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油料作物病害 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芝麻、大豆、花生和向日葵等。其中油菜、芝麻在长江流域和黄 淮流域各省广泛种植,大豆、花生、向日葵在北方在栽培较普遍。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 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大豆胞囊线虫、疫霉根腐病、病毒病和霜霉病在大豆上危害较严重:芝 麻茎点枯病、枯萎病和疫病是芝麻上的严重病害:茎腐病、叶斑病、冈斑病、青枯病和根结线 虫病在花生上危害较大;菌核病、锈病、霜霉病和列当等是向日葵上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病 害 实验实习一油料作物病害的识别与鉴定 的要求了解油料作物常见病害种类,掌握主要病害发生危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显微形 态特征,熟悉一般病害的症状和发生概况。从而为大田病害的正确诊断,田间调查和病害防治 奠定基础。 二实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镊子,挑针,刀片,纱布,蒸馏水滴瓶,幻 灯机,投影仪及相关电化教学设备等 三实验材料油菜主要病害(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和病毒病等)花生主要病害(花 生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青枯病、锈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大豆主要病害(大豆胞囊线虫 病、疫霉根腐病、花叶病、霜霉病、菟丝子等):芝麻主要病害(芝麻茎点枯病、枯萎病、叶 斑病、疫病等)以及向日葵主要病害(菌核病、锈病、霜霉病和列当等)的盒装标本、新鲜材 料、挂图、病原物玻片以及电化教学等相关影像资料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1症状本病可危害油菜植株地上部的各个部位,其中以茎秆发病最重,损失最大。叶 片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周缘有一层黄色晕圈:茎部病斑初为水渍状,逐渐扩展为长形 或环茎大斑块,后期病部变白。病部提早枯死,病茎内有鼠粪状菌核。注意观察叶片病斑内外 层色泽,病斑是否破裂?有无腐败现象?有无白色霉层?危害茎干最重的是上部还是下部?湿 度大时是否腐败和长出白色霉层?菌核发育形成不同时期颜色变化如何? 2病原属子囊菌亚门核盘属真菌。病菌菌核黑色,鼠粪状或球形、不规则形,成熟菌 核外皮黑色,髓部粉色至米黄色,为疏丝组织组成。菌核萌发可产生1至数个柄,柄褐色,顶 部膨大形成子囊盘。子囊盘黄褐色,子实层由子囊与侧丝栅状排列组成。子囊长圆形,顶部钝 圆,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形。先用肉眼观察菌核的形状、大小、然后 用刀片切开菌核观察内外颜色是否一致?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观察菌核萌发子囊盘的形状 大小、颜色,再经徒手切片纵切子囊盘,制片镜检,或直接观察子囊盘的永久玻片注意观察 显微镜下子囊和侧丝的排列情况,子囊排列是否整齐?每个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子囊和子 囊孢子呈何形状?子囊孢子有无颜色和隔膜? (二)油菜霜霉病( Peronospora parastic) 1症状本病可危害油菜地上部的各部位,重病植株可导致死亡。叶片病斑正面为不规
六 油料作物病害 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芝麻、大豆、花生和向日葵等。其中油菜、芝麻在长江流域和黄 淮流域各省广泛种植,大豆、花生、向日葵在北方在栽培较普遍。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 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大豆胞囊线虫、疫霉根腐病、病毒病和霜霉病在大豆上危害较严重;芝 麻茎点枯病、枯萎病和疫病是芝麻上的严重病害;茎腐病、叶斑病、网斑病、青枯病和根结线 虫病在花生上危害较大;菌核病、锈病、霜霉病和列当等是向日葵上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病 害。 