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摸底考试 语文题卷 考生注意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隘口(ai) 吮吸(shin)唾手可得(tuo) B.对峙(shi)陨落(yun)一泻千里(xie 栖息(qi)惬意(qie)咄咄逼人(dou) D.池沼(chao)恣睢(sui) 笑容可掬(j)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渴望狼藉鞭长莫极豁然开朗 B.厮守愤概家喻户晓怡然自得 C.意境诀窍煞有介事相题并论 D.攀附萎谢充耳不闻兴致勃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 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 继地扎进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有去 B.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我终于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涵 C.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D.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孔乙己就是其小说 《故乡》中的人物,选自小说集《呐喊》 B.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渔人误入桃花源的神奇事件,寄托了作 者对安详、和平的美好社会的向往 C.《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 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D.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无数发人深省的童话,如《海的女儿》《皇帝 的新装》《丑小鸭》等。 6.对下面应用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15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摸底考试 语文题卷 考生注意: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隘.口(ài) 吮.吸(shǔn) 唾.手可得(tuò) B.对峙.(shì) 陨.落(yǔn) 一泻.千里(xiè) C.栖.息(qī) 惬.意(qiè) 咄.咄逼人(dōu) D.池沼.(chāo) 恣睢.(suī) 笑容可掬.(j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渴望 狼藉 鞭长莫极 豁然开朗 B.厮守 愤概 家喻户晓 怡然自得 C.意境 诀窍 煞有介事 相题并论 D.攀附 萎谢 充耳不闻 兴致勃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 ....,《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 ....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 ....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 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 ... 继.地扎进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有去。 B.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我终于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涵。 C.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D.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孔乙己就是其小说 《故乡》中的人物,选自小说集《呐喊》。 B.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渔人误入桃花源的神奇事件,寄托了作 者对安详、和平的美好社会的向往。 C.《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 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D.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无数发人深省的童话,如《海的女儿》《皇帝 的新装》《丑小鸭》等。 6.对下面应用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读书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知识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此,《海燕》文学社开展“我 读书,我快乐”的征文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攴持与帮助,再次表示感谢。来稿可 以是读书故事、读书经历、读书心得等。文体不限。截稿日期为2015年η月20日。来稿请 寄《海燕》文学社,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HAIYANG@163.com 《海燕》文学社 2015年4月15日 A.第一行中间加上标题“征稿启事” B.第三句与征稿启事无关,删去。 C.在“文体不限”后应加上“1000字左右” D.格式:日期与署名位置对调。 7.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古诗文默写在田字格中(10分,默写每空1分) (1)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 (2)庭下如 水中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 天寺夜游》) (3)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 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 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5)“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 的诗句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饶、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精神的写照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付账时, 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 “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永别了!”贝尔纳说, 贝尔纳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9.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6分) (1)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请依据以下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 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或课外读物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3分)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 下句: 2)拆字游戏。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范例, 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3分) 【示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人自己走出来的。 答 、阅读(60分)
读书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知识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此,《海燕》文学社开展“我 读书,我快乐”的征文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再次表示感谢。来稿可 以是读书故事、读书经历、读书心得等。文体不限。截稿日期为 2015 年 7 月 20 日。来稿请 寄《海燕》文学社,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 HAIYAN@163.com. 《海燕》文学社 2015 年 4 月 15 日 A.第一行中间加上标题“征稿启事”。 B.第三句与征稿启事无关,删去。 C.在“文体不限”后应加上“1000 字左右”。 D.格式:日期与署名位置对调。 7.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古诗文默写在田字格中(10 分,默写每空 1 分) (1) 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王勃 《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 (2)庭下如 ,水中 ,盖竹柏影也。(苏轼 《记承 天寺夜游》) (3)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 凝夜紫。(李贺 《雁门太守行》) (4)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 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 。” (5)“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 , ”的诗句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饶、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精神的写照。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 分) 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付账时, 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 “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永别了!”贝尔纳说。 贝尔纳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9.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6 分) (1)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请依据以下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 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或课外读物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3 分)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 下句: , (2)拆字游戏。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范例, 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3 分) 【示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人自己走出来的。 汗 功 答 : 二、阅读(60 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之蔽/甚矣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齐地方七百里(方圆) 臣诚知不如徐公(的确,实在) C.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D.皆朝于齐(介词,对)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四段以燕、赵、韩、魏“皆朝于齐”这史实收束全文。 D.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 齐国达到大治。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 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5分) 答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王之蔽/甚矣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今齐地方.七百里(方圆) B.臣诚.知不如徐公(的确,实在) C.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 D.皆朝于.齐(介词,对)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四段以燕、赵、韩、魏“皆朝于齐”这史实收束全文。 D. 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 齐国达到大治。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 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 文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文 : 1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5 分) 答 :
