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题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年月日 教学 1.掌握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特征 目的 2.掌握主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1.大气的水平运动 (1)作用于空气的力一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举 (2)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 学 (3)风随高度的变化 2.大气环流一一全球环流、季风环流、局地环流 3.主要天气系统 (1)气团和风 (2)气旋和反气旋 [重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动力: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 教学重、 难点及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 教学方法 [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模型、图示与视频 2.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思考题: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我国天气气候产生什 作业 么影响? 思考题 [作业题]:1.什么叫气压?气压谁高度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阅读材料 2.锋如何分类?各类型的天气特征如何?
6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掌握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特征 2. 掌握主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教 学 内 容 1. 大气的水平运动 (1)作用于空气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2)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 (3)风随高度的变化 2. 大气环流——全球环流、季风环流、局地环流 3.主要天气系统 (1)气团和风 (2)气旋和反气旋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动力;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模型、图示与视频 2. 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我国天气气候产生什 么影响? [作业题]:1. 什么叫气压?气压谁高度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2.锋如何分类?各类型的天气特征如何?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题后记 2 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年月日 教学 1.了解气候的形成机理:掌握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目的 2.掌握掌握气候的形成因子与气候分带 1.气候和气候系统 举 2.气候的形成 兴 (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内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 容 (3)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3.气候带与气候型 [重点:气候和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 教学重、 [难点]:气候的形成:气候变化原因 难点及 仿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图示、讨论与作业 教学方法 2.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思考题]:1.试从气候特征和地理分布说明地中海式气候与季 作业 风气候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 思考题 阅读材料 [作业题]:1.试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差别。 2.何为城市热岛效应?如何产生的? >
7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 了解气候的形成机理;掌握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掌握气候的形成因子与气候分带 教 学 内 容 1. 气候和气候系统 2. 气候的形成 (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 (3)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3.气候带与气候型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气候和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 [难点]:气候的形成;气候变化原因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图示、讨论与作业 2. 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1. 试从气候特征和地理分布说明地中海式气候与季 风气候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 [作业题]: 1. 试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差别。 2. 何为城市热岛效应?如何产生的?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题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年月日 教学 1.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目的 2.掌握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了解地球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 1.气候变化简史 2.气候变化的原因 教 (1)天文学方面的原因 学 的 (2)地文学方面的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1)变冷说 (2)变暖说 [重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教学重、 [难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及 教学方法 [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利用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思考题]:1.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将会 作业 产生什么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效应? 思考题 阅读材料 [作业题:1.近代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 2.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8
8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 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2. 掌握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了解地球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 教 学 内 容 1. 气候变化简史 2. 气候变化的原因 (1)天文学方面的原因 (2)地文学方面的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1)变冷说 (2)变暖说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难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 利用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1. 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将会 产生什么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效应? [作业题]:1. 近代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 2.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题后记 2 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年月日 1.了解地球上水的性质及分布特征:掌握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 全球水量平衡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目的 2.了解海洋的起源、海水成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1.地球上水的分布 2.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学 3.海洋的起源 $ 4.世界大洋及其分类 费 5.海及分类、海水的组成 6.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水量平衡、海水的理化性质 敦教学重、 [难点]:全球水量平衡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难点及 [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讲述法、图示法与作业 教学方法 2.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思考题]:1.用水量平衡方程式,分析黄河断流的影响因子。 作业 思考题 2.能否依赖水量平衡方程式阐明某地增加可利用水量的具体 措施? 阅读材料 [作业题]:1.何谓水循环?产生原因是什么?
9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 了解地球上水的性质及分布特征;掌握水循环的过程、 全球水量平衡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2.了解海洋的起源、海水成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教 学 内 容 1. 地球上水的分布 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3. 海洋的起源 4.世界大洋及其分类 5.海及分类、海水的组成 6.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水量平衡、海水的理化性质 [难点]:全球水量平衡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讲述法、图示法与作业 2. 利用课件动画深入浅出展示上述内容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1. 用水量平衡方程式,分析黄河断流的影响因子。 2. 能否依赖水量平衡方程式阐明某地增加可利用水量的具体 措施? [作业题]:1.何谓水循环?产生原因是什么?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题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年月日 1.掌握海水运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 目的 2.掌握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其地理意义:了解海洋资源功能 和海洋环境特征的基本知识 1.潮汐与潮流 2.海洋中的波浪 举 3.洋面流和水团运动 4.海平面变化 内 5.海洋资源和海洋资源环境保扩 容 (1)海洋资源 (2)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洋环境保护 [重点]: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地理意义:海水的运动 教学重、 [难点]:海水的运动 难点及 教学方法 方法]:1.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视频 2.通过图示、作业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思考题]:1.海水运动对地球环境有何贡献? 作业 思考题 [作业题]:1.分析大陆海洋大气三者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传输 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阅读材料
10 题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2010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 掌握海水运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2. 掌握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其地理意义;了解海洋资源功能 和海洋环境特征的基本知识 教 学 内 容 1. 潮汐与潮流 2. 海洋中的波浪 3. 洋面流和水团运动 4. 海平面变化 5. 海洋资源和海洋资源环境保护 (1)海洋资源 (2)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洋环境保护 教学重、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点]: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地理意义;海水的运动 [难点]:海水的运动 [方法]:1. 教学过程设计中运用应用视频 2. 通过图示、作业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1. 海水运动对地球环境有何贡献? [作业题]:1. 分析大陆-海洋-大气三者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传输 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