实验实习一 油料作物病害的识别与鉴定 一 目的要求 了解油料作物常见病害种类,掌握主要病害发生危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显微形 态特征,熟悉一般病害的症状和发生概况。从而为大田病害的正确诊断,田间调查和病害防治 奠定基础。 二 实验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镊子,挑针,刀片,纱布,蒸馏水滴瓶,幻 灯机,投影仪及相关电化教学设备等。 三 实验材料 油菜主要病害(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和病毒病等);花生主要病害(花 生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青枯病、锈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大豆主要病害(大豆胞囊线虫 病、疫霉根腐病、花叶病、霜霉病、菟丝子等);芝麻主要病害(芝麻茎点枯病、枯萎病、叶 斑病、疫病等)以及向日葵主要病害(菌核病、锈病、霜霉病和列当等)的盒装标本、新鲜材 料、挂图、病原物玻片以及电化教学等相关影像资料。 四 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1 症状 本病可危害油菜植株地上部的各个部位,其中以茎秆发病最重,损失最大。叶 片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周缘有一层黄色晕圈;茎部病斑初为水渍状,逐渐扩展为长形 或环茎大斑块,后期病部变白。病部提早枯死,病茎内有鼠粪状菌核。注意观察叶片病斑内外 层色泽,病斑是否破裂?有无腐败现象?有无白色霉层?危害茎干最重的是上部还是下部?湿 度大时是否腐败和长出白色霉层?菌核发育形成不同时期颜色变化如何? 2 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核盘属真菌。病菌菌核黑色,鼠粪状或球形、不规则形,成熟菌 核外皮黑色,髓部粉色至米黄色,为疏丝组织组成。菌核萌发可产生 1 至数个柄,柄褐色,顶 部膨大形成子囊盘。子囊盘黄褐色,子实层由子囊与侧丝栅状排列组成。子囊长圆形,顶部钝 圆,内生 8 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形。先用肉眼观察菌核的形状、大小、然后 用刀片切开菌核观察内外颜色是否一致?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观察菌核萌发子囊盘的形状、 大小、颜色,再经徒手切片纵切子囊盘,制片镜检,或直接观察子囊盘的永久玻片 注意观察 显微镜下子囊和侧丝的排列情况,子囊排列是否整齐?每个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子囊和子 囊孢子呈何形状?子囊孢子有无颜色和隔膜? (二)油菜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tica) 1 症状 本病可危害油菜地上部的各部位,重病植株可导致死亡。叶片病斑正面为不规
则形或多角形黄色斑块,背面有霜状霉层:花轴受害呈肿大弯曲的“龙头状”,花瓣变绿呈小 叶状。注意观察叶片病斑扩展是否受叶脉限制?重病植株是否较健株矮小?整株是否有霜状 物?病有无干枯现象? 2病原属鞭毛菌亚门霜霉菌属真菌。病组织产生白色霜状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 囊。孢囊梗无色,向顶端分支,每小梗顶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单孢无色,长椭圆形。发 病后期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一般在“龙头”皮层内最多。卵孢子球形,厚壁。用解剖刀或 挑针从病叶背面挑取少许霜状霉制片镜检,观察孢囊梗及孢子囊形态特征。用解剖刀在病花轴 山的“龙头”上刮取少量病组织制片镜检,观察卵孢子的形态特征。注意观察显微镜下孢囊梗 是否有隔膜?基部和顶端粗细是否一致?分枝方式如何?孢子囊有无颜色和乳实?卵孢子形 状怎样?是什么颜色?厚壁还是薄壁?外表是否光滑? (三)油菜白锈病( Albugo condita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花轴。叶片上产生白色隆起小包斑,后期破裂散出白色粉末(病 菌的孢子囊)。花轴受害后,也形成肿胀状“龙头”,与霜霉病症状相似,二者主要区别于霜 霉病的“龙头”表面光滑,并产生白色霜状霉层,而白锈病的“龙头”表面粗糙,有白色隆起 胞斑。两病的“龙头”在组织内均产生卵孢子。 2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白锈菌属真菌。胞囊梗呈棍棒状,无色,顶端串生孢子囊,孢子 囊近球形,无色,单胞。