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棉麻病害 我国棉花病害约有50余种,其中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黑斑 病、猝倒病、疫病、角斑病和茎枯病等10余种。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成株期棉花生产中危害 最大的维管束病害,成株期常见的棉花病害还有红叶茎枯病(生理病害)、褐斑病、轮纹斑 病和叶斑病等。棉花铃期主要病害有疫病、红腐病、炭疽病、角斑病、红粉病、黑果病 曲霉病和软腐病等 我国的麻类主要包括苎麻、黄麻、红麻、亚麻、青麻(苘麻)和大麻等。其中苎麻种 植面积最多年份约达1000万亩,年产原麻约21万吨,占世界总产的85%,主要分布于湖 南、湖北、四川、重庆、安徽、江西等地,苎麻的病害有20多种。 实验实习一棉花病害识别与鉴定 目的要求认识棉花苗期、成株期及铃期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明确棉花苗病和铃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病害诊断、田间调査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仪器用品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 片、解剖刀、挑针、纱布块、蒸馏水滴瓶、新刀片、徒手切片夹持物、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0.1%升汞水、无菌水等 三、实习材料棉花主要病害(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疫病、 猝倒病、黑斑病、角斑病、茎枯病、红粉病、黑果病、曲霉病、软腐病、褐斑病、轮纹斑 病、叶斑病、红叶茎病及当地其他棉花主要病害)的标本、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玻片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录象带、光盘等影像资料)。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棉花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 1.症状该仅发生在苗期,危害幼苗茎基部,病部变褐缢缩,病苗多直立枯死。病 株周围有蛛丝状物。注意观察病斑发生部位、色泽、形状,是否环绕幼茎基部,病苗呈何 状态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菌丝有隔,初无色,后变为褐色。分枝近直 角,分枝处稍缢缩。不产生分生孢子,但常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用挑针从有病材 料上挑取少量蛛丝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菌丝的形态、色泽、分枝、分隔有何特点?观察 PDA培养基上病菌分离物和菌核产生情况 (二)棉花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ossypii)
1 五 棉麻病害 我国棉花病害约有 50 余种,其中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黑斑 病、猝倒病、疫病、角斑病和茎枯病等 10 余种。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成株期棉花生产中危害 最大的维管束病害,成株期常见的棉花病害还有红叶茎枯病(生理病害)、褐斑病、轮纹斑 病和叶斑病等。棉花铃期主要病害有疫病、红腐病、炭疽病、角斑病、红粉病、黑果病、 曲霉病和软腐病等。 我国的麻类主要包括苎麻、黄麻、红麻、亚麻、青麻(苘麻)和大麻等。其中苎麻种 植面积最多年份约达 1000 万亩,年产原麻约 21 万吨,占世界总产的 85%,主要分布于湖 南、湖北、四川、重庆、安徽、江西等地,苎麻的病害有 20 多种。 实验实习一 棉花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认识棉花苗期、成株期及铃期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明确棉花苗病和铃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病害诊断、田间调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仪器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 片、解剖刀、挑针、纱布块、蒸馏水滴瓶、新刀片、徒手切片夹持物、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0.1%升汞水、无菌水等。 三、实习材料 棉花主要病害(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疫病、 猝倒病、黑斑病、角斑病、茎枯病、红粉病、黑果病、曲霉病、软腐病、褐斑病、轮纹斑 病、叶斑病、红叶茎病及当地其他棉花主要病害)的标本、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玻片,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录象带、光盘等影像资料)。