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说以“魏大力是条汉子”为题,既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也直接赞美了主人公的精 神品质。 B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也揭示了“银泾 村人全都会水”的原因 C.“轮椅”在文中多次出现,小说通过这个用于肢体伤残者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 展示了魏大力参与各种活动的不易和坎坷多变的命运,读来令人心酸 D.小说的结尾,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知情人”对魏大力受伤前的情况的介绍, 突出魏大力为人低调,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下列对小说中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银泾村的孩子们,活泼好动,用他们的童真给魏大力带去了无尽的欢乐;他们聪明伶 俐,勤学苦练,成长迅速,为银泾村荣获“游泳之村”的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 B.魏大力在部队时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加飓风抢险:退役后,自觉传授游泳要领,训 练银泾村的大人小孩,不断为市里、省里的游泳队输送人才,是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C.金泾村村民争强好胜,敢和银泾村一比高低:当发现银泾村的游泳高手竟自发跟在没 下肢的魏大力身后奋力冲刺时,金泾村的选手被对手的人格魅力所打动,甘拜下风 D.市里、省里游泳苗子的选拔者,嗅觉灵敏,哪里有人才就专程往哪里赶;尊重客观事 实,严格遵守选拔制度,达不到要求的坚决放弃,丝毫不顾情面 三、(9分) 5.(9分)阅读下面韦道静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列各题 照镜子 (1)在不同规格的镜子里,我们可以看见不同的自己 (2)现在很多人,总会在包里放着一面小镜子,在出门前会照一下,与人会面 前也会事先照一下,以整理仪容。①我认为包里放个镜子并非没有任何不妥。不论衣着 饰品名贵与否,②之所以对着镜子打理一下自己,保持整洁、得体,是因为可以表达 别人的尊重。 (3)在小镜子里,我们只看得见自己;在大镜子里,我们看见大千世界,看到 的是小我。在人来人往的机场里,你可以在落地窗这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也可以看到 个机场的盛大的场景。这时候,镜中的你不再是主角了,还有来去匆匆(A)的人们, 而他们似乎没有谁选择为你驻足;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B)中的 员,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普通与渺小,在这发现之后,人往往懂得了谦卑。 第6页(共26页)
第6页(共26页) A.小说以“魏大力是条汉子”为题,既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也直接赞美了主人公的精 神品质。 B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也揭示了“银泾 村人全都会水”的原因。 C.“轮椅”在文中多次出现,小说通过这个用于肢体伤残者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 展示了魏大力参与各种活动的不易和坎坷多变的命运,读来令人心酸。 D.小说的结尾,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知情人”对魏大力受伤前的情况的介绍, 突出魏大力为人低调,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下列对小说中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银泾村的孩子们,活泼好动,用他们的童真给魏大力带去了无尽的欢乐;他们聪明伶 俐,勤学苦练,成长迅速,为银泾村荣获“游泳之村”的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 B.魏大力在部队时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加飓风抢险;退役后,自觉传授游泳要领,训 练银泾村的大人小孩,不断为市里、省里的游泳队输送人才,是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C.金泾村村民争强好胜,敢和银泾村一比高低;当发现银泾村的游泳高手竟自发跟在没 下肢的魏大力身后奋力冲刺时,金泾村的选手被对手的人格魅力所打动,甘拜下风。 D.市里、省里游泳苗子的选拔者,嗅觉灵敏,哪里有人才就专程往哪里赶;尊重客观事 实,严格遵守选拔制度,达不到要求的坚决放弃,丝毫不顾情面。 三、(9 分) 5.(9 分)阅读下面韦道静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列各题。 照镜子 (1)在不同规格的镜子里,我们可以看见不同的自己。 (2)现在很多人,总会在包里放着一面小镜子,在出门前会照一下,与人会面 前也会事先照一下,以整理仪容。①我认为包里放个镜子并非没有任何不妥。不论衣着、 饰品名贵与否,②之所以对着镜子打理一下自己,保持整洁、得体,是因为可以表达对 别人的尊重。 (3)在小镜子里,我们只看得见自己;在大镜子里,我们看见大千世界,看到 的是小我。在人来人往的机场里,你可以在落地窗这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也可以看到 一个机场的盛大的场景。这时候,镜中的你不再是主角了,还有来去匆匆(A)的人们, 而他们似乎没有谁选择为你驻足;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B)中的一 员,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普通与渺小,在这发现之后,人往往懂得了谦卑