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外壁很厚,表面有不规则的突起。用挑针挑取 白色病斑内的粉末制片镜检,或直接镜检病菌永久玻片观察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态特征。用解 剖刀括取“龙头”少量肥厚病组织制片镜检,观察卵孢子形态特征 注意观察显微镜下病菌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的颜色,形态;卵孢子的形态,颜色,壁的厚薄,以 及外壁特征,并与霜霉病菌比较区别 (四)油菜病毒病(TuMv,CMV,TMⅣ) 1症状油菜病毒病的症状在甘藍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上表现岀明显区别。甘蓝型油菜 上产生系统性黄斑和枯斑型症状,而白菜型油菜表现为花叶症状。黄斑型症状特点是初期病叶 上出现分散绿色斑点,后逐渐变成明显的黄斑,病斑背面中心出现褐色细小枯点,后期病斑正 面也出现枯点。枯斑型症状病叶上出现深褐色枯斑,叶柄,花梗,茎杆等部位可产生黑褐色油 渍状坏死长条纹。花叶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叶呈黄绿相间花叶,皱缩,病株矮缩结荚少或不接 荚,提早枯死。观察病株标本,注意比较观察黄斑型和枯斑型在叶片和茎秆上的区别要点,比 较病株和健株株型差异,病株花梗是否短而弯曲?花的颜色是否加深?荚果是否僵弯?种子是 否正常? 2病原油菜病毒病主要有芜菁花叶病毒(TuMⅴ),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 草花叶病毒(TMⅴ)所致,不同油菜产区病毒主次不尽相同,通常以芜菁花叶病毒为主。T uMⅤ粒体为线状,CMⅤ粒体为球状,TMⅤ粒体为棒状。根据试验提供的病毒电镜图片, 或有关多媒体教学课件影像资料,观察三种病毒粒体形态。 (五)油菜萎缩不实病(生理性病害) 1症状病株最明显的症状是花而不实。根系发育不良,侧根很少,根表皮变褐,根颈膨
则形或多角形黄色斑块,背面有霜状霉层;花轴受害呈肿大弯曲的“龙头状”, 花瓣变绿呈小 叶状。注意观察叶片病斑扩展是否受叶脉限制?重病植株是否较健株矮小?整株是否有霜状 物?病有无干枯现象? 2 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霜霉菌属真菌。病组织产生白色霜状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 囊。孢囊梗无色,向顶端分支,每小梗顶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单孢无色,长椭圆形。发 病后期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一般在“龙头”皮层内最多。卵孢子球形,厚壁。用解剖刀或 挑针从病叶背面挑取少许霜状霉制片镜检,观察孢囊梗及孢子囊形态特征。用解剖刀在病花轴 山的“龙头”上刮取少量病组织制片镜检,观察卵孢子的形态特征。注意观察显微镜下孢囊梗 是否有隔膜?基部和顶端粗细是否一致?分枝方式如何?孢子囊有无颜色和乳实?卵孢子形 状怎样?是什么颜色?厚壁还是薄壁?外表是否光滑? (三)油菜白锈病(Albugo condita) 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花轴。叶片上产生白色隆起小包斑,后期破裂散出白色粉末(病 菌的孢子囊)。花轴受害后,也形成肿胀状“龙头”,与霜霉病症状相似,二者主 要区别于霜 霉病的“龙头”表面光滑,并产生白色霜状霉层,而白锈病的“龙头”表面粗糙,有白色隆起 胞斑。两病的“龙头”在组织内均产生卵孢子。 2 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白锈菌属真菌。胞囊梗呈棍棒状,无色,顶端串生孢子囊,孢子 囊近球形,无色,单胞。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外壁很厚,表面有不规则的突起。用挑针挑取 白色病斑内的粉末制片镜检,或直接镜检病菌永久玻片观察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态特征。用解 剖刀括取“龙头”少量肥厚病组织制片镜检,观察卵孢子形态特征。 注意观察显微镜下病菌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的颜色,形态;卵孢子的形态,颜色,壁的厚薄,以 及外壁特征,并与霜霉病菌比较区别。 (四)油菜病毒病(TuMv ,CMV,TMV) 1 症状 油菜病毒病的症状在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上表现出明显区别。甘蓝型油菜 上产生系统性黄斑和枯斑型症状,而白菜型油菜表现为花叶症状。