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 棉花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1. 症状 该仅发生在苗期,危害幼苗茎基部,病部变褐缢缩,病苗多直立枯死。病 株周围有蛛丝状物。注意观察病斑发生部位、色泽、形状,是否环绕幼茎基部,病苗呈何 状态?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菌丝有隔,初无色,后变为褐色。分枝近直 角,分枝处稍缢缩。不产生分生孢子,但常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用挑针从有病材 料上挑取少量蛛丝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菌丝的形态、色泽、分枝、分隔有何特点?观察 PDA 培养基上病菌分离物和菌核产生情况。 (二)棉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ossypii)
1.症状主要为害棉苗和棉铃。病苗茎基部产生深褐色梭形凹陷病斑,子叶边缘形 成半圆形或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危害棉铃后,病铃上形成圆形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潮湿 时病部有暗红色粘质状物,干燥时形成红褐色至深褐色小颗粒状物。注意比较幼茎基部与 立枯病有何区别:观察铃部病斑的形状、色泽、有无病征、是否凹陷等特点。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病部颗粒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 子单孢无色,长椭圆形。分生孢子盘中有许多褐色刚毛。以挑针从有病组织上挑取小颗粒 状物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分 生孢子盘上有无刚毛 (三)棉花红腐病( Fusarium spp,) 1症状主要危害棉苗和棉铃,造成烂芽、死苗和烂铃。病苗根部变褐腐烂,茎基部 常变红肥肿,后呈黑褐色干腐并引起死苗。病铃变褐腐烂,表面有较薄的粉白色至粉红色 霉层。比较红腐病、立枯病、炭疽病在棉苗上的发生部位,病斑形状及色泽,病征特点等 方面的区别。观察烂铃,注意表面霉层的特点。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3-5隔:小型分生 孢子单孢无色,卵圆形。用解剖刀刮取少许霉层制片镜检,注意分生孢子的大小、分隔数 以及色泽等特征。 (四)棉花疫病( Phytophthora boehmeriae) 1症状为害棉苗和棉铃。主要为害棉株下部的大铃。幼苗发病子叶上病斑呈水渍状, 真叶及幼茎变黑枯死。棉铃发病时多先从铃基部、铃缝和铃尖侵入,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 斑,后使全铃变青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病部生出一层稀薄的白色霉层。仔细观察棉苗和 棉铃疫病的症状标本。注意棉苗和棉铃的发病部位,水渍状病斑的色泽以及棉铃腐烂的特 点。比较棉铃疫病与红腐病所产生的霉层有何不同。注意铃疫病与其他铃病的关系 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孢囊梗无色,单生或呈假轴状分枝,孢子囊无色 或淡黄色,卵圆形或近球形,顶端有一个明显的半球形乳头状突起。用挑针自保湿培养的 病苗或病铃上挑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注意观察孢子囊的形状、大小、有无乳状突起等特 点 五)棉苗猝倒病( Pythium spp) 1症状仅为害棉苗。出土前被害引起烂籽、烂芽,出土后病部黄褐色水渍状,后腐烂、 2
2 1. 症状 主要为害棉苗和棉铃。病苗茎基部产生深褐色梭形凹陷病斑,子叶边缘形 成半圆形或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危害棉铃后,病铃上形成圆形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潮湿 时病部有暗红色粘质状物,干燥时形成红褐色至深褐色小颗粒状物。注意比较幼茎基部与 立枯病有何区别;观察铃部病斑的形状、色泽、有无病征、是否凹陷等特点。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病部颗粒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 子单孢无色,长椭圆形。分生孢子盘中有许多褐色刚毛。以挑针从有病组织上挑取小颗粒 状物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分 生孢子盘上有无刚毛。 (三)棉花红腐病(Fusarium spp.) 1.症状 主要危害棉苗和棉铃,造成烂芽、死苗和烂铃。病苗根部变褐腐烂,茎基部 常变红肥肿,后呈黑褐色干腐并引起死苗。病铃变褐腐烂,表面有较薄的粉白色至粉红色 霉层。比较红腐病、立枯病、炭疽病在棉苗上的发生部位,病斑形状及色泽,病征特点等 方面的区别。观察烂铃,注意表面霉层的特点。