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品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畜产品加工方向) 课程学时:60(40+20)学时 编写说F (一)课程简介 《肉品科学与技术》是一门食品加工专业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的专业课,理论课主要 讲述肉的基本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以及其对肉品加工过程的影响,各种肉制品生产加 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实践课以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为主。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目的和任务 《肉品科学与技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畜产品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在食 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课程以后开设的。通过教 学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的生理结构、解剖分割方法、肉品加工的基本原理,熟悉各 种肉制品的原料性质、生产工艺和设备,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及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肉品科学与技术》在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过程中,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 联系。首先要有畜牧学基础,对肉用畜禽生产和品质有所了解并提出要求。在不同层次的加 工中,掌握不同产品性状和质量变化因素,需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营养学等学科知识 肉是易腐食品,如何保持营养卫生,提高其食用价值和贮藏性,还必须了解食品微生物学、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知识 (四)制定(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的制定是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肉品科学与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 的教材《肉类工业手册》为主要参考书,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5级教学计划对本课程 的学时及学分的要求,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4级《肉品工艺学》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修 大纲内容 绪论
1 《肉品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畜产品加工方向) 课程学时:60(40+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一)课程简介 《肉品科学与技术》是一门食品加工专业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的专业课,理论课主要 讲述肉的基本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以及其对肉品加工过程的影响,各种肉制品生产加 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实践课以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为主。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目的和任务 《肉品科学与技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畜产品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在食 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课程以后开设的。通过教 学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的生理结构、解剖分割方法、肉品加工的基本原理,熟悉各 种肉制品的原料性质、生产工艺和设备,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及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肉品科学与技术》在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过程中,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 联系。首先要有畜牧学基础,对肉用畜禽生产和品质有所了解并提出要求。在不同层次的加 工中,掌握不同产品性状和质量变化因素,需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营养学等学科知识。 肉是易腐食品,如何保持营养卫生,提高其食用价值和贮藏性,还必须了解食品微生物学、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知识。 (四)制定(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的制定是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肉品科学与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 的教材《肉类工业手册》为主要参考书,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5 级教学计划对本课程 的学时及学分的要求,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4 级《肉品工艺学》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修 订。 二、大纲内容 绪 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肉类加工业的发展历史,了解肉品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课应 学习哪些内容,了解我国肉类工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肉品发展历史:肉制品加工内容:国内外肉品的发展状况:我国肉制品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对我国肉类工业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熟悉和掌握本门课的结构 (四)教学重点 我国传统肉制品与西式肉制品相比所面临的困难 第一章肉用畜禽的选购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猪、牛、羊、家禽和其它动物的品种,掌握猪、 牛、羊、家禽和其它动物的肉的特点及特性,尤其是这些肉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猪的品种 世界猪的品种:我国猪的品种。 第二节牛的品种 世界牛的品种;我国牛的品种。 第三节羊的品种 绵羊;山羊。 第四节肉用家禽 肉用鸡:火鸡;鸭;鹅。 第五节其它肉用动物 肉用兔;驴;骆驼。 (三)教学要求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和自学的方式,在课堂讲授中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很 快地掌握各动物品种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重点
2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肉类加工业的发展历史,了解肉品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课应 学习哪些内容,了解我国肉类工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肉品发展历史:肉制品加工内容;国内外肉品的发展状况;我国肉制品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对我国肉类工业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熟悉和掌握本门课的结构。 (四)教学重点 我国传统肉制品与西式肉制品相比所面临的困难。 第一章 肉用畜禽的选购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猪、牛、羊、家禽和其它动物的品种,掌握猪、 牛、羊、家禽和其它动物的肉的特点及特性,尤其是这些肉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猪的品种 世界猪的品种;我国猪的品种。 第二节 牛的品种 世界牛的品种;我国牛的品种。 第三节 羊的品种 绵羊;山羊。 第四节 肉用家禽 肉用鸡;火鸡;鸭;鹅。 第五节 其它肉用动物 肉用兔;驴;骆驼。 (三)教学要求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和自学的方式,在课堂讲授中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很 快地掌握各动物品种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重点