(4)而能提升一个人修养的,又何止是机场落地窗这面镜子 (5)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明得失。”镜子并不局限于一样物,也可以是一个人,一段史。在不同的质地的镜子前, 我们都可以对镜照己,用以提升自己 (6)以人为镜。2017年,因为《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两档节目,董 卿火了。她底蕴之深厚,令人羡慕不已。孰不知她这份深厚的底蕴源自她的日积月累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地读了很多书,《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呼啸山庄》《茶花女》 等…(C)她让看到的东西慢慢沉淀,而她所沉淀的东西也让她绽放光彩。③通过董 书的作用--(D)提高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这面镜子,我 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照一照。 (7)巴金在一个上海文代会上说过这样的话:“在我们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人 你平时看不见他们,但你一开口,一拿笔,他们就出现了,到处抓别人辫子,给别人戴 帽子,然后到处乱打棍子。”他的话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文化界的状况。此镜 出,就照出了“大批判棍子”姚文元等人,也照出了后来文革的本质。时至今日,我们 仍可以拿出这面镜子照一照,看看我们的文坛是否也有镜中的模样,亦或是看看镜中模 样来规正我们今后的发展。 (8)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照着镜子,那面镜子可以是一件物,一个人,一段史, ④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镜子中不地汲取有利于提高自我的东西,成就自我。此般镜子,何 乐而不照呢? (1)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改为:我认为包里放个镜子并无任何不妥。 B.②句改为:只要对着镜子打理一下自己,保持整洁、得体,就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 重 C.③3句改为:董卿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作用 D.④句改为: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镜子中不断地汲取有利于提高自我,成就自我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修饰自己、提升自己”这一照镜效应精选生活实例,为义理的阐发奠定了 扎实的基础,使事与理相得益彰,令人称赞。 从谋篇上看,文章关涉镜内、镜外,由事及理,由实及虚,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表 第7页(共26页)
第7页(共26页) (4)而能提升一个人修养的,又何止是机场落地窗这面镜子。 (5)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明得失。”镜子并不局限于一样物,也可以是一个人,一段史。在不同的质地的镜子前, 我们都可以对镜照己,用以提升自己。 (6)以人为镜。2017 年,因为《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两档节目,董 卿火了。她底蕴之深厚,令人羡慕不已。孰不知她这份深厚的底蕴源自她的日积月累。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地读了很多书,《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呼啸山庄》《茶花女》 等……(C)她让看到的东西慢慢沉淀,而她所沉淀的东西也让她绽放光彩。③通过董 卿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作用﹣﹣(D)提高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这面镜子,我 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照一照。 (7)巴金在一个上海文代会上说过这样的话:“在我们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人, 你平时看不见他们,但你一开口,一拿笔,他们就出现了,到处抓别人辫子,给别人戴 帽子,然后到处乱打棍子。”他的话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文化界的状况。此镜一 出,就照出了“大批判棍子”姚文元等人,也照出了后来文革的本质。时至今日,我们 仍可以拿出这面镜子照一照,看看我们的文坛是否也有镜中的模样,亦或是看看镜中模 样来规正我们今后的发展。 (8)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照着镜子,那面镜子可以是一件物,一个人,一段史, ④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镜子中不地汲取有利于提高自我的东西,成就自我。此般镜子,何 乐而不照呢? (1)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改为:我认为包里放个镜子并无任何不妥。 