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3-5 隔;小型分生 孢子单孢无色,卵圆形。用解剖刀刮取少许霉层制片镜检,注意分生孢子的大小、分隔数 以及色泽等特征。 (四)棉花疫病(Phytophthora boehmeriae) 1.症状 为害棉苗和棉铃。主要为害棉株下部的大铃。幼苗发病子叶上病斑呈水渍状, 真叶及幼茎变黑枯死。棉铃发病时多先从铃基部、铃缝和铃尖侵入,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 斑,后使全铃变青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病部生出一层稀薄的白色霉层。仔细观察棉苗和 棉铃疫病的症状标本。注意棉苗和棉铃的发病部位,水渍状病斑的色泽以及棉铃腐烂的特 点。比较棉铃疫病与红腐病所产生的霉层有何不同。注意铃疫病与其他铃病的关系。 2.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孢囊梗无色,单生或呈假轴状分枝,孢子囊无色 或淡黄色,卵圆形或近球形,顶端有一个明显的半球形乳头状突起。用挑针自保湿培养的 病苗或病铃上挑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注意观察孢子囊的形状、大小、有无乳状突起等特 点。 (五)棉苗猝倒病(Pythium spp.) 1.症状 仅为害棉苗。出土前被害引起烂籽、烂芽,出土后病部黄褐色水渍状,后腐烂
变褐倒伏。取猝倒病标本,注意观察幼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倒伏的特征。比较棉苗疫病 与猝倒病在发生部位、症状特点等方面有无异同,怎样区别。 2病原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病菌菌丝发达,无色,无隔。孢囊梗分化不明显」 孢子囊顶生,膨大为姜瓣状。用挑针自保湿培养的病苗上挑取少许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 菌丝有无分隔、孢囊梗与孢子囊的分化情况,与瓜果腐霉病菌在形态上有无区别。 (六)棉花黑斑病( alternaria tenuis 1.症状主要为害棉苗。子叶和真叶上产生近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上有不甚明显 的轮纹和黑色霉层。严重时子叶干枯脱落,甚至生长点变黑枯死。仔细观察病害标本,注 意子叶、真叶上的病斑形状、大小、色泽、霉层以及有无轮纹等特征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常链生于梗上,淡褐色或深褐色, 倒棍棒状,有短喙,1-9个横隔,0-6纵隔。以解剖刀自病叶斑点上刮取黑色霉层少许,制 片镜检,着重观察分生孢子形状、喙胞长短、孢子颜色、有纵横隔膜等特点。 (七)棉花角斑病(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lvacearum) 1.症状在棉花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叶、茎、铃被害,均产生深绿色,油 浸状(或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变黑褐色。子叶上的病斑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真叶上的 病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有时沿叶脉扩展呈长条锯齿状:铃上病斑圆形,微下陷, 可扩展到棉铃内部,使纤维受害变黄、溃烂。在潮湿情况下病部常分泌岀黄色黏液状菌脓 干燥后形成一层淡灰色薄膜。观察幼茎及子叶受害症状标本,注意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的 形状,有无淡黄色的溢脓存在;真叶上病斑的形状、色泽、分布等有何特点:为害棉铃时, 其病斑与炭疽病有何区别。 病原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有荚膜,具1~-3根单 极生鞭毛。革兰氏阴性反应,在PDA培养基上形成淡黄色圆形菌落。用解剖刀切取病叶 将溢脓流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经涂片、固定、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注意病原是否为短杆 状革兰氏阴性病菌。 (八)棉花茎枯病( Ascochyta gossypii 1.症状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叶部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淡褐色,圆形;在茎及 叶柄基部产生边缘紫红色、中间淡褐色的梭形凹陷病斑。病斑上生黑色小点。仔细观察子 叶和真叶上的病斑,注意形状、大小、色泽、有无同心轮纹及黑色小颗粒状物等特征 较茎枯病、炭疽病、角斑病在棉铃上所形成的病斑有何不同
