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杂粮病害 玉米、高粱、谷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病害的种类也比较多。在我国玉米、高粱、谷子病 害有80多种,其中发生普遍而又严重的玉米病害主要有小斑病、大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灰斑病、 丝黑穗病、瘤黑粉病、茎腐病、炭疽病、病毒病等。髙粱病害主要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等五种黑 穗病及炭疽病、紫斑病、顶腐病等:谷子病害主要有白发病、谷瘟病、叶锈病、病毒性红叶病、 枯病、粒黑穗病、腥黑穗病等 实验实习 杂粮作物病害识别与鉴定 、目的要求认识玉米、高粱、谷子三种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掌 握各种病害诊断特征,为今后开展病害的田间诊断和调查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仪器用品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煤体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解剖 针、挑针、纱布块、蒸馏水滴瓶、新刀片、徒手切片夹持物、革兰氏染色液一套、香柏油、二甲苯、 镜头纸、0.1%升汞水、无菌水等 三、实习材料玉米主要病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炭疽病、茎腐病、弯 胞霉叶斑病、纹枯病、褐斑病、灰斑病、矮花叶病、粗缩病、细菌性枯萎病),髙粱主要病害(丝黑 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炭疽病)谷子主要病害(白发病、谷瘟病、粒黑穗病、纹枯病、叶锈 病、病毒性红叶病、线虫病)的实物标本、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玻片、多煤体教学课的实物标 本、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玻片、多煤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影像资料)。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玉米病害 (一)玉米大斑病( Exserohilum turcicum) 1.症状该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但在中后期,特别是在抽雄后发生严重。主要危害 叶片,严重时苞叶和叶鞘也可受害。感病的叶片上,病斑沿着叶脉扩展,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大小 不等的长梭状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一般长约5~10cm,宽1~2cm左右,潮湿时病斑 上密生灰黑色的霉状物。注意观察:①病斑的形状、色泽及大小;②病部是否出现灰色的霉状物: ③不同抗病性品种的症状表现有何不同?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突脐蠕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单生或2~6根束生,橄榄 色,不分枝,圆筒形,直立或上部曲膝状,2~8个隔膜,基细胞膨大,顶端色较淡。孢痕明显。分 生孢子梭形或长梭形,橄褐色,直或略向一端弯曲,有2~8个隔膜,顶端细胞钝圆或呈长椭圆形,基 部细胞尖锥形,孢子的脐点突出。从材料的病斑处刮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仔细观察:①分生孢 子梗的形态、色泽、长短及分隔等特点;②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分隔等形态特征:③分生孢子 的脐点是否突出于基细胞之外?④病部的霉层是病菌的什么结构? (二)玉米小斑病( Bipolaris maydis) 1.症状该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病,但在抽穗灌浆期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 可侵染叶鞘、苞叶、果穗及籽粒。叶部发病常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部初为水渍状小点 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叶部病斑因品种不同表现三种类型,第一种:病斑椭圆形或
三 杂粮病害 玉米、高粱、谷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病害的种类也比较多。在我国玉米、高粱、谷子病 害有 80 多种,其中发生普遍而又严重的玉米病害主要有小斑病、大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灰斑病、 丝黑穗病、瘤黑粉病、茎腐病、炭疽病、病毒病等。高粱病害主要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等五种黑 穗病及炭疽病、紫斑病、顶腐病等;谷子病害主要有白发病、谷瘟病、叶锈病、病毒性红叶病、纹 枯病、粒黑穗病、腥黑穗病等。 实验实习一 杂粮作物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认识玉米、高粱、谷子三种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掌 握各种病害诊断特征,为今后开展病害的田间诊断和调查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仪器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煤体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解剖 针、挑针、纱布块、蒸馏水滴瓶、新刀片、徒手切片夹持物、革兰氏染色液一套、香柏油、二甲苯、 镜头纸、0.1%升汞水、无菌水等。 