B.②句改为:只要对着镜子打理一下自己,保持整洁、得体,就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 重。 C.③句改为:董卿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作用。 D.④句改为: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镜子中不断地汲取有利于提高自我,成就自我。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修饰自己、提升自己”这一照镜效应精选生活实例,为义理的阐发奠定了 扎实的基础,使事与理相得益彰,令人称赞。 B.从谋篇上看,文章关涉镜内、镜外,由事及理,由实及虚,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表
现出作者独特的思维品质 C.第(7)段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而且与全文没有关联,应该删去 D.第(8)段的最后一句应改为独立另成一段,使结论与材料及论证分开,起到更能突 出和强调结论的作用。 四、(23分) 6.(12分)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词语或句子。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也。”、《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孟子·富贵不能淫》 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秋瑾在《满江红》中,描写京城中秋花好月圆,秋色清爽的美景的话句是 (5)人们常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表达冲破一切阻力去 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6)人生不应以名利为重,而应有古仁人“,”(范仲淹《岳阳楼记》) 的思想境界,做到不计得失,宠辱不惊 7.(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语文老师在“说说我的一件事”口语交际训练课上说:薛宁同学遇到了这样的一 件事:春节期间,他迎来了爷爷的九十大寿,他的爸爸还为此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薛 宁觉得时下玉林正严推“禁炮令”,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响应政府号召,从“我” 做起,过一个安全、文明、环保的“绿色年”,可爸爸却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 我设宴请客,多放烟花爆竹是尽孝道的表现,况且,我们家住在禁放烟花爆竹的区域之 外,我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 下面请同学们针对这件事,说说该如何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薛宁的 爸爸 请你模拟薛宁劝阻爸爸的现场发言,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五、(14分) 8.(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还是要讲“老实 贾飞黄 老实”为何 第8页(共26页)
第8页(共26页) 现出作者独特的思维品质。 C.第(7)段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而且与全文没有关联,应该删去。 D.第(8)段的最后一句应改为独立另成一段,使结论与材料及论证分开,起到更能突 出和强调结论的作用。 四、(23 分) 6.(12 分)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词语或句子。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也。”、《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孟子•富贵不能淫》 (3) 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秋瑾在《满江红》中,描写京城中秋花好月圆,秋色清爽的美景的话句是: “ , 。” (5)人们常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表达冲破一切阻力去 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6)人生不应以名利为重,而应有古仁人“ ,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的思想境界,做到不计得失,宠辱不惊。 7.(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语文老师在“说说我的一件事”口语交际训练课上说:薛宁同学遇到了这样的一 件事:春节期间,他迎来了爷爷的九十大寿,他的爸爸还为此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薛 宁觉得时下玉林正严推“禁炮令”,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响应政府号召,从“我” 做起,过一个安全、文明、环保的“绿色年”,可爸爸却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 我设宴请客,多放烟花爆竹是尽孝道的表现,况且,我们家住在禁放烟花爆竹的区域之 外,我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 下面请同学们针对这件事,说说该如何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薛宁的 爸爸。 