3 变褐倒伏。取猝倒病标本,注意观察幼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倒伏的特征。比较棉苗疫病 与猝倒病在发生部位、症状特点等方面有无异同,怎样区别。 2.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病菌菌丝发达,无色,无隔。孢囊梗分化不明显, 孢子囊顶生,膨大为姜瓣状。用挑针自保湿培养的病苗上挑取少许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 菌丝有无分隔、孢囊梗与孢子囊的分化情况,与瓜果腐霉病菌在形态上有无区别。 (六)棉花黑斑病(Alternaria tenuis) 1. 症状 主要为害棉苗。子叶和真叶上产生近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上有不甚明显 的轮纹和黑色霉层。严重时子叶干枯脱落,甚至生长点变黑枯死。仔细观察病害标本,注 意子叶、真叶上的病斑形状、大小、色泽、霉层以及有无轮纹等特征。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常链生于梗上,淡褐色或深褐色, 倒棍棒状,有短喙,1-9 个横隔,0-6 纵隔。以解剖刀自病叶斑点上刮取黑色霉层少许,制 片镜检,着重观察分生孢子形状、喙胞长短、孢子颜色、有纵横隔膜等特点。 (七)棉花角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lvacearum) 1. 症状 在棉花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叶、茎、铃被害,均产生深绿色,油 浸状(或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变黑褐色。子叶上的病斑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真叶上的 病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有时沿叶脉扩展呈长条锯齿状;铃上病斑圆形,微下陷, 可扩展到棉铃内部,使纤维受害变黄、溃烂。在潮湿情况下病部常分泌出黄色黏液状菌脓, 干燥后形成一层淡灰色薄膜。观察幼茎及子叶受害症状标本,注意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的 形状,有无淡黄色的溢脓存在;真叶上病斑的形状、色泽、分布等有何特点;为害棉铃时, 其病斑与炭疽病有何区别。 2.病原 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有荚膜,具 1~3 根单 极生鞭毛。革兰氏阴性反应,在 PDA 培养基上形成淡黄色圆形菌落。用解剖刀切取病叶, 将溢脓流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经涂片、固定、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注意病原是否为短杆 状革兰氏阴性病菌。 (八)棉花茎枯病(Ascochyta gossypii) 1. 症状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叶部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淡褐色, 圆形; 在茎及 叶柄基部产生边缘紫红色、中间淡褐色的梭形凹陷病斑。病斑上生黑色小点。仔细观察子 叶和真叶上的病斑,注意形状、大小、色泽、有无同心轮纹及黑色小颗粒状物等特征。比 较茎枯病、炭疽病、角斑病在棉铃上所形成的病斑有何不同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有孔口,顶平或稍突起。分 生孢子无色,卵圆形,初单孢,成熟后中央产生一个隔膜。取茎枯病带有小黑颗粒状物的 病斑材料,作徒手切片后镜检。注意观察:①分生孢子器的形状及特点:②分生孢子的形 状、大小、色泽以及分隔数 (九)棉花红粉病( Cephalothecium seum) 1.症状主要为害棉铃。病菌多从伤口处或铃缝处侵入,发病后先在病部产生深绿色 斑点,后产生粉红色霉层,后随病部不断扩展,可使铃面局部或全部布满粉红色厚而紧密 的霉层。高湿时腐烂,铃内纤维上也产生许多淡红色粉状物,病铃不能开裂。仔细观察红 粉病所致烂铃及霉层质地、色泽等特征;注意比较与红腐病有何区别。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复端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细长,直立而不分枝,顶端略弯曲, 有2~3个隔膜,分生孢子簇生于梗端。分生孢子梨形或卵形,无色至淡粉色,双胞,分隔 处略缢缩。用挑针从病铃霉层边缘小心挑取少量橙色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观察:①分生 孢子梗的形态、长短、色泽、有无分枝等特点;②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几个分生孢子;③ 分生孢子由几个细胞组成,呈何形状 (十)棉花黑果病( Diplodia gossypina) 1.症状主要为害棉铃。棉铃被害后僵硬变黑,铃壳表面密生突起的黑色小点,后期 表面布满煤粉状物。病铃内的纤维也变黑僵硬。注意观察病铃的质地、色泽、能否开裂、 有无大量黑色小颗粒状物产生;掰开病铃后,内部纤维呈何颜色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 开始无色、单胞,后变为深褐色双胞,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对有病铃壳用水浸泡过液 随即作徒手切片镜检。仔细观察:①埋生分生孢子器的形状、大小、色泽、质地等特点: ②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以及分隔数。 (十—)棉花曲霉病( Aspergillus spp)和软腐病( Rhizopus migrans) 1症状主要为害棉铃。曲霉病受害棉铃在裂缝或虫蛀处产生黄绿色到黑褐色粉状物, 病铃不能正常吐絮:软腐病危害后,棉铃表面生白色短毛状物,其上密布黑色小点,病铃 腐烂,内部呈湿腐状。取两种病铃的症状标本,仔细比较两种烂铃在质地、色泽以及霉状 物的性状等方面有何不同。 2.病原
