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涛统治者从北京看世界 27 和到中亚西北地区的中心位置。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 都,也是东亚帝国的首都。 外界人土被这一事实弄得莫名其妙:长城以内的农 业长久以来供养了一亿左右稠密的人口,事实上在19 世纪30年代供养着大约4亿人,而整个亚洲内陆最多 不过1500万或2000多万人。这个不平衡的图景,从军 事政治方面着来,的确令人迷惑不解。亚洲内陆还长期 供养马匹和骑射手在中国打胜仗。不仅如此,它还供养 许多战士和权力统治者,使他们能保持一些小的少数民 族部落对他们的忠诚。他们必须严密戒备,整伤不乱, 紧紧控制住他们的权力。一句话,一个满族人能在北京 安坐在宝座上,是因为中国悠久的历史。这一历史时常 让亚洲内陆的外族侵入者表演政府掌权者的角色。 满族皇帝们也为这一任务而细心磨砺自已。他们的 任务既是中国的,义是满洲的。中国的方面要做到叫 1000万左右的士大夫统治阶级接受他们为地地道道的 儒家皇帝;在满洲方面,他们要能控制和领导两三百万 同族人。他们完成这种双重文化的业绩如此之辉煌,以 至于汉人都承认他们是中国的皇帝。欧洲人也这么承 认。即使今天一些政治科学家一一般地说来他们对于 中国早期历史的认识原本就很天真一也还是如此。可 是外族人统治中国的传统和体制,应该是人们了解“为 什么中国的民族主义和现代革命被推迟这么久”这个问 题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不是一个小题目,今天的中国汉 族爱国者也不应该把历史扫进垃圾箱而不正视它的 内涵。 后来做了道光皇帝的旻宁亲王在皇宫的书斋里和他
28 伟大的中国革命 的兄弟们一样长时间默读经书,受着严格的管教。他在 1820年当皇帝时,是天子一人,没有人和他争位。他 在这个领域中的帝王角色是独一无二的,当他要从紫禁 城到北京城西北边的夏宫一一就是现时成于上万游客挤 着去看的颐和园一一的时候,皇帝的銮舆由16个或32 个轿夫走着碎步抬去。沿途卫士们隔不远一个脸朝外站 岗。所有店铺和住家的门窗都像夜间一样关闭着,生埃 的街道上铺洒着黄沙。銮舆的帘幕放了下来,像现在要 人们乘坐的大型轿车一般。 大多数满清皇帝喜欢到长城外边的热河避暑,过一 阵野营的清闲生活。在这以外,皇帝还有许多繁文舞节 的沉重负担。当年康熙曾写道:“皇帝的责任沉重不堪, 简真无法规避。…臣吏如愿侍奉则待奉,如愿息止则 息止,而为人君者则终生碌碌不已,无处可以休息。” 问题就在于皇帝不像他的官吏那样按部就班,而须随时 做出自己的决定。他对官员的选拔对清政府至关紧要, 就和今天美国大学聘任教授一般,更为困难的是他还必 须惩戒或提拔高级官员,而这些人常常在欺骗和蒙蔽民 众。皇帝为了要他的官员辅臣随时警惕,常要出其不 意、冷酷无情做出决断。在这一点上,这个角色就需要 一个随心所欲、一意孤行、为了实现他的一个内心的幻 觉可以牺牲几个老臣那样的人。说到这里,道光登上皇 帝的龙床以后倒不是那样刚愎自用。 他有几项重大的职责,首先是保持这个王朝永续不 绝。这是必须由他亲自执行的。目的是生产足够数目的 皇子,以便选得出一个有才能的后继者。因此后宫里就 要有很多按家世、姿色、人品、气质、性格等不同标准
满清统治者从北京看世界 29 入选的满族年轻女子作妃嫔宫娥。民间广泛流传的野史 记载,夸张地描述这个“天下一人”的性生活的常规 说:每天晚餐时,内臣捧呈给他一个盘子,内有几个缤 妃的姓名牌子,由皇帝选出一个和他当晚过夜的人,这 个选中的官女经过仔细盥洗和喷洒香料之后,就赤身裸 体裹在一张毯子里,由一个太监背到皇帝的龙床脚下, 放在地上,由她自己爬到床上去。民间传说还说,太监 在窗外恭候,不久后就喊一声:“时辰到了!”这是内庭 的规矩,目的在于保养皇帝的龙体。 伟大的康熙在位60年间(1662一1722年)生了20 个儿子和9个女儿。(显然有些女娃娃像当时日本那样 “剔除”不算了,男孩子并不是生来“命大”,而是留着 有用。)乾隆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嘉庆有5儿9 女,道光生了9子10女。 