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七节实例分析第十章回旋奏鸣曲式208概述208第一节209第二节呈示部第三节中央插部或展开部...211第四节212再现部第五节回旋奏鸣曲式的从属结构212第六节非典型的回旋奏鸣曲式212第七节实例分析215套曲曲式第十一章226概述第一节226第二节组曲套曲227第三节奏鸣交响套曲232第四节声乐套曲2371003
第一章绪论任何艺术作品需要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形式是用来表现具体内容的必要条件,只是因为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而各具不同的表现手段,或该艺术所特有的综合性表现手段。音乐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包括音乐表现要素和表现音乐的要素两大类,音乐的内容是在运用这两大要素的基础上,再运用整体性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音乐的基本要素通常分为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织体等方面。表现音乐的要素包括主题材料、物质材料、演唱(奏)法、音乐的发展手法等方面。整体性表现手法主要有: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结构原则和组织原则等。为了准确表达乐思,达到音乐作品在形式上的完整、统一,作曲者将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结构,努力地选择准确的音乐主题,并且有明确目的地、合理地安排主题的出现、变化、发展、再现,便形成一定的结构原则,即曲式。音乐的曲式是一种合理的组织,其目的是为了揭示音乐的内容。听众在感受音乐时,这种“合理的组织”被音乐理论家归纳为有规律的结构一一曲式,便帮助人们通过形式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当然,由于听众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民族习惯、语言习惯、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作品的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是听众作为“三度创作”参与了音乐作品创作环节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现代派的作品,听众的参与程度更加强烈而广泛。一、曲式的概念曲式是音乐作品最重要、最具体的形式,是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段落,并按照人们的审美活动、习惯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接受、理解音乐作品,合乎一定逻辑的结构形式。一般由旋律、节奏、和声、织体、动机、乐汇、乐句、乐段、乐章等要素构成。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研究这些要素形成的规律性,研究它们的类型、特点及句段之间的相互关系。曲式分第为四种:章(一)复调曲式:包括赋格曲(段)、各种卡农、创意曲、恰空舞曲、固定低音、复调变奏曲。绪(二)主调曲式:包括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以及自由曲式。论001(三)套曲曲式:包括古典组曲、新组曲、奏鸣曲、声乐套曲。(四)民族曲式:包括一段体、多段体、变奏体、循环体、联曲体、综合体、集曲与连环曲体。曲式绝非音乐作品的简单结构图式,而有其更深刻的意义。研究曲式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单靠结构公式作曲或分析作品只是一种机械的练习。结构图式是学作曲技术的手段,最重要的是作品的内容。因为离开内容的一切做法必将是化的、没有生气的,这样的作品是不动人的,没有艺术生命力
二、曲式与内容的关系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是一种理论概述,并非各种曲式的作品都要遵守其规律。所以说,曲式的形成受制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其反映对象就是音乐作品的内容。简而言之,曲式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曲式的多样性源于多彩的生活内容,曲式结构的发展变化是人类生活日新月异的音乐表现方式。(一)内容决定形式所谓形式,即构成事物的各种元素的组织或安排,既有事物的外形,也有其内部的规律。人们往往把音乐的形式与曲式结构等同起来,曲式结构仅是音乐形式的一种组织手段,是它的一个下属成分。音乐形式具有特殊的组织规律,它是构成音乐各种元素的组织和安排。音002乐形式的基本要素和组织手段通过形式美的法则,使音乐形式在时间过程中展示(不同于现曲实时间),在空间中扩散(不同于视觉空间),以运动形式存在(不同于物理性运动)。式所谓内容,是事物内在诸要素的总和。文艺作品的内容是通过塑造形象能动地再现在作与作品中的现实生活,以及这一现实生活所体现的思想感情。音乐的内容是审美主体赋予音乐并品从音乐中体验到的精神内涵。分音乐作品的内容是通过表现思想感情并取得听众思想感情的共鸣来发挥作用的,包括现析实社会和历史事件的概括,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外界环境的刻画,集体或个人的某种思想、感受和内心活动的表达。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必须符合音乐的表现特点。内容可以是一种发展着的“情节”,一个比较概括的乐思,也可以只是某一种或几种情绪和意境。音乐的思维和表现方法与诗歌、戏剧、小说有明显不同,如歌剧往往是取材手文学作品,而音乐创作绝不能是原来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的简单的“音乐说明”,而是根据音乐表现的特点和音乐形式对这一文学作品的内容转化为与音乐作品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音乐内容。在理解具体音乐作品的内容时,还必须与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体裁相联系,与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流派、创作技法、创作特征密切联系,还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如音乐史学、音乐美学、作曲理论知识和技能等。音乐的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组织;音乐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表现出来。音乐作品必然包含不同思想、情绪的内容,并且具有明确的情节,情节的发展就决定了作品的曲式结构。