三、实习材料 玉米主要病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炭疽病、茎腐病、弯 胞霉叶斑病、纹枯病、褐斑病、灰斑病、矮花叶病、粗缩病、细菌性枯萎病),高粱主要病害(丝黑 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炭疽病)、谷子主要病害(白发病、谷瘟病、粒黑穗病、纹枯病、叶锈 病、病毒性红叶病、线虫病)的实物标本、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玻片、多煤体教学课的实物标 本、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玻片、多煤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影像资料)。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Ⅰ 玉米病害 (一) 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 1.症状 该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但在中后期,特别是在抽雄后发生严重。主要危害 叶片,严重时苞叶和叶鞘也可受害。感病的叶片上,病斑沿着叶脉扩展,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大小 不等的长梭状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一般长约 5~10cm,宽 1~2cm 左右,潮湿时病斑 上密生灰黑色的霉状物。注意观察:①病斑的形状、色泽及大小;②病部是否出现灰色的霉状物; ③不同抗病性品种的症状表现有何不同?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突脐蠕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单生或 2~6 根束生,橄榄 色,不分枝,圆筒形,直立或上部曲膝状,2~8个隔膜,基细胞膨大,顶端色较淡。孢痕明显。分 生孢子梭形或长梭形,橄褐色,直或略向一端弯曲,有 2~8个隔膜,顶端细胞钝圆或呈长椭圆形,基 部细胞尖锥形,孢子的脐点突出。从材料的病斑处刮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仔细观察:①分生孢 子梗的形态、色泽、长短及分隔等特点;②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分隔等形态特征;③分生孢子 的脐点是否突出于基细胞之外?④病部的霉层是病菌的什么结构? (二)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 1.症状 该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病,但在抽穗灌浆期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 可侵染叶鞘、苞叶、果穗及籽粒。叶部发病常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部初为水渍状小点, 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叶部病斑因品种不同表现三种类型,第一种:`病斑椭圆形或
长椭圆形,扩展受叶脉限制,黄褐色,有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第二种,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 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灰色或黄色,一般无明显的边缘,有时病斑上出现轮纹:第三种,病斑为黄褐 色坏死小点,这种坏死小点一般不扩展,周围明显有黄褐色晕圈。前两种病斑在潮湿的情况下产生 灰黑色的霉层。注意观察:①叶片上是否有黄色的小斑点;②病部是否有灰褐色的霉层;③病斑的 形状及大小,与大斑病的病斑有何区别?④不同抗病性品种的症状表现有何不同 2.病原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真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真菌。 无性阶段产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2~3根束生,从叶片的气孔伸出,橄榄褐色至褐 色,直或曲膝状,不分枝,孢痕显著,具3~15个隔膜。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褐色,两端钝圆,多 向一端弯曲,中间粗两端细,多6~7个隔膜。脐点凹陷。有性阶段可以看到黑色的子囊座,喙部明 显,内部着生近圆筒性的子囊,基部有柄,内生4个线性、无色、彼此互相缠绕、呈螺旋状的子囊 孢子。用刀片从材料的病斑处刮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注意观察:①分生孢子的大小、形状、色 泽、分隔有何特点;②分生孢子梗的形状、色泽、分枝等形态特征:③在Sach's培养基上置玉米叶 茎秆和籽粒,将小斑病菌接种于基物两端,在30℃左右培养,观察子囊座的形态特征。④分生孢子的 脐点是否突出于基细胞之外?和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⑤病部的霉层是病菌的什 么结构? (三)玉米丝黑穗病( Sphacelotheca reiliana 1症状属苗期侵入的系统性病害,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雄穗。