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学位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印制 2019年7月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学位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印制 2019 年 7 月
前言 硏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学和培养过程中遵循的重要规范。为了更 好地适应学校学位授权学科建设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学校研究生院 2019年组织相关学院(学系)对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统一修 订,其中校本部各学院负责各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各临床专 科学院(系)负责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学各专业研究生临床培养方 案的修订。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总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基本要求,并遵循教育部对学位与研 究生教育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最新工作精神。各学科的培养方案按照一级学 科制定,力求体现不同学位类型和不同学位层次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在 级学科统一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各二级学科的培养要求。 修订后的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自2019级研究生开始执行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019年7月
前言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学和培养过程中遵循的重要规范。为了更 好地适应学校学位授权学科建设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学校研究生院 2019 年组织相关学院(学系)对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统一修 订,其中校本部各学院负责各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各临床专 科学院(系)负责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学各专业研究生临床培养方 案的修订。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总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基本要求,并遵循教育部对学位与研 究生教育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最新工作精神。各学科的培养方案按照一级学 科制定,力求体现不同学位类型和不同学位层次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在一 级学科统一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各二级学科的培养要求。 修订后的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自 2019 级研究生开始执行。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019 年 7 月
目录 科学学位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135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791 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口腔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23 中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目录 科学学位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1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3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5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7 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9 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11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13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15 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17 口腔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19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2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23 中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25 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27 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 29 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 31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33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35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37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39 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41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43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 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课题。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 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学下设各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包括: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 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动物学。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因培养需要延期培养者最长可延期1年。 四、课程培养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必修课70分为及格,选修 课60分为及格。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课程共计需修满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7.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 外语(英语):4.0学分 2.必修课:至少4门,总学分不低于7.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研型):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1.0学分,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0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优先选择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0学分(神经生物学专业优先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0学分(细胞生物学专业优先选择) 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1.5学分 高级神经科学实验技术一一分子生物学技术进阶:1.5学分 现代分析仪器在生物医学研究的应用:3.0学分 实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5学分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理论):2.0学分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实验):2.0学分(须先选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课 实验动物学(理论):1.0学分 实验动物学(实验)一一动物实验基本技术:1.0学分(须先选实验动物学(理论)课程) 细胞生物学讲座:1.0学分 情绪一一心智认知脑科学:2.5学分 高级神经生物学:3.0学分 呼吸生理学:1.0学分 消化生理学:2.5学分(生理学专业优先选择) 神经生理学:1.0学分 细胞信号转导: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践:1.0学分 3.选修课:根据专业方向选修,不低于40学分(从研究生课程开设一览表中选择) 五、论文指导委员会
1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 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课题。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 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学下设各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包括: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 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动物学。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因培养需要延期培养者最长可延期 1 年。 四、课程培养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必修课 70 分为及格,选修 课 60 分为及格。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课程共计需修满 18.0 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 7.0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0 学分 外语(英语):4.0 学分 2.必修课:至少 4 门,总学分不低于 7.0 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 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研型):2.0 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1.0 学分,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0 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优先选择)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0 学分(神经生物学专业优先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0 学分(细胞生物学专业优先选择) 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1.0 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1.5 学分 高级神经科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进阶:1.5 学分 现代分析仪器在生物医学研究的应用:3.0 学分 实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5 学分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理论):2.0 学分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实验):2.0 学分(须先选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课 程) 实验动物学(理论):1.0 学分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1.0 学分(须先选实验动物学(理论)课程) 细胞生物学讲座:1.0 学分 情绪——心智认知脑科学:2.5 学分 高级神经生物学:3.0 学分 呼吸生理学:1.0 学分 消化生理学:2.5 学分(生理学专业优先选择) 神经生理学:1.0 学分 细胞信号转导:1.0 学分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践:1.0 学分 3.选修课:根据专业方向选修,不低于 4.0 学分(从研究生课程开设一览表中选择) 五、论文指导委员会
为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提高指导水平,每个PI研究组应建立由5名研究生导师组成 的研究生论文指导委员会。论文指导委员会每学期需定期召开至少1次会议,听取研究生课题汇 报,评估研究生学习状况及研究进展,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意见和建议,论文指导委员会需保留会议 记录,并据此完成研究生培养手册的各环节考核。原则上,论文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在培养期间不允 许变更。 六、科研实践培养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技术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研究 方法,熟悉相关学科的技术与方法,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及动 物实验等;通过三年的训练,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基本能够独立从 事科研工作的培养目标 七、学术培养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独立完成一篇具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水平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 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 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论文工作要求 (1)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末之前确定课题并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经专家组就研究课题的创新 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开题报告应有详细 记录,经专家组评议通过者可按计划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开题未通过者,可在半年内申请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未通过者,上报学院学术委员会,原则 上予以退学处理。 (2)中期检查 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在论文工作半年后,应在院系范围内汇报本阶段课题工作情况,存在问题 及下一步计划等,与会者提出相应意见或建议,以利于论文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此项工作应有详细 记录 (3)结题与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由所在学系(教研室)公开组织学位论文结题与答辩。答辩专家组由5-7 名专家组成,2/3及以上专家同意方为通过答辩。 3.发表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在SCⅠ(含SClE)、SSCI、EI收录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篇,或在SCI(含SCIE)收 录期刊以第二作者发表的研究论文1篇,或至少在首都医科大学认定的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1篇。原则上导师为责任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并列责任作者、通讯作者)。论文必须以首都医科大 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应按照培养单位的规范名称,例如: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发表论文署名“首都医 科大学基础医学院XX学系” 八、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完成全部培养要求,即课程考试合格、修满全部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 答辩、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后,向所在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提交学位申请,经学院和学校学位 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授予学位。 2
2 为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提高指导水平,每个 PI 研究组应建立由 5 名研究生导师组成 的研究生论文指导委员会。论文指导委员会每学期需定期召开至少 1 次会议,听取研究生课题汇 报,评估研究生学习状况及研究进展,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意见和建议,论文指导委员会需保留会议 记录,并据此完成研究生培养手册的各环节考核。原则上,论文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在培养期间不允 许变更。 六、科研实践培养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技术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研究 方法,熟悉相关学科的技术与方法,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及动 物实验等;通过三年的训练,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基本能够独立从 事科研工作的培养目标。 七、学术培养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独立完成一篇具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水平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 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 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论文工作要求 (1)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末之前确定课题并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经专家组就研究课题的创新 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开题报告应有详细 记录,经专家组评议通过者可按计划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开题未通过者,可在半年内申请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未通过者,上报学院学术委员会,原则 上予以退学处理。 (2)中期检查 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在论文工作半年后,应在院系范围内汇报本阶段课题工作情况,存在问题 及下一步计划等,与会者提出相应意见或建议,以利于论文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此项工作应有详细 记录。 (3)结题与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由所在学系(教研室)公开组织学位论文结题与答辩。答辩专家组由 5-7 名专家组成,2/3 及以上专家同意方为通过答辩。 3.发表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在 SCI(含 SCIE)、SSCI、EI 收录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1 篇,或在 SCI(含 SCIE)收 录期刊以第二作者发表的研究论文 1 篇,或至少在首都医科大学认定的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1 篇。原则上导师为责任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并列责任作者、通讯作者)。论文必须以首都医科大 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应按照培养单位的规范名称,例如: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发表论文署名“首都医 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XX 学系”。 八、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完成全部培养要求,即课程考试合格、修满全部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 答辩、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后,向所在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提交学位申请,经学院和学校学位 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授予学位