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色彩,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似乎也同时看到内心各种翻腾的色彩:;如今他已没有音乐 视觉影像……音乐不再完整,因为可以与它互补的色调已经不见了,音乐变得贫乏至极。 艾先生的眼睛不仅丧失了看的能力,也丧失了听的能力。艾先生的例子反向地证实了视 觉与听觉的强烈紧密联系的存在,它也说明了眼睛不仅仅具有观看的能力,也具有倾听的能 力。艾先生并不是具有视觉与听觉的”共感觉”( synesthesia)的唯一一人,许多艺术家(波 特莱尔、乔艾斯、吴尔芙)都具有这个被俄国小说家纳博可夫称之为彩色听觉"的能力。在 音乐领域里,最知名的就是俄国作曲家,史克里雅宾(A。 Scriabin,1872-1915)。他试图 将这些色彩与音调的共生感觉谱进他的第五交响曲,一个"音乐与色彩水乳交融的构想″。他 并精确地罗列了曲调、每秒震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 C调 256次红色 升C调277次紫色 D调 298次黄色 升D调319次森林的钢铁之光 E调 341次珍珠白和月光的闪烁 F调 362次暗红色 升F调383次水蓝色 G调 405次偏玫瑰红的橙色 A调 447次绿色 B调 490次珍珠蓝 这首交响曲在演出时,除了安排完整的交响乐团之外,还需要用到一架钢琴、合唱团, 和一部能将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风琴。〃可惜首演时,这部色光风琴的装置被人以"不切实 际”的理由删除了。 然而这个对应表后来得到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W。 Kandinski,1866-1944) 的青睐,并引为其绘画理论的根据,还指出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中听见"颜色,并且也能从色 彩中”看到″声音:黄色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达到眼睛和精神所无法忍受的 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会变得愈来愈"尖锐″,刺痛耳朵和精神。蓝色具有完全相反的 能力,会"降到″无限深,以其雄伟的低音而发出横笛(浅蓝色时)、大提琴(降得更低时) 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风琴的深度里,你会”看到”蓝色的深度。绿色非常平衡,相对于小 提琴中段和渐细的音色。而红色(朱砂色)运用技巧时,可以给予强烈鼓声的印象。通感并 不只发生于视觉与听觉之间,还发生于嗅觉、触觉甚至味觉之间。 味觉 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可以促进人们的食欲,有色彩变化 搭配的食物容易增进食欲,而单调或者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则使人倒足了胃口。不同彩色光 源的照射也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中许多 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玻璃纸包裹灯泡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就是为了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 鲜,引起人的食欲。 嗅觉 色彩与嗅觉的关系大致与味觉相同,也是由生活联想而得。从花色联想到花香,根据试 验心理学的报告:通常红、黄、橙等的暖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香味,偏冷的浊色系容易使人 感到有腐败的臭味。深褐色容易联想到烧焦了的食物,感到有蛋白质烤焦的臭味。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混合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
不同的色彩,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似乎也同时看到内心各种翻腾的色彩;如今他已没有音乐 -视觉影像……音乐不再完整,因为可以与它互补的色调已经不见了,音乐变得贫乏至极。” 艾先生的眼睛不仅丧失了看的能力,也丧失了听的能力。艾先生的例子反向地证实了视 觉与听觉的强烈紧密联系的存在,它也说明了眼睛不仅仅具有观看的能力,也具有倾听的能 力。艾先生并不是具有视觉与听觉的“共感觉”(synesthesia)的唯一一人,许多艺术家(波 特莱尔、乔艾斯、吴尔芙)都具有这个被俄国小说家纳博可夫称之为“彩色听觉”的能力。在 音乐领域里,最知名的就是俄国作曲家,史克里雅宾(A。Scriabin,1872-1915)。他试图 将这些色彩与音调的共生感觉谱进他的第五交响曲,一个“音乐与色彩水乳交融的构想”。他 并精确地罗列了曲调、每秒震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 C 调 256 次 红色 升 C 调 277 次 紫色 D 调 298 次 黄色 升 D 调 319 次 森林的钢铁之光 E 调 341 次 珍珠白和月光的闪烁 F 调 362 次 暗红色 升 F 调 383 次 水蓝色 G 调 405 次 偏玫瑰红的橙色 A 调 447 次 绿色 B 调 490 次 珍珠蓝 这首交响曲在演出时,“除了安排完整的交响乐团之外,还需要用到一架钢琴、合唱团, 和一部能将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风琴。”可惜首演时,这部色光风琴的装置被人以“不切实 际”的理由删除了。 然而这个对应表后来得到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W。Kandiski,1866-1944) 的青睐,并引为其绘画理论的根据,还指出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中“听见”颜色,并且也能从色 彩中“看到”声音:黄色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达到眼睛和精神所无法忍受的 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会变得愈来愈“尖锐”,刺痛耳朵和精神。蓝色具有完全相反的 能力,会“降到”无限深,以其雄伟的低音而发出横笛(浅蓝色时)、大提琴(降得更低时)、 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风琴的深度里,你会“看到”蓝色的深度。绿色非常平衡,相对于小 提琴中段和渐细的音色。而红色(朱砂色)运用技巧时,可以给予强烈鼓声的印象。通感并 不只发生于视觉与听觉之间,还发生于嗅觉、触觉甚至味觉之间。 味觉: 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可以促进人们的食欲,有色彩变化 搭配的食物容易增进食欲,而单调或者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则使人倒足了胃口。不同彩色光 源的照射也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中许多 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玻璃纸包裹灯泡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就是为了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 鲜,引起人的食欲。 嗅觉: 色彩与嗅觉的关系大致与味觉相同,也是由生活联想而得。从花色联想到花香,根据试 验心理学的报告:通常红、黄、橙等的暖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香味,偏冷的浊色系容易使人 感到有腐败的臭味。深褐色容易联想到烧焦了的食物,感到有蛋白质烤焦的臭味。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混合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
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 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 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 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十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十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 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 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 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 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十蓝色=紫色 黄色十红色=橙色 黄色十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 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 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1、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 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 各色的平均值。 2、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 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 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调和 色彩的调和在理论上是件很困难的工作,因为对色彩审美的要求往往同时表现在视知觉的满 足与心理需求两个方面,而色彩心理本身又包含极其复杂的因素,因此很难对色彩调和的原 则作出定论。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又承认色彩有调和与不调和的感觉,并且经常用调和 这样的字眼来评价色彩,因此色彩的调和问题又的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通常从色彩的秩序与量这两条思路去寻找色彩调和的规律。所谓调和,是偏重于满足视 觉生理的需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看了觉得舒服
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 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 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 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 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 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 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 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 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 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1、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 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 各色的平均值。 2、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 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 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调和 色彩的调和在理论上是件很困难的工作,因为对色彩审美的要求往往同时表现在视知觉的满 足与心理需求两个方面,而色彩心理本身又包含极其复杂的因素,因此很难对色彩调和的原 则作出定论。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又承认色彩有调和与不调和的感觉,并且经常用“调和” 这样的字眼来评价色彩,因此色彩的调和问题又的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通常从色彩的秩序与量这两条思路去寻找色彩调和的规律。所谓调和,是偏重于满足视 觉生理的需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看了觉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