病穗上的症状主 要表现两种类型,黑穗型: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内夹杂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外面 包被白膜,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变态畸形穗: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呈多叶状,雌穗的颖片过度生 长呈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没有明显的黑丝。注意观察病穗的症状,看里面是否夹杂有丝状物。 2.病原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真菌。黑穗里的黑粉是病菌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暗紫 色或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萌发产生三个分隔的先菌丝,侧生担孢子,担孢 子无色,单孢,椭圆形。用挑针从病穗上挑取少量丝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观察:①孢子的形状 颜色、表面是否有微刺?②观察孢子在加有糖的蒸馏水中萌发的情况。 (四)玉米瘤黑粉病( Ustilago maydis) 1.症状属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植株的幼嫩组织都可发病,发病部位细胞 强烈增生,体积膨大,形成肿瘤,呈球状、棒状、单生、串生或叠生,肿瘤外面包有一层白色薄膜」 后期冬孢子形成,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色粉末状的冬孢子。注意观察:①发病的部位:②病瘤的 色泽、形状、质地等:③和丝黑穗症状有何区别? 2.病原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真菌。病瘤里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暗褐色或浅橄榄 色,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细刺状突起,冬孢子萌发产生四个细胞的先菌丝,顶端或分隔处产生四 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梭形或者略弯曲。用挑针从病瘤上挑取少量黑色粉末物,制片镜检。注意 观察:①冬孢子的形状、颜色、表面是否有微刺?②观察孢子在清水中或有其他营养液中萌发的情 (五)玉米茎基腐病(spp.) 症状该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造成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根据发生时期、发病
长椭圆形,扩展受叶脉限制,黄褐色,有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第二种, 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 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灰色或黄色,一般无明显的边缘,有时病斑上出现轮纹;第三种,病斑为黄褐 色坏死小点,这种坏死小点一般不扩展,周围明显有黄褐色晕圈。前两种病斑在潮湿的情况下产生 灰黑色的霉层。注意观察:①叶片上是否有黄色的小斑点;②病部是否有灰褐色的霉层;③病斑的 形状及大小,与大斑病的病斑有何区别?④不同抗病性品种的症状表现有何不同? 2.病原 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真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真菌。 无性阶段产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 2~3 根束生,从叶片的气孔伸出,橄榄褐色至褐 色,直或曲膝状,不分枝,孢痕显著,具3~15 个隔膜。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褐色,两端钝圆,多 向一端弯曲,中间粗两端细,多 6~7 个隔膜。脐点凹陷。有性阶段可以看到黑色的子囊座,喙部明 显,内部着生近圆筒性的子囊,基部有柄,内生 4 个线性、无色、彼此互相缠绕、呈螺旋状的子囊 孢子。用刀片从材料的病斑处刮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注意观察:①分生孢子的大小、形状、色 泽、分隔有何特点;②分生孢子梗的形状、色泽、分枝等形态特征;③在 Sach, s 培养基上置玉米叶、 茎秆和籽粒,将小斑病菌接种于基物两端,在 30℃ 左右培养,观察子囊座的形态特征。④分生孢子的 脐点是否突出于基细胞之外?和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⑤病部的霉层是病菌的什 么结构? (三)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 1.症状 属苗期侵入的系统性病害,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雄穗。病穗上的症状主 要表现两种类型,黑穗型: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内夹杂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外面 包被白膜,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变态畸形穗: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呈多叶状,雌穗的颖片过度生 长呈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没有明显的黑丝。