黄斑型症状特点是初期病叶 上出现分散绿色斑点,后逐渐变成明显的黄斑,病斑背面中心出现褐色细小枯点,后期病斑正 面也出现枯点。枯斑型症状病叶上出现深褐色枯斑,叶柄,花梗,茎杆等部位可产生黑褐色油 渍状坏死长条纹。花叶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叶呈黄绿相间花叶,皱缩,病株矮缩结荚少或不接 荚,提早枯死。观察病株标本,注意比较观察黄斑型和枯斑型在叶片和茎秆上的区别要点,比 较病株和健株株型差异,病株花梗是否短而弯曲?花的颜色是否加深?荚果是否僵弯?种子是 否正常? 2 病原 油菜病毒病主要有芜菁花叶病毒 (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 草花叶病毒(TMV)所致,不同油菜产区病毒主次不尽相同,通常以芜菁花叶病毒为主。T uMV粒体为线状,CMV粒体为球状,TMV粒体为棒状。根据试验提供的病毒电镜图片, 或有关多媒体教学课件影像资料,观察三种病毒粒体形态。 (五)油菜萎缩不实病(生理性病害) 1 症状 病株最明显的症状是花而不实。根系发育不良,侧根很少,根表皮变褐,根颈膨
大,有的内部变空,皮层龟裂,中部叶片由叶缘向内出现玫瑰红色,叶质增厚、易脆、倒卷 花序顶端花蕾褪绿变黄,萎缩枯干或脱落。有的抽苔迟缓,主花序和分枝花序极度緊缩矮化, 形如试管刷。胚珠萎缩不能发育成正常种子,往往形成空角,即花而不实。有的形成只有几粒 不规则种子的粗大“萝卜角果”。观察病株标本,注意子粒形成情况,与健株有何区别? 2病原生理性病害,主要由由缺硼引起, (六)花生黑斑病( Cercospora personata) 1症状本病主要危害花生的叶片、叶柄、托叶,茎杆也可受害。病斑圆形或近圆形,黑 褐色,病斑周缘有一层较窄的黄色晕圈,被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子座)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潮 湿时病斑上产生一层灰褐色霉状物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粗短,上部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到 棍棒状或圆筒形3~5个隔膜。用解剖刀括取病斑上的霉层制片镜检,或直接镜检病菌永久 玻片。观察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 (七)花生褐斑病( Cercospora arachidicola) 1症状本病对花生的危害部位与黑斑病基本相同。两病的症状特点也有相似之处,二者 的区别要点在于褐斑病在叶片上的病斑较黑斑病的大,圆形或不规则形圆形,颜色较浅,呈 黄褐色,病斑边缘黄色晕圈较黑斑病宽,潮湿时,病斑上也产生灰褐色霉层,但不产生轮状排 列的小黑点。注意比较观察褐斑病和黑斑病症状异同点,对照区别病斑大小、颜色深浅、病斑 周缘黄色晕圈带的宽窄,仔细观察黑斑病病斑的背面小黑点的排列状况。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直或略弯,上部渐细呈曲膝 状有明显孢痕,分生孢子顶点,倒棍状或鞭状,5~7个隔膜。用解剖刀刮取病斑上的霉层制 片镜检,或直接镜检永久玻片,观察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注意比较观察褐斑 病菌和黑斑病菌显微形态主要差别,仔细观察两种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无隔膜,隔膜 数多少,颜色的深浅,哪种病菌有明显子座?子座是什么形态 (八)花生锈病( Puccinia arachidis) 1症状本病主要危害花生的叶片,严重时其它部位也可受害。叶片初生褪绿色斑点,逐 渐变黄并隆起,最后变成褐色,表皮裂开,成为锈状粉斑(夏孢子堆)并散出锈状粉末(夏孢 子),严重时病株枯死。 注意观察受害叶片出现的夏孢子堆是正面居多还是背面居多?出现夏孢子堆的相对应叶面颜 色是否变黄?田间植株发病是从下部往上蔓延还是从上部向下扩展? 2病原属担子菌亚门双孢锈菌属真菌。夏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表面有细刺, 中央有两个排列对称的发芽孔。用挑针挑取叶片上的夏孢子堆制片镜检,观察夏孢子的形态特 征。注意观察夏孢子表面的细刺和发芽孔 (九)花生茎腐病( Diplodia gossypina)
