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人才倍美方案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物理科学与技朮学院 ◆ 物理学专业(物理教育方向) ◆物理学专业(应用研究方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太阳能、风能方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物理学专业(物理教育方向) 物理学专业(应用研究方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太阳能、风能方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科专业人才倍美方亲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物理学专业(物理教育方向)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简介 物理学专业是济南大学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2001年济南大学成立物 理系专门负责该专业的教学与建设。以2011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为契机,以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 点(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等二级学科)为依托,紧 扣“博士点授予权”建设,大力引进人才,兼顾软硬件基础建设,本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本专业拥有 基础物理与近代物理2个教研室和1个教有研究所。 师资队伍数量和 构均高于物理学类 本科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要求,目前有专任教师20余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半数以上具有国外留 学访学经历: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比例超80%,同时还聘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兼职教授多人。本专业 拥有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多门山东省精品课程,以及 你足稳定的教学设施(实验宝、堂践基地等)、信息资源等教学条件。 本专业 贯注重师范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数量充足的教育实习基地以及必各的微格教室等 培训设施 历届学生积极参 各类 创项目 为优良传统 极大提高了自身专业素质。学生 学风良好、思想素质过硬,为社会各单位输送了大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中等 学校进行物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的教师 教育科研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及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教有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 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物理专业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且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 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能胜任中小学物理教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与研究的高素质专矿 人大 毕业生在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根据本校制订的政策统一实施教育:在体有方面 要求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有锻炼合格标 准;在业务方面,则应获得以下儿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伯观,增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成认 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 想信念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 心的好老师 2)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 知识、创新思维、泰献祖国的引路人。 3)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所教 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 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 定的了解 4)在教有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料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料认知特点,运用学料科教学 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 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5)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据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 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有和心理健康教有等教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6)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物理学专业(物理教育方向) (专业代码:070201) 一、专业简介 物理学专业是济南大学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至今已有近 40 年的历史,2001 年济南大学成立物 理系专门负责该专业的教学与建设。以 2011 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为契机,以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 点(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等二级学科)为依托,紧 扣“博士点授予权”建设,大力引进人才,兼顾软硬件基础建设,本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本专业拥有基础物理与近代物理 2 个教研室和 1 个教育研究所。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均高于物理学类 本科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要求,目前有专任教师 20 余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半数以上具有国外留 学访学经历;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比例超 80%,同时还聘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兼职教授多人。本专业 拥有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多门山东省精品课程,以及 充足稳定的教学设施(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信息资源等教学条件。 本专业一贯注重师范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数量充足的教育实习基地以及必备的微格教室等 培训设施,历届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创项目、赛事活动已成为优良传统,极大提高了自身专业素质。学生 学风良好、思想素质过硬,为社会各单位输送了大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中等 学校进行物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及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教育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 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物理专业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且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 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物理教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与研究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毕业生在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根据本校制订的政策统一实施教育;在体育方面, 要求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 准;在业务方面,则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 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 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 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所教 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4)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 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 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5)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 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6)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本科专业人才培美方桌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有活动的有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有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有和引导。 