注意观察病穗的症状,看里面是否夹杂有丝状物。 2.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真菌。黑穗里的黑粉是病菌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暗紫 色或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萌发产生三个分隔的先菌丝,侧生担孢子,担孢 子无色,单孢,椭圆形。用挑针从病穗上挑取少量丝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观察:①孢子的形状、 颜色、表面是否有微刺?②观察孢子在加有糖的蒸馏水中萌发的情况。 (四)玉米瘤黑粉病(Ustilago maydis) 1.症状 属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植株的幼嫩组织都可发病,发病部位细胞 强烈增生,体积膨大,形成肿瘤,呈球状、棒状、单生、串生或叠生,肿瘤外面包有一层白色薄膜, 后期冬孢子形成,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色粉末状的冬孢子。注意观察:①发病的部位;②病瘤的 色泽、形状、质地等;③和丝黑穗症状有何区别? 2.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真菌。病瘤里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暗褐色或浅橄榄 色,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细刺状突起,冬孢子萌发产生四个细胞的先菌丝,顶端或分隔处产生四 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梭形或者略弯曲。用挑针从病瘤上挑取少量黑色粉末物,制片镜检。注意 观察:①冬孢子的形状、颜色、表面是否有微刺?②观察孢子在清水中或有其他营养液中萌发的情 况。 (五)玉米茎基腐病(spp.) 1.症状 该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造成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根据发生时期、发病
部位和症状特点又称为青枯病、枯萎病、萎蔫病、晚枯病、茎基腐等;根据致病菌种类不同有干腐 型茎基腐、赤霉菌茎基腐、镰孢菌茎基腐、疫霉菌茎基腐等多种。因病原菌的种类、寄主抗病性不 同和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其症状各具特点,但无论何种病原菌都能引起茎基部腐烂和青枯等症 状。茎部症状: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 掐即瘪,手感十分明显。剖茎检査,组织腐烂,维管東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玫瑰红色菌丝,以 后产生玫瑰红色菌丝的病秆表面可见蓝黑色的子囊壳。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 第二、三节甚至全株。叶部症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青枯型、黄枯型和青黄枯型,以前两种为 主。青枯型也称急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黄枯型, 也称慢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逐渐变黄枯死,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是否造 成茎基腐烂?植株是否表现青枯症状?病株微管束呈何状态? 2.病原我国玉米茎腐病主要病原菌有以下几种: (1)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在高粱粒或麦粒上 培养易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多数是3~5个隔膜: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 和厚垣孢子。有性阶段为玉蜀黍赤霉菌,在麦粒上产生蓝黑色、球形的子囊壳,子囊棍棒形,子囊 孢子纺锤形,双列斜向排列,1~3个隔膜。注意观察:①接种在PSA平板上于25℃和20瓦日光灯 下12小时明暗交替照射培养,观察菌丝的形态,色泽,分隔有何特点?②将经PSA斜面培养的菌种 转接于麦粒或高梁粒培养基上,在25℃培养δ~7天,基物长满菌丝后,平铺于白瓷盘里,给予 定的光源照射处理,何种情况下产孢量最大?③观察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子实体的形状 特征,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状和色泽。 (2)串珠镰孢菌( Fusarium moniliforme)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多3~5 个隔,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串生,无色,卵圆形或纺锤形,单孢,少数双孢。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比较禾谷镰孢菌与串珠镰孢菌菌丝生长的速度,接种在PSA平板上于25℃和20瓦日光灯下12小时 明暗交替照射,观察菌丝、分生孢子的形态、色泽等特征 (3)瓜果腐霉菌( Pythium aphamideimatum)菌丝发达,白色棉絮状,游动孢子囊丝状不规 则膨大,小裂瓣状,分枝简单或复杂。游动孢子产生在泡囊内。注意观察游动孢子囊的形态特征以 及泡囊的产生部位。 (4)玉蜀黍壳色单隔孢菌(υ Diplodia maydis)分生孢子器球形或烧瓶形,分生孢子椭圆形,直或 稍弯曲,橄褐色至褐色 把病组织材料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保湿培养,待长出菌丝后,制片镜检,观察菌丝的形态 色泽、分隔及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确定为哪一种病原菌所引起的。 (六)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Curvularia lunata)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病斑初为水渍状或淡黄色半透明小点,后扩大 成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状病斑。病斑形状及大小因品种抗性分为3类:①抗病形病斑(R): 病斑小,1~2mm,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苍白色或淡褐色,边缘无褐色环带或环带很细 最外围有狭细的半透明晕圈,以唐玉5为典型代表。②中间形病斑(M):病斑小,1~2mm,圆形 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苍白色或淡褐色,边缘有较明显的褐色环带,最外围有明显的褪 绿晕圈,以F28为典型代表。③感病形病斑(S):病斑较大,长2~5mm,宽1~2mm,圆形、椭圆形
部位和症状特点又称为青枯病、枯萎病、萎蔫病、晚枯病、茎基腐等;根据致病菌种类不同有干腐 型茎基腐、赤霉菌茎基腐、镰孢菌茎基腐、疫霉菌茎基腐等多种。因病原菌的种类、寄主抗病性不 同和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其症状各具特点,但无论何种病原菌都能引起茎基部腐烂和青枯等症 状。茎部症状: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 掐即瘪,手感十分明显。剖茎检查,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玫瑰红色菌丝,以 后产生玫瑰红色菌丝的病秆表面可见蓝黑色的子囊壳。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 第二、三节甚至全株。叶部症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青枯型、黄枯型和青黄枯型,以前两种为 主。青枯型也称急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黄枯型, 也称慢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逐渐变黄枯死,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是否造 成茎基腐烂?植株是否表现青枯症状?病株微管束呈何状态? 2.病原 我国玉米茎腐病主要病原菌有以下几种: (1)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在高粱粒或麦粒上 培养易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多数是 3~5 个隔膜;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 和厚垣孢子。有性阶段为玉蜀黍赤霉菌,在麦粒上产生蓝黑色、球形的子囊壳,子囊棍棒形,子囊 孢子纺锤形,双列斜向排列,1~3 个隔膜。注意观察:①接种在 PSA 平板上于 25℃和 20 瓦日光灯 下 12 小时明暗交替照射培养,观察菌丝的形态,色泽,分隔有何特点?②将经 PSA 斜面培养的菌种 转接于麦粒或高梁粒培养基上,在 25℃培养 6~7 天,基物长满菌丝后,平铺于白瓷盘里,给予一 定的光源照射处理,何种情况下产孢量最大?③观察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子实体的形状 特征,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状和色泽。 (2)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多 3~5 个隔,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串生,无色,卵圆形或纺锤形,单孢,少数双孢。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比较禾谷镰孢菌与串珠镰孢菌菌丝生长的速度,接种在 PSA 平板上于 25℃和 20 瓦日光灯下 12 小时 明暗交替照射,观察菌丝、分生孢子的形态、色泽等特征。 (3)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mideimatum) 菌丝发达,白色棉絮状,游动孢子囊丝状不规 则膨大,小裂瓣状,分枝简单或复杂。游动孢子产生在泡囊内。注意观察游动孢子囊的形态特征以 及泡囊的产生部位。 (4)玉蜀黍壳色单隔孢菌 (Diplodia maydis)分生孢子器球形或烧瓶形,分生孢子椭圆形,直或 稍弯曲,橄褐色至褐色。 把病组织材料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保湿培养,待长出菌丝后,制片镜检,观察菌丝的形态、 色泽、分隔及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确定为哪一种病原菌所引起的。 (六)玉米弯孢霉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病斑初为水渍状或淡黄色半透明小点,后扩大 成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状病斑。病斑形状及大小因品种抗性分为 3 类:①抗病形病斑(R): 病斑小,1~2mm,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苍白色或淡褐色,边缘无褐色环带或环带很细, 最外围有狭细的半透明晕圈,以唐玉 5 为典型代表。②中间形病斑(M):病斑小,1~2mm,圆形、 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苍白色或淡褐色,边缘有较明显的褐色环带,最外围有明显的褪 绿晕圈,以 F28 为典型代表。