大,有的内部变空,皮层龟裂,中部叶片由叶缘向内出现玫瑰红色,叶质增厚、易脆、倒卷。 花序顶端花蕾褪绿变黄,萎缩枯干或脱落。有的抽苔迟缓,主花序和分枝花序极度紧缩矮化, 形如试管刷。胚珠萎缩不能发育成正常种子,往往形成空角,即花而不实。有的形成只有几粒 不规则种子的粗大“萝卜角果”。观察病株标本,注意子粒形成情况,与健株有何区别? 2 病原 生理性病害,主要由由缺硼引起。 (六)花生黑斑病(Cercospora personata) 1 症状 本病主要危害花生的叶片、叶柄、托叶,茎杆也可受害。病斑圆形或近圆形,黑 褐色,病斑周缘有一层较窄的黄色晕圈,被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子座)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潮 湿时病斑上产生一层灰褐色霉状物。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粗短,上部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到 棍棒状或圆筒形 3~5个隔膜。用解剖刀括取病斑上的霉层制片镜检,或直接镜检病菌永久 玻片。观察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 (七)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 1 症状 本病对花生的危害部位与黑斑病基本相同。两病的症状特点也有相似之处,二者 的区别要点在于褐斑病在叶片上的病斑较黑斑病的大, 圆形或不规则形圆形,颜色较浅,呈 黄褐色,病斑边缘黄色晕圈较黑斑病宽,潮湿时,病斑上也产生灰褐色霉层,但不产生轮状排 列的小黑点。注意比较观察褐斑病和黑斑病症状异同点,对照区别病斑大小、颜色深浅、病斑 周缘黄色晕圈带的宽窄,仔细观察黑斑病病斑的背面小黑点的排列状况。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直或略弯,上部渐细呈曲膝 状有明显孢痕,分生孢子顶点,倒棍状或鞭状,5~7个隔膜。用解剖刀刮取病斑上的霉层制 片镜检,或直接镜检永久玻片,观察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注意比较观察褐斑 病菌和黑斑病菌显微形态主要差别,仔细观察两种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无隔膜,隔膜 数多少,颜色的深浅,哪种病菌有明显子座?子座是什么形态? (八)花生锈病(Puccinia arachidis) 1.症状 本病主要危害花生的叶片,严重时其它部位也可受害。叶片初生褪绿色斑点,逐 渐变黄并隆起,最后变成褐色,表皮裂开,成为锈状粉斑(夏孢子堆)并散出锈状粉末(夏孢 子),严重时病株枯死。 注意观察受害叶片出现的夏孢子堆是正面居多还是背面居多?出现夏孢子堆的相对应叶面颜 色是否变黄?田间植株发病是从下部往上蔓延还是从上部向下扩展? 2.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双孢锈菌属真菌。夏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表面有细刺, 中央有两个排列对称的发芽孔。用挑针挑取叶片上的夏孢子堆制片镜检,观察夏孢子的形态特 征。注意观察夏孢子表面的细刺和发芽孔。 (九)花生茎腐病(Diplodia gossypina)
1症状本病可危害植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花生幼芽出土前感病导致腐烂。子叶感病呈 黑褐色干腐状,并可沿子叶柄侵染根颈部,形成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渐显黑褐色腐烂,上部萎 焉枯死。潮湿时,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器)。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突出寄主体外,黑色,有孔口。分生 孢子梗短条状,无色,分生孢子初期无色,单胞,椭圆形,成熟时为暗褐色,双胞。用挑针 挑取病组织上的分生孢子器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注意观察病菌分生孢 子器顶端乳突状突起孔口,分生孢子不同发育时期隔膜和颜色变化情况。 (十)花生青枯病( Ralstonia solanacearum) 1症状本病从花生苗期至收获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盛花,落叶期发病最盛。其主要 症状特点是叶片急速凋谢,维管束变色,病株之根尖端变褐湿腐,根瘤呈墨绿色。潮湿条件下, 用手挤压茎部切口处,常有混浊白色的细菌液渗出。观察病害新鲜标本,注意凋萎的病株叶片 颜色是否为青绿色?剖视病株茎秆和根茎部维管束是否变褐?手挤是否有混浊白色的细菌液 渗出?根瘤的颜色是否呈墨绿色? 病原属薄壁菌门青枯劳尔氏菌属细菌。菌体短杄状,两端钝圆,有一根至多根极生 鞭毛。