道光皇宫里的太监是古已有之的,这是保证后宫中 的嫔妃不至发生问题的办法。太监们多半来自华北,割 去了睾丸和阳具,然后用塞子堵住尿道伤口,三天不喝 水。拔去塞子后尿出来了,这个太监就有用了,不然他 就会很快死去。 明朝曾在北京豢养过7万个太监,他们构成一个保 安体系,后来作为恐吓学者和官吏的机构而终结。满族 比较严格些,宫女较少,太监只有约3000人。不过道 光在位时有太监做师傅,有佣人和玩伴。太监的好处是 他们处于家庭系统之外,是完全隶属他们主子的。但是 他们既然弄得身残体废,缺乏社会地位,就在宫中一味 腐蚀弄权。满族人革除了在宫廷外面使用太监的明朝故 习而代之以汉籍奴仆以及满汉的八旗子弟
30 伟大的中国革命 道光还遵循了满族不像汉族妇女那样缠足的风习, 满族在征服中国之前,一向由妇女承担营帐的事务,后 来就让她们保持天足。放低这一种性别习惯的标准,虽 然没有任何有记载的怨言,却是他们维持在中国统治权 所付的一个代价。道光到38岁时才登基,据我们对他 私生活所了解的一切(其实聊胜于无)情况,按当时的 风俗习惯说,他是忠实于皇后的,而且在家庭事务方面 (除文化上的差别外),可以与维多利亚女王相媲美。 皇帝的另一任务,是不断为政府提供官吏。在这一 方面,道光是受惠于中国2000年掌管政权的经验的。 这一个传统比西方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更长久,也许除了 教皇之外。而教皇也缺乏天子那种处理各种事务如修运 河,在蒙古指挥作战,擢拔文官,掌握军队等广泛经 验。当罗马帝国还在使用私人向农民征税和办理公用事 业的时候,汉朝已发明了一套官僚制度。精明的人才一 代一代地继续完善着中国的制度。在欧洲人使用纸和印 刷书籍以前很久,唐朝就设置了科举制度,从而使一批 一批儒家笃学之士进人官场。这一发明和代议制一样伟 大,而且早于代议制,并使其以后不可能在中国出现。 科举制度要一个人在二三十年间跳过十几次高栏。 从科举脱颖而出的人们在考试生涯中如此聚精会神于经 典文学,以致使他们自成一类与众不同的人。读书人一 般是文质彬彬,缺少男子气,说的话只在他们之间可以 理解,是官僚政府原则道理中培养出来的少数出类拔萃 的人物。 早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孔子就在探索着维持社会秩 序的道德基础。战国时代(公元前403一公元前221年)
满清统治者从北京看世界 31 的纷争扰壤归于统一的帝国之后,汉朝把孔子的教导和 从远古继承下来的典籍十三经编纂在一起,奉为圭桌。 2000年以后,它们仍像纪念碑一样巍然屹立,又加上 后代许多哲学家的注疏评语。椎一可以比拟的是基督教 的《圣经》,但是后者的观察视野狭窄多了,代表的实 践经验也少得多。要在西方找一种可以和中国经典相等 同的东西,恐怕得把新旧约全书和所有希腊罗马时代的 经典合并在一起,而在这里,中国的世界却比较统一得 多了。 一个男孩子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要从7岁开始学 习,大约要以6年时间记诵四书五经,合共43.1万字, 要熟记8000到1.2万个常用字,他每天平均要背诵记 住200个汉字。考生还要勤于毛笔书法,写一手好字, 参加每3年举行一次的乡试。经过5天考试,很多笨伯 被淘汰了。考上的人就有资格参加会试,每试为期3 天。最后才可以参与4天的廷试。考生的老师和保员都 有严格规定和考核,任何人不得冒名顶替,进场时一应 衣物都经仔细搜查,考卷上只有座次号码。每人行为都 要详细纪录在案。一人一天只许去厕所一次,所以有便 壶放在自己座位下面。同时监考的官员也都单独另住, 直到结果公布才能出来:人闱时还要放炮,行礼如仪。 金榜题名之后,筵会欢庆随之而来。考取为进士后就可 以参加殿试了。 经过初级考试取得较低一级的秀才资格的人,在 19世纪30年代共约100万人,他们构成了所谓士大夫 的底层,他们在穿着打扮上已不同于一般百姓,并享受 一定特权。县官不得用大小竹板子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