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 姓名 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2分) A.主宰(zai)秀颀(q1)婆娑(suo)无边无垠(yin) B.涸(he)辙淅沥(1i)猗郁(yi)坦荡如砥(di) C.甬(yong)道澎湃(pai)韶(shdo)华恹(yan)恹欲睡 D.禀赋(bing)荒诞(dan)馨(xin)香惴(shui)惴不安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伟岸诸如此类妙手偶得 B.视野潜滋暗长纵横决荡 C.攀缘旁逸邪出揠苗助长 D.流连不屈不挠浮想联篇 3.下面文字空白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A.行驶映入 B.行驶扑入 C.奔驰扑入 D.奔驰映入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老舍先生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运用了象征手法的优美散文。 B.《囚绿记》抒发了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C.《草莓》的作者是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 D.邓颖超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饱含着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通过学习,使我的成绩进步了 C.我们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有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 D.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6.根据下面情境,按要求说话。(2分) 学完《愚公移山》后,同学们对愚公这个人物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为此,班上特举 办了“我看愚公”的口语交际活动。春暖同学认为,愚公有些愚,自己岁数那么大了,还去挖山 自己受累不算,还连及子孙 假若你是该班的一员,你认为,愚公
湖南省娄底市 2017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________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2 分) A.主宰.(zǎi) 秀颀.(qí) 婆娑.(suō) 无边无垠. (yín) B.涸.(hé) 辙 淅沥. (lì) 猗.郁 (yī) 坦荡如砥. (dǐ) C.甬.(yǒng)道 澎湃. (pài) 韶. (sháo) 华 恹. (yān) 恹欲睡 D.禀.赋(bǐng) 荒诞. (dàn) 馨. (xīn) 香 惴. (shuì)惴不安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伟岸 诸如此类 妙手偶得 B.视野 潜滋暗长 纵横决荡 C.攀缘 旁逸邪出 揠苗助长 D.流连 不屈不挠 浮想联篇 3.下面文字空白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 ,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A.行驶 映入 B.行驶 扑入 C.奔驰 扑入 D.奔驰 映入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老舍先生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运用了象征手法的优美散文。 B.《囚绿记》抒发了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C.《草莓》的作者是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 D.邓颖超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饱含着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通过学习,使我的成绩进步了。 C.我们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有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 D.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6.根据下面情境,按要求说话。(2 分) 学完《愚公移山》后,同学们对愚公这个人物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为此,班上特举 办了“我看愚公”的口语交际活动。春暖同学认为,愚公有些愚,自己岁数那么大了,还去挖山, 自己受累不算,还连及子孙。 假若你是该班的一员,你认为,愚公
7.根据所学课文,默写出下面空缺的句子。(10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2)晓镜但愁云鬓改 (3)《秋水》写河伯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4)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美好祝愿的一句是 (5)在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常被人们引用来形容老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两句 8.神话虽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神奇美妙的世界,能给我们带来丰富 的营养。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某班拟组织开展一次有关“神话”的探究活动。(4分) 你作为该班的一位同学,你向同学们介绍的两则神话故事是:和 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班上为了感谢老师对同学们的辛勤培育,特意分小组组织了 次调查活动。下面图表是调查得来的有关数据。 调查的老师及人数患病的老师人数及比率经常锻炼身体的老师人数及比率 男老师30人 7人 人 女老师 人 10人33.3% 15人50% (1)从上面图表中,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2)针对这一结论,你向老师们提的建议是: 、阅读理解(60分) 使至塞上王维(8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4分 11.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得好吗?好在哪里?(4分) 捕蛇者说(13分) 柳宗元
7.根据所学课文,默写出下面空缺的句子。(10 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 (2)晓镜但愁云鬓改, 。 (3)《秋水》写河伯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 。 (4)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美好祝愿的一句是 , 。 (5)在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常被人们引用来形容老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两句 诗是: , 。 8.神话虽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神奇美妙的世界,能给我们带来丰富 的营养。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某班拟组织开展一次有关“神话”的探究活动。(4 分) 你作为该班的一位同学,你向同学们介绍的两则神话故事是: 和 。 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班上为了感谢老师对同学们的辛勤培育,特意分小组组织了一 次调查活动。下面图表是调查得来的有关数据。 (1)从上面图表中,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2)针对这一结论,你向老师们提的建议是: 。 二、阅读理解(60 分) 使至塞上 王维(8 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4 分) 11.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得好吗?好在哪里?(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捕蛇者说(13 分) 柳宗元 调查的老师及人数 患病的老师人数及比率 经常锻炼身体的老师人数及比率 男老师 30 人 7 人 23.3% 24 人 80% 女老师 30 人 10 人 33.3% 15 人 50%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 已大风、挛琬、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 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 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 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 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 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 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 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 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 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2分) A.无御之者(抵挡) B.岁赋其二(征收) C.虽鸡狗不得宁焉(虽然) D.谨食之,时而献焉(喂养)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错的两项是( )(3分) A.“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蛇如此之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说明捕蛇在当地 是一种非常有利可图,收入丰厚而令人羡慕的职业。 B.捕蛇者不恳“我”帮他更换差事,恢复赋税,其原因是从事捕蛇可以“独存”。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一句,通过“斯役”与“赋”的对比,突出说明了“赋 敛之毒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 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 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 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 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 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 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 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 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 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 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2 分) A.无御.之者 (抵挡) B.岁赋.其二 (征收) C.虽.鸡狗不得宁焉 (虽然) D.谨食.之,时而献焉 (喂养)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⑵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错的两项是( )(3 分) A.“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蛇如此之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说明捕蛇在当地 是一种非常有利可图,收入丰厚而令人羡慕的职业。 B.捕蛇者不愿“我”帮他更换差事,恢复赋税,其原因是从事捕蛇可以“独存”。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一句,通过“斯役”与“赋”的对比,突出说明了“赋 敛之毒
D.“其余,则熙熙而乐”中的“熙熙而乐”,表明捕蛇者过的是一种悠闲自在的快乐生活。 E.点明全文主旨的一个句子是:“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5.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 加以简要回答。(4分) 答: 人(16分)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 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 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 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 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 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 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 层停”。说话间己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 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η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 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 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 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 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岀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 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D.“其余,则熙熙而乐”中的“熙熙而乐”,表明捕蛇者过的是一种悠闲自在的快乐生活。 E.点明全文主旨的一个句子是:“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5.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 加以简要回答。(4 分) 答: 病 人 (16 分)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 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 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 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 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 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 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 7 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 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 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 8 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 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 8 层走到 7 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 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 12 层呢?她主动接过 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 14 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 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 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 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 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 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6、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 什么作用?(3分) 答 17、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4分) 19、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0、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13分)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 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 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 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6、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 什么作用? (3 分) 答: 17、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8、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4 分) 答: 19、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20、 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3 分) 答: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13 分)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 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 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