各种肉用畜禽的特点及产肉特性 (五)教学难点 不同品种的肉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 第二章畜禽屠宰加工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在屠宰前的检验、检验方法以及屠宰前的饲养管理,掌握不同 种类的动物屠宰加工工艺和宰后胴体的检验及对一些肉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宰前的品质管理 屠宰前的检验和选择:屠宰前的饲养管理。 第二节屠宰加工工艺 猪的屠宰加工:牛羊的屠宰加工:家禽的屠宰加工:家兔的屠宰加工 第三节宰后的检验及处理 宰后检验的方法;屠体的各部分检验:检验后肉品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要求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动物屠宰的工艺流程及屠宰线,并要求学习通 过学习一种主要动物的屠宰工艺后,能够自学其它种动物的屠宰工艺。 (四)教学重点 各种畜禽的屠宰工艺流程。 (五)教学难点 宰后各种指标的检验及处理。 第三章肉的形态结构及理化特性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肌肉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了解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的 构造,掌握肉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及组成,掌握肉的颜色、风味、保水性、pH值、嫩度等食用 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肉的一些理化特性
3 各种肉用畜禽的特点及产肉特性。 (五)教学难点 不同品种的肉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 第二章 畜禽屠宰加工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在屠宰前的检验、检验方法以及屠宰前的饲养管理,掌握不同 种类的动物屠宰加工工艺和宰后胴体的检验及对一些肉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宰前的品质管理 屠宰前的检验和选择;屠宰前的饲养管理。 第二节 屠宰加工工艺 猪的屠宰加工;牛羊的屠宰加工;家禽的屠宰加工;家兔的屠宰加工。 第三节 宰后的检验及处理 宰后检验的方法;屠体的各部分检验;检验后肉品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要求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动物屠宰的工艺流程及屠宰线,并要求学习通 过学习一种主要动物的屠宰工艺后,能够自学其它种动物的屠宰工艺。 (四)教学重点 各种畜禽的屠宰工艺流程。 (五)教学难点 宰后各种指标的检验及处理。 第三章 肉的形态结构及理化特性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肌肉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了解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的 构造,掌握肉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及组成,掌握肉的颜色、风味、保水性、pH 值、嫩度等食用 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肉的一些理化特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肉的形态结构 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 第二节肉的化学成分 水分:蛋白质:脂肪;浸出物:矿物质;维生素;影响化学成分的因素 第三节肉的食用品质 肉的颜色;肉的风味:肉的保水性;肉的嫩度。 (三)教学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肌肉的构造。 (四)教学重点 原料肉的颜色、风味、保水性、肉的嫩度。 (五)教学难点 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 第四章屠宰后肉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和收缩原理,掌握动物宰后的生物化学变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肉收缩与松驰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二节肉的僵直 屠宰后肌肉糖原的酵解:死后僵直的机制:死后僵直的过程:冷收缩和解冻僵直收缩 尸僵和保水性的关系。 第三节肉的成熟 肉成熟的条件和机制;成熟肉的物理变化;成熟肉的化学变化;促进肉成熟的方法。 第四节肉的腐败变质 肉类腐败的原因和条件:肌肉组织的腐败:脂肪的氧化和酸败;肉的感官特征 (三)教学要求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的构造和收缩原理,课堂讲授使学生掌
4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肉的形态结构 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 第二节 肉的化学成分 水分;蛋白质;脂肪;浸出物;矿物质;维生素;影响化学成分的因素。 第三节 肉的食用品质 肉的颜色;肉的风味;肉的保水性;肉的嫩度。 (三)教学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肌肉的构造。 (四)教学重点 原料肉的颜色、风味、保水性、肉的嫩度。 (五)教学难点 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 第四章 屠宰后肉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和收缩原理,掌握动物宰后的生物化学变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肉收缩与松驰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二节 肉的僵直 屠宰后肌肉糖原的酵解;死后僵直的机制;死后僵直的过程;冷收缩和解冻僵直收缩; 尸僵和保水性的关系。 第三节 肉的成熟 肉成熟的条件和机制;成熟肉的物理变化;成熟肉的化学变化;促进肉成熟的方法。 第四节 肉的腐败变质 肉类腐败的原因和条件;肌肉组织的腐败;脂肪的氧化和酸败;肉的感官特征。 (三)教学要求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的构造和收缩原理,课堂讲授使学生掌
握动物屠宰后所发生的僵直、成熟、腐败变化。 (四)教学重点 肉成熟的条件及机制及促进肉成熟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肉的僵直机制及过程。 第五章肉的分级与分割利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国家的分级和分割方法,掌握我国对动物分级和分 割所采用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肉的分级 猪胴体的分级;牛胴体的分级。 第二节肉的分割工艺 猪胴体的分割方法;牛胴体的分割方法:羊胴体的分割方法。 (三)教学要求 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 猪胴体的分级及分割方法;牛胴体的分级及分割方法:羊胴体的分级及分割方法。 第六章肉的贮藏和保鲜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肉类冻藏的原理、肉冷却的条件和方法、肉的冻结及发生的 物理变化、肉类冻藏的条件以及肉解冻的方法,了解肉的辐射保藏、鲜肉的包装技术以及 HACCP系统在肉品保藏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肉的冷藏 肉类冷藏的原理;肉的冷却;肉类的冻结;肉类的冻藏:肉的解冻
5 握动物屠宰后所发生的僵直、成熟、腐败变化。 (四)教学重点 肉成熟的条件及机制及促进肉成熟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肉的僵直机制及过程。 第五章 肉的分级与分割利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国家的分级和分割方法,掌握我国对动物分级和分 割所采用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肉的分级 猪胴体的分级;牛胴体的分级。 第二节 肉的分割工艺 猪胴体的分割方法;牛胴体的分割方法;羊胴体的分割方法。 (三)教学要求 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 猪胴体的分级及分割方法;牛胴体的分级及分割方法;羊胴体的分级及分割方法。 第六章 肉的贮藏和保鲜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肉类冻藏的原理、肉冷却的条件和方法、肉的冻结及发生的 物理变化、肉类冻藏的条件以及肉解冻的方法,了解肉的辐射保藏、鲜肉的包装技术以及 HACCP 系统在肉品保藏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肉的冷藏 肉类冷藏的原理;肉的冷却;肉类的冻结;肉类的冻藏;肉的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