如:俄国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是圣彼得堡的美术学校于1873年举行了哈尔德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这一展览会成为穆索尔斯基写作这一首组曲的动机。乐曲是由与“图画”有关的十首小品,以及有间奏功用的“漫步”主题组合而成。虽各自独立,但却紧密相关。“漫步”主题的反复出现将十首小品组织和穿插,好像作曲家信步闲庭于每一幅画之间,而且每次出现时调性各异,好似作曲家看画时的不同心情。所有这些都是以内容为出发点使全曲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二)多彩的生活赋予曲式的多样性音乐是通过音的组合、旋律的流动,借助听赏者的想象间接反映客观现实的。音乐内容是音乐家集中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再结合美学理想的筛选、审美情感的渗透,精心创造的音乐形象,不仅凝结着作曲家的世界观、美学思想、鲜明的爱憎、创作技巧和艰辛,而且是
音乐的三度创作者主客观相统一的听觉艺术形式。人类生活丰富多彩,有生产劳动、战争与和平、紧张激烈与闲庭信步可以抒情、叙事、回忆、渴望,也可描写、模仿、倾诉、感叹.为此,便有了音乐作品的典型性曲式一部曲式、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及非典型曲式。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也可采用不同的曲式结构去表现,各种相同的结构之中又有具体的区别。如《土耳其进行曲》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笔下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迥异的曲式结构。在音乐创作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曲式结构并非偶然,这些曲式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正因为生活内容极其丰富多样,都要求有表达它们的适当的完整形式,因此便产生了历史上形成的比较典型的、单一形象的、多种形象并列的或矛盾冲突的大型、中型或小型的,各民族类似的或各具特点的曲式结构。乐曲结构的多样性是没有止境的,曲式学上所归纳的典型曲式并非乐曲所遵循的结构,即使在同一种典型曲式中也包括丰富的多样性,主要是生活内容的多样性使得相同曲式结构之中又有具体区别。(三)人类生活的日新月异赋予曲式结构发展变化的极大可能性在音乐创作中,形式的变化往往落后于内容的变化,新的内容在开始时往往不得不借用旧的形式来表现。如图所示,前一流派或旧的形式不断削弱,后一流派或新的形式从萌芽不断壮大到完全取代。旧的形式、前一流派新的形式、新的流派各种曲式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技术的日臻完善和表达的内容日益丰富,刺激、推动了曲式结构的发展和变化。如回旋曲源于领唱带副歌的轮舞歌曲,它与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都有联系,18世纪演变成为舞蹈性的器乐曲,整个规模变大。古典乐派成熟时期,音乐由于更多表现内心情感而更带主观性,为了使情绪内容贯穿发展,产生了连接部消除各段的隔离性,形成了更统一的整体。由于内容丰富,单一乐段构成的主部便改为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主题每次再现时也有了变化。19世纪在欧洲开始出现的标题音乐,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音乐创作的内容,他们从借用典型的奏鸣曲式开始,发展到以单乐章混合、自由曲式为其结构的特点,力求取得与内容相适应的形式。音乐作品中更强调矛盾第冲突,甚至有时改变了传统的舞曲性质。内容的丰富引起主题、插部之间对比性的加剧,有时章出现某一插部的再现因而具有了副部主题(第二主题)的特点,但又非奏鸣曲式。回旋曲到回绪旋奏鸣曲的形成过程以及前面提到的单乐章混合、自由曲式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现象,形式必须符合时代生活对作品内容提出的新的要求。论003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内容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内容如果离开形式就不能存在。形式越完美,内容的表现将越深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从艺术创作的历史上看来,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中,内容是主导,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三、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音乐作品的曲式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的
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是运用一定的手法来组织并发展音乐素材,从而在音乐结构的整体方面形成的某种规律,即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一)呼应原则呼应原则是最基本的结构原则,犹如提问和回答。它在结构上的特点就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有共同的和不同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互相依附,对立而统一,从而生成音乐的运动,这就是呼应原则的本质。(首尾呼应也是呼应的一种,但体现的是再现原则。)呼应原则在音乐中是无所不在的,体现形式多样,如呼应的部分可能是重复关系,也可以是倒影关系或对比关系等。无论用哪种手法,只要达到呼应,就具有成双性,在结构上体现为二分性的布局。呼应两部分的长度可以等长,可以长呼短应或短呼长应,但二分的性质是不004变的。曲例1-1《二月里来》式塞克词洗星海曲与作品分柜呼应呼应析光家家p月泰()应H好收HS打此五谷交公粮(二)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人一个中间部分。一般第三部为“应”(再现部分),形成A一B一A的结构图式,即主题(呈示)一展示(对比或引申)一一返题(主题再现),其核心是再现。体现三部性原则的典型曲式是三段体及三部曲式,同时也广泛体现在其他类型的曲式之中,三部性几乎是构成任何大型曲式,如有再现的二部曲式,有再现的多部并列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三部性原则也称再现原则,是在结构的最后再现最初的结构部分,它是通过音乐材料回归获取心理平衡的有效手段。再现原则广泛应用于各类曲式中,其中A十B十A三部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