在培养茎上,菌落乳白色,光滑稍隆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观察细菌在培养菌上的 菌落特征,涂片观察或直接观察病菌封片,注意病菌菌体形态和革兰氏染色反应。 (十—)花生根结线虫病( Meloidogyne arenaria;M.hpln) 1症状本病可危害花生植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病株的地上部生长缓慢,叶黄且脱落, 花少,而开放迟。病株地下根间形成不规则虫瘿。虫瘿上可形成乱丝状“须根团”,成熟的果 壳上形成较大的痂状虫瘿。注意观察病株根间的虫瘿的特征,虫瘿表面是否粗糙?剖视内部 是否有乳白色砂粒状的雌虫?并比较虫瘿与根瘤的区别? 2病原属线形动物门根结线虫属线虫。国内的报道病原线虫有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 线虫两个种。白色一龄线虫常呈“8”字形卷曲在卵壳内,二龄幼虫头部较钝,尾尖翘,吻针 呈“大头针状”。雌成虫早期呈长颈烧瓶状,成熟时呈鸭梨形。用挑针挑取根瘤被白色砂粒状 制片镜检,观察雌虫形态特征。或直接检验永久玻片。观察幼虫或雌虫形态。注意观察两种根 结线虫形态上的区别要点。那种线虫阴门近尾尖处有点刺?那种线虫近侧线处有不规则的横 (十二)芝麻茎点枯病(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1症状该病自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危害,以开花结果后期发生较重。病株根部变褐腐烂茎 部产生黑褐色长条斑,中间呈银灰色,有光泽,密生小黑点,皮层下及髓部产生大量的小菌核。 病株常枯死,茎杆易折断。注意观察病斑发生部位、色泽、形状,病部是否产生大量小黑点? 皮层下是否有黑褐色小菌核?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壳球孢属真菌。病部的小黑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着生在寄主表
1.症状 本病可危害植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花生幼芽出土前感病导致腐烂。子叶感病呈 黑褐色干腐状,并可沿子叶柄侵染根颈部,形成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渐显黑褐色腐烂,上部萎 焉枯死。潮湿时,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器)。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突出寄主体外,黑色,有孔口。分生 孢子梗短条状,无色,分生孢子初期无色,单胞,椭圆形,成熟时为暗褐色,双胞。 用挑针 挑取病组织上的分生孢子器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注意观察病菌分生孢 子器顶端乳突状突起孔口,分生孢子不同发育时期隔膜和颜色变化情况。 (十) 花生青枯病 (Ralstonia solanacearum) 1.症状 本病从花生苗期至收获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盛花,落叶期发病最盛。其主要 症状特点是叶片急速凋谢,维管束变色,病株之根尖端变褐湿腐,根瘤呈墨绿色。潮湿条件下, 用手挤压茎部切口处,常有混浊白色的细菌液渗出。观察病害新鲜标本,注意凋萎的病株叶片 颜色是否为青绿色?剖视病株茎秆和根茎部维管束是否变褐?手挤是否有混浊白色的细菌液 渗出?根瘤的颜色是否呈墨绿色? 2.病原 属薄壁菌门青枯劳尔氏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有一根至多根极生 鞭毛。在培养茎上,菌落乳白色,光滑稍隆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观察细菌在培养菌上的 菌落特征,涂片观察或直接观察病菌封片,注意病菌菌体形态和革兰氏染色反应。 (十一)花生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arenaria ;M. hapla) 1.症状 本病可危害花生植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病株的地上部生长缓慢,叶黄且脱落, 花少,而开放迟。病株地下根间形成不规则虫瘿。虫瘿上可形成乱丝状“须根团”,成熟的果 壳上形成较大的 痂状虫瘿。注意观察病株根间的虫瘿的特征,虫瘿表面是否粗糙?剖视内部 是否有乳白色砂粒状的雌虫?并比较虫瘿与根瘤的区别? 2 病原 属线形动物门根结线虫属线虫。国内的报道病原线虫有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 线虫两个种。