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2015年5月6号8:00 015年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谷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己妥普保管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 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 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 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龙文化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 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 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 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 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大 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 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 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 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 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 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 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 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 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 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 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 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 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 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 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 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 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
绝密★启用前 2015 年 5 月 6 号 8:00 2015 年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测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己妥善保管。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 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 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 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龙文化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 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 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 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 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大 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 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 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 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 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 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 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 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 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 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 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 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 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 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 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 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 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
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 化一直延续至今。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 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 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 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 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 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 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 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 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 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 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 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 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 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B.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 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 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 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 东濒海渔课巡两西家大亵疗漬基众奏意诸府众粟积一千九大余万石足支大年令民疫妨 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 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 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 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 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
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 化一直延续至今。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 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 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 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 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 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 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 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 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 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 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 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 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 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B. 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 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 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 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 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 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 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 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 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 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
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 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 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容睿, 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 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 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焓罪状, 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 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 年致仕,卒。[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课:赋税 B.俾驰驿之任 俾:使,让 C.免逋赋杂役 逋:拖欠 D.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报:上报 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 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 B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 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 C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 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 D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 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 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 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 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魏源治狱平恕,亦有不当。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没有上报朝廷,但也因断案不 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5分)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焓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楼月夜闻笛 刘沧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①愁。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注]①二妃:指传说中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8.诗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6分)
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 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 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 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 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 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 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 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 年致仕,卒。[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 分) 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课:赋税 B.俾.驰驿之任 俾:使,让 C.免逋.赋杂役 逋:拖欠 D.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 报:上报 5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 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 B 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 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 C 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 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 D 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 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 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 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 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 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 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 魏源治狱平恕,亦有不当。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没有上报朝廷,但也因断案不 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5 分)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江楼月夜闻笛 刘沧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①愁。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注]①二妃:指传说中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8.诗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的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人生应该乐观积极,要肯定自我的诗句是 (2)《虞美人》中作者感慨物是人非的诗句:“ (3)《阿房宫赋》中“ 作者通关这两句告诫唐代统治者若不汲取历史教训又会让唐之后的人为他们感到悲哀了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铅笔(本次考试可用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题号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 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惹祸的大衣 李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 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 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 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 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得多,脱一件给你。” 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 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 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 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 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 行,说什么也不能東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 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 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 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 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 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 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 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我拼命挣扎,大喊救 命。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 拖上了岸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人生应该乐观积极,要肯定自我的诗句是 “ , 。” (2)《虞美人》中作者感慨物是人非的诗句:“ , 。” (3)《阿房宫赋》中“ , ” 作者通关这两句告诫唐代统治者若不汲取历史教训又会让唐之后的人为他们感到悲哀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 B 铅笔( 本次 考 试可 用 签 字笔 )在答 题 卡上 把 所 选大 题 对 应题 号 的方 框 涂 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 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惹祸的大衣 李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 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 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 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 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得多,脱一件给你。” 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 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 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 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 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 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 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 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 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 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 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 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 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我拼命挣扎,大喊救 命。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 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 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 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 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 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真的 很不容易。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 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 的没钱。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 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俺有点不 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妺子误会了。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 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 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 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 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我” 倍感紧张,表明“我”有点神经质。 B.“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 在过河的危急时刻,“大胡子”救了“我”是为了向我宣泄大衣被水冲走的不满 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 冲走。这为后文“我”的忏悔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来源:学科|网] D.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展示了人物关系,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E.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 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2)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按规则出牌的大学校长朱清时 朱清时,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去了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 厂,当了一名炉前工。当时分来厂里的大学生们常在业余时间聚会,喝酒、打扑克、海阔天 空聊天、发牢骚。朱清时说:“我也时有加入,但很快就感到空虚。我总觉得光抱怨怀才不 遇没意思,中国这么大,总是需要人才的,现在把时间荒废了,一旦需要时,我们有什么呢?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 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 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 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 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真的 很不容易。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 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 的没钱。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 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俺有点不 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 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 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 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 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 “我” 倍感紧张,表明“我”有点神经质。 B.“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 在过河的危急时刻,“大胡子”救了“我”是为了向我宣泄大衣被水冲走的不满。 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 冲走。这为后文“我”的忏悔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来源:学|科|网] D.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展示了人物关系,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E.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 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2)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不按规则出牌的大学校长朱清时 朱清时,1968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去了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 厂,当了一名炉前工。当时分来厂里的大学生们常在业余时间聚会,喝酒、打扑克、海阔天 空聊天、发牢骚。朱清时说:“我也时有加入,但很快就感到空虚。我总觉得光抱怨怀才不 遇没意思,中国这么大,总是需要人才的,现在把时间荒废了,一旦需要时,我们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