4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有孔口,顶平或稍突起。分 生孢子无色,卵圆形,初单孢,成熟后中央产生一个隔膜。取茎枯病带有小黑颗粒状物的 病斑材料,作徒手切片后镜检。注意观察:①分生孢子器的形状及特点;②分生孢子的形 状、大小、色泽以及分隔数。 (九)棉花红粉病(Cephalothecium roseum) 1.症状 主要为害棉铃。病菌多从伤口处或铃缝处侵入,发病后先在病部产生深绿色 斑点,后产生粉红色霉层,后随病部不断扩展,可使铃面局部或全部布满粉红色厚而紧密 的霉层。高湿时腐烂,铃内纤维上也产生许多淡红色粉状物,病铃不能开裂。仔细观察红 粉病所致烂铃及霉层质地、色泽等特征;注意比较与红腐病有何区别。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复端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细长,直立而不分枝,顶端略弯曲, 有 2~3 个隔膜,分生孢子簇生于梗端。分生孢子梨形或卵形,无色至淡粉色,双胞,分隔 处略缢缩。用挑针从病铃霉层边缘小心挑取少量橙色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观察:①分生 孢子梗的形态、长短、色泽、有无分枝等特点;②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几个分生孢子;③ 分生孢子由几个细胞组成,呈何形状。 (十)棉花黑果病(Diplodia gossypina) 1.症状 主要为害棉铃。棉铃被害后僵硬变黑,铃壳表面密生突起的黑色小点,后期 表面布满煤粉状物。病铃内的纤维也变黑僵硬。注意观察病铃的质地、色泽、能否开裂、 有无大量黑色小颗粒状物产生;掰开病铃后,内部纤维呈何颜色。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 开始无色、单胞,后变为深褐色双胞,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对有病铃壳用水浸泡过液, 随即作徒手切片镜检。仔细观察:①埋生分生孢子器的形状、大小、色泽、质地等特点; ②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色泽以及分隔数。 (十一)棉花曲霉病(Aspergillus spp.)和软腐病 (Rhizopus nigrians) 1.症状 主要为害棉铃。曲霉病受害棉铃在裂缝或虫蛀处产生黄绿色到黑褐色粉状物, 病铃不能正常吐絮;软腐病危害后,棉铃表面生白色短毛状物, 其上密布黑色小点, 病铃 腐烂, 内部呈湿腐状。取两种病铃的症状标本,仔细比较两种烂铃在质地、色泽以及霉状 物的性状等方面有何不同。 2.病原
(1)曲霉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曲霉属真菌。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上有一至多层小梗。 分生孢子穗黄绿色至褐色,分生孢子球形,单孢,粗糙。用解剖针自病铃缝隙处小心挑取 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观察分生孢子梗顶端形态,小梗排列情况,分生孢子特点。 2)软腐病菌属于接合菌亚门根霉属真菌。本菌形态已在前面(薯类病害)观察过, 不重复。 (十二)棉花枯萎病( 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和黄萎病( Verticillium 症状枯萎病出苗后即可发病,到现蕾期达到发病高峰。病株症状类型有:黄色网 纹型、黄化型、紫红型、凋萎型和矮缩型等,无论那种症状类型,其病株根、茎维管束均 变为黑褐色。黄萎病一般现蕾期开始发病,花铃期达到髙峰。发病初期在叶缘和叶脉间出 现不规则形淡黄色斑块,近主脉处仍保持绿色,呈掌状斑驳或花西瓜皮状。重病株叶片脱 落、蕾铃稀少。落叶型症状主要特点是叶片突然萎垂,几天后即脱落成光秆,最后植株枯 死。其根、茎维管束均变为褐色,但较枯萎病变色浅 仔细观察枯萎病的苗期症状标本,注意子叶呈黄色网纹状、黄化、青枯以及子叶变成 紫红色等特征,以及真叶是否皱缩,幼茎维管束是否变成黑褐色(这是枯萎病苗与其他苗 期根部病害的主要区别)?注意比较枯萎病与黄萎病现蕾期以后的整株性症状标本。①黄 萎病植株是否矮化,叶片变黄是否呈掌状枯焦,病叶首先在病株哪个部位岀现?斜切病茎, 其维管東有何变化,呈何颜色?②枯萎病病株上部节间是否缩短,植株顶部叶片是否呈现 浓绿皱缩状态,黄色网纹、黄化以及紫红色叶片于何时在植株哪个部位出现?斜切病茎, 其维管束呈何颜色,与黄萎病有何区别?田间观察比较:①枯萎病皱缩型症状与蚜虫为害 的区别:②黄萎病叶片枯焦与红蜘蛛为害的区别:③棉枯、黄萎病与红叶茎枯病的区别。 2.病原棉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分别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和轮枝菌属真菌。