白色一龄线虫常呈“8”字形卷曲在卵壳内,二龄幼虫头部较钝,尾尖翘,吻针 呈 “大头针状”。雌成虫早期呈长颈烧瓶状,成熟时呈鸭梨形。用挑针挑取根瘤被白色砂粒状 制片镜检,观察雌虫形态特征。或直接检验永久玻片。观察幼虫或雌虫形态。注意观察两种根 结线虫形态上的区别要点。那种线虫阴门近尾尖处有点刺?那种线虫近侧线处有不规则的横 纹? (十二)芝麻茎点枯病(Macrophomina phaseolina) 1 症状 该病自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危害,以开花结果后期发生较重。病株根部变褐腐烂茎 部产生黑褐色长条斑,中间呈银灰色,有光泽,密生小黑点,皮层下及髓部产生大量的小菌核。 病株常枯死,茎杆易折断。注意观察病斑发生部位、色泽、形状,病部是否产生大量小黑点? 皮层下是否有黑褐色小菌核?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壳球孢属真菌。病部的小黑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着生在寄主表
皮的角质层下,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以孔口突破表皮而外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 无色,单胞。菌核小,球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观察病菌玻片,注意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及分 生孢子特点。 (十三)芝麻枯萎病( Fusariun oxysporum.f.sp.ssmi) 1症状多在成株期发病,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萎蔫,最后整株枯死,有时仅半边 枯死。病株根部、茎基部变褐腐烂,在茎秆上产生长条形褐色病斑。潮湿时,在枯死病部产生 粉红色粘质霉层。剖茎检查,可见维管束变为红褐色至褐色。仔细观察病株发病部位,是否为 系统侵染?病斑特点如何,有无霉层产生,有何特征?维管束是否变色?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病部的粉红色霉层主要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 孢子镰刀形,稍弯,无色透明,顶端细胞圆锥形,足胞明显,一般2~5个分隔,多数有3个 分隔。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多数单细胞。厚垣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淡褐 色,顶生或间生。观察大、小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分隔情况,有无厚垣孢子及其特点, (十四)芝麻褐斑病( Cercospora sesam) 1.症状主要危害芝麻叶片,病斑近圆形或多角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背 部有灰色霉层,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观察病斑形状及色泽,背部有无霉层及其特点。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暗褐色,直立不分枝。分生孢子 尾鞭状,无色,直或稍弯,有多个隔膜。镜检病菌玻片,观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状、 颜色、分隔情况等特征 (十五)芝麻叶枯病( Corynespora sesamun) 1.症状主要危害中后期芝麻叶片,病斑近圆形或多角形,黑褐色,潮湿时病斑上生有 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观察病斑形状及色泽,有无霉层及其特点。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棒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暗褐色,直立。分生孢子棍棒状 端较粗而另一端较细,暗褐色,稍弯曲,有多个隔膜。镜检病菌玻片,重点观察分生孢子的 形状、颜色、分隔情况等特征。 (十六)芝麻疫病( Phytophthora nmicotinane var. sesamI 1.症状为害芝麻茎、叶和蒴果。叶上病斑初呈水渍状褐色较大病斑,后呈黑褐色湿腐 状,略有轮纹,边缘常生白色霉层。茎基部感病后多形成绕茎病斑,水浸状黑褐色,多有白色 霉层,病部常缢缩并上下蔓延,严重时致使整株枯死。茎上部发病可蔓延至蒴果,并可造成顶 枯。注意观察发病部位和病斑特点,病部是否产生霉层?特点如何? 2.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孢囊梗多从叶背部生出,无色。孢子囊近无色,近 圆形,顶端有乳突。用挑针自保湿培养的病叶上挑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注意观察孢子囊的形 状、大小、有无乳状突起等特点
