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去,问其所之。日:“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日:“大梁尚书乃 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若无所容。公日 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i):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 拔的意思。②某: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 ⑤战灼:哆嗦,打战。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非假手也 (2)客词穷 (3)秀才但有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比去,问其所之。 2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1、(1)借、假借 (2)尽、完 (3)只、只管 22、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23、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德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 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 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 语》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因起彷徨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1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 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公曰: “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 拔的意思。②某: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 ⑤战灼:哆嗦,打战。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非假.手也 (2)客词穷. (3)秀才但.有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比去,问其所之。 2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 21、(1)借、假借 (2)尽、完 (3)只、只管 22、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23、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德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 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 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 — 《世 说新 语》 14.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因.起彷徨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15.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 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 14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经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5答案示例: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评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潍坊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1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 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 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 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 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 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 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驽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 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不耻劳辱。(1分)
1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 样的理想和追求?(3 分) 14.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经 评分:每小题 1 分,共 2 分。 15.答案示例: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 道! 评分:3 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评分:前一问 1 分,后一问 2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潍坊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1 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 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 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 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 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 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 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 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 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1)不耻.劳辱。(1 分)
(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1分)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2分)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2分) 13.按要求填空。(2分 (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成语)的性格特点。(1 分) (2)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 有异 曲同工之妙。(1分) 10.(1)耻:认为…羞耻。(2)然:通“燃”,燃烧 11.B (1)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里?(2)其余的人全都拿着兵器埋伏在门 两旁。 13.(1)智勇双全(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 节。但品性孝顺,在家里经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认为是劳苦羞耻的事。他很有口才,并且 广泛地涉猎典籍。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被征召做了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随哥哥到了洛 阳。家里很贫穷,经常被官吏雇佣去抄写文书来供养家人。长时间的劳作后,有一次曾经停 止抄录工作,扔掉笔感慨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也应当效仿张骞,出使异城,建立功 业,来获取封侯的功名,怎么能长期做这种替人抄抄写写的事呢?”身边的人都取笑他,他 说:“凡夫俗子怎么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过了很长一段时问后,显宗(明帝)问班固 “你弟弟在做什么?”班固回答说:“替官员抄写文书,挣点钱奉养老母。”皇帝于是让班超 做了兰台令史。十六年,他被派遣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城。班起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 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 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 的原因。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 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 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 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 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 “好。”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 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其 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敌人 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 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 惧怕
