [实验内容] 1.按图 6-5 连接线路,电源电压取 3V,测量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 最大正向电流不能超过 50 。 2.按图 6-6 连接线路,电源电压取 30V,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曲 线,反向最大电流不能超过 50 。 [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滑线变阻器、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电阻箱、换向开 关、单刀开关、发光二极管、导线。 实验 8 光路调整和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会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技术。 3.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粗调各元件等高共轴。 2.测凸透镜焦距
3.用物距-象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4.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仪器] 光具座,凸、凹透镜各一块,平面反射镜一块,光源,物屏,像屏。 实验9热电偶标定和测温 [实验目的阿 1,掌握对热电偶温度计定标的方法 2.掌握非电量电测方法的基本原理。 [实验内容] 1.实验步骤 ()连接线路,注意热电偶、电压表及各接线柱的正、负连接。将热电偶 的冷端置于冰水混合物之中,确保t0=0℃(测温端置于加热器内)。 (2)测量待测热电偶的电动势 2.数据处理与分析。 3.求铜一康铜热电偶的温差电系数。 [实验仪器] DHT一2型热学实验仪、直流数字电压表、热电偶、保温杯。 实验14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热传导现象规律的理解。 2、掌握用稳态法测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3、学习用作图法求冷却速率。 4、体会使用参量转换法的设计思想。 [实验内容] 1.用自定量具测量样品、下铜板的几何尺寸和质量等必要的物理量,多次 测量、然后取平均值。其中铜板的比热容C=0.385kJ/Kkg)。 2.安装样品。 3.记录稳态时、值后移去样品,继续对下铜板加热。 4.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仪器] YBF2型导热系数测试仪、保温杯、测试样品(橡皮、电木)、游标卡尺。 实验16磁阻效应实验 [实验目的 1.测量锑化铟传感器的电阻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5 3.用物距-象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4.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仪器] 光具座,凸、凹透镜各一块,平面反射镜一块,光源,物屏,像屏。 实验 9 热电偶标定和测温 [实验目的] 1.掌握对热电偶温度计定标的方法。 2.掌握非电量电测方法的基本原理。 [实验内容] 1.实验步骤 (1)连接线路,注意热电偶、电压表及各接线柱的正、负连接。将热电偶 的冷端置于冰水混合物之中,确保 t0 = 0℃(测温端置于加热器内)。 (2)测量待测热电偶的电动势。 2.数据处理与分析。 3.求铜-康铜热电偶的温差电系数 。 [实验仪器] DHT—2 型热学实验仪、直流数字电压表、热电偶、保温杯。 实验 14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热传导现象规律的理解。 2、掌握用稳态法测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3、学习用作图法求冷却速率。 4、体会使用参量转换法的设计思想。 [实验内容] 1.用自定量具测量样品、下铜板的几何尺寸和质量等必要的物理量,多次 测量、然后取平均值。其中铜板的比热容 C=0.385kJ/(K.kg)。 2.安装样品。 3.记录稳态时 、 值后移去样品,继续对下铜板加热。 4.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仪器] YBF2 型导热系数测试仪、保温杯、测试样品(橡皮、电木)、游标卡尺。 实验 16 磁阻效应实验 [实验目的] 1.测量锑化铟传感器的电阻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