(二)乐天扬州初道席上见题 刘馬鄢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 答 1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运用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三)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 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氣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 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 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毎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 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 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 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 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1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 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 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 的觉酲。回顾2009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 在2009年3月28日晚20:30——-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 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 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 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 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輿论氛围,向毎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 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 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 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 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 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 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 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 分) 答 : 1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运用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 : (三)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①盘点 2009 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 “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 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 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 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 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 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 2/3 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 240 万— —300 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 120 万——l50 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 据测算,当空调从 24℃提高到 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 4 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 碳 35 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 的觉醒。回顾 2009 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 在 2009 年 3 月 28 日晚 20:30——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 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 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 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 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 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 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 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 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 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08 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 7 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 钟,每天可减少大约 48 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 48 克碳排
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000克的碳排放 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 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 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 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 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 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摘自《科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 17.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3分) 18.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材料链接】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 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3分) (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3分) (四)做一些无用的事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啦? 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 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困惑时间长了,就要找寻答案。 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一看,还真没用。从这个时代的追求 来看,升官、发财、出名,要做就要做与此有关的事儿,因为有用:而一个人喝喝茶、喝喝 酒、听听琴,实在没用。因为,一个人在那儿,既不创造财富,又不营造关系,于是,孤独 的人是可耻的,甚至被当作是可怜的。 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阳。那里的人们,人人都在为出自这里的《富春山居图》而骄 傲自豪。仔细一聊,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 三四年时间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小城里的人们也在为名忙为利忙,而黄公望与他的画作, 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耐人寻味的是,当年这幅画,黄公望正是 画给道友无用师的。然而几百年过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却是 当年那无用的老人,用淸静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秃的画笔,留下的画作显赫起来,终成这座 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一个无用的人送给无用师的画作却真的有用起来。这该是怎样 的一个轮回?无用的事,真的无用吗? 远方的事,只是一面镜子;当下的路,还得要我们自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好像什么都 有了,可怎么还不幸福?我们以为物质目标实现了,幸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是走着走着 物质基础不差了,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渐行渐远。问题出在了哪儿?仔细想想,除了 物质,情感与精神这两个层面,您关照得够吗?光做与钱与权与名有关的事,看似都有用, 就真的够用吗? 我也是临近中年,才知茶的妤处。如果单为解渴,茶不是最妤的选择。急不得恼不得 让情急口渴的人早已弃它而去,三大杯可乐下肚,马上去忙别的。茶也解渴,甚至更解渴, 可你要给自己时间。喝茶喝的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 生的滋味。 酒,我既讨厌又喜欢。讨厌的是应酬的酒,却也是周围人群中最常见的。这样的酒,往
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 45 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 l000 克的碳排放 量:去 8 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汽车减少 l700 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 干衣服,可减少 2300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 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 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 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 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摘自《科学与文化》2010 年第 3 期) 17.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3 分) 18.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共 6 分) 【材料链接】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 4 月 20 日向媒体通报,2010 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 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3 分) (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3 分) (四)做一些无用的事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啦? 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 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困惑时间长了,就要找寻答案。 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一看,还真没用。从这个时代的追求 来看,升官、发财、出名,要做就要做与此有关的事儿,因为有用;而一个人喝喝茶、喝喝 酒、听听琴,实在没用。因为,一个人在那儿,既不创造财富,又不营造关系,于是,孤独 的人是可耻的,甚至被当作是可怜的。 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阳。那里的人们,人人都在为出自这里的《富春山居图》而骄 傲自豪。仔细一聊,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 三四年时间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小城里的人们也在为名忙为利忙,而黄公望与他的画作, 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耐人寻味的是,当年这幅画,黄公望正是 画给道友无用师的。然而几百年过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却是 当年那无用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秃的画笔,留下的画作显赫起来,终成这座 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一个无用的人送给无用师的画作却真的有用起来。这该是怎样 的一个轮回?无用的事,真的无用吗? 远方的事,只是一面镜子;当下的路,还得要我们自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好像什么都 有了,可怎么还不幸福?我们以为物质目标实现了,幸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是走着走着, 物质基础不差了,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渐行渐远。问题出在了哪儿?仔细想想,除了 物质,情感与精神这两个层面,您关照得够吗?光做与钱与权与名有关的事,看似都有用, 就真的够用吗? 我也是临近中年,才知茶的好处。如果单为解渴,茶不是最好的选择。急不得恼不得, 让情急口渴的人早已弃它而去,三大杯可乐下肚,马上去忙别的。茶也解渴,甚至更解渴, 可你要给自己时间。喝茶喝的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 生的滋味。 酒,我既讨厌又喜欢。讨厌的是应酬的酒,却也是周围人群中最常见的。这样的酒,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