③感病形病斑(S):病斑较大,长 2~5mm,宽 1~2mm,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形,中央苍白色或黄褐色有较宽的褐色环带,最外围具有较宽的半透明黄色晕圈,严重感 病的植株叶片密布病斑,病斑偶有联合,引起全叶枯死。潮湿情况下,病斑正反面均可产生灰黑色 的霉状物。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形状、色泽;和小斑病有何区别?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弯孢霉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暗褐色,较直或弯曲,单生或数根丛生,不 分枝,有隔,顶部多呈屈膝状,顶端和侧面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淡褐色、灰褐色,棍棒形或椭 圆形,少数呈“Y”型,向一端弯曲,多数分生孢子为3个隔膜4个细胞结构,中间两个细胞膨大, 暗褐色,以第三个细胞为最,两端细胞较小,淡褐色。把采集的病叶保湿培养后,制片镜检。致意 观察:①分生孢子梗的形状、色泽及分枝状况:②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及分隔情况。 (七)玉米纹枯病(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1.症状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果穗和茎秆。多从下部叶鞘开始发 病,逐渐向上发展,叶鞘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浅褐色,中部灰白色,有时病斑相连,形成 较大的云纹形病斑,致使叶鞘腐败,叶片干枯。茎秆被害,病斑褐色,不规则,后期茎秆质地松软 组织解体,露出纤维束,病株极易倒伏。果穗受害,苞叶上也产生云纹状大斑,严重时果穗干缩、 霉变、穗轴腐败。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形状、色泽,当天气潮湿时,在病斑表面尤其病叶 鞘内侧是否产生菌丝和菌核?病斑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病原有性世代属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真菌。自然条件下很少见。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 菌丝初无色,较细,分隔距离较长,后期菌丝细胞渐变粗短,颜色变为棕紫色或褐色。菌丝呈直角、 近直角或锐角分枝,分枝处缢缩且有一横隔膜。培养2~3天后,在培养皿的周围可产生菌核,菌核 初为白色,后变为黑褐色,不规则形,较紧密,表面粗糙。在PDA平板上培养,注意观察菌丝的色泽 变化及菌核的形成过程有何特点?镜检菌丝的形态特征,观察该菌菌丝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八)玉米灰斑病( Cerospora zeae-maydis)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在感病品种上病斑呈长方形(约2~4mmx1~6cm),初期呈褐色,后 期变为灰色长条病斑,与叶脉平行。该病典型的特征是病斑具有明显的平行边缘,病斑不透明,严 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叶片枯死,叶片两面产生灰色霉层。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色泽、形状, 病斑有何特点?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3~10根丛生,暗褐色,1~4个隔膜,直或 稍弯,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倒棍棒形,细长,直或稍弯,无色,具有1~8个隔膜,基部倒圆锥形 脐点明显,顶端渐细,稍钝。注意观察分生孢子的形状、色泽及分隔。 (九)玉米褐斑病( Physoderma maydis) 1.症状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鞘和叶片。病斑多从叶鞘开始,初为圆形、椭圆形或线形,黄 色,以后变为褐色或紫褐色,隆起成疱状。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物。注意观察病斑 的发生部位、形状及色泽等特征,黄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何种结构?后期病叶呈何状态? 2.病原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寄生在薄壁细胞内。休眠 孢子囊壁厚,近圆形至卵圆形或球形,黄褐色,略扁平,有囊盖。注意观察休眠孢子囊形态特征
或不规则形,中央苍白色或黄褐色有较宽的褐色环带,最外围具有较宽的半透明黄色晕圈,严重感 病的植株叶片密布病斑,病斑偶有联合,引起全叶枯死。潮湿情况下,病斑正反面均可产生灰黑色 的霉状物。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形状、色泽;和小斑病有何区别?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弯孢霉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暗褐色,较直或弯曲,单生或数根丛生,不 分枝,有隔,顶部多呈屈膝状,顶端和侧面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淡褐色、灰褐色,棍棒形或椭 圆形,少数呈“Y”型,向一端弯曲,多数分生孢子为 3 个隔膜 4 个细胞结构,中间两个细胞膨大, 暗褐色,以第三个细胞为最,两端细胞较小,淡褐色。把采集的病叶保湿培养后,制片镜检。