(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1 分)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徐令彪之.少子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2 分)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2 分) 13.按要求填空。(2 分) (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 (成语)的性格特点。(1 分) (2)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 ”有异 曲同工之妙。(1 分) 10.(1)耻:认为……羞耻。 (2)然:通“燃”,燃烧。 11.B 12.(1)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里? (2)其余的人全都拿着兵器埋伏在门 两旁。 13.(1)智勇双全(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 节。但品性孝顺,在家里经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认为是劳苦羞耻的事。他很有口才,并且 广泛地涉猎典籍。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被征召做了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随哥哥到了洛 阳。家里很贫穷,经常被官吏雇佣去抄写文书来供养家人。长时间的劳作后,有一次曾经停 止抄录工作,扔掉笔感慨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也应当效仿张骞,出使异城,建立功 业,来获取封侯的功名,怎么能长期做这种替人抄抄写写的事呢?”身边的人都取笑他,他 说:“凡夫俗子怎么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过了很长一段时问后,显宗(明帝)问班固: “你弟弟在做什么?”班固回答说:“替官员抄写文书,挣点钱奉养老母。”皇帝于是让班超 做了兰台令史。十六年,他被派遣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城。班起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 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 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 的原因。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 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 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 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 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 “好。”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 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其 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敌人 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 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 惧怕
宜昌一、领会杉树之直节,仰慕君子之德行(16分) 南康直节堂记 ◆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 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 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 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 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 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 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 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 ②循吏:奉公守法 ③皦察之政:皦(ja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 ④说:同“悦”,喜欢 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揭()阴()柯()安() 7.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 8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10.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 的共同点。(2分) 11.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 (2分) 12.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 颐《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6.(4分)揭:高举:阴:树荫(阴)、阴凉:柯:树枝;安:怎么 7.(2分)①府史之所蹲伏②而簿书之所填委(说明:二者任选其一即 可) 8.(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说 明:断对一处得0.5分) 9.(2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 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说明:“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 扣0.5分) 10.(2分)直节 11.(2分)(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
宜昌一、领会杉树之直节,仰慕君子之德行( 16 分 ) 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 南 康 太 守听 事 之 东 , 有 堂 曰“直 节”, 朝 请 大 夫徐 君 望 圣 之 所 作 也。 庭 有 八杉 长 短巨 细 若一 直 如引 绳 高三 寻 而后 枝 叶附 之 。岌 然如 揭 太常 之 旗,凛 然如 公 卿大 夫 高 冠 长剑 立 于 王 庭, 有 不 可 犯之 色 。 杉 之阴 , 府 史 之 所蹲 伏 , 而簿 书之所填委①。君 见 而怜 之 ,作 堂 而以 “直 节”命 焉。 徐 君温 良 泛 爱 , 所居 以 循 吏 ②称 , 不 为 皦察 之 政 ③ , 而行 不 失 于 直。 观 其所 说 ④ ,而 其 为人 可 得也 。堂 成 ,君与 客 饮于 堂 上 。客 醉 而歌 曰 :“吾 欲为 曲 ⑤, 为 曲 必 屈, 曲 可 为 乎? 吾 欲 为 直, 为 直 必 折, 直 可 为 乎 ?有 如 此 杉, 特 立不 倚 , 散 柯布 叶 , 安 而不 危 乎 ? 封植 灌 溉 , 剪伐 不 至 , 杉 不自 知 , 而人 是 依乎 ! 庐 山之 民 , 升堂 见 杉 ,怀 思 其 人, 其 无 已乎 ?”歌 阕 而罢 。 元丰 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 集》) 【注释】①填委: 堆 放。 ②循吏:奉公守法 。 ③皦察之政:皦 (j iǎ o):白 、 明亮 。 严明 苛 刻的 政 令 。 ④说:同“悦”,喜 欢。 ⑤曲:弯曲,这里 指 品行 不 正的 人 。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 点 词的 意 思。 ( 4 分 ) 揭( ) 阴( ) 柯( ) 安( ) 7.请 在 原文 中 另找 一 个与 例 句中 加 点“之”字用 法 相同 的 句子 。(2 分) 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 。 8.请用/为下边的 文言 句 子断 句 。( 2 分)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9.翻译下边的文 言 语句 。( 2 分)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10.本 文 由树 及 人, 相映 成 趣。 请用 文 中的 两 个字 来 准确 概 括杉 树 与徐 君 的共同点。(2 分 ) 11.徐 君 一生 被 人所 称 道的 德 行 主要 体 现在 哪 些方 面 ?请 摘 录原 文 作答 。 (2 分) 12. 积 累 链 接 : 荷 莲 虽 小 , 却 也 有 着 与 杉 树 同 样 的 品 性 。 请 默 写 出 周 敦 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 相 近的 四 句话 ( 计 1 6 个字 )。 ( 2 分 ) 6.(4 分)揭:高 举 ;阴 : 树荫 ( 阴)、 阴凉 ; 柯: 树 枝; 安 :怎 么 7.(2 分 ) ① 府史之所蹲伏 ② 而簿书之所填委(说明:二者任选其一即 可) 8.(2 分)庭有 八 杉 /长 短 巨细 若 一/直 如引 绳 /高三寻 /而 后 枝叶 附 之。 (说 明:断对一处得 0. 5 分 ) 9.( 2 分 ) 我 想 做个 品 行 正 直的 人 , 可 是做 正 直 的 人必 然 会 受 到挫 折 , 品行 正直 的 人 可以 做 吗 ? ( 说 明: “欲 ”“直”“折”“乎”四 个 关键 词 的 翻译 错 一个 扣 0.5 分) 10.(2 分)直节 11.( 2 分)( 徐 君 )温 良 泛 爱, 所 居 以 循吏 称 , 不 为皦 察 之 政 ,而 行 不 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