枯萎病 病菌产生3种类型的孢子,即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无 色,单胞,卵圆形、肾脏形等,假头状着生。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多胞,镰刀形,略弯曲, 两端细胞稍尖,足胞明显或不明显,多数有3个隔膜。厚垣孢子淡黄色,近球形,表面光 滑,壁厚,间生或顶生,单生或串生。黄萎病的病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小梗在主梗上呈轮 状分枝,分生孢子较小,单孢无色,卵圆形。病菌可形成各种形状的黑色微菌核。①比较 两种病菌于病组织上所形成的霉层有何不同。②取培养的病组织直接放在载玻片上,用低 倍镜沿病组织边缘伃细观察菌落着生状态:注意枯萎病菌的镰刀形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座 上的着生特点;黄萎病菌的轮枝呈何形状,分枝顶端有无分生孢子集结在小水珠内。③用 挑针从生有霉层的病组织上分别挑取少量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观察黄萎病病菌分生孢子 梗的形态特点,分枝在主梗上如何排列,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枯萎病菌大型分生孢子的 分隔,小型分生孢子的形状,有无厚垣孢子,与棉红腐病菌有何区别? (十三)棉花红叶茎枯病的观察
5 (1)曲霉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曲霉属真菌。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上有一至多层小梗。 分生孢子穗黄绿色至褐色,分生孢子球形,单孢,粗糙。用解剖针自病铃缝隙处小心挑取 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观察分生孢子梗顶端形态,小梗排列情况,分生孢子特点。 (2)软腐病菌属于接合菌亚门根霉属真菌。本菌形态已在前面(薯类病害)观察过, 不重复。 (十二)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和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 1.症状 枯萎病出苗后即可发病,到现蕾期达到发病高峰。病株症状类型有:黄色网 纹型、黄化型、紫红型、凋萎型和矮缩型等,无论那种症状类型,其病株根、茎维管束均 变为黑褐色。黄萎病一般现蕾期开始发病,花铃期达到高峰。发病初期在叶缘和叶脉间出 现不规则形淡黄色斑块,近主脉处仍保持绿色,呈掌状斑驳或花西瓜皮状。重病株叶片脱 落、蕾铃稀少。落叶型症状主要特点是叶片突然萎垂,几天后即脱落成光秆,最后植株枯 死。其根、茎维管束均变为褐色,但较枯萎病变色浅。 仔细观察枯萎病的苗期症状标本,注意子叶呈黄色网纹状、黄化、青枯以及子叶变成 紫红色等特征,以及真叶是否皱缩,幼茎维管束是否变成黑褐色(这是枯萎病苗与其他苗 期根部病害的主要区别)?注意比较枯萎病与黄萎病现蕾期以后的整株性症状标本。①黄 萎病植株是否矮化,叶片变黄是否呈掌状枯焦,病叶首先在病株哪个部位出现?斜切病茎, 其维管束有何变化,呈何颜色?②枯萎病病株上部节间是否缩短,植株顶部叶片是否呈现 浓绿皱缩状态,黄色网纹、黄化以及紫红色叶片于何时在植株哪个部位出现?斜切病茎, 其维管束呈何颜色,与黄萎病有何区别?田间观察比较:①枯萎病皱缩型症状与蚜虫为害 的区别;②黄萎病叶片枯焦与红蜘蛛为害的区别;③棉枯、黄萎病与红叶茎枯病的区别。 2.病原 棉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分别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和轮枝菌属真菌。枯萎病 病菌产生 3 种类型的孢子,即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无 色,单胞,卵圆形、肾脏形等,假头状着生。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多胞,镰刀形,略弯曲, 两端细胞稍尖,足胞明显或不明显,多数有 3 个隔膜。厚垣孢子淡黄色,近球形,表面光 滑,壁厚,间生或顶生,单生或串生。黄萎病的病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小梗在主梗上呈轮 状分枝,分生孢子较小,单孢无色,卵圆形。病菌可形成各种形状的黑色微菌核。①比较 两种病菌于病组织上所形成的霉层有何不同。②取培养的病组织直接放在载玻片上,用低 倍镜沿病组织边缘仔细观察菌落着生状态;注意枯萎病菌的镰刀形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座 上的着生特点;黄萎病菌的轮枝呈何形状,分枝顶端有无分生孢子集结在小水珠内。③用 挑针从生有霉层的病组织上分别挑取少量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观察黄萎病病菌分生孢子 梗的形态特点,分枝在主梗上如何排列,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枯萎病菌大型分生孢子的 分隔,小型分生孢子的形状,有无厚垣孢子,与棉红腐病菌有何区别? (十三)棉花红叶茎枯病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