致意 观察:①分生孢子梗的形状、色泽及分枝状况;②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及分隔情况。 (七)玉米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1.症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果穗和茎秆。多从下部叶鞘开始发 病,逐渐向上发展,叶鞘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浅褐色,中部灰白色,有时病斑相连,形成 较大的云纹形病斑,致使叶鞘腐败,叶片干枯。茎秆被害,病斑褐色,不规则,后期茎秆质地松软 组织解体,露出纤维束,病株极易倒伏。果穗受害,苞叶上也产生云纹状大斑,严重时果穗干缩、 霉变、穗轴腐败。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形状、色泽,当天气潮湿时,在病斑表面尤其病叶 鞘内侧是否产生菌丝和菌核?病斑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2.病原 有性世代属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真菌。自然条件下很少见。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 菌丝初无色,较细,分隔距离较长,后期菌丝细胞渐变粗短,颜色变为棕紫色或褐色。菌丝呈直角、 近直角或锐角分枝,分枝处缢缩且有一横隔膜。培养 2~3 天后,在培养皿的周围可产生菌核,菌核 初为白色,后变为黑褐色,不规则形,较紧密,表面粗糙。在 PDA 平板上培养,注意观察菌丝的色泽 变化及菌核的形成过程有何特点?镜检菌丝的形态特征,观察该菌菌丝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八)玉米灰斑病(Cerospora zeae-maydis)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在感病品种上病斑呈长方形(约 2~4mmχ1~6cm),初期呈褐色,后 期变为灰色长条病斑,与叶脉平行。该病典型的特征是病斑具有明显的平行边缘,病斑不透明,严 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叶片枯死,叶片两面产生灰色霉层。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色泽、形状, 病斑有何特点?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 3~10 根丛生,暗褐色,1~4 个隔膜,直或 稍弯,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倒棍棒形,细长,直或稍弯,无色,具有 1~8 个隔膜,基部倒圆锥形, 脐点明显,顶端渐细,稍钝。注意观察分生孢子的形状、色泽及分隔。 (九)玉米褐斑病(Physoderma maydis) 1.症状 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鞘和叶片。病斑多从叶鞘开始,初为圆形、椭圆形或线形,黄 色,以后变为褐色或紫褐色,隆起成疱状。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物。注意观察病斑 的发生部位、形状及色泽等特征,黄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何种结构?后期病叶呈何状态? 2.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寄生在薄壁细胞内。休眠 孢子囊壁厚,近圆形至卵圆形或球形,黄褐色,略扁平,有囊盖。注意观察休眠孢子囊形态特征
(十)玉米锈病( Puccinia sorghi)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受害部位初形成乳白色、淡黄色、后变褐色乃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锈粉状的夏孢子,后期在夏孢子堆附近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观察病斑 的形状和色泽,表皮开裂情况,锈状物的排列方式,散生、聚生还是线状? 2.病原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真菌。夏孢子近球形或椭圆形,淡黄褐色,表面有细刺。冬 孢子椭圆形或棍棒形,黑褐色,分隔处有缢缩,深褐色,顶细胞钝圆。在病斑上,用刀片刮取少量锈 状物,制片镜检,观察夏孢子、冬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 (十—)玉米全蚀病(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1.症状主要症状表现在根部,轻者根系变栗褐色至黑褐色,重者种脐基部和种子根变色,根 皮坏死腐烂。幼苗发病仅限于根部,成株期地上部分也表现症状,叶片自下而上枯死,植株易倒伏, 在植株生长后期根组织里的病菌菌丝继续发展并集结使根皮变黑发亮,并向根基延伸形成“黑膏药 和“黑脚”症状。注意观察:①病斑的发生部位、色泽、形状?②病株根茎部有何特点? 2.病原属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真菌。病菌在自然条件下子囊壳群集或散生,从病茎上挑取的 子囊壳梨形,暗褐色,具短颈,顶端有孔口,周围生有褐色茸毛状菌丝。颈部穿透表皮外露,直或 向一侧稍弯。子囊壳内有多数子囊,子囊棍棒形,无色,基部有柄,顶部有一折光性顶环,内有8 个子囊孢子,東状排列。子囊孢子线形,无色,稍弯,一头钝一头尖,有3~8个隔膜。取病株,用 刀片划开茎基节表皮内侧观察:①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征:②切取病根黑皮组织经乳 酚油透明镜检,观察菌丝的色泽和分枝分隔情况 十二)玉米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un) 1.