皮的角质层下,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以孔口突破表皮而外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 无色,单胞。菌核小,球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观察病菌玻片,注意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及分 生孢子特点。 (十三)芝麻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sesami) 1 症状 多在成株期发病,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萎蔫,最后整株枯死,有时仅半边 枯死。病株根部、茎基部变褐腐烂,在茎秆上产生长条形褐色病斑。潮湿时,在枯死病部产生 粉红色粘质霉层。剖茎检查,可见维管束变为红褐色至褐色。仔细观察病株发病部位,是否为 系统侵染?病斑特点如何,有无霉层产生,有何特征?维管束是否变色?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病部的粉红色霉层主要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 孢子镰刀形,稍弯,无色透明,顶端细胞圆锥形,足胞明显,一般 2~5 个分隔,多数有 3 个 分隔。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多数单细胞。厚垣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淡褐 色,顶生或间生。观察大、小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分隔情况,有无厚垣孢子及其特点。 (十四)芝麻褐斑病(Cercospora sesami) 1.症状 主要危害芝麻叶片,病斑近圆形或多角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背 部有灰色霉层,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观察病斑形状及色泽,背部有无霉层及其特点。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暗褐色,直立不分枝。分生孢子 尾鞭状,无色,直或稍弯,有多个隔膜。镜检病菌玻片,观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状、 颜色、分隔情况等特征。 (十五)芝麻叶枯病(Corynespora sesamum) 1.症状 主要危害中后期芝麻叶片,病斑近圆形或多角形,黑褐色,潮湿时病斑上生有 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观察病斑形状及色泽,有无霉层及其特点。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棒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暗褐色,直立。分生孢子棍棒状, 一端较粗而另一端较细,暗褐色,稍弯曲,有多个隔膜。镜检病菌玻片,重点观察分生孢子的 形状、颜色、分隔情况等特征。 (十六)芝麻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nane var. sesami ) 1.症状 为害芝麻茎、叶和蒴果。叶上病斑初呈水渍状褐色较大病斑,后呈黑褐色湿腐 状,略有轮纹,边缘常生白色霉层。茎基部感病后多形成绕茎病斑,水浸状黑褐色,多有白色 霉层,病部常缢缩并上下蔓延,严重时致使整株枯死。茎上部发病可蔓延至蒴果,并可造成顶 枯。注意观察发病部位和病斑特点,病部是否产生霉层?特点如何? 2.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孢囊梗多从叶背部生出,无色。孢子囊近无色,近 圆形,顶端有乳突。用挑针自保湿培养的病叶上挑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注意观察孢子囊的形 状、大小、有无乳状突起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