T)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 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 会分析和解决教有教学问题 8)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物理学、教有学、心理学 2.专业核心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 量子力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有学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实践、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1、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山、教育见习、教育 实习、教有研习、 比业论文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附表1: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学分基本要求与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属性 学时数(个)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必修误程 788 34.5 20.9 通识教有误君 通识选修误程 160 10(核心课程之4,普通课程≥6) 6.1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1216 76 46 专业教省理程 专业拓展课程(选修 408 25.5 15.5 集中实践课程(必修) 42周 19 115 合计 2572+42周 165 100 附表2:实践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型 学时数(个)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独立实验实践课 257 7 42 非独立课内实验实践课 664 208 126 集中实线环节 42周 19 115 合计 921+42周 46.8 283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7)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 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 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8)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四、课程设置 1. 主干学科 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 2. 专业核心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 量子力学 I、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学等。 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实践、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I、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II、教育见习、教育 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 4. 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附表 1: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学分基本要求与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属性 学时数(个)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788 34.5 20.9 通识选修课程 160 10(核心课程≥4,普通课程≥6) 6.1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1216 76 46 专业拓展课程(选修) 408 25.5 15.5 集中实践课程(必修) 42 周 19 11.5 合计 2572+42 周 165 100 附表 2:实践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型 学时数(个)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独立实验/实践课 257 7 4.2 非独立课内实验/实践课 664 20.8 12.6 集中实践环节 42 周 19 11.5 合计 921+42 周 46.8 28.3
本科专业人才倍美方案 INDERGRADUATE CATALOGUE 5.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臀 课程名称 要求1 要求2 要求3求4 要求5 要求6要求7 要求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偏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委泽委是是郴实假镀色杜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5形势与政策 6大学英语1 7大学英语2 8大学英语3 9大学英语4 10 大学体有基础课 11 大学体有选项课 12C语言程序设计 13大学写作 14 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 高等数学(一) 16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17 高等数学(二)A 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19 普通物理实验(1) 20 力学 21 理论力学 22 光学 23普通物理实验(2) 24 普通物理实验(3) 25数学物理方法 26热学 27 电磁学
5. 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要求 1 要求 2 要求 3 要求 4 要求 5 要求 6 要求 7 要求 8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5 形势与政策 √ √ √ √ √ 6 大学英语 1 √ √ √ √ 7 大学英语 2 √ √ √ √ 8 大学英语 3 √ √ √ √ 9 大学英语 4 √ √ √ √ 10 大学体育-基础课 √ √ 11 大学体育-选项课 √ √ 12 C 语言程序设计 √ √ 13 大学写作 √ √ 14 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 √ √ √ √ √ 15 高等数学(一) √ √ 16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 √ 17 高等数学(二)A √ √ 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A √ √ 19 普通物理实验(1) √ √ √ 20 力学 √ √ 21 理论力学 √ √ 22 光学 √ √ 23 普通物理实验(2) √ √ √ 24 普通物理实验(3) √ √ √ 25 数学物理方法 √ √ 26 热学 √ √ 27 电磁学 √ √
本科专业人才培美方案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28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29电动力学 30原子物理 31 量子力学1 32 近代物理实验() 33 近代物理实验(2) 34 心理学 35 教育心理学 36教有学 37 现代教有技术应用 38 课程与教学论 39 物理教有学 40中学生心理康教有 41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42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1 43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Ⅱ 44教育见习 45教育实习 46教育研习 47军事理论与训统 48创新实践 49毕业论文(设计 说明:该表中的要求1~8分别对应毕业要求中的1)8)。 五、修读要术 1.修业年限 基木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至8年)。 2.授子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3。毕业标准与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5学分方可毕业
28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 √ 29 电动力学 √ √ 30 原子物理 √ √ 31 量子力学 I √ √ 32 近代物理实验(1) √ √ √ 33 近代物理实验(2) √ √ √ 34 心理学 √ √ √ √ √ 35 教育心理学 √ √ √ √ √ 36 教育学 √ √ √ √ √ 37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 √ √ √ 38 课程与教学论 √ √ √ √ √ 39 物理教育学 √ √ √ √ √ 40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41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 √ √ √ √ √ 42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I √ √ √ √ √ 43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II √ √ √ √ √ 44 教育见习 √ √ √ √ √ 45 教育实习 √ √ √ √ √ 46 教育研习 √ √ √ √ √ √ 47 军事理论与训练 √ √ √ √ √ 48 创新实践 √ √ 49 毕业论文(设计) √ √ 说明:该表中的要求 18 分别对应毕业要求中的 1) 8)。 五、修读要求 1. 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 年(弹性修业年限:3 至 8 年)。 2.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3. 毕业标准与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 165 学分方可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