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为害,可引起种苗萎蔫、颈腐、根腐、叶枯、顶枯及粒腐等 症状。主要发生在玉米的中后期植株中、下部叶片上,典型症状是初期病斑水浸状,半透明,圆形 至不规则形,后变成梭形,中央淡褐色,边缘深褐色,上密生小黑点。注意观察:①病斑发生的部 位、色泽、形状;②病斑上有小黑点吗?③病苗呈何状态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盘,散生或聚生,分生孢子盘中有许多褐色 的刚毛。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单孢,产孢方式为内壁芽生一瓶梗式,分生孢子香蕉形,无色单 孢。用挑针从有病组织上挑取小颗粒状物制片镜检,观察:①分生孢子盘的形状、色泽及着生部位 ②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③分生孢子盘上有无刚毛,刚毛的形态特征如何? ④病部颗粒状物为病菌的何种结构? (十三)玉米矮花叶病( Dwarf mosaic of corr) 1.症状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以苗期侵染发病最重,抽穗后发病受害较轻。典型症状 是在发病初期,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以后叶片粗脉之间形成长短不一颜色深 浅不同的褪绿条纹,脉间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明显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病株严 重矮化,生长缓慢,不能抽穗而提早枯死。注意观察叶片的症状表现特点,田间症状诊断叶部的主
(十)玉米锈病(Puccinia sorghi)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受害部位初形成乳白色、淡黄色、后变褐色乃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锈粉状的夏孢子,后期在夏孢子堆附近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观察病斑 的形状和色泽,表皮开裂情况,锈状物的排列方式,散生、聚生还是线状? 2.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真菌。夏孢子近球形或椭圆形,淡黄褐色,表面有细刺。冬 孢子椭圆形或棍棒形,黑褐色,分隔处有缢缩,深褐色,顶细胞钝圆。在病斑上,用刀片刮取少量锈 状物,制片镜检,观察夏孢子、冬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 (十一)玉米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1.症状 主要症状表现在根部,轻者根系变栗褐色至黑褐色,重者种脐基部和种子根变色,根 皮坏死腐烂。幼苗发病仅限于根部,成株期地上部分也表现症状,叶片自下而上枯死,植株易倒伏, 在植株生长后期根组织里的病菌菌丝继续发展并集结使根皮变黑发亮,并向根基延伸形成“黑膏药” 和“黑脚”症状。注意观察:①病斑的发生部位、色泽、形状?②病株根茎部有何特点? 2.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真菌。病菌在自然条件下子囊壳群集或散生,从病茎上挑取的 子囊壳梨形,暗褐色,具短颈,顶端有孔口,周围生有褐色茸毛状菌丝。颈部穿透表皮外露,直或 向一侧稍弯。子囊壳内有多数子囊,子囊棍棒形,无色,基部有柄,顶部有一折光性顶环,内有 8 个子囊孢子,束状排列。子囊孢子线形,无色,稍弯,一头钝一头尖,有 3~8 个隔膜。取病株,用 刀片划开茎基节表皮内侧观察:①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征;②切取病根黑皮组织经乳 酚油透明镜检,观察菌丝的色泽和分枝分隔情况。 (十二)玉米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um) 1.症状 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为害,可引起种苗萎蔫、颈腐、根腐、叶枯、顶枯及粒腐等 症状。主要发生在玉米的中后期植株中、下部叶片上,典型症状是初期病斑水浸状,半透明,圆形 至不规则形,后变成梭形,中央淡褐色,边缘深褐色,上密生小黑点。注意观察:①病斑发生的部 位、色泽、形状;②病斑上有小黑点吗?③病苗呈何状态?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盘,散生或聚生,分生孢子盘中有许多褐色 的刚毛。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单孢,产孢方式为内壁芽生—瓶梗式,分生孢子香蕉形,无色单 孢。用挑针从有病组织上挑取小颗粒状物制片镜检,观察:①分生孢子盘的形状、色泽及着生部位; ②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③分生孢子盘上有无刚毛,刚毛的形态特征如何? ④病部颗粒状物为病菌的何种结构? (十三)玉米矮花叶病(Dwarf mosaic of corn) 1.症状 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以苗期侵染发病最重,抽穗后发病受害较轻。典型症状 是在发病初期,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以后叶片粗脉之间形成长短不一颜色深 浅不同的褪绿条纹,脉间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明显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病株严 重矮化,生长缓慢,不能抽穗而提早枯死。注意观察叶片的症状表现特点,田间症状诊断叶部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