请你模拟薛宁劝阻爸爸的现场发言,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 100 个字内) 五、(14 分) 8.(14 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还是要讲“老实 贾飞黄 “老实”为何?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诚实;规规矩矩”,算是“标准答案”。于我而言,倒更记得幼 时老爷子对着识字读本对我中气十足的训诫:老实,就是守规矩。 “守规矩”也好,“诚实”也罢,字面上看,“老实”总归是褒多于贬。“老实”与“老实 人”在触手可及的历史里的确有过高光时刻。在上世纪的遗风里,红娘说媒,夸一句小 伙子“老实”,姑娘脸上飞红,好事便成了一半。老实小伙,意味着不沾劣习不好风流, 做人做事不偏不倚,既讲科学又能成事,堪称美德之大成,日子必然越过越红火。然而, 那也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今天年轻人之间聊“某某是个老实人”,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一 阵心领神会的哄笑。 今天,要在“老实人”后面添两个字造句,第一反应往往是“老实人吃亏”;再 来,“老实人倒霉”;再来,“老实人背黑锅”--而“老实人光荣”恐怕是造不出来的。 说起“老实”的涵义,倒也知道是“守规矩”,但这里面的“味儿”却又不一样了。乃至 于《现代汉语词典》也要再加一条解释:婉辞,指人不聪明。 这时候我们就不妨换个视角,追问一下今日“老实”的反义词--“精明”?“胆大”? 八九不离十 当然,这里的“精明”,显然不是“精明能干”的“精明”:城市环路遇上堵车, 环顾四下,既无交警也无摄像头,一打轮驶入应急车道,一骑绝尘去也,这是精明,有 “路”不走而堵在队伍里吃尾气的是老实人。“胆大”也绝对不是冲锋陷阵的一身是胆 经商做买卖,今天在原料上搞点“添加”,明天在账本上做个花样,明知犯法也要赚个盆 满钵溢,这是胆大,本分经营只赚合理利润的是老实人……总之,这种“精明”“胆大” 总是要坏了规矩而使自己得益的,但又并非“铤而走险”,而是在规则的边界上反复试探, 打“擦边球”,专搞些难以监督或不便惩处的勾当。若真的全身而退,便仿佛获得了某种 胜利,几乎有些自豪了 崇尚“精明”“大胆”,对“老实”避之不及,虽不始于今日,但在今日声势颇强。 小则排队加个塞儿、办事走后门、占别人车位停个车、给共享单车上把锁等,从日常小 事的规则上揩点油;大则靠精明、胆大而上位成为“红人”“新秀”“成功人士”。 其实,“老实”的反义词只有一个,便是“不老实”。手不老实,偷鸡摸狗:眼不 老实,非礼乱视;经商不老实,缺斤少两:做官不老实,贪赃枉法。是非黑白,一眼即 知。所谓“精明”“胆大”,无非是得了便宜之后的自我美化,实不可取;一旦被抓现行, 辩词也无外乎“别人做得我为何做不得”“哪条法律管得到我这点事”,足见心里也是发 虚的。除了“损人利己”的浅显道理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原本就是依靠“老 第9页(共26页)
第9页(共26页)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诚实;规规矩矩”,算是“标准答案”。于我而言,倒更记得幼 时老爷子对着识字读本对我中气十足的训诫:老实,就是守规矩。 “守规矩”也好,“诚实”也罢,字面上看,“老实”总归是褒多于贬。“老实”与“老实 人”在触手可及的历史里的确有过高光时刻。在上世纪的遗风里,红娘说媒,夸一句小 伙子“老实”,姑娘脸上飞红,好事便成了一半。老实小伙,意味着不沾劣习不好风流, 做人做事不偏不倚,既讲科学又能成事,堪称美德之大成,日子必然越过越红火。然而, 那也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今天年轻人之间聊“某某是个老实人”,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一 阵心领神会的哄笑。 今天,要在“老实人”后面添两个字造句,第一反应往往是“老实人吃亏”;再 来,“老实人倒霉”;再来,“老实人背黑锅”﹣﹣而“老实人光荣”恐怕是造不出来的。 说起“老实”的涵义,倒也知道是“守规矩”,但这里面的“味儿”却又不一样了。乃至 于《现代汉语词典》也要再加一条解释:婉辞,指人不聪明。 这时候我们就不妨换个视角,追问一下今日“老实”的反义词﹣﹣“精明”?“胆大”? 八九不离十。 当然,这里的“精明”,显然不是“精明能干”的“精明”:城市环路遇上堵车, 环顾四下,既无交警也无摄像头,一打轮驶入应急车道,一骑绝尘去也,这是精明,有 “路”不走而堵在队伍里吃尾气的是老实人。“胆大”也绝对不是冲锋陷阵的一身是胆: 经商做买卖,今天在原料上搞点“添加”,明天在账本上做个花样,明知犯法也要赚个盆 满钵溢,这是胆大,本分经营只赚合理利润的是老实人……总之,这种“精明”“胆大” 总是要坏了规矩而使自己得益的,但又并非“铤而走险”,而是在规则的边界上反复试探, 打“擦边球”,专搞些难以监督或不便惩处的勾当。若真的全身而退,便仿佛获得了某种 胜利,几乎有些自豪了。 崇尚“精明”“大胆”,对“老实”避之不及,虽不始于今日,但在今日声势颇强。 小则排队加个塞儿、办事走后门、占别人车位停个车、给共享单车上把锁等,从日常小 事的规则上揩点油;大则靠精明、胆大而上位成为“红人”“新秀”“成功人士”。 其实,“老实”的反义词只有一个,便是“不老实”。手不老实,偷鸡摸狗;眼不 老实,非礼乱视;经商不老实,缺斤少两;做官不老实,贪赃枉法。是非黑白,一眼即 知。所谓“精明”“胆大”,无非是得了便宜之后的自我美化,实不可取;一旦被抓现行, 辩词也无外乎“别人做得我为何做不得”“哪条法律管得到我这点事”,足见心里也是发 虚的。除了“损人利己”的浅显道理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原本就是依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